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正面管教》 所属活动: 赢得赞赏/正面管教/习惯的力量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赢得合作,建立积极解决问题的氛围 学习目标: 转变对立局面,让对方愿意合作

开场:

自我介绍

    不破不能立,不拆不成器。大家好,我是新手拆书家沁水茶园。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在一起进行这样一场拆书活动。首先我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一位制造业销售管理从业者;一位成长中的拆书家;一位小学生的不吼妈妈。 

    为了方便后续活动的展开,我们先做一下分组:兰山姐姐和丹红姐姐一组,小易匠、樊老师和陈可老师一组。


 FAB图书介绍 

今天我要拆的书为《正面管教》。 

F: 作者简尼尔森是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本书是一本亲子教育类书籍,讲述了在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不惩罚不娇纵的有效管理孩子的系统性方法。 

A:本书自1981年出版以来畅销美国400多万册,是公认的管教孩子的经典。虽然源自美国,也受到中国家长们的一致好评。和其他管教孩子的书籍相比,本书关注于管教孩子过程中的长期效果,让孩子学会使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及人生技能。

B1:你是否因孩子犯错惩罚孩子,然后又觉得太过于严厉,便对孩子骄纵放任的经历?本书讲述了一系列的方法,告诉我们如何在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有效管教孩子,培养孩子自律、有责任感,能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B2:你是否曾经用父母的权威让孩子听话,最后却弄的自己筋疲力尽的经历?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告诉我们,通过赢得孩子可以获得孩子的支持,让孩子愿意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在有问题需要解决时,学习者能够运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转变对立的局面,让对方愿意合作。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下面我们进入到R的部分,原文片段的阅读。请大家用1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原文片段,阅读完毕的小伙伴请给我一个示意。


当孩子们觉得你理解他们的观点时,他们就会受到鼓励。一旦他们觉得被理解了,就会更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住,在孩子们感到你的倾听之后,他们才更可能听你的。下面的“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它能营造出一种让孩子愿意听、愿意合作的气氛。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怒。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看到小伙伴们已经看完,现在进入【I】环节:

【why】

通常在遇到孩子犯错误时,苦口婆心的跟孩子讲道理孩子却怎么都听不进去。到最后往往就演变成运用父母的权威告诉孩子必须要怎么做。赢了孩子一时,却使孩子成为了无法自我管理的失败者。赢得孩子是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相信孩子有能力合作并贡献他们的力量,并最终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

 

【what】

       通过表达理解、表达共情、表达感受、关注问题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可以营造一种相互尊重的氛围,使得孩子愿意听取观点,从而愿意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how】

那么,这个方法应该怎样操作呢?虽然原文的片段四个步骤很明确,但为了让四个步骤更具有可操作性,我将之进行了补充细化:

1.    表达理解。

a)     自我提示。首先提示自己要尊重孩子,确认对话要充满善意的,避免使用指责的词语和语气。

b)     选择环境。选择一个合适的场合,比如在家里两个人独处的时候。

c)      揣度感受:思考孩子表现的背后,他真正的感受是什么。

d)     确认理解:然后向孩子确认,自己理解他的感受是否正确。直到孩子做出肯定的回答再进行下一步。

2.    表达共情。

            a)      陈述感受。如果有类似的经历可以向孩子讲述自己曾经类似的经历,以及当时自己的感受;如果没有可以向孩子说明自己理解他的感受但要注意不是对孩子不良行为的妥协与赞同

b)     引发回应。引发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孩子从对抗转向为合作。

3.    表达感受。

a)      引导讨论。引导孩子一起讨论不当行为产生的相关后果。

b)     将心比心。引导孩子站在不当行为的相关方的角度去理解感受。

4.    关注问题。

a)      邀请解决:邀请孩子一起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一定解决,关注就可以了。

b)     积极回应:通过积极的支持回应孩子的解决方案。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

今年四月的一天,我女儿的班主任老师告诉我,孩子已经连续2个星期的校级社团课都以身体不适为由请假缺课,希望我关注一下情况。校级社团课不是每个孩子都去,固定是每周四最后一节在专用教室上课。我从没有听家里人说起过孩子身体有定期的不舒服,震惊于孩子居然会逃课,整个人的情绪一下子就上来了。但我相信骂一顿不能解决问题,想到了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我是这么做的:

1.    表达理解。

a)     自我提示。首先提示自己友善的对待孩子,有一个问题在那里需要解决,而不是把孩子定性为一个会逃课的坏孩子。

b)     选择环境。回到家里,和孩子并排坐在沙发上开启对话。

c)      揣度感受:孩子之前跟我说过她喜欢社团课,但社团课结束后要再回到教室拿书包,会跟不上班级排队放学的队伍。她应该是不希望自己放学的时候掉队,还有不希望被接她放学的奶奶说动作慢。

d)     确认理解:

i. 我:宝宝,老师告诉我你连续两周社团课请假,放学来不及排队、被奶奶和同学催让你感到很丢脸是吗?

