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将“合理的愤怒”转换为非暴力沟通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如何将“合理的愤怒”转换为非暴力沟通? 学习目标: 如何区分感受和想法?

开场:

           各位伙伴晚上好!我是阿贞,欢迎参加我TF3-3的拆书分享。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各位【可观察到的动作】能够区分感受和想法【具体内容】在以后的沟通中能够表达感受,能够聆听到对方的感受【完成程度】从而与对方进行有效的沟通。
在平时的沟通中大家经常会出现好心却落了个驴肝肺,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或许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语言和谈话方式是有“暴力”的,但我们的话语确实常常引发自己或者他人的痛苦。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研究发现了一种“非暴力沟通”的模式,依照它来谈话和倾听,能使自己的内心更加圆融,也能与他人情谊相通。所以我强烈向各位推荐这本书《非暴力沟通》。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拆页一  R 区分感受和想法  41页

在非暴力沟通中,我们注意区分感受和想法。

A.想法

我觉得我吉他弹得不好。

在这个句子中,我评价自己弹吉他弹得好不好,而没有表达感受。

B.感受

l  作为吉他手,我有些失落。

l  作为吉他手,我很郁闷。

l  作为吉他手,我烦透了。

如果认为自己吉他弹得不好,我可能会失落,郁闷或厌烦。

当我们说“我觉得”,我们常常并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例如有时我们会说:“我觉得这不公平”。在这句话中“我觉得”换成“我认为”也许更恰当。以下是更多的例句:

l  我觉得你应该懂得更多。

l  我觉得自己很无能。

l  我觉得老板很卑鄙。

l  我觉得他很负责任。

还有些词表达的是想法而非感受。例如被抛弃,被羞辱,被虐待,被打扰,被拒绝,不受重视,被叔父被欺负,无人理睬,得不到支持,无人赏识,被利用,被贬低。

以下是两个例句:

A.“我觉得我被误解了”。

“被误解”一词反映了我认为别人不理解我。此时,我可能会很着急。

B.“我觉得我被忽略了。”

“被忽略”是我们的判断。此时,如果想独处,我们就会很高兴,反之,如果想参加活动,就会感到难过。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事件场景

各位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景:下班回家后你做好饭菜,爱人边吃饭边玩手机对你不理不睬。

互动1:此时你内心什么感受?

答案:内心的感受是委屈、失落、怨气、愤怒。

互动2:你会怎么与他沟通?我们一般会怎么说?

答案:你怎么只顾玩手机不说话呢?你怎么不知道感恩呢?你怎么这么冷漠呢?吃饭时候玩对眼睛、对胃都不好。你能不能吃饭给孩子做个好榜样?等等

影响

当我们这样表达之后情况会有所改观么?可能爱人心不甘情不愿地放下手机:你有什么话说吧。或者是内心窝火更是不理不睬,甚至可能反唇相讥发生矛盾。

这个沟通过程中发生了什么问题?就是我们自己没有清晰的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而只是说出了想法。由于想法是主观的、有角度的、有个人偏见的,所以很容易造成隔阂造成冲突。

【解决】

所以,在与他人沟通时我们要做到如下两个步骤:

第一,能够区分感受和想法;第二,表达感受。

【强化概念和对比解释】

第一步,关于想法和感受,二者到底有什么区别?

我们一起来看拆页1(书41页) A我觉得我吉他弹得不好。好还是不好,这个判断就是我的想法。是我根据自己的经验标准进行的判断,而这个经验标准非常主观,不同的人会有完全不同的标准。比如如果张三是弹吉他高手,他就会认为我弹的何其是差呀那是超差,学习弹吉他的新手李四可能就会认为我弹得好棒,而如果是压根听不懂吉他的吃瓜群众可能会认为还凑乎就那样吧等等,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事情就会有完全不同的想法,因人而异所以想法的关键词是主观

接下来我们看拆页,B 中的几个词汇,比如失落,郁闷,烦躁等等。这些是感受。感受具体指的什么呢?是面对事情发生时内心真实涌现出来的情绪,比如定级不通过很难过,领导冤枉自己很委屈等等,这种感受就像打了一口井冒出来的是水就是水是油就是油,很真实、很客观,不根据个人意志为转移,不是我认为它是什么它是什么,而是它本来就是什么。因此,情绪的关键词是客观。

所以想法是个人的主观判断,感受是内心情绪的客观体现。因此,本质的区别就是想法主观感受客观。

和各位分享个我自己的经历。上周末我们部门领导请同事聚餐竟然

 

