拆解书目: 《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所属活动: 上饶信江筹备分舵第3期线下活动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拥有同理心 学习目标: 学会“先爱自己再爱他人”、三心法刻意练习以增强同理心

开场: 观察项目
(请观察家现场依次念出观察具体内容,及是否通过的结果)
拆书技能点观察(若有1项未打勾,则需建议拆书家重新完成TF3-3。)
口拆书活动前,已发送《拆书预备表》给观察家,且内容填写准确、完整。
口总时长没有少于50分钟,没有超过60分钟。
口每个环节的时长分配符合本级训练概述的要求。

TF3-3 拆书实录(苏语嫣)
第一个RIA
环节一:开场(1分钟)
【开场】哈喽,小伙伴们好,我是苏语嫣,一个自认为情商比较高的拆书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情商的核心-同理心。整场学习2个片段,为递进关系,耗时1小时。
【总学习目标】
希望大家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在想要增强同理心时,能够运用“三问法”(澄清)刻意练习(行为),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属于同理心(界定)。并且在想要增强亲子领域的同理心时,能够运用“三心法”(澄清)刻意练习(行为),避免忽视孩子的感受(界定)。
口学习目标中包含学习者要完成行为的具体内容和完成程度,现场学习设计清晰体现了该学习目标。
【分组】为了帮助学习,我们分下组,在我左手边几位一组,右手边几位一组。

环节二:图书介绍(2分钟)
【图书介绍】
【事件】和大家分享2个场景,我闺蜜说当她热情和丈夫分享喜悦时,丈夫却总是无动于衷;而3岁的宝宝,经常各种哭闹不讲道理,闺蜜感到非常头疼。
【提问】你们会经常遇到类似情况么?当他人很开心的想和你分享时,你却总是很难和她契合?面对孩子的各种情绪,你总是很烦恼。针对这些情况,你一般怎么做?效果如何?有没有想过运用同理心?
【影响】其实有没有同理心,影响很大。同理心强的人,能通过他人的表情、神态很快读懂他人情绪,助力收获好人缘。而同理心弱的人,不仅不能很好的经营亲密关系,而且还会带来各种沟通问题,给人留下情商很低的印象。
【解决】《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这本书能帮我们解决这些问题。论证说明了情商是一种基本生存能力,决定着我们一生的走向与成就。而情商的关键就是同理心,本书教会了我们什么是同理心,引导我们不断增强同理心,帮助我们全面提高情商。 
口选择图书是实用类或理论类图书。
口在学习者场景介绍法中,能够清晰別出事件、提问、影响和解決4个步骤。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环节三:【R】阅读原书拆页2分钟

R】阅读原书拆页

【过渡】学习目标

下面开始第一个片段的学习,希望大家学习后,在想要增强同理心时,能够运用“三问法”(澄清)刻意练习(行为),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属于同理心(界定)。

请大家花2分钟阅读原文拆页,阅读完举手示意我。

原文拆页: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P142-143

同理心的根源

回到我们此前介绍过的加里的案例,那位患有“述情障碍”的出色的外科医生,他不仅对自己的感受毫无察觉,对未婚妻艾伦的感受也无动于衷,这让艾伦饱受困扰。和大多数述情障碍者一样,加里没有同理心,也难以体察他人的心理艾伦说起自己的情绪很低落,加里却不会产生同情如果艾伦说起爱,他就改变话题。加里会对艾伦所做的事情进行“有帮助的”评价,但他没有意识到他的评价会让艾伦感觉受到打击,而不是帮助

同理心的基础是自我意识,我们对自身的情绪越开放,就越善于理解情绪。像加里这种述情障碍者,他们不清楚自身的感受,对于他人的感受更是一无所知。他们是情绪的失聪者。情绪的音调与和弦交织在人们的言语和行动中,比如言之凿凿的声调、姿态的变换、别有深意的沉默或泄露秘密的颤抖,这一切他们浑然不覚。

