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2019年5月28号青岛分舵线下活动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非暴力沟通之沟通技巧 学习目标: 学习者在倾听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后,给予他人反馈。

开场:

           TF2-3刘珊珊《非暴力沟通》拆书预备表
【开场】
大家好,我是大家的老朋友刘珊珊,非常开心又重整旗鼓,再次拆2-3练级,感谢师傅的指导,期待自己本次可以顺利通关!
【分组】
今天前来学习的有赵红老师、胡海默老师、张小喆老师,转圈圈共5人,人数符合现场学习及演练要求。
为便于讨论及演练,今天的学习讨论分为2组,胡老师和红姐各领一组。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倾听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后,通过给予他人反馈,来确认我们的理解是否正确,从而达到有效倾听。 
【FAB法介绍图书】
【F】:《非暴力沟通》的作者是马歇尔.卢森堡,他是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2006年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本书讲述了他发现的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沟通方式,其中包含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四个要素。
【A】:这本书从出版后到现在畅销不衰,中文版还入选了香港大学推荐的50本必读书籍,相信大家一定也在很多学习平台看到过关于这本书的推荐。与其他沟通类书籍相比,《非暴力沟通》不讲求高效,更不功利地以控制他人为目的。
【B1】: 如果你不知道该如何跟客户、下属、孩子、伴侣融洽的沟通,或者说经常尬聊,那么在对话中运用非暴力沟通四要素,一定可以帮你改善这个局面,把顾客的抱怨、下属的争执、家人的不理解转化为成长个人心智的养分,化解人际间的冲突。
【B2】本次带来的拆页,教会我们使用恰当的语言反馈,就能准确地理解他人说话的重点,以及他要表达的感受和需求。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指令】下面请大家阅读原书拆页,时间2分钟。

R原文片段】

片段来自《非暴力沟通》P90-P91

给他人反馈

在倾听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之后,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如果我们已经准确领会了他们的意思,我们的反馈将帮助他们意识到这一点。反之,如果我们的理解还不到位,他们也就有机会来纠正我们。此外,这样做还有助于人们体会自己的状况,从而深入了解自己。

非暴力沟通建议我们使用疑问句来给予他人反馈。这将便于他人对我们的理解做出必要的补充。我们的问题可以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 他人的观察:“上周我有三个晚上不在家,你说的是这回事?”

2. 他人的感受及需要:“你很灰心?你希望得到肯定是吗?”

3. 他人的请求:“你是不是想请我帮你预订酒店?”

请注意上述问题与以下问题的区别:

1. “你说的是什么事?”

2. “你现在心情怎么样?”“为什么你会有那样的感觉?”

3. “你希望我怎么做?”

第二组问题并不需要我们用心体会他人。这些问题看起来很直接,但根据我的经验,它们并不是获得信息的最佳方式。这样的提问方式,就像心里咨询师在帮助客户,容易产生距离感。如果我们真的要这么问,那么,在提问前先提及我们的感受和需要,将鼓励人们主动表达自己。例如:如果我们想问别人“你说的是什么事”,我们可以说:“我有些困惑。我想知道你是指哪件事。告诉我好吗?”虽然,这并不是必要的——有时,我们的语气已经表明了我们的感受和需要;但我还是建议主动表达感受和需要,特别是情绪很激烈的时候。

什么时候需要给别人反馈呢?首先,在对自己的理解没有把握时,我们需要对方的确认。然而,即使确信自己已经明白了,我们可能还会发现别人正期待我们的反馈。有时,人们甚至会直接问:“我的意思清楚吗?”或“你明白我的意思吗?”这时,简单回答“是的,我明白了”可能是不充分的,人们也许期待我们说得具体些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伙伴们都示意看完了,下面我来讲解一下。

WHAT

这个拆页讲的是如何给他人反馈的技巧,在倾听他人的时候正确的使用提问,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倾听他人。

WHY】【不这么做的坏处

如果我们不确定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也不和对方去反馈,那么很有可能会造成误解。对方可能感到不仅没有被关注,被理解,还有可能觉得更加生气愤怒。而我们也丧失了进一步了解对方的机会。

【反

四个月前,从拆书帮网站得知我TF2-3又挂了,那天晚上我特别心烦,一方面是因为多次被挂,有一种很深的自卑感,另一方面,不太理解评审说的是什么,感觉缺乏师傅指路。于是发了条朋友圈:"心情不好,谁能倾听一下?"个朋友的回复让我更难受了,他在朋友圈下面直接询问原因,得知是2-3又挂了之后,连问都没问具体情况就直接回复"不要紧,如果缺乏理性思维,那么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完成某个技能很难,很多女同志都这样!"(否定、安慰),看到这几个字,我一句话都不想多说,只想过去抽他,心想:"什么叫女同志都这样?我是女汉子,好吧!"