 ii. 女儿:是的。


2.    表达共情。

a)      陈述经历。

 i.  我:曾经我在上大学的时候也因为要帮班级做宣传文件没有去上课,做完直接去教务处把资料交给老师,老师没有理会我交的资料,直接严厉的质问我为什么没有去上课,当时我窘极了。

b)     引发回应。

 i.  女儿:那后来怎么样了。


3.    表达感受。

a)      引导讨论。

i.  我:我意识到自己可能犯了一个错误,虽然是帮班级做事情,但是学生的本职是学习,逃课做宣传资料实在是本末倒置到行为,送上门给老师一个坏印象。

b)     将心比心。

 i. 我:你跟老师说不舒服,其实老师心里明白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老师希望你能够做一个好学生该做的事情,关心你的情况所以希望妈妈来帮你一起解决你的问题。如果一直这样,老师以后对你的情况不管不问,可能就真的放弃你了。你希望老师以后不再认为你是一个好学生,不再关心你的情况吗?

 ii.  女儿:不希望。

 

4.    关注问题。

a) 邀请解决

 i.    我:那我们看看该如何解决放学来不及的问题呢

 ii.   女儿:我可以让奶奶周四稍微晚一点来接我,但我可能还是来不及怎么办?

b) 积极回应:

i.     我:看起来你已经解决了一个问题,或者我们再问问其他参加社团课的同学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吧。

以上就是完整的赢得合作四步法的运用。

 

【where】

这种方法适用于哪些场合呀? 其实不仅仅是在面对孩子的时候,面对同事、朋友出现分歧的时候,希望对方能够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场合都可以使用本方法。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场景设计】

下面进入A3角色扮演环节,刚才我们说了通过赢得合作可以让对方转变对立的立场,积极参与到解决问题中来。下面我们根据一个设置的场景进行一下演练。以下是我设置的场景,请你想象一下:

你有一个七岁的孩子乐乐,有一天放学回来闷闷不乐,你怎么问他都不肯说。然后你问了他的同学,同学说他在课间游戏时打碎了学校的花盆,被老师批评了。

 

【小组讨论】

你作为爸爸(妈妈),该如何打破孩子拒绝对话的僵局,通过赢得孩子的合作,引导孩子参与解决这个问题?

请大家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位扮演乐乐,另一位是你本人,时间4分钟。4分钟后,我会请1到2个小组进行现场展示。

(敲黑板)我想提醒大家的是,解决我们这个场景下的问题有很多种方法,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重点是在这个场景下,大家能够应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来让对方参与到解决问题中来。

 

【角色扮演】

下面有请兰山(乐乐)和丹红(妈妈)进行刚才场景的扮演。

1.表达理解:①自我提示,此案例中为平和的背景

丹红(妈妈):乐乐,我们到小区下面玩一下好吗?

兰山(乐乐):不想去。

丹红(妈妈):你不是说你很想去玩楼下的碰碰车吗?很有意思的。

兰山(乐乐):对呀。

丹红(妈妈):那我们出去一下呗。

兰山(乐乐):好吧。

以下为在小区下面交流。1.表达理解: ②选择环境

丹红(妈妈):乐乐,妈妈看你不太开心,是不是在学校里发生了像打碎花盆这种事情啊?(1.表达理解:③揣度感受、④确认理解

兰山(乐乐):是的,今天我受到老师批评了。

丹红(妈妈):妈妈能感受到被老师批评确实会心里不舒服,妈妈小时候也曾因为好奇去玩老师的笔,结果把老师的笔弄坏了也被老师批评了。(2.表达共情:①陈述经历)那时候我的心里也确实是很难过,但我确实不是故意的。(3.表达感受:①引导讨论)老师也担心打碎的花盆也可能会对乐乐或其他小朋友造成伤害,所以希望乐乐以后能小心一点,不再犯这个错误。(3.表达感受:②将心比心)那我们想想以后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4.关注问题:①邀请解决

兰山(乐乐):你小时候也被批评过啊。(2.表达共情:②引发回应)我知道,如果下次再遇到花盆,我距离它的距离至少5公分以上,我就不会打碎了。

丹红(妈妈):妈妈相信你以后能做的很好,好吧那我们去玩吧。(4.关注问题:②积极回应

  

【结束语】

非常感谢小伙伴的分享。最后,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当我们遇到与对方有分歧,希望能够赢得对方,使对方能够参与到解决问题之中时,我们可以通过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赢得对方积极参与。好啦,今天我的拆书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