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个人介绍】
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木木。三个标签介绍自己:拆书家,整理师咨询师,户外爱好者。
【学习总目标】今天学习的总目标是:学习者在和他人产生分歧时,首先采用“第三选择思维”四步法找到双方观点上的一致,进而运用“协同”四步法讨论出解决方案。
【学习者场景法图书介绍】
(场景)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遇到这样的情景:你和爱人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不能达成统一,心生不满;你的母亲认为你已经是大龄青年啦,不停催婚;你与你的同事或朋友观念不同,各执己见,谁也无法说服对方。
(提问)在面对类似问题时,你对自己的处理结果还满意吗?
学习者A:不是很满意。
拆书家:为什么呢?
学习者A:因为是朋友是家人,不想闹不愉快,就算了吧。
拆书家:就妥协了是吗?
学习者A:对。
(影响)是的,很多时候我们不情愿的妥协或者强势的坚持“我”是对的。妥协会让自己内心处于拉扯状态,压抑久了还会生病,强势就会很容易和身边人发生争吵。
(解决)今天拆解的这本书,非常容易的解决了这一难题。《第三选择》帮助你运用“第三选择思维”模式,从新的视角来看待所面临的困境和分歧,并且通过与他人协同共创更好的解决方法。
【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一,学习者在面临分歧时运用“第三选择思维”四步法找到双方观点上的一致。
【R:阅读原文】
【拆页一】
《第3选择》
两种选择思维 | 第3选择思维 | |
1 | 我只看到了“我这一方”。 | 我看到了“我这一方”的独立的自我。 |
2 | 我对你有成见。 | 我将你视为独立的人,而不只是“你那一方”的代表。 |
3 | 我要维护自己,因为你是错的。 | 因为你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所以我要找到你。 |
4 | 我攻击你,双方因此爆发战争。 | 我与你协同,我们共同创造一个超乎想象的不可思议的未来。 |
上表列举了普通的两种选择思维与第3选择思维的思维模式的对比。你可以看到,随着每一阶段的深入,两种选择思维逐渐离创造性解决方案越来越远。没有第3选择思维模式,获得创造性解决方案是不可能的。每一种思维模式都是下一阶段思维模式的基础,所以思维模式序列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I:重述原文】
(WHY)平时大家习惯用第1选择“我”,第2选择“你”,区别于这两者的就是“第三选择”。如果对方和你观点对立,你愿不愿意真诚的对待他?(学习者回应:不愿意。)如果对方曾让你深恶痛绝,你愿不愿意真诚的对待他?(学习者回应:不愿意。)为什么不愿意?认知模式决定行为。想要获取倍增的利益,第一步:跳出“你是你”,“我是我”的思维惯性,找到双方的共同观点。
拆书家:片段中给大家讲了哪些思维?哪位小伙伴愿意给大家分享一下?
学习者E:两种选择思维和第三选择思维。
拆书家: 你之前习惯用那种思维?
学习者E:习惯性的用两种选择思维。
(WHAT)好的,谢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打破我们的思维惯性,学习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第三选择思维”
【适用边界】“第三选择思维”是我理解自己,理解对方,为找到双方的共同点而进行的理性思考。适用于化解冲突和分歧,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不适用于特别激烈的矛盾。比如两个人已经打的头破血流了,双方都很难在短时间内进入理性。
(HOW)了解了思维的重要性,具体要怎么去做呢?请大家看这里——“第三选择思维四步法”:
一、回问自己。我是怎么想的?不对自己的想法做评判。
二、询问对方。问对方你是怎么想的?
三、回应对方。
1.确认对方的观点:“你的想法是.........吗?”“你是......想的吗?”。
2.告诉对方,我是怎么想的以及为什么。
四、确认一致观点。针对双方一致的观点和对方确认“我们都是........”
运用了“第三选择思维四步法”之后,我们就从分歧中找到和对方观点一致的地方,和对方形成良好的互动,为我们接下来寻找解决方案创造了一个非常和谐的氛围。
【案例】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我对我妈带侄子的方式一直很嫌弃,我觉得老人肯定带不好的。前两天我妈又给我抱怨,孩子不听话,我爸爸过分宠溺,她管不了孩子了。以前我就会怼回去:“都是你们自己惯的,能怪谁呢?”。现在因为反复的拆《第三选择》,我做出了以下改变:
一、回问自己。我母亲一抱怨我就很生气。我也知道我是希望我父母和我侄子都好的。。
二、询问对方。“妈妈,对这个事情,你是怎么想的?”“你感觉这么的生气是因为什么?”
