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
【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梦婷。我想用三个标签介绍下自己,第一个标签一级拆书家,第二个标签小学数学老师,第三个标签学习爱好者。
【F】今天我要分享的是这本《好好说话》。它的作者马薇薇、黄执中、周玄毅被称为“华语圈最会说话的组合”。这是本教授说话技巧的书,书中从五个维度呈现说话的奥妙。
【A】跟其他沟通类书籍相比,这本《好好说话》最大的不同就是在出版之前它的内容就经过了市场的考验。在中国最大的音频平台——喜马拉雅推出的付费音频课程,长期居于销售榜首,20多万用户奉之为说话的宝典。优化版的书籍内容更是得到了知识大V樊登、李笑来、罗振宇等人的推荐。
【B】你有没有羡慕过这样一群人,他们不管在什么样的场合,似乎总能轻松自如游刃有余地交谈,自信而愉快。而你自己总是词不达意,逻辑很乱,尴尬且懊悔。本书就为大家提供了生活种种说话场景的应对话术,并且阐述为什么要这样说,让读者理解并能快速上手应用。
可以说这本书就是本沟通必备工具书。生活中,碰到某场合不知道说什么,这个时候你可以读读这本书。你想劝告下身边人改掉坏习惯,但对方根本就无动于衷,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了解下今天的片段,使用反向劝告法引导对方主动改变自己的坏习惯。
R:
下面请大家花2分钟阅读手中的原文拆页,阅读完了请示意下我。
【拆页 HOW】来自《好好说话》P93~94
那么,要怎样劝导才有效呢?关键在于,我们要改变提问的方向,来引导对方从“为什么我不能”转变为“为什么我想要”。
让我们看一下下面的例子:
“唉,我最近又胖了,好美慕你的身材,能锻炼得这么好。”
“咦,奇怪了,你看起来不是那种会注意身材的人,为什么会对运动感兴趣呢?
“我也希望自己能瘦一点啊……”
“胖就胖嘛,有什么不好呢?
“可是瘦一点的话,我穿起衣服来就能更有自信一点……”
“何必在意呢?反正我们又不会嘲笑你。”
“不是别人会不会朝笑的问题,而是自己看自己也不开心啊……”
“那么,你打算怎么做呢?”
因为在这段对话中,劝导者一直在做的是不断问对方“为什么你会想要”,而每问一次,听者的脑中就会思考一次“因为我要如何如何”的理由。这样的理由,就像埋下一颗种子,而且会随着劝导者的每一次反驳(胖就胖嘛,有什么不好呢)逐步加温,变得越来越深(自己看自己也不开心啊)。
于是,随着理由与信念渐渐被强化,最后,劝导者只要问一声“那么,你打算怎么做呢”,就很有可能将改变从念头激励为行动。
此时,如果这位朋友开始谈买跑步鞋的计划,或者说出决定跑步的时间,那我们当然可以很开心地表达支持,但除非他主动提问,否则此时切记别用过度的关怀让他感受到压力,因为这种行为只会重新激起对方对跑步的抗拒心理,那就前功尽弃了。
I:
【学习目标】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之后,学习者能够应用反向提问法去劝告身边人,引导对方主动提出解决方法。
What:有时候身边的人向你流露出羡慕某人某行为习惯,需要我们给出回应或者引导。这时,我们大多都会说“那你为什么不去做呢?”这样的引导是从说话人的角度出发,质疑对方。
【举例子】上周,同事锡锡她跟我抱怨道:“烦死了,这个月因为迟到又扣了好多钱,好羡慕你可以每天早到。”
我:“那你为什么不早到点啊?”
她:“学校门口一直堵车啊。”
我:“学校这个时间段肯定堵车的啦,你其实可以早点起床早点出门的。”
她:“我起不来啊,每天工作这么累......”