述情障碍者不仅不清楚自己的感受,如果别人向其表达感受,他同样也会感到困惑。无法接收他人的感受是情绪智力的一个重大缺陷,也是人生的悲惨失败。从根本上说,关怀起源于情绪的协调性,起源于同理心。

同理心,即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在人生的很多竞技场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销售和管理谈情说爱和养儿育女,再到同情关爱和政治行动。没有同理心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比如在精神病罪犯、强奸犯和娈童犯身上就看不到同理心。

每个拆页未超过2页图书内页至少有一个拆页不包括how的内容。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环节四:【I】拆书家讲解引导9分钟

I】拆书家讲解引导

【提问互动】

问:好,原文开篇讲了加里和未婚妻之间相处的情况,作者提出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习者:没有同理心。

问:很好,原文还提到同理心有什么特点呢?

学习者:同理心的基础是自我意识;同理心,即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

有体现出【I】环节的互动,且拆书家能精准掌控。

WHAT】所以,同理心是一种基于自我意识并能很好了解他人感受的一种能力。

WHY】【不这么做的坏处】

没有同理心或同理心薄弱的人会怎样呢?

他们往往觉察不到自己的感受,也难以体察他人的感受。同时,对于他人向自己表达感受也会感到困惑,更严重的,甚至会有精神疾病。

【易混淆概念对比】那具体同理心什么呢?我们来看下:

辛苦工作一天的小同和朋友在咖啡厅碰头,朋友一脸抑郁的样子。

【反例1】小同因为工作一天很辛苦,还看到朋友一脸苦相,不免有些烦躁,但又觉得发牢骚不合适,只好强忍着。   属于同理心么?

学习者:不属于

对,不属于。因为小同在压制自身情感,没有自我意识,没有开放自己的情绪。(关键点1)

【反例2】这次小同喝了杯冰镇饮料,让自己很快放松了下来。但面对眼前的朋友,她好像只看到了让自己不爽的苦相。   属于同理心么?

学习者:属于、属于

有说属于,有说不属于的。其实这个也属于。因为只照顾了自己的情绪,却没有主动了解对方的感受。(关键点2

【反例3】这次小同不仅放松了自己,还认真的注视了沉默不语的朋友。她看到朋友把手放在胸前不断抚摸着。   属于同理心么?

学习者:属于/属于

这个依然属于。因为只看到了对方的动作,并没有了解她的感受。(关键点3

给出概念所以,同理心能做到自我意识,开放自我情绪,并主动了解他人的感受的能力。

【正例】就刚才例子来看,应该是这样小同意识到了自己烦躁的情绪,于是喝了杯冰镇饮料,让自己很快放松了下来。面对沉默不语的朋友,她认真注视着她,看她的表情,听她说话的语调。通过这些,她明显感受到了朋友的不愉快。

【提炼具体步骤】HOW如此我们可以归纳出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属于同理心方法我称之为“三问法”。

第一问:我意识到了吗?我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了吗?

第二问:我开放了吗?针对我的情绪和感受,我开放的释放和表达了么?

第三问:我了解了吗?我了解了对方的情绪和感受么?

【举例】分享个我的经历我妈是一个用尽所有力气爱我们的妈妈,所以她经常没有勇气做自己想做的事,对此我是又爱又恨。

端午节在家,妈妈对我说“我去打麻将啦?”