没喊我。我知道后内心很难过,很不舒服。第二天见了老总我就说:“你们请吃饭怎么有的喊有的不喊,这样做事也太不公平了吧。”他听了后立马板着脸说:“怎么就不公平了。平时喊你聚餐你总是推辞谁还敢再请你呢。”我俩差点闹掰。回来后我纳闷,怎么就出现了这样的沟通恶果呢?看了这个拆页才明白,我和领导谈话时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既然谈想法,对方一定会有不同的想法,这样很容易起冲突。吃一堑长一智,第二天我见到了副总,我采用了谈感受,我说“前两天你们聚餐没喊我,我内心有点失落。”他立马安慰我说:“哎呀呀这样呀,真是不好意思,我们真以为你不喜欢参加这类活动呢,所以当时还犹豫了一下没敢请你。既然你愿意参加这类活动我们巴不得呢,下次一定喊你”。我俩相谈甚欢。

你看同样的事情,我分别采用了谈想法和谈感受两个方法,结果大相径庭。

我们再总结一下,想法是个人主观的判断、观点,关键词是主观。结果是容易造成分歧、冲突。感受是内心涌现出来的,关键词是客观,表达适当容易引起共鸣拉近双方距离。

当我们能够区分出想法和感受以后,怎么办呢?

第二步,表达感受

如何表达感受呢?要用恰当的词汇

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些表达感受的词汇:

互动1:当我们的需要、期待得到了满足,可以用哪些词语表达这种情绪?

比如开心,兴奋,喜悦,甜蜜,兴高采烈,振奋,开心等等

互动2:当我们的需要、期待没有得到满足,用哪些词语表达?

答案:害怕,担心,内疚,妒忌,遗憾,尴尬,惭愧,筋疲力尽等等。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刚才我们学习了区分想法和感受 ,以及如何表达感受。

接下来我们进入演练环节。现在我们给自己设定一个未来可以用到表达感受的场景,比如:下周的某一天晚上下班,你一推开家门就发现地上沙发上床上到处是孩子扔的袜子、裤子、衣服、书本等等;或者是爱人(没结婚的就是朋友)在外面应酬到半夜才回来等等。两个场景任选一个。原来你会怎么说?现在你会如何表达感受?请写出故事过程中的关键词。

书写的时间是2分钟,2分钟后请人来讲讲他的小故事。

回应和反馈:

非常棒,请大家掌声鼓励。他的分享让我们更区分了想法和感受。

2分钟

 

学员发言记录:

1.原来面对孩子乱扔东西,我会说:瞧瞧你搞成什么样子,不收拾好不要再和我说话。现在会说:   看到屋里很乱,我心理很烦躁。

2.面对爱人(朋友)晚归,原来会说:你怎么这么差劲一点不顾家。现在我会说:你回来晚,我很担心,很焦虑。

这种沟通适合于家人朋友之间的沟通,以及职场中关系比较密切的同事沟通。

【说明两个拆页的逻辑关系】

通过刚才拆页的学习,我们能够区分想法和感受,以及如何表达感受。非暴力沟通中除了包括表达感受之外,还包括哪些要素呢?这些要素如何完整的进行表达呢?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二个片段。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拆页二 R 原文片段 第6页

 为了彼此能乐于互助,我们专注于四个方面——非暴力沟通模式的四个要素。

 首先,要留意发生的事情。我们此刻观察到什么?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接着,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等。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一旦用非暴力沟通诚实地表达自己,前三个要素就会得到体现。

 举例来说,一位母亲可能对她处于青春期的儿子说:“费力克斯,看到咖啡桌下的两只脏袜子和电视机旁的三只,我不太高兴,因为我看重整洁。”

 接着,她立即提出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具体请求:“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拿到房间或放进洗衣机?”这一要素明确告知他人,我们期待他采取何种行动,来满足我们。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A1】请大家自测(3分钟)你是一个很好的沟通者吗?

首先我们通过一些自测题了解下自己,请大家阅读以下6个题目,按照1-6分的标准给自己打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完全符合,请大家根据自己依次符合程度打分

【自测量表】

1.我与他人沟通时很少出现争执和冲突。   1 2 3 4 5 6

2.我在朋友心目中是一个善解人意的人。1 2 3 4 5   6

3.我在和朋友交流时说得少听得多。1 2 3 4 5 6

4.朋友向我诉苦时,我总能听懂他们内心的感受。1 2 3   4 5 6

5.我和朋友沟通时,不轻易加上自己的主观判定。1 2 3   4 5 6

                     

【I】解释自测题(1分钟)

