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谈话的力量》 所属活动: 0605杨浦万达拆书活动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怎样才能有效应对他的批评 学习目标: 怎样才能有效应对他的批评

开场: 今天拆解的片段来自于《谈话的力量》这本书
F:这是一本2004年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沟通类书籍,是原书第三版的译本,作者是(美)艾伦・加纳。这本书的基本观点是:不存在说话的天赋这一说,善于交谈的人只不过是懂得一些简单的技艺而已,而这些技艺是任何人都可以学会的。而这本书正是教授这些技巧的经典。
A:作者艾伦・加纳是美国知名的沟通学咨询专家,他教授过数百期“谈话技巧”培训班,学生数以万计,《谈话的力量》这本书正来自于数百例科学研究以及作者自身20年来教授学生的亲身体验,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教授谈话技巧的图书,其突出的特点是不仅很简洁,而且操作技巧也很实用。
B:相信仔细阅读完这本书,并在实践中不断练习这本书所提供的技巧,每个人都能成为谈话的高手。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阅读一下第一个拆页,这个拆页节选自这本书的第十章《要求改变》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当你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权利受到侵犯时,被动地希望别人改变他们的做法往往是徒劳的。而任凭自己的愤怒升级,最终忍不住发泄出来,也不利于双方的关系。那怎么办呢?看看下面这种办法吧。

确定谁有烦恼

一开始就要搞清楚谁有烦恼。一旦你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你就有烦恼。当开车的人不愿送你回家、朋友的香烟呛得你直咳嗽,推销员卖给你一台有毛病的电视时,有烦恼的人都是你。为什么呢?因为开车的人、吸烟的朋友和推销员都让自己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但是你没有,同样的,当别人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他们就有烦恼。

学会分清谁有烦恼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而且,人们一般也不愿意别人将不属于自己的罪名放到自己头上。清楚地告诉对方“我有烦恼”,他就不会产生抵触的情绪,也就容易解决你们之间的矛盾。

说明有问题的行为

接下来,简要地说明让你烦恼的行为,在说明的时候尽量用客观的态度,说得具体一些。如果你的说明很含糊,对方可能不能领会你的意思,难以满足你的需要。而且,一次只需提一种行为,如果说太多,对方会感到畏惧而退缩。最好提到的问题是正在发生的,或者刚刚发生不久的。说明陈芝麻烂谷子的旧账不会有什么效果的。

当你说明烦恼的行为,要求对方做出改变的时候,你的非语言信息会对你的语言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直接地面对对方,说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在说话之前先深吸一口气。你应该听起来放松但是很坚决。你的面部表情应该与说话内容一致。很多人因为紧张,跟别人说自己很烦恼的时候却面带着微笑。这样说话会让人迷惑,减弱你的影响力。

陈述后果

指出了谁有烦恼并且说明了烦恼的行为之后,我们来陈述这样的问题会导致的后果或可能的后果。因为对方的所作所为,发生了什么或者将会发生什么事情?

“我很不满意。今天早上你6点就打开收音机,把我和孩子都吵醒了。”

“我很不满意。你在这弯路上开这么快,我们随时面临着翻车的危险。”

可能的话,用积极的态度来说明行为的后果。

说明你的感受

最后,告诉对方你对他的行为以及产生的后果的感受。注意简要地表达你的感受。不要用一些粗俗的语言,这样反而会让对方反感,使情况恶化。不要提及对方的性格或人品。最后,不要把想法和推论错当作感受。如“我觉得你不关心我。”

暂停

作完以上陈述,暂停一下。保持沉默。给对方时间回想你说的话,让他能够提出一项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如果双方能够参与到制定方案解决问题的话,他将会比较愿意接受最终的解决办法的。有些时候,我们只需要停止谈话,默数到20,别人就能给出令双方都满意的解决办法。

直接要求

在采用了上面讲到的方法后,很多人或者说是大多数人都会根据你的要求调整自己的行为。一旦没有成功,你需要更具体地表明你的需要。这就要求你进行直接要求。你的直接要求应该具体,具体要求对方改变某一个做法。不用问题的方式,而以要求的形式提出,那么对方会更加严肃地对待你的直接要求。当你采用暗示的方式时,你所要求的以及要求的强烈程度都不很明确。一次只提一件事,那么你的直接要求更容易被接受。如果你希望实现大的改变,那么最好是通过逐渐改变细微的地方来最终实现。