按照以往我一般第一时间就会来一句“那我呢?”当时我就在看这本书,于是,我停了停,很快的对自己进行了一个三问:

第一问:我意识到了吗?我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了吗?---我感觉到自己被单独放家里的失落了。

第二问:我开放了吗?针对我的情绪和感受,我开放的释放和表达了么?---我内心并不想一个人在家,可以说出来,我也出去玩。

第三问:我了解了吗?我了解了对方的情绪和感受么?---我看了看妈妈的眼神、表情,再次和她确认了下,我感受到了她那份想做自己的渴望。

我挥挥手“去吧!我也出去玩。”很显然,妈妈听完很开心。

【适用边界】所以,这个方法适用于有正常的自我意识、情绪表达能力,并在意他人感受的人际交往中。

在未包含How拆页的I】环节,涵盖了三级讲解引导的技巧:1)给出了清晰的How 2)通过对比概念匹配例子引出知识点逻辑、步骤和边界等。

【预防异议】

小伙伴或许会说,我这样判断就能增强同理心了么?需要说明的是,同理心是一个很博大精深的能力,和我们日常说的同情心是很不一样的。同情心是一种状态,可以选择做到还是不做到,而同理心是一种能力,不见得人人都有。而且往往同情心发生在事情发生后,而同理心是可以预见事情的发展的。

 

所以,我们需要不断的各种练习才能修炼提升同理心。而通过这个方法,可以让我们在生活中更加简单快捷的帮助我们养成靠近同理心的习惯。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环节五:【A2】催化应用7分钟

A2】催化应用

【激活应用场景】

现在我们来尝试运用下,看2个场景:

场景一:在分舵,小鲍又和你抱怨,练级很难很麻烦,你有些嫌弃。

场景二:在单位,同事小娇认为你给她安排的活太多,对你表示不满,你有些生气。

类似的,请大家想象下,未来几周,你可能会在什么场景,对什么人什么事,有些情绪,想要增强自己的同理心?

 

【请学习者规划应用并分享】

假如遇到这件事,你会如何运用我们刚才学的三问法刻意练习,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属于同理心?

请大家各自来编一段剧本,剧本的内容需要是未来你很可能会遇到的事,同时要运用我们前面所学的方法哦。

【清晰指令】

刚才发给大家的拆页纸张上有个剧本模板,请把你想到的剧本关键词写在模板上。注意,剧本必须是未来你可能遇到的事。小伙伴们,我的指令清晰吗?

项目

内容

主题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要求:

1.包含具体的人物对话/人物动作;

2.包含如何运用刚才学习到的方法步骤。

结果


好,给大家4分钟时间,大家写好后先在小组分享。4分钟后我会邀请一位小伙伴给大家分享。

4分钟过后)

好,时间到,哪位小伙伴写好了?来给我们分享下吧!(1分钟)

学习者案例记录:

项目

内容

主题

家里晚上吃饭

时间

吃晚饭时间

地点

在家里

人物

我和孩子、妻子一家人

起因

到了饭点,孩子不愿意吃饭。

经过

要求:

1.包含具体的人物对话/人物动作;

2.包含如何运用刚才学习到的方法步骤。

 

叫孩子吃饭,孩子不搭理。

第一问,我意识到了吗?看孩子不吃饭,很生气,想骂他,忍住了。

第二问,我开放了吗?于是就和他说,饭快冷了,我们先吃饭吧。

第三问,我了解了吗?就和他说先吃饭行不行,吃饭加强营养,想看电视,先吃完饭再说可不可以?

结果

经过这样的沟通的话,孩子虽然很不情愿,最后还是依依不舍的关电视吃饭了。

 

使用A2】技能点环节指令清晰,涵盖了三级催化应用的技巧:1)学习者根据指令,设计出一个包含人物角色、有起因经过结果、有对话的故事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第二个RIA

环节:【A1】请大家自测(1分钟

过渡,前面学习了通过刻意练习加强同理心,做到对他人情绪有回应,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在亲子领域刻意练习,增强同理心。

请大家自测

现在,请大家花1分钟做一份自测题,仔细阅读表格中的每句话,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打分(没有孩子的就回忆自己和周边孩子的相处经历)1表示很不同意,2表示不同意,3表示略不同意,4表示略微同意,5表示同意,6表示很同意)。

