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我的TF1-1拆解。首先,请允许我做下自我介绍! 我叫贺方,生长在黑龙江佳木斯,定居在江苏无锡,用三个标签来形容我自己。
第一个标签:瑜伽爱好者。现在是一名业余瑜伽教练。有对瑜伽运动感兴趣的小伙伴,我们可以多多交流!
第二个标签,宝妈。从少女到当妈妈的转变,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感悟,让我体验到妈妈这一伟大的角色,也促使我变得更好!
第三个标签,预备拆书家。很幸运能够结缘拆书帮,让我认识了一群正能量满满,有着超强执行力的小伙伴!计划通过一年的努力与实践,拿下三级拆书家的称号,可以进行全国共拆。
我看今天来参加活动的有些是新伙伴,我想有必要向大家介绍下什么是拆书法和拆书帮。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要把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具体的运用。分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
个人学习的应用是便签法,不需要通读全书,只需要选取书中对自己有用的片段,通过加工,让人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
组织学习的应用是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中的片段,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就像今天大家来参加的线下活动,引导和促进大家把知识拆为己用。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来衡量的话,一位拆书家创造的价值不亚于一位培训师。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拆书帮分舵是公益性青年组织,其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今天,我的拆页来自一本书,名叫:《番茄工作法图解:简单易行的时间管理方法》。首先,给大家一分钟阅读片段的时间,看好以后请向我示意。
我们预览一下番茄工作这的一天具有以下5个阶段:
※计划:在一天的开始,从积压的工作(称为“活动清单”)中提取最重要的活动,填写到“今日待办”表格中。这就是你当天的自我承诺。
※跟踪:确定当天活动后,扭启25分钟的番茄钟,从当天活动的第一项开始进行。在每个25分钟的时间段(称为一个番茄钟)内,你要收集一些过程指标,比如计算遇到的中断次数。
※记录:在一天结束时,将当天收集的数据归档,写入“记录”表格。如果你跟踪了中断次数,就把中断次数写下来。
※处理:从所记录的原始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例如,可以计算在每个25分钟的时间段,平均遇到几次中断。
※可视化:最终你要将信息以某种方式组织起来,从中找出改进流程的思路。如果你想获得最适合现实情况的工作习惯,在自我调整过程中,基本上每天都要做这样的回顾。
在每天开始时,进行计划;每天结東时,进行记录、处理和可视化;在两者之间,进行对25分钟周期循环的跟踪。
好,我看大家基本已将看完了。下面来分享下我个人对这个片段的拆解。
这个片段介绍的是运用“番茄工作法”需要执行的五个阶段。片段中提到的“番茄钟”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25分钟是一个番茄钟。用法是完成一个番茄钟休息5分钟,然后继续,四个番茄钟后建议休息15-30分钟。
通过运用“番茄工作法”有哪些好处呢?运用“番茄工作法”可以获得更高工作效率,集中当下的事情,避免焦虑。
“番茄工作法”的五个阶段是:
1. 列计划:从自己未完成的工作内容中,选择出今天要完成的任务,按优先顺序列成“今日待办”清单。
2. 做跟踪:从第一项活动开始,定25分钟的倒计时。收集每个“番茄钟”过程中的指标,如:中断次数和中断内容。
3. 写记录:在下班时,将跟踪的过程指标归档,写入专门的“记录表格”中。
4. 做处理:提取“记录表格”中的有效信息,并进行综合整理。如:自己一天完成了几个没有被打断的番茄钟?为什么能做到?一天平均每个番茄钟会遇到几次中断,主要原因是什么?
5. 可视化:将处理的信息组织起来,从中找出改进的思路,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调整番茄钟工作过程,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工作习惯。
这个方法适合于对自己的精力管理,通过跟踪一天的工作状态,记录并处理自己被打断的次数和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时间焦虑。
A1:
跟大家分享一下我2019年5月27日发生的事情:
当天上班时想的很好,计划完成三项内容:
1)完成下个月的工作计划;
2)和各流程上面的负责人沟通不合格品评审流程的问题,与信息科沟通改进内容;
3)对各部门识别的危险源进行核查。
一开始安静的写着工作计划,一会儿一个短消息进来,是同事邀请参加百天宴,回复后又咨询我瑜伽练习的事情,我就开始和她火热地聊起来。聊完没多久,电话响起,让我马上到进货检验站处理不合格品事情。立马放下手头工作,转向下一阵地。等我再上来的时候,喝喝水,休息一下,再看看手机,一上午时间已经过去了。工作计划是泡汤了,明天再写吧。下午开始和各部门沟通流程上的问题,中途被领导叫走,沟通人员调动和部门职能问题,一聊又是两个小时。回办公室休息一下,同事正在讨论产后修复话题,又被吸引过去。快下班了,也没有完成一件事情。一天就这样过去了,很是焦虑!
A2:
学习到了这个片段,我打算用“番茄工作法”的五个阶段,在下周跟踪自己三天的工作状态。梳理自己的工作流程,找到低效原因并做出针对性调整,优化个人时间管理,集中精力做好当下,不做焦虑的人。
1. 列计划:上班第一件事情,从自己未完成的工作内容中,按优先顺序列今天要完成的内容。
2. 做跟踪:开启番茄钟,并留意和记录每个番茄钟内看消息、询问、电话、领导谈话等中断次数和内容。
3. 写记录:在下班时,将一天跟踪得到的中断次数和中断内容全部归档写入“记录表格”中。同样,第二天和第三天的内容也写入“记录表格”中。
4. 做处理:提取“记录表格”中的有效信息。如:自己一天完成了几个没有被打断的番茄钟?为什么能做到?一天平均每个番茄钟会遇到几次中断,主要原因是什么?
5. 可视化:将处理的信息组织起来,从中找出改进的思路。如果整理下来,发现自己内部受微信、手机打扰导致中断次数过多,接下来我会将手机调成静音,关闭消息通知,待完成整个番茄钟后再进行查看;如果是外部中断过多,要分析是不是自己没有将重要活动内容纳入到待办清单中?对临时来访同事或领导告知:“我手头有事,正忙。一会儿我来找你好吗。”或协商:“周五我再来处理,可以吗?”
如此重复三天,通过以上五个阶段,梳理自己的工作流程,找到低效原因并做出针对性调整,最终确认一种较为适合自己的工作流程和方法,优化自己的时间管理,调整自己的番茄钟内工作状态,集中精力做好当下的事情,摆脱焦虑。
我的1-1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