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杨童,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我的3-2过级。拆解书籍是选自《影响力》一书。
【场景法介绍图书】
事件:
大家还记得去年10月,重庆万州公交坠江事件吗?在肇事者与司机打骂的过程中,车上没有1名乘客站出来劝阻。最终,导致车辆坠江,15名乘客无一生还。
提问:
在5分钟的争吵里,没有1名乘客站出来劝阻,他们是不知道危险吗?还是怕惹祸上身、不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如果某天,你作为当事人,迫切需要在场的人们提供帮助时,你又会怎么做呢?
影响: 当每个人面对对方需要帮助的情况时,都选择沉默;那我们自己面临危险时,谁又会来帮助我们呢?久而久之,这个社会是不是就会变得极其的冷漠、自私。
解决:
《影响力》这本书,就给我们解释了这种“视而不见”现象背后的社会原理。了解了原理之后,当我们自己迫切需要得到帮助,又或者我们需要发动身边的人一起去帮助他人时,就可以快速有效的找到一个好方法了。
【学习目标】
在完成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运用社会认同原理及其三步骤,解决在陌生环境下,当我们需要帮助,而旁观者却无动于衷时,可以迅速获得他人响应和帮助。
【A1自测量表】
请大家按照1-6分的标准给自己打分,1分代表完全不符合,6分代表非常符合。
1、去陌生城市旅游,我只会挑人多的餐厅吃饭 | 1 | 2 | 3 | 4 | 5 | 6 |
2、网购时,我总是看很多的评价,再决定是否购买 | 1 | 2 | 3 | 4 | 5 | 6 |
3、当大家都沉默时,我也会选择不发表自己的意见 | 1 | 2 | 3 | 4 | 5 | 6 |
4、看到有人聚集在一起,我会凑过去看看发生了什么 | 1 | 2 | 3 | 4 | 5 | 6 |
5、当有人需要帮助时,我要先看看身边人的反应再决定 | 1 | 2 | 3 | 4 | 5 | 6 |
大家合计总分都得了多少分呢? 具体分数代表什么意思,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22分以上,说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倾向于和大众保持一致,人们认为都正确的事,我也会不假思索的赞成,反之亦然。
14-21分,我们都是普通人,社会认同原理同样会对我们造成影响,但面对一边倒的观点、行为的时候,我们往往也会思考,这样做是否正确。
13分以下,说明你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不易受到社会认同原理的影响,会仔细的观察、分析之后再做出决策,一旦认定,就不会轻易改变。
当然,今天的自测题是为了让大家了解一下,自己被社会认同影响的难易程度。并不具备任何优劣或者对错的评价。
原文片段
《影响力》
要揭示为什么“罐头笑声”有这样的作用,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另一种强大影响力武器的性质:社会认同原理。该原理指出,在判断何为正确时,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这一原理尤其适用于我们对正确行为的判断,特定情形下在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正确时,我们的看法取决于其他人是怎么做的。
看到别人正在做,就觉得一种行为是恰当的,这种倾向通常都运作得挺不错。以符合社会规范的方式行事,总比跟它对着干犯的错误少。大多数时候,很多人都在做的事,也的确是应该做的事。社会认同原理的这个特点,既是它的强项,也是它的主要弱点。和其他影响力武器-样,它为我们判断如何行事提供了一条方便的捷径,与此同时,选择使用这条捷径的人,也很容易遭到沿途伺机出手的牟利者的攻击。
同一种行为,做的人越多,越显得正确。要是有读者怀疑这一点,不妨来做个小实验(如图4-1所示)。站在川流不息的人行道上,找一处空空如也的天空或高层建筑,凝视它整整一分钟。这期间不会发生什么大多数人会头也不抬地从你身边走过去,几乎没人会停下来跟你起盯着看。 接下来,第二天,你到同一个地方,带上4个朋友跟你一起抬头望天。60秒内,肯定会有一群路人停下来,跟你们一-起朝上仰起脖子。就算行人不跟你们一起发傻,也抵挡不了暂时朝上看看的压力。
好的,大家有看完原文,关于社会认同原理的描述,那接下来,我举几个例子,来考考大家,请大家大家判断下,背后是不是有社会认同原理在。
【举例子讲解what】
1、你看到街边有个奶茶店排了很长的队,于是你也去排队,想买一杯奶茶,这是社会认同原理吗?(互动)
爱好者:有的
2、在会议上,你第一个鼓掌,但其他同事都无动于衷,于是你也很快放下手,这是社会认同原理吗?(互动)
爱好者:有的
3、人潮涌动的道路上,你发现人群有点骚动,而且有些人已经开始奔跑,于是你也开始跑起来了,这是社会认同原理吗?(互动)
爱好者:有的
再深入一点的考考大家,在这3个例子当中,为什么我们会根据他人的行为,来做出决策呢?(互动)
爱好者1:从众心理
爱好者2:搞不清具体情况,不知道怎么办
是的,大家说的都对,当我们难以辨别对错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参考别人的决定,这个时候,社会认同原理的作用会非常巨大。那我们遵守社会认同原理,去进行决策,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互动)
爱好者:看情况吧,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why】
是的,这样做,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大多数时候,很多人都在做的事,也的确是正确的,做起来轻松、简单。
坏处是,我们很难确保每一次从众行为,都是正确的,这就会导致我们蒙受一些损失,或者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处境。比如,排队买奶茶的,都是老板雇来的托,于是我们就买到了一杯难喝又贵的奶茶。又比如,刚才和大家讲到的重庆万州公交坠江事件。
【how】
那么,当我们意识到,我们可能处于,或者已经处于危险的状况下,而身边的人又都不清楚状况,仍处于互相观望、等待他人率先采取行动的情形,我们该采取什么方法来有效的保护自己呢?
