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谈话的力量》 所属活动: 拆书风暴来袭,三本书烧脑一下午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学习谈话技巧 学习目标: 学习谈话技巧

开场: 今天拆解的片段来自于《谈话的力量》这本书
F:这是一本2004年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沟通类书籍,是原书第三版的译本,作者是(美)艾伦・加纳。这本书的基本观点是:不存在说话的天赋这一说,善于交谈的人只不过是懂得一些简单的技艺而已,而这些技艺是任何人都可以学会的。而这本书正是教授这些技巧的经典。
A:作者艾伦・加纳是美国知名的沟通学咨询专家,他教授过数百期“谈话技巧”培训班,学生数以万计,《谈话的力量》这本书正来自于数百例科学研究以及作者自身20年来教授学生的亲身体验,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教授谈话技巧的图书,其突出的特点是不仅很简洁,而且操作技巧也很实用。
B:相信仔细阅读完这本书,并在实践中不断练习这本书所提供的技巧,每个人都能成为谈话的高手。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阅读一下第一个拆页,这个拆页节选自这本书的第八章《积极地接受批评》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拆页1

不管你跟别人的关系有多好,有时候也免不了受到批评。

“你总是迟到。”

“我希望你能够对我的朋友们和善一点。”

“你应该多过来看看你妈妈。你知道,她已经是上年纪的人了。”

怎样解决这样的批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们之间关系的好坏,一般的人会本能地防卫自己,做出如下反应:

首先,你会想办法逃避:对别人的批评视而不见,拒绝讨论这个话题,转移话题,或者自己走开。以下是迪克和妻子贝弗利(现在已离婚)在一次聚会后的对话:

贝弗利:迪克,我受不了你了。

迪克:谁受不了谁啊。你想想,玛丽的丈夫会是什么感受!

贝弗利:我不想说这个,我想……

迪克:(后退)我不知道这次又是因为什么,让我们明天再来讨论。今天晚上过得很好,我可不想把它毁了。

贝弗利:(大声地)这很重要!你让我感到羞耻!

迪克:我们明天早上再讨论好了,我答应你。(关上门)

贝弗利:(大喊)迪克!

批评你的人通常最想得到的是你倾听他的意见和想法,并且认真地对待。如果你不愿听对方的批评,问题就会积累起来无法解决,同时也会显示你个人的漠然态度。这样的做法不仅无法消除争论,反而会让矛盾越来越激化,甚至达到感情僵化的地步。

另一种对批评的否定回应就是完全不予承认。同回避不答一样,否认的态度也会给你带来很多麻烦,比如下面的模拟对话:

多琳:杰克,我知道你一心想买那辆Trans Am,但是我们承担不起。

杰克:谁说不能!当你非常想要一件东西的时候,总是能想到办法的。

多琳:但是每个月要付270美元!我们无法支付这份开支。

杰克:那样的话,可以把原来的预算改一改。

多琳:而且,我在报上读到,警察很讨厌跑车。如果你买了,他们会找茬给你开罚单的……那样我们的保险之处又要增加了。

杰克:不会的。有了这个可爱的家伙,我会飞一样地跑在前面,他们追不上我的。

谈话结束后,多琳说她的反对意见丝毫没有得到重视。她说自己很失落、愤怒,简直想大声尖叫,以便让杰克听一听她的话。如果这是一段真实的对话,他们之间的关系很可能会恶化下去,杰克也不会考虑多琳的建议可能带来的好处。

第三种反应,就是为自己的做法找借口,给出具体的解释,并且努力降低其重要性。比如格兰特和他的朋友南希的例子:

南希:你昨天应该给我打电话的。

格兰特:噢,实在抱歉。一些交换机车间的工人罢工,我必须去暂时代替一下,忙得不可开交。等到下班的时候,我已经累得精疲力尽了。

南希:那你就让我傻乎乎地等着你的电话?

格兰特:你总是很忙,我想这不是什么大事儿。

南希:格兰特,这不是小事,是很重要的事,我生气了!

给自己找借口只会带来麻烦。对方的意见连你的承认都得不到,其感受也遭到你的不屑一顾,在与你争辩的同时,他只会变得更生气。通常,这种做法使小矛盾像滚雪球一样发展成激烈的争吵。

第四种对批评的防卫性反应就是回击(“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比如贾尼斯和男朋友汤姆的例子:

汤姆:贾尼斯,你应该早点准备好的。现在我们赶不上演出了。

贾尼斯:算了吧!我等过你多少次,你不会都忘了吧。

回击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回应。提出批评的人自身也不是完人,因此在批评你的同时,你也有机会还以颜色。但是,尽管这样做在短时间内能够缓解自己尴尬的局面,但是会对对方的关系造成极大伤害。这样做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也达不到什么互相谅解的结果。不仅如此,这样做还会给激烈的争论火上浇油,让双方都失去对对方的尊重(“我试着和他讲道理,可是他只是尖叫。我看他是失去理智了。”)也包括对自己的尊重(“我为什么和她说这些?现在她会以为我不关心她了。我真是混蛋!”)