行为描述

打分

1.我总是认为孩子的情绪是没法引导的。

1

2

3

4

5

6

2.孩子哭闹时,我总是很崩溃甚至想打孩子。

1

2

3

4

5

6

3.当孩子和其他孩子闹矛盾时,我会用给奖励或谈判的方式转移孩子注意力。比如:给零花钱、买吃的。

1

2

3

4

5

6

4.当孩子做错事时,我会希望他认真听我教育,不顶嘴。

1

2

3

4

5

6

5.和孩子相处时,我总是很难照顾好孩子的情绪。

1

2

3

4

5

6

使用A1】技能点环节的量表题清晰设置了多个选项,学习者通过自测可以了解在某种情况下自己的表现。

 

环节:【I】解释自测题(1分钟

好,小伙伴们算算总分。做这个测试是为了看看你在亲子领域的同理心如何。

总分30分>=25分的小伙伴举手15-25分的举手<=15分的举手。

假如你>=25分那你在亲子领域的同理心会很薄弱,今天需要好好学习哦;

假如你15-25分说明你在亲子领域有一定的同理心,但还有发展的空间;

假如你<=15分那你在亲子领域的同理心很强哦,可以看看今天的学习会给你带去什么新收获。

 

环节:【R】阅读原书拆页(1分钟

R】阅读原书拆页

【过渡】下面我们开始第二个片段的学习,希望大家学习后,在想要增强亲子领域的同理心时,能够运用三心法(澄清)刻意练习(行为),避免忽视孩子的感受(界定)。

请大家花2分钟阅读原文拆页,阅读完举手示意我。

原文拆页: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P260-261

以下是父母不善于处理孩子情绪的三种最常见的方式

・完全忽视孩子的感受。这种父母认为孩子情绪不安是小事或麻烦事,等一等,孩子的情绪就会恢复平静。他们没有利用这种机会,拉近与孩子的距离或者帮助孩子掌握情绪竞争力。

・过于自由放任。这种父母注意到了孩子的感受,但认为孩子怎样处理情绪风暴都可以,甚至进行攻击行为也无所谓。和忽视孩子感受的父母一样,他们很少给孩子示范情绪回应的替代方式。他们试图舒缓所有不安情绪,也会用谈判和贿赂的手段使孩子不再伤心或愤怒。

・表示轻蔑,不尊重孩子的感受。这种父母通常会严厉地批评和惩罚孩子。比如,他们会禁止孩子流露出任何愤怒的情绪,而且孩子生气就惩罚他们。这种父母对孩子的申辩会感到非常生气:“你居然敢回嘴!”

每个拆页未超过2页图书内页至少有一个拆页不包括how的内容。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环节:【I】拆书家讲解引导(6分钟

what】【提问互动】

提问:小伙伴们,原文说“父母不善于处理孩子情绪的三种最常见的方式”是哪三种呢?

学习者:完全忽视孩子的感受;过于自由放任;表示轻蔑,不尊重孩子的感受。

提问:读的时候,有没有引起你们的共鸣?

学习者:嗯!

有体现出【I】环节的互动,且拆书家能精准掌控。

why】【不这么做的坏处】

是的,我也经常看到很多父母这样对孩子:当孩子有情绪时,他们会胁迫孩子“你哭!你再哭!”还有些会说“让他哭!等他哭够了,自然就好了!”

【提问互动】小伙伴们,这样有用么?

学习者:没用!

是的,这就像原文说的认为孩子的情绪是小事甚至轻蔑孩子感受,不仅不能处理好孩子的情绪,还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就像我们常说的“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提炼具体步骤】【HOW】 

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有很强的同理心,去引导孩子学会自己处理情绪。怎么做呢?我给大家推荐一个“三心法”来刻意练习:

通过第三段,得出第一心:平等心。告诉自己“孩子虽然年纪小,但他和我们一样平等,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活人”。如此,我们才能控制住心里狂躁的恶魔,避免批评或惩罚孩子。