【拆页的行动建议】

在拆页中,卢森堡博士给出了这样的解决方案:

建议我们使用疑问句来给予他人反馈,问题可以集中于1. 他人的观察;2. 他人的感受及需要;3. 他人的请求。

【细化行动步骤】

具体如何操作呢?推荐以下三种问法:

1)观察他人的具体行为。基于事实客观的描述“我发现……”、“当你……”,可以问对方:你指的是……” 例如:你指的是昨天他没来上班这个事?

2)猜测他人感受和需要。可以问对方:“你感到……吗?是因为你需要……吗?”

3)引出他人的请求。确认他的请求可以问对方:现在你希望……”例如:你很希望他能够答应下周五把报告交给你? 

以上三个步骤可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起来使用。

反面变正例】

倒是微信圈里另一个朋友,同样是私信我并且每次回复都很快,她的回复是你是说TF2-3挂了,你很

我:是的,我都不知道怎么办了?!你看很多比我年轻的朋友,都过了。

她:嗯,他们过了,你感觉自己没有他们好吗?你需要人来帮助你分析一下为什么会这样? "

我:是啊,我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她:嗯,你希望有一个人来帮助你想想办法提高,走过这个关卡吗?"

我:是啊,怎么知道的?

【预防异议】

有人说:在谈话的过程中我们不一定能很准确的体会到对方的感受和需要,会不会适得其反?

拆书家:不会的。当然有猜错对方的时候,我经常这样。但只要坚持反馈,引导对方进一步去纠正我们,也让双方增进理解。

WHERE

这个技能可用于跟客户、下属、孩子、伴侣的沟通中。

【适用边界】

是否用语言来反馈要看当时实际交流的需要,如果对方只希望我们可以安静的去倾听,这时候沉默更好,我们只需要聆听,没有必要给予反馈,或者对方觉得我们能够理解他,则无需反馈。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场景演练】

A3场景设计】 初二年级的小宝上课玩平板,被老师抓住,没收,告诉小宝期末考试后才能给他,小明觉得上课玩会平板没什么了不起,所以一点认错的态度都没有,回到家里,告诉爸爸妈妈这件事,要求再买一个,爸妈不给买,小宝却说了句:“到底买不买?不买也无所谓,反正老师经常在平板上布置作业,最多不做,成绩不好也不要怪我。”然后就自己回房间了。

好,下面请仔细听一下演练的要求。

我们先每个小组内进行演练,一起讨论设计一段对话,然后由其中两人分别扮演小宝和妈妈(爸爸)。通过运用非暴力沟通的反馈技巧,感受谈话双方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并给予反馈。

大家有5分钟的时间来设计对话。

5分钟后我们邀请一位小宝和妈妈/爸爸来角色扮演,大家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大家都明白了吧?好,现在开始吧。

【案例记录】

李老师 (小宝)爸爸我告诉你,今天老师把我的平板没收走了,我要写作业,你赶紧给我去买一个,否则没有平板,我今天作业就完不成,你看怎么办吧?

胡老师(爸爸)哦,你指的是今天平板被老师收去了这个事?

李老师(小宝)对!

胡老师(爸爸)还好,这是你这个学期第一次被老师没收平板,听说其他很多学生都被老师没收了。你感到比较着急是吗?是因为你需要用平板写作业是吗?

李老师(小宝)嗯嗯嗯

胡老师(爸爸)今天作业写不了了是吧?

李老师(小宝)是啊,没有平板看不到作业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胡老师(爸爸)现在你希望我帮你解决写作业的问题是吧?

李老师(小宝)是的!

胡老师(爸爸)能不能问问其他同学呢?

李老师(小宝)咦,这是个好主意啊!

胡老师(爸爸)那你先问同学作业,先把作业写完,我去联系你的老师,看看平板这件事情怎么处理好吧?

李老师(小宝)好的!

胡老师(爸爸)小宝,老师说你上课看平板,不好好学习,所以把你的平板没收了。我们在学校要遵守校规校纪,到了社会要认真遵守法律法规,这种规则感你一定要有啊!

李老师(小宝)老师上课没有意思,所以我就看平板了。

胡老师(爸爸)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艰苦的事情,要想学有所成,肯定需要克服很多困难,经历很多艰苦的,明天我去学校找你老师,我们三个人一起把这个问题解决一下好吧?

李老师(小宝)好的,爸爸。

【拆书家点评】

这一组的对话设计得很棒!爸爸一开始通过反馈观察小宝的具体行为,让小宝说出了遭遇的困难,然后爸爸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后,也猜测了小宝的感受和需求。完美得运用今天学习的三个反馈技巧完成沟通,解决了问题。大家掌声鼓励一下~

【结语】

沟通不畅的情况遍布我们生活、工作之中的方方面面,这个反馈的技能很重要,涉及到我们是否能够与他人好好相处,请回去后好好内化、使用。

好的,今天我的练级活动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