现在请分数25分以上的朋友举下手,很好的沟通者。

那18-25分的小伙伴说明你非常棒,比较好的沟通者。

分数在17分以下间的小伙伴,您来对了,我们要一起好好探讨这个如何进行非暴力沟通的片段了。

【学习目标】

在跟我完成这个拆页学习后,各位能够【可观察到的动作】能够再遇到生气、愤怒的时候,不再运用发火、指责或者生闷气的方式来彼此伤害,而是运用【具体内容】“陈述事实+表达感受+说出需求+提出请求”的方法,【完成程度】与对方进行有效的沟通。

 

【R】阅读原书拆页   2分钟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现在请大家利用2分钟来阅读第二个片段,读完后给我示意。

【I】拆书家讲解引导(对比概念和匹配例子,引出知识点逻辑、步骤和边界)

好,看完原文片段,我想问下各位小伙伴,原文中告诉我们非暴力沟通模式的四个要素具体是什么呢?(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很好!

各位家长有没有遇到过这种场景,晚上孩子写完数学作业,你一检查10个题目中错8个,都是小数点少点造成的。各位当时有什么反应?你会怎么对孩子说?你认真点,你怎么这么粗心,说了几遍都记不住、这么笨等等。

孩子会什么反应?懊恼、生气,甚至内心恨父母。

彼此造成的都是伤害啊。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我们的沟通中有暴力的充分。   我们可以学习运用非暴力沟通中的这四个要素进行表达。我称为四步骤法。

接下来我一起看看这四个要素具体如何运用。

第一步,陈述事实,就是客观表达观察结果。关键点客观,就像照镜子照到什么是什么,不加自己的主观评论。比如我对孩子说:你做了1个数学题少点了4个小数点,你做作业很不认真。【强化概念和对比解释】这句话中哪个是陈述事实?哪个是评论?

前半句1个数学题少点了4个小数点,不管谁检查作业都判断少了4个小数点,不同的人看到的都是一个事实,就像照相照到什么就是什么,就是陈述客观事实。后半句你做作业很不认真,这个就是前面讲过的想法,是因人而异的,所以是主观评论。   评论都是个人主观角度最容易伤人。 第一步特别强调是陈述你观察到的事实。所以刚才后面那半句就不要画蛇添足表达了。

第二步,表达感受,也就是情绪。刚才第一个拆页中进行了详细的练习了。一定不是想法。

我看到你写作业错误这么多我很生气很焦虑很担心。

第三步,表达需要。

把谈话方向继续引向自己内心深处,解读情绪背后的原因。我们的内心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的感受呢?比如为什么看到孩子成绩不好内心会焦虑会担心呢?因为我们内心有需要有期待。希望孩子成绩好希望孩子将来有出息,因为我们内心有爱。

所以此时表达时就不是急去攻击对方怎么错了,而是表达出引起我们这种感受的内心需要。

我们可以用“我感到***是因为我需要*****”的句式,来将二三步合在一起顺畅表达,对方比较容易接受。比如可以对孩子说,看到你作业错误很多我很焦虑,是因为我很看重你的细心责任心。

第四步,提出具体请求。这一要素也是最后一个步骤谈话方向才指向对方,要告诉对方他需要他采取的行动。比如,你下次写完作业后从头到尾再检查一遍好吗?或者下次写作业区、前先把书复习一遍好吗?

为了方便记忆,我们将四个要素各取一个字串起来,把将非暴力沟通的模式总结为“述说需求”四步法。

【举例说明】

和各位分享一个我运用这个四步法的案例。

夏天时我爱人怕热总喜欢把空调打到很低,而我怕冷多次反抗无效。后来我学习了非暴力沟通就尝试着运用“述说需求”四步法与他沟通效果很好。

第一步:陈述事实。我说:“你把空调温度打到了22度,我浑身鸡皮疙瘩”

第二步:说出感受。当我身体上冷的时候我内心很委屈很失落。

第三步:表达需要。因为我希望你想到自己的同时也关注到我,我希望你用实际行动照顾我,男女有别我是寒性体质就是怕冷。

当然我也可以用“我感到委屈是因为我需要得到你的体贴。”这个句式将感受和需要顺畅表达。

第四步:提出请求。你把温度调高一些好吗?