通过第一段,得出第二心:好奇心。思考询问自己或孩子“孩子当下什么心情?为什么有这样的情绪?”如此,我们就不会忽视孩子的感受啦。

通过第二段,得出第三心:探索心。和孩子一起探索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以及如何处理这样的情绪。如此,才不至于犯过于自由放任的错误。

【举例】分享个我和外甥女妞妞的故事。4月5日晚上,我给妞妞念绘本。念完一本,我就停下了。

“小姨小姨!继续念!”妞妞大喊到。

“哦。”我随口应和了几声。

妞妞见我没动,开始边推我边喊“不行!小姨,继续念!”一幅蛮不讲理的样子。

那下子我真想吼她,不过,我还是忍住了。

我心想“好像和前男友谈恋爱时,我也有任性不讲理的时候。妞妞又何尝不一样希望被宠爱呢?”(平等心)

“妞,你不高兴啦?你这么想听小姨念绘本哒?”(好奇心)

妞妞用力的点点头。

“那怎么办?你看,小姨咳得厉害,都停不下来。”(探索心)

“怎么办?我去打水给你喝吧,小姨!”妞妞瞬间仿佛发现了宝藏,然后很开心的倒水、喂我喝水,全然没有了之前的霸道。

【适用边界】所以,当你们想要增强亲子领域的同理心时,孩子有自主的沟通能力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运用三心法来刻意练习啦。

【预防异议】当然,也有家长会说,孩子大多数情况就是不讲道理的,啥方法都不管用。我们分享这个方法呢,不是说一定可以立马解决问题,而是为了帮助我们刻意练习,从而提升我们在亲子领域的同理心。所以,专注于练习,终将能收获你想要的同理心哦。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环节:【A3】促动参与(22分钟(可18-28分)

【第一步:明确问题】(11分钟

引导与讨论问题

【提问】小伙伴们,刚刚学习的“三心法”,根据以往的经验,你们会觉得哪一心最难做到?

好,选择平等心的举手?1人;选择好奇心的举手?2人;选择探索心的举手?2人。

还有部分学习者没举手。因为时间有限,我们只能选出一个问题来解决,我们再投一次票。

平等心?3人;好奇心?2人;探索心?3人。

平局,再选一次。平等心?2人;探索心3人。

好,选择探索心的最多。鉴于本书没有教我们如何在亲子领域保持探索心,而我们今天的时间又有限,我们就聚焦讨论探索心,好么?(观察小伙伴回应情况)

学习者:好(点头、眼神回应)

我们现在分组讨论下,探索心究竟难在哪?是因为什么和什么一起产生了冲突,导致你无法拥有探索心?

【指令】讨论分为3步。第一步: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引导、1名组员负责记录组员讨论内容(可以用便签)。第二步:小组讨论。第三步:小组分享。

给大家3分钟时间讨论,最后每个小组必须用一句包含冲突的话来阐述你们真正的问题,比如:我想有探索心,但情绪上来就完全忘记了(不是因为不愿意,而是情绪和探索心的冲突成了我现在面临的真实问题)。大家注意时间。

分组讨论……

小组代表分享本组问题:

第一组的问题:想探索,但没有探索的方法。

第二组的问题:缺乏探索的思维和能力。

【回应反馈】你们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有探索的意愿和想法,但苦于没方法做不到”么?

学习者:对。

好,那我们很简单,主要就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来分组讨论问题的本质。

【第二步:引导分组讨论问题本质】(2分钟

关于刚才这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本质是什么呢?是因为没时间么?还是因为没资源?还是因为其他?假如这些都给你了,你能做到么?

下面我们分成2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按照前面的分工讨论,第二步小组讨论。关于讨论问题的本质,给小伙伴一个参照的句式“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X)?假如通过做Y,解决了(X),就可以做到了。”

当你的答案是肯定的时候,那么这个原因就十有八九是问题的本质所在了。

比如:我情绪上来就完全忘记了探索心,是因为我没有这个意识?假如通过暗示法,就可以解决我忘记的问题。

那么我的问题本质就是没有给自己足够的暗示。

给小伙伴3分钟时间,最后每个小组用一句阐述你们的问题本质。

分组讨论……

【第三步:明确问题本质】(3分钟

时间到,好,请各小组派小伙伴分享你们的讨论结果。

第一组的问题本质:通过暗示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去解决这个问题。

【回应反馈】那我可以理解为,是情绪掌控能力较薄弱么?