三、回应对方。经过之前的沟通之后我会回应她
1.确认母亲的观点:“你在这个过程中感觉自己付出很多但是没有人认可你是不是?”“你也想让孩子好是不是?”这时候我妈会回复我“是”
2.我也会告诉我妈妈,我一听到这件事情就有情绪,也是因为我真的想让我的侄子好。
四、确认一致观点。找到了我们一致的观点,我们都是希望孩子好。我就和母亲进行了确认“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的成长。”
通过这样的沟通,我母亲就很开心的主动来问我“那现在该怎么办呀,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呢?”我和我母亲由可能的冲突就变成了这种友好的互动,给寻找解决方案创造了好的氛围。
【预防异议】通过第三选择思维不仅仅改变我们的思维惯性,还可以提升我们在面对冲突时的应对能力,如果不这么做,很容易被第一时间升起的念头左右,分歧马上升级为矛盾,争端会随时爆发。
【A2:小剧本】俗话说:“学的好,不如用的好。”学习就是为了致用。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三选择思维四步法”,让我们化身为编剧,编一个小剧本。请大家看着小剧本,想象一下在未来的一个月里,生活或工作中会出现矛盾和分歧的场景,请设计出当时的情景,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的对话,动作等。可能是反对孩子玩游戏,可能是你和老人住在一起相处困难,可能是工作中和同事之间的分歧。请大家运用“第三选择思维四步法”找到双方观点上的一致,把关键字写在小剧本上,最后以对话的形式呈现出来。时间3分钟,然后有请一位小伙伴分享她的剧本。请注意是用“第三选择思维四步法”找到双方观点上的一致。
【学习者分享】
学习者F:事件在未来的话,接下来暑假会回到家里,和老爸吵架。这天他一直在唠叨我:
一,回问自己:我知道我爸是为我好,但是我还是很嫌弃他唠叨的模式。
二,询问对方:
我:“爸爸,你唠叨我是不是想要我多出去走走,不要每天都呆在家里。”
爸爸:“是的,他是这么想的。”
三,回应对方:和他确认他的观点是让我不要每天都呆在家里。
我:“爸爸,因为我刚放假,我也希望自己在家里可以调养一下,给自己一段时间好好放松一下,不要去管外界的任何东西。你通常每次给我打电话都说回家来,好好休息下,好好放松一下,也是这么想的是不是?”
爸爸:“是的,我希望你好好放松下。”
四,确认双方一致:
我:“爸爸,所以只要我放松你就是开心的,我放松的方式就是先在家里呆几天。”
爸爸:“好吧,你先呆几天吧,但是后面还是要经常出去走走。”
【拆书家反馈】谢谢学习者F,大家可以看到本来是对爸爸有抵触的,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和爸爸有争吵,运用了“第三选择思维四步法”之后,会让双方都理性的来看待当下的一个情况,看到藏在背后的共同观点,形成良好的互动。
【总结和过渡】学习了第三选择思维后让我们在面对冲突的时候,可以考虑到双方的需求,创造这种友好互动的氛围。仅仅改变思维就可以了吗?面对实际的问题,我们还需要有所行动,寻找方案。接下来,进入片段二,用“协同原则”共创解决方案。
【学习目标二】片段二的学习目标是:在面对分歧时,学习者能够运用“协同”四步法讨论出解决方案。
【量表自测】在开始第二个片段前,首先,请大家先做一下自测题,按照1-6的标准给自己打分,1分代表完全不符合,6分代表非常符合,请你花1分钟时间,将每道题打分,并汇总分数,做好的小伙伴请微笑示意我。
序号 | 内容 | 得分(1分完全不相符,6分是完全相符) | |||||
1 | 出现分歧时,我会邀请对方一起寻找解决方案。 | 1 | 2 | 3 | 4 | 5 | 6 |
2 | 集体活动中,我会关注到每个人的需求。 | 1 | 2 | 3 | 4 | 5 | 6 |
3 | 有人反对我,我能认真的听完他的想法。 | 1 | 2 | 3 | 4 | 5 | 6 |
4 | 面对冲突时,我总认为会有更好的方法。 | 1 | 2 | 3 | 4 | 5 | 6 |
5 | 和对方观点不同时,我会从细节中寻找出共同点。 | 1 | 2 | 3 | 4 | 5 | 6 |
总分 |
【I测试题解释+和学习者互动】
20分以上的小伙伴请举手示意一下,三位小伙伴,恭喜你们,你们非常擅长于和他人合作,如果能够熟练协同的方法,就可以和大家一起寻找到更大的利益。
