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今天拆解的片段来自于《谈话的力量》这本书
F:这是一本2004年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沟通类书籍,是原书第三版的译本,作者是(美)艾伦・加纳。这本书的基本观点是:不存在说话的天赋这一说,善于交谈的人只不过是懂得一些简单的技艺而已,而这些技艺是任何人都可以学会的。而这本书正是教授这些技巧的经典。
A:作者艾伦・加纳是美国知名的沟通学咨询专家,他教授过数百期“谈话技巧”培训班,学生数以万计,《谈话的力量》这本书正来自于数百例科学研究以及作者自身20年来教授学生的亲身体验,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教授谈话技巧的图书,其突出的特点是不仅很简洁,而且操作技巧也很实用。
B:相信仔细阅读完这本书,并在实践中不断练习这本书所提供的技巧,每个人都能成为谈话的高手。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阅读一下第一个拆页,这个拆页节选自这本书的第八章《积极地接受批评》的前半部分
拆页1 :
不管你跟别人的关系有多好,有时候也免不了受到批评。
“你总是迟到。”
“我希望你能够对我的朋友们和善一点。”
“你应该多过来看看你妈妈。你知道,她已经是上年纪的人了。”
怎样解决这样的批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们之间关系的好坏,一般的人会本能地防卫自己,做出如下反应:
首先,你会想办法逃避:对别人的批评视而不见,拒绝讨论这个话题,转移话题,或者自己走开。以下是迪克和妻子贝弗利(现在已离婚)在一次聚会后的对话:
贝弗利:迪克,我受不了你了。
迪克:谁受不了谁啊。你想想,玛丽的丈夫会是什么感受!
贝弗利:我不想说这个,我想……
迪克:(后退)我不知道这次又是因为什么,让我们明天再来讨论。今天晚上过得很好,我可不想把它毁了。
贝弗利:(大声地)这很重要!你让我感到羞耻!
迪克:我们明天早上再讨论好了,我答应你。(关上门)
贝弗利:(大喊)迪克!
批评你的人通常最想得到的是你倾听他的意见和想法,并且认真地对待。如果你不愿听对方的批评,问题就会积累起来无法解决,同时也会显示你个人的漠然态度。这样的做法不仅无法消除争论,反而会让矛盾越来越激化,甚至达到感情僵化的地步。
另一种对批评的否定回应就是完全不予承认。同回避不答一样,否认的态度也会给你带来很多麻烦,比如下面的模拟对话:
多琳:杰克,我知道你一心想买那辆Trans Am,但是我们承担不起。
杰克:谁说不能!当你非常想要一件东西的时候,总是能想到办法的。
多琳:但是每个月要付270美元!我们无法支付这份开支。
杰克:那样的话,可以把原来的预算改一改。
多琳:而且,我在报上读到,警察很讨厌跑车。如果你买了,他们会找茬给你开罚单的……那样我们的保险之处又要增加了。
杰克:不会的。有了这个可爱的家伙,我会飞一样地跑在前面,他们追不上我的。
谈话结束后,多琳说她的反对意见丝毫没有得到重视。她说自己很失落、愤怒,简直想大声尖叫,以便让杰克听一听她的话。如果这是一段真实的对话,他们之间的关系很可能会恶化下去,杰克也不会考虑多琳的建议可能带来的好处。
第三种反应,就是为自己的做法找借口,给出具体的解释,并且努力降低其重要性。比如格兰特和他的朋友南希的例子:
南希:你昨天应该给我打电话的。
格兰特:噢,实在抱歉。一些交换机车间的工人罢工,我必须去暂时代替一下,忙得不可开交。等到下班的时候,我已经累得精疲力尽了。
南希:那你就让我傻乎乎地等着你的电话?
格兰特:你总是很忙,我想这不是什么大事儿。
南希:格兰特,这不是小事,是很重要的事,我生气了!
给自己找借口只会带来麻烦。对方的意见连你的承认都得不到,其感受也遭到你的不屑一顾,在与你争辩的同时,他只会变得更生气。通常,这种做法使小矛盾像滚雪球一样发展成激烈的争吵。
第四种对批评的防卫性反应就是回击(“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比如贾尼斯和男朋友汤姆的例子:
汤姆:贾尼斯,你应该早点准备好的。现在我们赶不上演出了。
贾尼斯:算了吧!我等过你多少次,你不会都忘了吧。
回击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回应。提出批评的人自身也不是完人,因此在批评你的同时,你也有机会还以颜色。但是,尽管这样做在短时间内能够缓解自己尴尬的局面,但是会对对方的关系造成极大伤害。这样做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也达不到什么互相谅解的结果。不仅如此,这样做还会给激烈的争论火上浇油,让双方都失去对对方的尊重(“我试着和他讲道理,可是他只是尖叫。我看他是失去理智了。”)也包括对自己的尊重(“我为什么和她说这些?现在她会以为我不关心她了。我真是混蛋!”)