1、明确真实的状况,让你身边的人知道正在发生什么。
2、明确告诉对方你的想法,即告诉对方,你想采取哪些行动,或者需要哪些帮助。
3、指定一个人提出具体要求,如果仍然没有人来帮助你,你就可以指定1个人,对他提出具体的要求。
举个例子,假如某天,我们正处于万州公交坠江类似的情况下,有人正在与司机争吵,甚至动起手来,而多数乘客都还在观望中。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大声的说到:司机和他动起手来啦!车还在开,这太危险了(明确真实的状况),赶紧劝架,拉开他们俩个(告诉对方你的想法),那个穿蓝衬衫的大哥,快拉住他,穿红色裙子的美女,打110报警,快(指定一个人提出具体要求)!
这样,情况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当我们自己需要陌生人帮助时,也同样可以采取这3个步骤,以避免大家都在围观的状态中,我们无法摆脱困境。
【适用边界】
好了,讲到这里,我们要向大家强调下,我们刚才讲到的3个步骤,是用于去化解社会认同原理发挥负面作用时的情况。比如,当我们处于一个陌生的环境,而又迫切需要得到帮助时,或者我们处于困境,但现场的人们都不明所以,无动于衷的时候,这个方法都会很实用。
【A3促进参与】
刚刚我们了解了社会认同原理的含义及它的影响,包括在例子中,我也给大家演示了,我们目击到一个危险的情况时,该如何化解。接下来我们来演练一下。当我们自己处于危险的境地下,该如何运用这个方法。请大家看我给大家设计好的场景,我们两两一组,现在小组内探讨该如何运用,之后我们再邀请一组伙伴,来与我们当众分享下。
【案例场景】
炎炎夏日,你走在大家上,发现自己有点中暑的迹象,你开始变得手脚乏力、呼吸急促,甚至开始出现痉挛的现象,身体难以控制的想要昏倒。从你身边路过的人,纷纷向你投来不解、困惑的目光,但并没有人察觉到你已经中暑……
请大家设想下,你会采取什么方法,让路人避免陷入社会认同原理的漩涡,向你伸出援手,帮助你拜托困境呢?我们通过对话的方式,再现当时的情景。
小组分享一
梦婷:我中暑了,快要晕倒了
路人梅子:无动于衷。
梦婷:我需要有人打电话给我家人,或者送我去一下医院
路人梅子:无动于衷。
梦婷:那个穿蓝条纹的美女,我需要你帮我打120。
路人梅子:好的,我这就打。
拆书家反馈:好的,刚才我们的爱好者提到一个问题,如果第2步的时候,就有人来提供帮助了,那还需不需要第3步呢?实际上,这3个步骤是有一个递进关系的,如果我们进行到第2步的时候,就有人来提供帮助了,那第3步自然可以省略,但是如果路人还是无动于衷,那第3步就一定要紧跟上。
小组分享二
艳艳:哎哟,我现在中暑了,呼吸不畅,我需要帮助,有没有人帮我打个电话给120。
路人志梅:无动于衷
艳艳:这位穿黑色衣服的妹妹,我需要你帮我打个电话。
路人志梅:好的。
拆书家反馈:好的,感谢志梅和艳艳。我们来确认下,艳艳最后是获得帮助了的,对吧。不过这里我要再向大家强调下,当我们真的需要帮助的时候,第一步:明确真实的状况,一定要简洁明了,力求让旁观者清楚了解你的状况。
【A2-催化学习者应用-布置作业-找人分享】
感谢大家的精彩演绎,我们今天的拆书,也接近尾声了。不过这次,我要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
请在接下来的一周内,找到一个你熟悉的朋友,与他分享,遇到今天我们讲到的需要帮助的情况时,该如何运用社会认同原理,来脱离困境。场景要包括具体的时间、人物、事件。在完成分享后,请大家把你具体分享的内容,共享在我们的爱好者群内。
学习者分享:
周一晚上,在家中,我和儿子分享了这个方法。模拟的是,假如我和他在大街上,不小心我俩走散了,我儿子找不到我了,他要怎么向路人需求帮助,我和儿子一起探讨出来的3个步骤是:
1、我和我妈妈走散了,我找不到她了。
2、有哪位哥哥姐姐可以帮帮我吗?
3、那个穿红裙子的姐姐,你可以带我去附近的警察局,帮我找妈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