重复要求

即便你做了直接要求,有时候对方还是未能明白你的意思,他们可能会忽视你的要求,或者改变话题。这样的话,你就需要不断地重复,直到你觉得产生效果为止,这种技巧叫做重复要求。关键是要坚持你的主要观点,具体如何措辞可以适当地变化。

找到解决办法

对方接收到你的意见之后,可能接受,也可能拒绝,或者提出另一项满足其需要的解决办法。在商谈的过程中,始终要牢记你最初的目的——希望某种需要得到满足,或者某种权利受到尊重。一旦达成了一致,通过积极倾听强调其内容,能让对方都有一个深刻统一的认识。最后,提出一个具体的时间来检查方案执行的情况,看是否需要什么调整。设定一个具体的检查时间,表明你是认真的,把这项承诺看作是你们关系向前发展的一部分内容。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这个拆页主要讲述的是如何采用积极的方式要求对方改变。当然,在拆页的开头,作者就提出了不这么做的坏处,首先是被动地希望对方自觉自愿地改变,往往是徒劳;而且,任由自己的愤怒升级、积累至一定的限度值,爆发的力量可能会对双方关系带来致命的危害。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这个方法吧!

本书提供的方法总共包括8个步骤,可能有伙伴会觉得,这个方法太麻烦了,有8个步骤,想想都觉得头大,那大家先看一看我这张导图,这8个步骤我在这里分为四点,首先是确定这个烦恼是谁的,从心态上确认这个烦恼的归属者,一般都是我们自己;接下来,就是表述,我这里概括了三个步骤,先是描述行为,拆页中的说法是描述有问题的行为,我个人更倾向于表述为造成困扰的行为,这里就有三个小Tips,分别是客观、具体、即刻,接下来是表述这个行为带来的后果和感受。当然,这3点在其它很多沟通类书籍大同小异的都有提及,当然这本书是2004年出版的,有可能当代一部分书籍是在整合这本书的资源而成的;与其它同类书籍不同的是后面的3点,分别是暂停、直接要求、重复要求,另外关于解决办法这部分,我个人认为片段解释得不是很清楚,但有两个要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首先要坚持你沟通的初衷,还有就是设定检查时间。当然,可能有些伙伴会提出,这太学术化了、在实际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可没那么多时间深思熟虑、考虑那么周全再去表达,其实作者在书中也指出,这8个步骤是可以灵活应用的,首先表述部分,就可以描述行为后只加感受,也可以描述行为后只加后果等等,都可以;后面强化的部分,也是根据沟通交流的实际情况来酌情选择的。而并非每一个对话都要求完整八步走。

经过上面的讲解,大家有没有觉得这个方法其实简洁,而且操作也比较灵活?

下面,我先来举一个我自己实践的小例子,我先生有时候单位会加一会班,可能忙得忘记了及时告诉我,临近或过了吃饭时间才打电话告诉我,在面对这种情况,我以前会很火大地说,“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然后晚上他下班回家家里氛围就不是很好。在学习完这个片段之后,我就开始改变自己的表述方式,首先,当然有烦恼是我自己,人家工作忙得晕头转向,哪有时间生气啊,生气的只是我自己啊,其次,是表述,当然是等到他下班回家之后、两个人都有空的时候再说,“你今天过了下班时间需要加班而晚点回家,但这并没有提前告诉我,以致于我还在家等着你吃饭。这让我感觉我没有受到尊重,而让我很生气。——我希望你下次再需要晚点回家会在下班的时候就告诉我。”吧啦吧啦吧啦,至少表述完上述的要求之后,我心态比较平和,他也能够知道我未被满足的被尊重的需要。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学习完这个拆页,我们一起来现场演练一下:

我需要每组选出一个A角色,请每组的A举一下手,好的,剩下的就是B角色。现在的情境是

AB两个人开车外出,A是开车司机,B则乘坐在副驾驶座上,行走在一段弯道上时A的开车速度在50码左右(而规定弯道速度不得超过30码),这时,A觉得很害怕、担心翻车。于是B开启了一场要求A做出改变的对话。好,下面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先在组内练习。

学习者案例记录:

潘玮秋:因为这个路面是拐弯处,这个速度我觉得会有一些不安全,造成一些安全隐患,所以此刻我是很担心的。因为他已经超速了,这是一个行为,已经是违反交通规则了,我在这里感觉很不安全,这就是我的感受。这个暂停,就是中间我说完之后可能会调整一下情绪,然后我会要求,你是否可以开慢一点。确实为了我的安全,你开慢一点,可以吗?我非常希望你现在就可以开慢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