15-20分的小伙伴请举手示意一下,有两位小伙伴,这个分数段说明你已经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并且愿意和大家协同找到更好的方案。
15分以下的小伙伴们,你可能更喜欢让别人认同你的观点和方案。作为一名社会人,每个人都不可能独立的存在,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有需要协同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看片段二。
【R:阅读原文】
【拆页二】
寻求“协同”的原则
我们通过一种被称为“协同”的原则达成第3选择。协同就是1加1等于10或者100甚至1000!协同就是两个或以上的人决定放弃成见,迎接挑战的硕果。它关乎激情,活力,创造力以及创造美好新现实的冲动。
协同与妥协是两码事。妥协时1加1最多等于1.5,双方都有损失。协同则不仅能够解决冲突,而且在协同达成的时候,我们能够超越冲突。我们会达到一种新的境界,人人为新希望而激动,未来因此而发生改变。协同比“我的方法”或“你的方法”更好,它是“我们的方法”。
【I:重述原文】
经常夫妻间为了谁收拾碗筷而吵架,同事间为了一些琐事而大发脾气的时候,我们特别容易把目光放在冲突点上,然而真正要解决的并不是冲突点,而是转变导致冲突发生的处理方式。这种处理方式就是“协同”。
提问:协同有哪些关键词?
学习者A:迎接挑战,创造力,超越冲突
学习者B:我们的方法。
【回应式反馈+概念】迎接挑战,创造力,超越冲突,我们的方法,好的,感谢大家。“协同”将我们作为一个整体,关注大家的利益,创造出让人倍感愉悦的方案,什么叫倍感愉悦呢?大声的欢呼“YES”,激动的互相拥抱,迫不及待的想向别人分享,想到的时候就满怀期待等等。
【概念对比】为了更好的理解,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反例一】我是妈妈,你要听我的。是不是协同?
(学习者回应)不是。
拆书家:对,不是,协同不是某一方的标准,是参与者都认同的标准。
【反例二】公司安排下来的这个项目我们每个人都全力配合。是不是协同?
(学习者回应)是/不是。
拆书家:有说是有说不是。在这里不是,协同需要基于所有人的目标创造出方案,而不是安排什么就是什么的退让。
【反例三】今天召开新项目会议,经过大家的表决,基本都对方案比较满意。是不是协同?
(学习者回复)不一定。
拆书家:不是,满意只是妥协。满意的时候:那就这样吧,差不多就行了。协同达成的时候一定是开心,快乐,甚至情绪激昂的。
根据以上的例子,我给大家列出了“妥协”和“协同”的区别:
【强调重点和难点+适用边界】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协同的重点是关注大家的目标来创造出新方案,它的难点是这个方案一定是人人都满怀期待的。它不适用于两种选择思维,当对方不愿意进行协同或者有精神层面的疾病,也是不能协同的。
(HOW)了解了协同,我根据书上的内容总结出以下步骤——“协同四步法”:
一,邀请对方一起。邀请对方一起来寻找解决方案:“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些什么方法?”
二,写出每人目标。将每一个人的目标罗列在一张纸上。
三,找出共同目标。
四,讨论解决方案。在讨论解决方案的时候,可以使用头脑风暴等方式呈现在纸上,先将所有的方案罗列出来,不做评判。我们不说类似的语言:“我的方案是对的,你的方案是错的”不做评判。怎么样来判定找到了最好的方案呢?当见到这个方案的时候(达成信号)非常兴奋的说“YES”一想到就特别期待,非常开心,大家想一起去举杯共庆,气氛活跃,一想到这个方案就看到了希望.........
【预防异议】可能有小伙伴会说 ,这样达成的方案就一定好吗?好不好,只有去实践了才知道。如果不这么做,特别容易陷入争吵和自我辩护,损耗彼此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损伤之前建立的感情和信任。需要注意的是冲突和分歧促进协同,但是不一定每次协同都会在短时间内找到让人兴奋的方案。
【案例】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我自己的案例:暑假快到了,儿子小升初,报了很多的补习班。只有7月1号到15号的时间没有课,原本今年我们计划去海边,他现在又想去参加夏令营。时间冲突,我们之间就有了分歧。到底是和我一起去海边,还是他自己去参加军事夏令营。
一,邀请对方一起。“我们一起来看看都还有些什么方法?”