我的好心建议一直被她以各种理由打回来,真的很气恼:她这是真的希望改变吗?怎么一直在找借口,拒绝做出改变呢!最后我只得放弃劝告。
How:
想要劝告成功,书中介绍了反向提问法,改变我们提问的方式。
反向提问实际上由原来的你强加给别人你的想法和建议,变为激发对方主动思考继续这样做的影响和后果,让他主动思考解决方案。这样的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的过程,充分尊重了对方的想法,对方也更容易行动起来。
具体有以下三步:
1. 反着提问。把提问“为什么你不”改为反着提问“为什么想要”。常用句子:你为什么想要......?某某习惯有什么不好呢?我很好奇你想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呢?
2. 继续追问为什么。直到对方弄清自己当初想要改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继续下去会有什么严重后果。
3. 询问计划:那你打算怎么做呢?促使对方思考解决方案,并把自己想法变成具体的行动计划
【转为正例】看完这个片段之后,当锡锡再次跟我抱怨迟到问题时,我会这样说:为什么你想要早点到校?迟到一点点又不耽误事。她可能会答:不想罚钱啊。我继续说:“罚一点钱也不是什么大事啊,你又不缺这点钱,为什么你想要早些来?”锡锡可能会说:我不想因为这个不准时的问题影响到我年终绩效考核!锡锡,那你打算怎么做呢?她可能会说,那我应该设定闹钟,并把它放在手够不着的地方。还要打卡,让你们监督我,如果做不到,我就请你们吃东西。对比一下,第二种反向劝告法是不是更让人听得进去一些?
【预防异议】你可能还会说,坏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尤其是那些成见很深的对象,我这样劝了大半天,对方还是没有那样做,那我们就失败了啊。事实上,劝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劝说是一个程度上的改变,只要对方的想法从“很讨厌”到“没那么讨厌”,甚至在思考“我该怎么做”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开始成功了。
【适用边界】当然这个方法只适合劝告,身边那些流露过对某行为习惯有羡慕或者向往的意愿的人。对于认为自己的坏习惯没有一丝不好的人,我们说再多都是徒劳的。还能够用在自我激励上。如果真想改掉自己的坏毛病,就停止问自己“为什么我做不到?”,而是问“为什么我想要?”,激励自己寻找想要做的理由和动力。
A2 分步催化 1:
【分步催化——指向未来的显像提问法】让我们想想,近期有没有想要不断地说:“你为什么不”还不断给建议来劝告身边人的场景?它可能是你的爸爸血糖偏高也不注意饮食,最近抱怨自己身体不适;可能是孩子一直很爱玩电子产品,最近很苦恼地跟你说眼睛干涩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可能是你老公昨晚又熬夜,有些烦心说道白天精力不够。在组内分享,时间是2分钟。
【分组】两两一组
【伙伴分享】
学习者: 朋友是一个不会拒绝别人的人,今天下午她还在抱怨自己很辛苦操办了活动,但还有人无视她的付出,埋怨她。她说想成为一个懂得拒绝别人的人,不想做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A2 分步催化 2:
【催化学习者加工未来的场景】有了想要劝告的场景,那我们该怎么应用今天学习的反向提问来帮我们达成目的呢?请大家构思下你的行动计划,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目标,并在纸上写下你的行动步骤。写完之后组内分享,然后请小伙伴给大家分享,时间是6分钟。
【分享行动计划】
学习者 3: 下周见面如果她还抱怨,我会利用反向劝告法问她:“为什么想要改变呢?”她会说:“费时费力,还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我会继续问:“这样啊,那你想怎么改变呢?”她:“找有经验的大姐请教,阅读相关的书籍,或者听喜马拉雅找找方法。”我:“我支持你!相信你可以改善现在的这种状况的!”鼓励她落实到行动上去。
【结束语】今天带领大家学习了如何运用反向提问来劝导他人或者激励自我,还请大家在一周之内把你的行动计划应用起来,并在我们的爱好者群内分享感受,今天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