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请大家先分两个小组,方便我们等一下进行小组讨论
今天希望大家在跟随我完成本次拆书学习后,能够掌握责任型授权的基本方法,运用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从而获得个人成长,团队成长。
高效能的秘诀—授权
授权是提高效率或效能的秘诀之一,可惜一般人多吝于授权,总觉得不如靠自己更省时省事。其实把责任分配给其他成熟老练的员工,才有余力从事更高层次的活动。因此,授权代表成长,不但是个人,也是团体的成长。
授权是事必躬亲与管理之间的最大分野。事必躬亲者凡事不假外求。不放心子女、宁可自己洗碗的父母,自绘蓝图的建筑师或自己打字的秘书。都属于这一类。反之,管理者注重建立制度,然后汇集群力共同完成工作。比如分派子女洗碗的父母,领导一群设计人员的建筑师,或者监督其他秘书与行政人员的执行秘书。
授权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指令型授权和责任型授权。
指令型授权:让别人“去做这个,去做那个,做完告诉我”。大部分生产者都具有这种指令型授权的行为模式。还记得丛林中那些挥舞大砍刀的人吗?他们就是典型的生产者,挽一挽衣袖,然后手脚麻利地开始干活。就算让他们去担任监督或者管理工作,他们仍然会延用这种思维定式,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
责任型授权:关注重点是最终的结果。它给人们自由,允许自行选择做事的具体方法,并为最终的结构负责。这种授权类型要求双方就以下五个方面达成清晰、坦诚的共识,并做出承诺。
预期成果 双方都要明确并且完全理解最终想要的结果。要以“结果”,而不是“方法”为中心。要投入时间,有耐心,详细地描述最终的结果。具体的日程,明确截止期限。
指导方针 确认适用的评估标准,避免成为指令型授权,但是一定要有明确的限制性规定。不加约束的放任,其最终结果只能是扼杀人们的能动性,让人们回到初级的指令型要求上:“告诉我你想要我做什么,我照做就是了”。
事先告知对方可能出现的难题与障碍,避免无谓的摸索,但是不要告诉他们要做什么。要让他们自己为最后的结果负责,明确指导方针,然后放手让他们去做。
可用资源 告诉他们可以使用哪些人力、财务、技术或者组织资源来取得所预期的成果。
责任归属 制定业绩标准,并用标准来评估他们的成果。制订具体的时间表,说明何时提交业绩报告,何时进行评估。
明确奖惩 明确地告诉他们评估可能导致的结果,好的和不好的后果都要告诉他们。其具体内容应该包括财务奖励、精神奖励、职务调整以及该项工作对其所在组织的使命的影响。
这个片段告诉了我们三点:
1、授权的重要性。2、避免指令型的授权。3、学会责任型的授权。
一、授权的重要性
1、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学会授权是管理者增加效能的最好方式。其实,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即使我们不是管理者,遇到有些情形同样可以授权,比如:你让小孩去独立完成一件事,你希望你同事帮你处理某个事情,同样可以运用到授权。
但是,授权的形式不同,结果可能完全是两个样。
给大家举个例子,
比方说,我们部门有个实习生,那天我想让她帮我做更新一下表格的信息,于是,我对她说:“小罗,帮我个忙,帮忙把新来的人的信息登记到这个表格上,好吗?”小罗好爽快的就答应了。
结果我下班前去查看的时候发现,她更新的信息根本就不全,联系方式只填了一个电话,微信QQ这些都没填,更新后序号都没有调整。哎,我想了想,算了,还是我自己来吧,于是晚上又加班了半个小时,去补充信息等等。
我想问问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呢?明明交代了一个事情给别人,但是,结果并不像你想的那么理想。
我们大家3个人一组讨论一下,是否有这样的例子,写一个出来,然后我们小组派代表给大家分享一下。
从上面这些原因可以看出,其实我们很多人,还是知道授权的重要性的,只是说没有掌握授权的有效方法,那么我们要怎么授权呢。
书中提出了授权的两种形式:
指令型的授权,我们有的管理者,特别是刚刚被提拔起来的管理者,一说授权,就觉得终于可以把活放出去让手下去干了,布置任务简单粗暴,比如我之前遇到的一个经理,之前很忙经常加班,招了两个人,就想着终于可以把工作分配出去了,入职一块小A负责,离职这一块小B负责。但是又不明确告诉怎么干?这让下属会很痛苦。
那么什么样的授权是好的授权呢?
我们看到书中的提供的方法,叫责任型授权。
3、这里提到责任型授权有五个关键点,预期成果、指导方针、可用资源、责任归属和明确奖惩。
这里我想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一下,比如我是广州小蛮腰分舵的组织长老,在我加入这个组织的时候,我们的组织成员之前只有5个人,每周有2~3次活动,大家都是兼职,每周发活动也没有什么激励,让大家都有点疲惫,甚至有人因为工作太忙也退出了。那发展到现在,我们组织成员有10人,我负责统筹,伙伴们具体负责发活动预告、活动贴、建微信群等,我是尝到了授权的甜头。
第一,预期成果。首先我要明确作为组织成员需要完成哪些工作,比方我上面提到的发预告、编辑活动贴、建微信群等。
第二,要给予指导。因为我后面招募了好几个新伙伴,新的伙伴不知道怎么发帖,我必须及时给予指导,比方说,每个新伙伴我都会微信沟通,截图实时指导她发一个帖子。
第三,提供资源。周三线上、周六线下、周日线下,我都准备一个发帖的模板给他们,让他们按照这个标准来发布。并且提供排班表,提醒他们找哪位拆书家要资料。
第四,责任归属。我们现在都有着明确的分工,比如他们主要负责发帖、建群等,我负责审核、财务及激励,最后再对接小蛮腰的财务。
第五,明确奖惩。现在对于组织成员还是以激励为主,采取季度奖励的方式,同时,并经常性的给予精神性鼓励,比如辛苦啦,今天的预告棒棒哒等等。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我们现在的组织工作这么井井有条,我也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