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权伟,现在是一名公司职员,喜欢正念、情商、孙子兵法,正在练习钢琴,努力上进中,同时也是一名走在路上的准拆书家,一步一步往上挪。希望大家可以共同探讨事物的本质,积极了解智慧的哲理,见证我的自我否定与否定之否定,容忍我偶尔的跑偏。愿意陪着我抱团取暖,一起探索。
拆书帮是一个非营利性学习爱好者组织,践行通过学习改变行为,释放学习促进者的能量 。载至目前,共有100多家正式分舵和筹备分舵,覆盖40多个城市。
《孙子兵法》是古人写的,非常精练,不容易理解,为什么呢?中国古人讲究意会 而非写实。很容易误解,我们来学习一下日本人如何解读孙子兵法及它的思想。
那接下去请大家花1分钟的时间看一下发到手边的我今天的拆页,《<孙子兵法>新解》的第2页。
所谓 ”武“,由”戈“和”止“两个字组成。由此可知,中国人从古代开始就将不用戈而战胜对手当作战争之理想。但是,战争无关喜好,有其不可避免性。孙子在这里阐述了在战争中绝对制胜的道理。因此,就必须贯彻斗争之道理。除了这一原理之外,其它一概不论。《孙子兵法》十三篇都是其于这一原理来展开论述的。
《始计》篇论述了在出兵之前要先筹划胜败的道理,并揭示了胜败之筹划的基准,认为“只有明确无误地掌握了如何制胜的办法后,才能临战”。这也就是所谓“先胜而后求战”的道理。
有些注释书将“始计”写作“计”,但我认为还是“始计”更为贴切。“始”是始终的始,不是开始和结束的意思。因此,《始计》篇是其他十二篇的总括,可以说其他十二篇是对《始计》篇的展开论述。
要做到胜败之筹划,就必须具备广阔的视野、细微的观察以及对于 根源之洞察。这不仅限于兵法,人要成就一件事,都必须具备大观小观和深观之三观。唯如此,开始筹划时才能做到万无一失。更何况,战争 是关系到人民生死和国家存亡的大事,就更应该慎之又慎了。
战争的理想:不用戈而战胜对手,什么意思?兵器或者武力只是一个方面,一个威慑,帮助取胜的工具 而不是目的。 目的是获得胜利、获得利益。
战争是否可以避免?无关喜好,有时不可避免,最后的最后 可能就是比武,谁胜出谁留下。
孙子的思想是:绝对制胜,战争中绝对制胜的道理。 只有胜利方 才有资格 才有话语权。
基于以上的思想,我们再来理解 始计 两字 就相对容易一些。
”始计“的第一印象:一瞥 始于计谋 为什么?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嘛 讲的就是计谋,所谓兵不厌诈,各种使用诈。接下来的学习路线 很可能就是各种 声东击西、草船借箭、借刀杀人等等各种权谋或权术。最终始终处于从林法则,零和博弈的状态,即有我没你,有你没我的状态。
那“始计”还有什么意思呢? 始是始终的始,计是计算的计,合起来就是始终计算,这个更符合孙子的本意。
如何始终计算呢?有一个简单的范式 三观 宏观 微观 深观。也有人说 三眼:鹰眼、兔眼、树眼。给小朋友讲的时候是:放大镜、小翅膀和沙漏。说起来 就是离远看 看整体 看环境,离近看 看现场、现实、现务。树眼 看历史 看未来 看本质,深度理解。
A1激活经验:2013年,6年前,我学习黑管。当时觉得自己应该有个兴趣爱好,应该了解些音律,于是记得哪个电影里有黑管,听着不错,想想自己小学一年级时也见过竖笛,自己还有点基础,另外还记得高级谱号,长得象麻花一样的图案,自己也曾经画过五线谱,就是五条长得差不多的线,于是我就开始了自己黑管学习之旅。经过三年的各种努力,终于从入门到放弃,再也没有拿起黑管。为什么呢?很重要的原因 是自己头脑一热,就冲进去了,根本没想过会有那么多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碍等着我,为什么呢?我是很自恋的。每次遇到一个问题,对我都是一个打击,为什么呢?因为我会觉得自己不适合学音乐。一个接一个的打击,自己就慢慢动摇,越来越多的否定,最终放弃了。
A2促进参与内容:现在我已经练习钢琴6个月了,从2018年11月6日开始到现在。接下来开始一个半月的训练之前,我会认真计算,什么会让我放弃?什么会让我坚持?我会遇到哪些困难?会遇到哪些阻碍?谁会帮助我?哪些方面我需要等待,哪些方面我需要忍耐 哪些方面 我需要夯实基础?我会从几个方面来计算:训练的时间、训练的任务、训练的形式、感受音乐、倾听音乐、帮助他人、与高手聊天。
始终计算自己的成功率:训练的时间 每天半小时,训练的任务 哈农指法 练习10-16条,训练的形式 电钢 钢琴 纸上,感受音乐 去音乐会,倾听音乐 播放音乐,帮助他人 与新手聊天 上上试听课,与音乐人聊天 参加些音乐人的活动等等。
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也会不断的计算 什么对我有利?什么让我更易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