二,写出每人目标。儿子:1.和妈妈一起旅游。2.去海边。3.参加军事夏令营。我:陪儿子出去走一下。
三,找出共同目标。我和儿子一起出去。
四,讨论解决方案。我们一起参加一个去海边的亲子类军事夏令营。这种夏令营挺难找的,我现在还在联系中,但是一想到这个计划,我和儿子都特别开心和期待。
【A3:微行动学习】
【分组】在进入这个环节之前,我们先进行一个分组,这边四位小伙伴一组,这边四位小伙伴一组,共两组。每个组选一个组长,一个计时员。30秒的时间大家先选出本组的组长和计时员。
请组长举手示意一下。(一组的组长:学习者B;二组的组长:学习者E)
请计时员举手示意一下。(一组计时员:学习者D;二组计时员:学习者F)
组长的职责是:组织小组内讨论/对本组讨论的结果进行记录和宣讲
好,接下来我们进入微行动的环节,请大家关注我的引导。
1、【明确问题】
请大家用2分钟的时间想一下,你最近遇到的一件冲突或分歧是什么呢?和谁发生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并在小组内互相分享。
有哪位小伙伴愿意主动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吗?
学习者A:我的小孩今年3岁,马上要上幼儿园。我觉得孩子要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类似乐高,英语这样的兴趣班。我的先生认为那么小的孩子什么都不懂,上了没什么用,我们就处于这种分歧中。
拆书家:第一选择“你”:孩子要报兴趣班;第二选择“你的先生”:孩子不报兴趣班,是吗?
学习者A:是的。
拆书家:你现在想找到一个第三选择?
学习者A:对。
拆书家:现场的小伙伴们愿意结合今天学习的方法,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她找到一个“第三选择”吗?
学习者:愿意。
学习者B:学习者A,你能够邀请到先生和你一起共同寻找解决你们冲突的方法吗?
学习者A:可以,这个不难。
学习者D:学习者A,你们夫妻的共同目标是什么?
学习者A: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学习者D:有了共同目标,你可以和先生一起探讨出解决方案吗?
学习者A:不能,这个比较难。
拆书家:为什么觉得讨论解决方案特别难呢?
学习者A:可能每个人想法不一样吧。也可能前面几步没有做好。
拆书家:哪几步没有做好呢?
学习者A:邀请参与讨论,这个没有问题;写出目标,找出共同目标这个也没有问题,还是觉得解决方案比较难。
拆书家:可以用一句话来告诉大家你遇到的问题吗?
学习者A:无法与先生在孩子报兴趣班的事情上探讨出解决方案。
拆书家:你想今天在现场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习者A:想。
拆书家:大家愿意一起帮助文婷解决这个问题吗?
所有学习者:愿意。
2、【引导讨论问题本质】
好的,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学习者A遇到的难题“无法与先生在孩子报兴趣班的事情上探讨出解决方案”产生这个难题的本质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背后的原因都有什么呢?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尝试深入追问。5分钟的时间,请大家将探讨出的结果写在纸上。
请每组分别派一位代表上来为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组探讨的成果:
学习者A(一组):我们探讨出的原因有:1.对话地位不平等。2.沟通问题。3.两人关注点不一致。
学习者E(二组):我们探讨出的原因有:1.教育观念不一致。2.沟通方式。3.爸爸的原生家庭和妈妈的不同。4.妈妈是否曾有报班失败给爸爸留下阴影。5.父母对孩子的人生规划不同。
3、【明确问题本质】
请每组用一分钟的时间分别确定自己小组内刚才探讨的原因中最核心的那一条。
一组:沟通问题。(案主在一组)
二组:沟通问题。
拆书家:学习者A,我有观察到,刚才你在分享的时候也着重强调沟通出现了问题,经过大家的群策群力之后,两组达成了一致。你认为这是你真正要解决的问题吗?
学习者A:是的,我也发现了。要解决的是如何和先生沟通的问题。
拆书家:我可以理解为你认为问题的本质是“如何和爱人沟通”吗?
学习者A:是的。
拆书家:现场结过婚的小伙伴举手示意我一下(6人举手)。有孩子的小伙伴举手示意我一下(5人举手),相信大家在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学习者A主诉的类似问题,大家同样认为要解决的本质问题是“如何和爱人沟通”是吗?