学习者:YES!

第二组的问题本质:及时思维不行。

【回应反馈】那我可以这样理解么?在您看来,探索心发生的情况大多较突击,所以对我们反应灵敏的及时分析能力要求较强。所以,及时分析问题的能力就是关键所在。对么?

学习者:对!

好,小伙伴们都已经将问题本质讨论了出来,现在我们就进入下一个环节。

我们讨论出这些结果是为了什么呢?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第四步:引导分组讨论解决方案】(3分钟

我们小伙伴会拿着你们的方案,直接去行动。所以,现在我们进入第四步,讨论解决方案。请各组小伙伴继续分工,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案。目的就是为了学以致用,要求就是最后每个小组需要参照下面的格式,展示你们的方案,需要有步骤、具体、可行。我的指令清晰吗?如果没有问题,小伙伴就开始讨论吧,给大家5分钟。

解决方案模板(有具体的时间或场景):

列步骤时可以询问自己:谁什么时间做什么动作,如何做,做的频次如何?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分组讨论……

【第五步:请每组派代表讲解自己组的成果】(6分钟

好,时间到,下面有请我们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你们的集体智慧成果。

小组分享:

第一组:我们的行动方案是:

1.有意识看到孩子的情况,停下来。

2.感受自己,也感受孩子的情绪。

3.安抚孩子的情绪,然后再了解发生了什么。

【回应反馈】请问你们解决的问题,是你们开始关注的情绪掌控的问题吗?

学习者:是的。

第二组:我们的行动方案是:

1.了解情况,处理现场。

2.沟通事情的原因和过程。

3.预防告知下次注意事项。

【回应反馈】您说的解决方案,还是针对前面说的问题“及时的分析能力”吗?

学习者:是的。

回应

谢谢各组小伙伴的分享!你们非常的棒,大家一起,共创智慧,解决自己的问题。我们为自己鼓鼓掌吧!

在未包含how拆页的【A3】环节指令清晰,学习者在拆书家主持的微行动学习环节,讨论出了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案。

对学习者的分享和提问,有体现通过向学习者提问来进行回应式反馈。

 

环节:【A2】催化应用2分钟

【拆书家提问设计】【事后复盘

好,刚我们大家一起创造了美丽的智慧,小伙伴理智上或许认同了“三心法”,也记住了怎么用。但由于这不是我们的习惯,我们还是会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而不是去引导她处理情绪。所以,事后复盘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的将拆页拆为己用。接下来的一周里,请小伙伴刻意留心自己和孩子有情绪时的场景,把你和孩子相处的动作、对话记录下来,然后试着把当时的行动改成我们学的“三心”。一周后,请小伙伴按照下面的模板将你的复盘内容反馈给我,我有红包奖励哦~~

正常沟通场景     

1.时间:

2.地点:

3.事件

4.动作

5.沟通内容

 

三心法沟通情况

1.时间:

2.地点:

3.事件

4.运用过程(具体的对话内容与思考过程):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暂未收集,暂缺

使用A2】技能点环节指令清晰,涵盖了三级催化应用的技巧:2)学习者可以根据指令,写出自己未来的一个具体的要做的应用(比如:某个特定任务、和人分享、事后复盘或找人陪练)。

 

环节:结语(1分钟

【结语】好,感谢小伙伴的参与!今天同理心的学习,到此就结束啦。希望大家记住“今天学的“三问法、三心法”。面对孩子的时候,我们能够想到并做到三心“平等心、好奇心、探索心”。当你真正践行了这两点,你会发现高情商,原来竟是这样美妙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