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杨童,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我的3-1过级。拆解书籍是选自《学会提问》一书。
【场景法介绍图书】
事件:
生活中,你的朋友,经常会向你谈到某个事情,你隐约感觉不对,但是又不知道该如何辩驳;或者有人向你推荐某个东西、你很想知道是不是适合自己,但又无从下手不知道怎样分辨。
提问:
碰到这样情况的时候,你会怎么办呢?是不置可否、犹豫不决,还是碰碰运气、拿自己做试验,更甚至干脆不闻不问,当做不知道?
影响:
看似我们不过只是损失了一点钱、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判断。但现象的背后,是不是说明我们缺乏独立思辨、判断的能力呢?当你面对人生重要抉择,比如职业选择、婚姻家庭、子女教育、投资等你还想这样浑浑噩噩吗?
解决:
本书就告诉我们一种方法——与其盲目的追寻答案,不如学会提问,在提问中,探索事情的本质,从而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答案,培养独立思辨的能力。做到不草率、不盲从,以积极的态度和理性的思维,笑对人生。
今天我们就带大家来拆解书中关于“淘金式思维”的论述,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在完成现场学习后,大家能够运用主动提问的方式,来训练“淘金式思维”、解决在犹豫不定的情况下,如何做出正确判断的问题。”
《学会提问》P04-05
我们认为,你一定愿意自己掌握主动权,选择该相信什么忽略什么。而做出决定和取舍,你就得带着一定的态度去读书,即带着问题去读书。这种思维方式需要你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作者在向你细说原委,而你则准备与之辩驳,虽然作者本人根本就不在场。
我们把这种互动方式成为“淘金式思维”。淘金的过程为积极主动的读者和听众提供了一种可以效仿的模式,他们得尽快决定自己的所见所闻到底价值几何。在一场互动的对话中披沙拣金,需要你不断地提出并思考问题的答案。
采用淘金式思维的读者常常质疑作者为何要提出各种各样的主张。他在书本的页边写批注,提醒自己注意作者推理和论述中存在的问题。他无时无刻不再和自己的阅读材料互动,目的是批判性地评价所读的材料,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结论。
【概念提出】
在原文片段里,大家都有注意到一个词“淘金式思维”。
【概念讲解】
顾名思义,淘金就是要在浩瀚的沙海里淘出金子。怎么淘呢?我们通过提问的方式,来积极的和作者展开互动。以确保我们能够得出有价值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
【举出案例】
比如你在网上看到一部电影评价还不错,你打算去看看,你的朋友和你说:“那个电影我上周去看了,影院设备又差、又不好停车……”。如果不进一步的追问分辨,你可能就此错过了一部好电影。
【概念难点】
请注意,淘金式思维的追问,是为了找到正确的答案、或者修正我们自己原有的观点。因为谁都没办法保证时时刻刻100%正确,所以,我们的初衷是相信他人,但他们得对提出的问题做出令人信服的解答。
【类似概念】
除了淘金式思维的提问,我们还会遇到一种“钻牛角尖式的提问”,区别在于,它很固执,费力研究不值得的或无法解决的问题。相比真相、它更关心对错,而且是我对,你错。
【概念举例对比】
我来给大家举个例子。
XX,你说水资源是不是很宝贵呀?如果是的话,有什么理由吗?
XX,你觉得水资源很宝贵,对吧?那既然水资源这么宝贵,为什么水费还收的这么便宜?为什么我身边家家户户从来都不缺水用?
【概念步骤HOW】
通过上面的解释,大家都对“淘金式思维”有了初步了解,接下来,我们讲讲怎么通过发起提问,来训练“淘金式思维”。
第一步,先问问自己“这个关我什么事?”时间与精力总是有限的,我们得投入到有价值的事情上。
第二步,就是问自己,“结论是什么?”也就是对方希望我们接受什么信息。我们可以用:“XX,你想告诉我什么?你是想说XX,对吗?”这样的句式,去求证。比如前面看电影的例子,朋友想告诉我们啥呢?我们就可以问一下。
第三步,问自己,“对方的理由是什么?可信吗?”理由就是对信息的进一步解释或者依据。值得相信的理由,通常都是数据,或者事实。如果对方没有主动告诉我们理由,我们就可以用:“为什么?怎么说?”这样的句式来不断地追问。
第四步,是问自己“为什么他要和我说这个?”明确目的很重要,但我们常常忽略这一点。回顾刚才看电影的例子,说了那么多,朋友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第五步,就是在上面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或者判断。你可以用“因为……所以……,对吗?”这样的句式,来回应对方或者根据判断来作出决定。想要完成第4步,你一定要摒弃心中的“一厢情愿”。比如,你和你女朋友明明已经分手了,但你仍然觉得她还爱你。有这样的“一厢情愿”在,你永远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通过主动发起这几个问题,我们就能有方法的训练“淘金式思维”了。
【预防异议】
或许大家会觉得“这太麻烦了,而且我也不喜欢老是提问,感觉在刁难一样。”这里我们要澄清下,这些问题,你不一定非得当场问出来,可以只在你心里提醒你思考,你也可以选在其它恰当的时候再问。甚至于对方如果主动讲到了他的理由、结论,你都不需要问,只需要分辨下即可。
【适用边界】
同时,我们也并非要求大家在任何条件下,都做到淘金式思维,当你遇到犹豫不决、难辨真假的情况下,会很适用。而一些有明显的偏见且毫无理由依据的知识,就没必要了,比如“论新时代女人为什么要遵守三从四德”和“研究表明:老板喜欢红色比蓝色多”这样的信息,就完全没必要了。
接下来,我们来实际应用一下,我们先想到一个场景,可以是你的朋友给你推荐一部电影,或者某个产品,你不知道该如何抉择。也可以是工作中你的同事滔滔不绝和你说了一大堆,你难辨真假的时候,大家先想到这样场景,然后,我们根据场景,来编一个剧本,剧本要包含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剧本一定是要用对话的形式哦!
【学习者案例分享】
背景:墨墨一直在推荐一个不二酱给晶晶,但是晶晶不知道真假,犹豫要不要买。
墨墨:晶晶、现在有个超级好吃的酱在搞活动。
晶晶(提问找结论):你是想推荐这个酱给我吃吗?
墨墨:当然了,超级好吃,不买会后悔的。
晶晶(提问找理由):那能具体说说吗?有什么吃法
墨墨:你看,我儿子比较挑食,都不吃海鲜的,但是我买的海鲜酱,他早上涂在馒头上吃的好开心的。还可以用来拌面条,拌粉,吃法很广的,所有你吃老干妈能想到的场景,都能用它来代替。
晶晶(提问找目的):好吧,你怎么想起推荐这个给我哦?
墨墨:真的好吃啊,现在还搞活动,原来我49买的,现在只要19.9,新店开业还限购呢,再不买就买不到啦。
晶晶(做出判断):那你赶紧把链接发给我吧,我买点儿尝尝。
感谢伙伴们的分享,回到上文当中,我们的5个步骤,大家发现没有,第一个问题:“这个关我什么事”并没有在刚才墨墨和晶晶的对话中出现,这是因为,晶晶在心里已经判断出了,这个事情和她有关,所以才没有提问,这也正是我们刚才说的,淘金式提问,并不一定要所有的都问出来,有时候你只需在心里分辨即可。
今天我们初步了解淘金式思维,和它的运用,在实际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更复杂的情况,在本书中,作者也做出了更详细的解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读哦。今天的拆解就到此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