以上这些防卫性的回应方式,不仅不能得到好的结果,而且容易使双方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拆页2

当你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权利受到侵犯时,被动地希望别人改变他们的做法往往是徒劳的。而任凭自己的愤怒升级,最终忍不住发泄出来,也不利于双方的关系。那怎么办呢?看看下面这种办法吧。

确定谁有烦恼

一开始就要搞清楚谁有烦恼。一旦你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你就有烦恼。当开车的人不愿送你回家、朋友的香烟呛得你直咳嗽,推销员卖给你一台有毛病的电视时,有烦恼的人都是你。为什么呢?因为开车的人、吸烟的朋友和推销员都让自己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但是你没有,同样的,当别人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他们就有烦恼。

学会分清谁有烦恼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而且,人们一般也不愿意别人将不属于自己的罪名放到自己头上。清楚地告诉对方“我有烦恼”,他就不会产生抵触的情绪,也就容易解决你们之间的矛盾。

说明有问题的行为

接下来,简要地说明让你烦恼的行为,在说明的时候尽量用客观的态度,说得具体一些。如果你的说明很含糊,对方可能不能领会你的意思,难以满足你的需要。而且,一次只需提一种行为,如果说太多,对方会感到畏惧而退缩。最好提到的问题是正在发生的,或者刚刚发生不久的。说明陈芝麻烂谷子的旧账不会有什么效果的。

当你说明烦恼的行为,要求对方做出改变的时候,你的非语言信息会对你的语言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直接地面对对方,说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在说话之前先深吸一口气。你应该听起来放松但是很坚决。你的面部表情应该与说话内容一致。很多人因为紧张,跟别人说自己很烦恼的时候却面带着微笑。这样说话会让人迷惑,减弱你的影响力。

陈述后果

指出了谁有烦恼并且说明了烦恼的行为之后,我们来陈述这样的问题会导致的后果或可能的后果。因为对方的所作所为,发生了什么或者将会发生什么事情?

“我很不满意。今天早上你6点就打开收音机,把我和孩子都吵醒了。”

“我很不满意。你在这弯路上开这么快,我们随时面临着翻车的危险。”

可能的话,用积极的态度来说明行为的后果。

说明你的感受

最后,告诉对方你对他的行为以及产生的后果的感受。注意简要地表达你的感受。不要用一些粗俗的语言,这样反而会让对方反感,使情况恶化。不要提及对方的性格或人品。最后,不要把想法和推论错当作感受。如“我觉得你不关心我。”

暂停

作完以上陈述,暂停一下。保持沉默。给对方时间回想你说的话,让他能够提出一项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如果双方能够参与到制定方案解决问题的话,他将会比较愿意接受最终的解决办法的。有些时候,我们只需要停止谈话,默数到20,别人就能给出令双方都满意的解决办法。

直接要求

在采用了上面讲到的方法后,很多人或者说是大多数人都会根据你的要求调整自己的行为。一旦没有成功,你需要更具体地表明你的需要。这就要求你进行直接要求。你的直接要求应该具体,具体要求对方改变某一个做法。不用问题的方式,而以要求的形式提出,那么对方会更加严肃地对待你的直接要求。当你采用暗示的方式时,你所要求的以及要求的强烈程度都不很明确。一次只提一件事,那么你的直接要求更容易被接受。如果你希望实现大的改变,那么最好是通过逐渐改变细微的地方来最终实现。

重复要求

即便你做了直接要求,有时候对方还是未能明白你的意思,他们可能会忽视你的要求,或者改变话题。这样的话,你就需要不断地重复,直到你觉得产生效果为止,这种技巧叫做重复要求。关键是要坚持你的主要观点,具体如何措辞可以适当地变化。

找到解决办法

对方接收到你的意见之后,可能接受,也可能拒绝,或者提出另一项满足其需要的解决办法。在商谈的过程中,始终要牢记你最初的目的——希望某种需要得到满足,或者某种权利受到尊重。一旦达成了一致,通过积极倾听强调其内容,能让对方都有一个深刻统一的认识。最后,提出一个具体的时间来检查方案执行的情况,看是否需要什么调整。设定一个具体的检查时间,表明你是认真的,把这项承诺看作是你们关系向前发展的一部分内容。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