所有学习者:是的。
拆书家:既然找到了问题的本质,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如何和爱人沟通”的解决方案好不好?
所有学习者:好的。
4、【引导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确认目标)在开始探讨之前,请学习者A给大家分享一下,对于这个问题,你解决的目标是什么?请每组的记录员先记录在白纸上。
学习者A:可以回去落地的和先生沟通
拆书家:你想解决到什么程度?
学习者:就兴趣班的事情和先生达成一致
拆书家:每组都清楚目标了吗?
所有学习者:清楚了。
拆书家:好的。接下来继续小组内讨论,要到达这个目标,要如何行动?5分钟的时间,5分钟后,每组组长上台分享。
5、【请每位组长分享自己组的成果】+
一组方案:
1.示弱。适当的示弱可以强化先生的保护欲,满足柔弱的妻子的需求。
2.告诉先生更多孩子的生活细节。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更多是妈妈参与。多和先生分享孩子成长的细节,生活中的点滴,让父亲更多的参与到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在和先生沟通孩子的事情的时候,就会容易让对方进行同理思考。
3.提升爸爸在育儿过程中的存在感(和先生一起更多参与孩子活动)
二组方案:
1.说话温柔。刚才现场两位男士同时提到一句话“没有温柔解决不了的事情”,可见温柔的力量,每个女性都适合多多修习温柔。
2.合适的沟通环境,避开公婆,在夫妻双方都心情愉悦的时间点和一个不被打扰的只有夫妻两人的场所。。
3.女方态度开放,可以心平气和的接纳反对意见,无论先生赞同还是不赞同,用平和的心态接受,理解和倾听。
4.收集一些培训班的相关信息给先生一个可选择的比较。各种数据和比较分析,让先生看到你的用心,一目了然的资料,让先生也可以客观的参考进行思考。
5.和先生一起去现场体验。在现场可以增加体验感,看到实际的东西,孩子们的现场互动,也可以通过老师等第三方的介绍,让先生了解更多的信息。
拆书家:好,感谢大家。学习者A,刚才大家探讨出的这些条你觉得哪些是可以回去做起来的?
学习者A:我觉得这些条都是可以回去做起来的。
拆书家:大家也认为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用这样的方案来落地执行吗?
学习者:可以。
在刚才大家分享的过程中我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总结,主要从三大方面来进行:
一. 营造氛围:
1. 示弱。
2. 说话温柔。
3. 态度开放。
4. 合适的环境。
二. 提高参与度
1. 和先生一起去培训现场体验。
2. 多和先生分享孩子成长点滴。
三. 收集信息
全面的收集一些关于兴趣班的信息,并让先生清晰的了解。
拆书家:通过对大家分享的简单总结,可以看到,经过集体的智慧,让我们更全面的看待问题,在短短的时间内大家就找到这样的一些解决方法。虽然今天解决的是学习者A的问题,但是当我们学会了之后,自己和爱人沟通的时候,就会避免硬碰硬的去进行,避免无畏的争端,解决矛盾的同时还增进夫妻的感情。让我们把掌声送给最优秀的自己。
【A2-催化学习者应用-布置作业-特定任务】
接下来,到了布置作业的环节。今天我们学习了面对分歧时的处理方式,要让自己熟练运用就需要多多练习。请大家在一周内和一位家人或者朋友,针对你们最近出现的分歧或冲突运用今天学习的方法首先用“第三选择思维”建立良好互动,然后共创解决方案。请大家写出你想分享的家人,你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和这位家人分享的目地是什么?请大家写在便签上,交给我。
沁水:先生/下周三/家里
婷英:同事/一周内/公司
文婷:先生/明天/小区门口星巴克
谷谷:领导/周一/学校
浮生:女朋友/今天晚上/家里
【结语】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的学习,达成第三选择的两步:
一.采用“第三选择思维”四步法找到双方观点上的一致,
1,回问自己。2,询问对方。3,回应对方。4,确认一致观点。
二.运用“协同”四步法讨论出解决方案
1,邀请对方一起。2,写出每人目标。3,找出共同目标。4,讨论解决方案。
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大家能够更多的回看自己,理解他人,更好的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并且在发生分歧的时候看到更多的可能性,积极进行协同,寻找更好的方案。感谢大家,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