以上这些防卫性的回应方式,不仅不能得到好的结果,而且容易使双方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拆页2:
第一步:询问具体内容
询问具体内容有助于弄明白对方的意图,有助于互相理解。询问具体内容很简单,像记者一样,你只需要就时间、地点、原因、人物、什么、怎么样提问就行了:
“我让谁难堪了?”“我做了什么让你说我不关心你?”
在要求对方作进一步说明时,你可以提出一些可能的抱怨,询问对方这些是否是存在的问题。既然你的目的是相互理解,所以说话的时候不要带讽刺的口吻。例如:
曼蒂:你真是个小气鬼!
汤姆:怎么啦?是我给服务员的小费太少了吗?(询问具体内容)
曼蒂:不,我说的不是这个。
汤姆:你是说我应该叫辆出租车吧?(询问具体内容)
曼蒂:走这么久,都累坏了。
有时候,当你询问具体内容时,你会发现本来认定的批评其实并不是。
有一次,我在俄勒冈大学给一个班的学生讲授柏拉图关于真理本质的看法。讲座很受欢迎,但是一位叫雪莉的朋友说了一句让我吃惊的话:“你为什么还在柏拉图身上浪费时间呢?”我有些被激怒了,心想作为体育系学生、整天打羽毛球的她,怎么有资格来指责我对柏拉图的兴趣。不过,我没有这样说,我问她:“你为什么说这是浪费时间呢?”她的回答同样令我吃惊:“我只是觉得你真正的才能在于心理学,在于教会人们做到最好!”
第二步:同意对方的批评
在询问具体内容、了解对方的意图之后,下一步就只需同意对方的批评。
但是怎么样同意显然是错误的批评呢?很简单。有两种表达赞同的方式,你总是可以在采用其中一种的同时又保留自己的立场。具体如下:
1.同意对方说的事实。如果你在听对方的批评时不怀任何防卫性的态度,你通常会发现对方所说的是有道理的,或者很可能被你忽视的。此时,最好的回应就是同意对方所讲的事实。
霍华德:你总是想看电影。——伊夫:没错。至少一个星期就想去一次。(你呢,总是想玩牌。)
你会注意到,尽管伊夫同意对方说的事实,但是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立场。相反,他面对批评时采用了托马斯.哈里斯称之为“我没错——你也没错”的态度。不断地练习这种回应方式,以前令你和对方都很不安的情况现在将能够轻松应付。
要同意对方说的事实很简单。首先自己判断,对方提出的批评是否准确,或者是否可能发生。要同意对方的批评,你可以直接重复对方说过的一些关键词。(“你要迟到了。”“没错,我可能要迟到了。”)这比简单说句“是的”或者“没错”要好得多,表示你真的在听对方的意见。
如果你愿意听从对方的批评而改过,同意对方说的事实,然后说出你将有什么新的做法,一般这样就没事了。即便你不愿意改变,在这种局面下,在同意对方说的事实并且承认自己可能给对方带来的不便之后,也应该态度坚决地这样说。提出批评的一方会因为其意见得到你的承认而满意,也会因为你的坦率而敬重你。当然,如果你表示同意,愿意着手改变这个毛病,那么对方会更加喜欢你,哪怕你仍然像从前一样行事。
通常,别人对你批评的时候会用一些“总是”、“从不”之类绝对性的词来描述你的行为(“你从不征求我的意见。”),或是简单地把你归类(“你是个小气鬼。”)。当对方的批评过于宽泛时,你可以接受你认为有道理的部分,而不接受其他内容。引用证据能够最有效地支持你的意见。
帕梅拉:你从来都记不住我的生日。
萨利:我上星期是忘了你生日,可是别忘了去年我还给你开了个生日聚会呢。
有时候,批评的人会引用一些普遍真理来说服你。即便如此,你仍然可以同意对方说的事实,然后又否定对方的结论、保持自己的立场。
母亲:你真的应该别再卖旧车,回家做做家务了,这才适合你。太大的压力对你不好。
儿子:没错,妈妈,压力太大确实不好。但是我很喜欢这份工作,想继续做下去。
2.同意对方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对方所预计的将会发生的后果往往让你难以赞同。
“如果你继续这样挥霍,总有一天你会进贫民窟的。”“吃这么多面条,你会发胖的。”
你无法保证绝对不会进贫民窟、也不会发胖。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很难预料的,提出批评的人往往说的没错。即便你不同意,也无法确定对方的批评最终证明是否正确。那么,你可以同意对方有发表意见的权利。这样做让你能够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同时又能保持自己的立场。