爱人白了我一眼,把温度调到了28度,说:还寒吗?我们相视一笑问题圆满解决。

【不这么做的坏处】

如果我不采用上述步骤,各位有没有想过后果会是什么样的?我可能会习惯地说:“你怕热我怕冷,你只顾你自己不管别人,你太自私了”。对方会怎么说:“你才自私呢,你也不只是考虑自己不考虑我吗”双方有可能翻出过去陈谷子烂芝麻的事件吵闹一番,彼此伤害。我们平时很多的吵架不就是这么吵起来的么?所以今天学习的这四步骤法有利于夫妻和睦人际关系圆融。

【适用边界】当然这种沟通方式,依然适合于亲人朋友间的沟通,不适合职场中尤其是有利害冲突的人际沟通。

我们再回顾以上四个步骤:

第一步:陈述事实。

第二步:说出感受。

第三步:表达需要。

第四步:提出请求。

述说需求”四步法。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学习者拆为己用

【提问】

伙伴们,想请问下大家,在刚才的这个片段里,有没有觉得哪个知识点还不太能理解的?感觉有难点需要解决的?

大家反馈:觉得第三步有难度。不知道什么是内心需求,不知道怎么表达。

【提问式反馈与回应----明确问题

好,我听到小伙伴们不约而同说到第三步有困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步骤,表达感受。

解决这个问题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探讨困难的本质,也就是到底难在哪里?第二步我们来讨论具体的解决措施。

【引导分组讨论问题本质】

接下来我们首先进行第一步,分组来讨论这个困难的本质是什么?也就是难点是什么?  

3分钟以后,请各个小组发言。

小组发言:(2分钟)

1.长期忽视这个问题。我们长期的习惯都是指责他人,久而久之就不知道自己的需要了。   比如孩子作业没有写好,不就是需要他们写好吗。对爱人、对其他人有什么需要呢?事情不同需要也不一样。

还有就是长期忽视羞于表达。

2.不善表达。有时候就算知道自己的需要了,也没有合适的词汇。

【引导讨论进一步深入】

刚才大家的发言非常精彩。由于上述原因我们觉察不到自己的需求。那该怎么办呢?

学员谈到:去根据不同场景发现,练习。

好的,大家谈的很好。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要一步步进行。首先要探索不同的场景有哪些不同的需要,然后有意识的练习。那接下来请各个小组,罗列一下平时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过哪些场景,需要我们去表达需要的?每组至少列出3个以上的场景,并清晰,那个场景中自己的内心需要,并用合适的词汇表达出来。

我再重复强调一下接下来的任务分为三步:一是写出场景,二是发现自己内心需求;三是用合适的词汇表达。

【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请大家把讨论思考的结果记录下来。待会儿我们进行交流分享。

时间8分钟。

【伙伴分享】

场景1:孩子作业马虎、拖延的场景。

 我们内心的需要是看到一个细心、有责任感的孩子。

场景2:写完作业我希望他看会书,而孩子总是磨蹭着不想看,我只想揍他。

实际上与其说希望孩子有个好成绩,还不如说是希望自己内心轻松些,以后管理孩子不费心。

场景3:父亲总是出去打牌很晚回家。

我们内心的需要是希望父亲身体很健康,还有就是我和妹妹尤其是妹妹小,内心需要父亲的陪伴。

场景4:爱人经常丢三落四,尤其是经常找钥匙。

我们内心的需要是爱人很淡定,很从容。尤其是希望她很安全。

******

 

【拆书家反馈,总结解决方案】

谢谢大家的分享。各位思维非常活跃,内容也很感人,让我们用掌声对他们的发言表示感谢。

我对刚才大家的练习做个总结。

第一步练习,我们一起分析出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是我们长期忽视并羞于表达;第二步练习分享了不同场景下的内心需要。根据不同场景我们发现了不同的内心需要,各位也都用合适的词汇进行了表达。

所以我把刚才我们一起探讨出来的解决方案结归纳如下:

以后不同的场景中,

1.觉察内心。有意识觉察自己内心需要。

2.能用合适的词汇描述。

3.有意识地去练习。

我们一起为我们讨论出这么完美的解决方案用掌声庆祝一下!

【布置作业——特定任务/分享/陪练】

学习是为了更好的拆为己用,那现在我要给大家布置一个家庭作业了。在接下来的一周,可能会出现家人让你烦恼的行为,或者出现了你需要要他人配合完成的事情,那试着运用我们今天学习的4个步骤,去表达和倾听,看看会有什么不一样的结果好吗

也请大家把沟通的成果分享到群里面好吗。谢谢!

【强有力的总结】1分钟

今天和大家分享了两个片段,第一个片段是区分想法和感受,学会表达感受。

第二个片段进行非暴力沟通述说需求”四步骤法。那四大步骤?一起回答一下:第一,陈述事实;第二表达感受;第三说出需要;第四,提出请求。

但愿回去后在以后的沟通中,我们能够深化非暴力沟通的各个要素,运用四步骤法去表达和聆听,实现非暴力沟通!

今天晚上的拆书到此结束,感谢伙伴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