所选的拆页部分本身并不复杂,主要是讲述了面对批评时四种本能的防卫反应,分别是逃避、否定、找借口解释、回击(出示导图1)。

下面就先讲讲我自己面对批评本能反应的例子吧,去年有段时间我先生教我在路上练车的时候,好几次都是离路口还有几十米的距离、然后眼睁睁地看着还剩余十几秒或二十几秒的绿灯,在我慢腾腾的龟速开到路口的时候,刚好由绿灯变成了可恶的红灯,多次之后,我先生就发话了,“哎你就不能估算一下?能够过去的话一脚油门就走了啊!”我当时一听,火气就上来了,立马回应到,“我技术好还要你陪我练车干嘛?我噔噔噔自己就开到单位去了。你也有技术不好的时候,凭什么指责我?!”然后,然后,过了一段时间,我就不愿意练车了,所以到现在我都要换证了还是不敢开车,我一直觉得是因为我没有找到一个好的陪驾师父所以我才不会开车。现在回想,说不定我当时如果换积极一点应对批评方式,现在就敢自己开车“嘟嘟嘟”跑了。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本书提供的积极应对批评的方法(出示导图2),这个方法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询问具体内容,包括对方所批评之事的具体时间、地点、原因、人物、什么事情、怎么样等,目的是达到相互理解、避免误会的目的;第二步,是同意对方的批评,但是怎么样同意显然是错误的批评呢?第一种,是同意对方说的事实,其中技巧有三,分别是“我没错——你也没错”的方式,还有直接重复对方关键词的方式;还有一个就是直接引用事实性的证据,而忌讳用“总是”、“从不”这样的观点来回应。第二种,就是同意对方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可以直接用“我尊重你的意见”来回应,以示对对方的尊重。


拆页2 讲解

这个拆页主要讲述的是如何采用“非批评”的方式要求对方改变。当然,在拆页的开头,作者就提出了不这么做的坏处,首先是被动地希望对方自觉自愿地改变,往往是徒劳;而且,任由自己的愤怒升级、积累至一定的限度值,爆发的力量可能会对双方关系带来致命的危害。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这个方法吧!

本书提供的方法总共包括8个步骤,可能有伙伴会觉得,这个方法太麻烦了,有8个步骤,想想都觉得头大,那大家先看一看我这张导图,这8个步骤我在这里分为四点,首先是确定这个烦恼是谁的,从心态上确认这个烦恼的归属者,一般都是我们自己;接下来,就是表述,我这里概括了三个步骤,先是描述行为,拆页中的说法是描述有问题的行为,我个人更倾向于表述为造成困扰的行为,这里就有三个小Tips,分别是客观、具体、即刻,接下来是表述这个行为带来的后果和感受。当然,这3点在其它很多沟通类书籍大同小异的都有提及,当然这本书是2004年出版的,有可能当代一部分书籍是在整合这本书的资源而成的;与其它同类书籍不同的是后面的3点,分别是暂停、直接要求、重复要求,另外关于解决办法这部分,我个人认为片段解释得不是很清楚,但有两个要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首先要坚持你沟通的初衷,还有就是设定检查时间。当然,可能有些伙伴会提出,这太学术化了、在实际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可没那么多时间深思熟虑、考虑那么周全再去表达,其实作者在书中也指出,这8个步骤是可以灵活应用的,首先表述部分,就可以描述行为后只加感受,也可以描述行为后只加后果等等,都可以;后面强化的部分,也是根据沟通交流的实际情况来酌情选择的。而并非每一个对话都要求完整八步走。

经过上面的讲解,大家有没有觉得这个方法其实简洁,而且操作也比较灵活?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显像提问法】

好的,学习完这个拆页的相关内容,接下来我们想一想,我们在生活或工作中有没有发生过类似这样的场景,你的上司、或者同事、或是家人、朋友,或者是一个陌生人指出你某个行为不好或是犯了错误,然后你或逃避、或否定、或找借口、或回击,最后结果比较糟糕的场景?

请简要记录下当时的场景及你的应对方式。

记录好之后请在组内分享。

(组内分享?现场分享?)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显像提问法】

【回应】非常感谢大家的分享,相信大家定能从别人的分享中找到对自己今后生活或工作的启发点。接下来,请大家拿出一个便签,想一想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你的生活或工作中可能会发生的与应对批评相关的场景,可以是与家人、朋友沟通的,还可以是与上司、同事沟通的场景,设想一下现在你就在应对批评的那个当下,你要如何回应对方?

请简要写下自己的脚本。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学习完这个拆页,我们一起来现场演练一下:

我需要每组选出一个A角色,请每组的A举一下手,好的,我还需要一个B角色,请每组的B举一下手,好,剩下还没有举手的就是组内的C角色。现在的情境是,A是有烦恼的人,B是做出困扰行动的人,他的行为是在过弯道的时候开车速度比较快,C则是观察家,负责记录A在对这件事沟通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好,下面有3分钟的时候,大家先练习一下,我待会会请出1-2组展示一下。(依据时间看是否请大家说说扮演后的感受)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显像提问法】

【回应】现场演练完如何用非批评的方式要求对方改变,接下来我们一起写下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你近期有没有可能会面临类似的情况,可能是家庭中某一位成员,也可能是工作中的同事,对方做出了某个行为,给你带来了一些情绪困扰,你希望对方对此做出一些改变,针对这样一种场景,试着灵活地用一用刚刚学习的这8个步骤,写出你的行动计划。


【结语】经过今天的脚本撰写和热烈的现场演练,相信我们下次再面对类似情境一定可以做得更加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