简:也许你应该放弃结婚。现在离婚率居高不下,你几乎注定了要失败的。
默尔:我尊重你的意见,简。但是如果我努力的话,我想我会成功的。
虽然对方提的意见是事实,但常常含有个人的价值判断。同样,最积极的回应方式就是同意对方有发表意见的权利。
贝基:我觉得你应该辞掉现在的工作。以你的学历,应该找一份更好的工作。
菲利斯:多谢你的夸奖。服务员没有多少是大学毕业的,我明白你的意思。不过事实上,我很喜欢这几个小时的工作——还有这份收入。
当你完全不同意对方的批评时,你可能想让对方知道你的想法。但是同样地,你也可以在表达你认为正确的观点的同时,找到某种方式的赞同。
病人:你不会真的是医生吧,你太年轻了。
医生:谢谢。你已经不是第一个这样说的人了。确实,我没有白头发,脸上也没有皱纹,但是我只能说,我确实是医生。(同意对方有发表意见的权利以及自我透露)
拆页1讲解:
所选的拆页部分本身并不复杂,主要是讲述了面对批评时四种本能的防卫反应,分别是逃避、否定、找借口解释、回击(出示导图)。
下面就先讲讲我自己面对批评本能反应的例子吧,去年有段时间我先生教我在路上练车的时候,好几次都是离路口还有几十米的距离、然后眼睁睁地看着还剩余十几秒或二十几秒的绿灯,在我慢腾腾的龟速开到路口的时候,刚好由绿灯变成了可恶的红灯,多次之后,我先生就发话了,“哎你就不能估算一下?能够过去的话一脚油门就走了啊!”我当时一听,火气就上来了,立马回应到,“我技术好还要你陪我练车干嘛?我噔噔噔自己就开到单位去了。你也有技术不好的时候,凭什么指责我?!”好的,现在我们回到这个拆页的内容,我刚刚的回应就使用了找借口和回击的防卫性回应方式。当然,我这种回应方式导致的结果不是那么美好:然后,然后,过了一段时间,我就不愿意练车了,所以到现在我都要换证了还是不敢开车,我一直觉得是因为我没有找到一个好的陪驾师父所以我才不会开车。现在回想,说不定我当时如果换积极一点应对批评方式,现在就敢自己开车“嘟嘟嘟”跑了。
拆页2讲解:
好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本书提供的这种积极应对批评的方法(出示导图),这个方法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询问具体内容,包括对方所批评之事的具体时间、地点、原因、人物、什么事情、怎么样等,目的是达到相互理解、避免误会的目的;第二步,是同意对方的批评,但是怎么样同意显然是错误的批评呢?第一种,是同意对方说的事实,其中技巧又有五种,技巧之一是“我没错——你也没错”的方式,技巧之二是直接重复对方关键词的方式;技巧之三是同意事实之后加上新的做法或是承认行为给对方带来不便;技巧之四是应对宽泛的批评的回应方式,是直接引用事实性的证据,技巧之五是应对普遍真理的方式,是同意事实加否定结论。第二种,就是同意对方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可以直接用“我尊重你的意见”来回应,以示对对方的尊重。
相信讲到这里,大家对于不这么做的坏处都多少有些感同身受,正如前面一个拆页所总结的一样:不仅不能得到好的结果,而且容易使双方的关系进一步恶化。接下来,我们先看一个案例展示,需要请三位伙伴配合我一下。分别扮演父亲、儿子东东、旁白:
父亲:东东,我和你妈妈都不希望你搬出去。
儿子:你们觉得哪里不好?(询问具体内容)
父亲:你们的那套公寓,比家里小多了。
儿子:没错,不过小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同意对方说的事实以及询问具体内容)
父亲:怎么没关系,东东?你要和你的室友住一个房间呢。
儿子:说得没错,我们合住一个房间有什么不好呢?(同意对方说的事实以及询问具体内容)
父亲:东东,我知道你们没什么,你妈妈也知道,但是邻居会怎么想呢?
儿子:我不知道。这跟我没什么关系。(自我透露)
父亲:他们会以为你是同性恋——就这个!
儿子:你也许是对的,可是为什么……(同意对方有发表意见的权利)
父亲:你为什么想住在那里?
儿子:我喜欢住在海边。而且也希望更独立一些。(自我透露)
父亲:东东,你让我很伤心。你是在蔑视我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家。
儿子:爸爸,我很理解你的想法。很多像我这样年纪的人都盲目地与自己的父母作对。但是我不是这个意思。(同意对方有发表意见的权利以及自我透露)
非常感谢三位小伙伴的展示,相信大家现在对本拆页提供的技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可能还会有小伙伴觉得,这个方法好学术化,现在实际生活中交流的时候,我可没有那么多时间、精力、和这个思想去设计得那么精细。当然,不是阅读完这个片段就可以让我们成为谈话高手的,正如这本书的序中作者所强调的那样,我们需要坚持不懈、专注地练习,让这些技巧慢慢内化成我们的技能。通过不断练习让自己在成为无往不利的沟通高手,我相信这是值得的。接下来,我们就现场练习一下吧。
拆页1:
好的,学习完这个拆页的相关内容,并且听完我个人的案例,相信大家在生活或工作中或多或少也发生过类似的状况,可能是你的同事指出你的某一项工作做得不够完美,也可能是一个朋友或是陌生人说你的某个行为需要改进,也可能是你的家人说你不够关心他等等。请回想一下这个场景,然后简要记录下各自的回应方式是否符合原文片段中四种?如果符合,那是其中的哪一种或几种?如何不符合,请先简单记录下当时的回应方式。
记录好之后请先在组内讨论分享,我待会会请出一组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潘玮秋:我想到了被批评的场景是晚睡,我睡得晚了,我先生会说我,说怎么晚上弄得这么晚啊,之类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找借口,说我有事情啊之类的,其实我不是晚睡,我真的是在忙工作啊之类的,第一个是找借口,第二个是否定,第三个是逃避,因为他说的是事情,我心理觉得很亏,其实我真的是在磨蹭,我会逃避,最后呢,他说的次数多了我就会回击。真的是晚上磨磨蹭蹭就弄晚了,我是有理由的,有时候我真的觉得委屈,然后会找一些借口,我说我真的没有晚睡,那他说我希望我有一些边界,然后我也会用“我没你那么幸福”之类的,或者其他话来回击他,这整个过程都会有的。
拆页2: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首先,请组内选出一个A,再选出一个B,现在A是参加工作不久在继续攻读在职学位的孩子,B是他的父亲,场景是父亲B指责孩子A花费一万元到西藏去旅游10天。这边提供了一些父亲话语供大家参考:
“你怎么能花1万元去西藏旅行?”
“你长这么大,应该明白道理了,这笔钱够你一年的零食费用,或者是缴纳半年的学费了。”
“等你把你的工资花完了,到时候又会向我借钱了。”
“到时候你生活在贫困的边缘!你从来不会未雨绸缪。”
“你大手一挥,花1万元就为了10天的享受。”
“只有你一个人在那里,你这样做,能够体验到的只有麻烦。”
父亲的这些话语仅供大家参考,可以根据实际沟通的情境适当地发挥。下面有5分钟的时间练习,请A角色尽量用今天拆页中学习的方法去练习沟通。
学习者案例记录:
小许组——父亲:因为他这边工作还不久,而且自己还要读研,要把这个钱花掉,我觉得不太好,建议先好好工作学习,等时机成熟了之后再去好好地玩,将来工作了之后赚更多的钱,那时候合理安排自己的行程,那时候可以更深入的游玩。——儿子:诚恳地接受。
潘玮秋组——父亲:我是问他这个情况,他说了一些他的计划,我也问了一些他的工作啊一切都安排好了,还有他的学业,他也说了,他还说了他想要去的动机是什么,然后他确实是安排好了,整个行程都准备好了,然后我觉得他能够说服我,所以我们讨论下来的结果是我支持他的决定。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显像提问法】 【回应】 非常感谢大家的参与,相信通过对这个方法的学习和现场练习,现在大家对这个方法的运用有了更切身的了解,能够更好地应用都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接下来,请大家每个人拿出一个便签,我们来写下我们学习完这个拆页之后下一步的运用。可能是你的夫人批评你总是在外面参加活动而不陪老婆孩子?也可能是你的父母指责你还不好好工作、结婚生子?还可能是你的好朋友抱怨你不够关心他?……下面,请花2分钟时间写下对方可能说的话和你运用今天在现场学习到的方法积极地回应对方的脚本。 |
学习者案例记录: 潘玮秋:潘玮秋:我这个案例是我跟我妈之间的,其实就是浪费食物,我去我妈家会买很多东西,但是只有她一个人吃,这些东西都是有保质期的,经常她就放过期了,我觉得过期了就扔掉,但是她老人家不舍得,就一直放着,其实就这个问题我一直在调整,在这个调整过程中,我妈是有一些妥协,我们之间是有一些共识的,我妈一个人,她需要什么可以跟我说,或者我有权去买,但是我买一定要少量,如果这样子达成共识的话,就会减少浪费。具体内容需要进一步核实,需要共同的认知,达成共识,然后我有我的权利,我妈妈有我妈妈的需求。
|
经过今天的脚本撰写和热烈的现场演练,相信我们下次再面对类似情境一定可以做得更加得心应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