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粗人王小树,粗人粗人腿比较粗。对面这个不争的事实我都是这么安慰自己的,因为你是王小树啊,树根都是比较粗的,这样才立得直,站得牢,才能伸得长,看得远。
接下来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我自己,
我的第一个标签是一个视觉笔记的爱好者,喜欢将文字转化为图画去 表达内容;
我的第二个标签是个旅行实践者,从大学开始穷游出走“上瘾”后,到现在工作了依然保证自己有一个长的旅程去体验这个花花世界;
我的第三个标签是认真做一个终身学习者,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当我主动踏入学习圈之后,发现学习也是一件如此好玩的事情,这也是我今天为什么出现在这里的一部分原因。
这里是哪里?这里是拆书帮,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拆书帮,他是由赵周老师在2013年4月创立出来,它是非营利性的学习爱好者社群。在全国40多个城市企业设有分舵,致力于把学习爱好者打造为拆书家。
当我第一听到“拆书帮”的时候就很好奇,咦,那是什么?难道还有把书拆了的帮会吗?等我参加完一次的拆书活动后,发现,哦,原来“拆书”,不是把一本书给他拆了,而是指一种颠覆以往我们认知,不同于学院式学习的学习方法论,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成人学习法,重点不是快速找出书中的重点,那跟我没多大关系,重要的是拆书能不能为我创造价值,为我解决问题。这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让你把知识转换为能力。
现在你是不是也很想了解一下这个超实用的拆书法呢?
他有供个人学习的便签学习法和应用于组织学习的(由拆书家带领)RIA现场学习两种实践形式。RIA现场学习法就是今天大家来参加这个活动,听拆书家来给你拆一本书,让你与知识产生链接,并可以拿去直接实操的过程,拆书他就是那么有目的性。其中最核心的工具就是这个RIA 3张便签,分别是Reading阅读原文,Interpretation用自己的话解读拆页内容,Appropriation联系自己的过往相关经验和设想未来应用。学会“拆书”,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看完书就忘光光的问题啦。
根据美国教育学家埃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如果通过阅读得来的信息,在2周之后的记忆留存率约为10%,而如果是去教去做出来那么记忆留存率可以达到90%。一本书的价格是市场决定的,而这本书的价值是可以由我去创造的。当你成为一名拆书家,就可以就像培训师一样带领一群学习者学习,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让他们也获得远远超出了这本书价格的价值。何乐而不为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RIA现场学习法吧。大家手上拿到的拆页是选自李笑来老师的《财富自由之路》里面一个片段。他认为我们的大脑是一个可以通过学习学习学习来不断升级的“操作系统”,书中叙述了他亲身经验来教你如何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并运用它实现自我成长,走上财富自由之路。
现在请大家花2-3分钟的时间阅读拆页上面的内容,请在完成后举手示意我一下,谢谢。
R:
《财富自由之路》-李笑来P151-153
学习也好,进步也罢,从来都不是单独孤立的行为,而是社交行为。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所谓“自学”,就是“自己一个人(默默地)学”——这恰恰是绝大多数人一生学习失败的最根本原因。
虽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看起来的确是在“一个人默默地折腾”但是更深层次的动力很可能来自:
你亲眼见过一些人真正做到了。
你亲眼见过一些你知道确实有缺点的人竟然也做到了。
于是,你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哦,(连)你(都)行,那我也(肯定)行”的想法。进而,你会发现,没有什么是比这句话更有效的实际驱动力了。
我在新东方工作时有个同事,名叫张晓楠,现在在央视做主持人。她经常说一句话:想要做到,就要先从物理上接近目标!
不过,我和张晓楠这种从一开始就目标明确、不屈不挠的人有一个相同之处:或有意、或无意,最终我们都作了同样的选择:从物理上不断接近目标。
许多年前,尽管我对很多关键知识点并没有深刻的认识,但我舍不得放弃琢磨。这些年,又当老师,又当学生,见识无数之后,我得到了两个结论:
信息送达本身并不是教育,那顶多是出版。
真正的教育,一定是有效社交,一定是群体共同成长。
又,为什么我总是能看到这个现象呢?
耳濡目染的教育才是真正有效的教育。
现在,倒是有非常清楚的科学解释了:
耳濡目染才可能真正激活镜像神经元。
所以,见到那些“真正做到了”的人——很重要;见到那些“确实有缺点”但“竟然也做到了”的人——更重要。不要把自己隔离开来,而要想尽办法让自己接近那些优秀的人,哪怕无法与他们有太多的交往,能够见到优秀的人本身就已经可能对镜像神经元产生刺激,“自然而然”地产生更强的驱动力了。而这背后最重要的机理就是:不再认为“那和我没有关系”!
对于学习这件事,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是怎么看的,以前我总觉得学习那是学霸的事情,作为学渣的我只要围观就好,可是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快,再这样岁月静好下去,迟早会被淘汰,再说看周围大神的光辉事迹心里还是有点羡慕的,毕竟我们都想赢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啊!于是呢,我也曾尝试改变自己,都说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我也勇敢地对自己下手了,年初的时候兴冲冲地报了几节瑜伽课,认真实践了三个礼拜,后面去的次数越来越少,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不知道你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
之后呢,不甘心的我屡屡尝试和自己的惰性斗争,希望找到解决方法幸运的是我在这份拆页中找到了答案。
我总结了三个步骤分享给大家,简单来说是SAS法则,
第一个s是to suggest ,自我暗示,就是在通过设立目标后不断激励自己,通过自我暗示让自己觉得这个目标对自己来说很重要,最大程度扩大自己对这个目标的渴望。
第二个A是to achieve,努力实现,通过自我的努力不断去符合达成这个目标所需要的条件,增加我与这个目标的可能性,让两者更近一点。
第三个s是to share,社交分享,学习并不是孤独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其实社交就是一场场能量的交换、流动和滋养,学会与他人社交,使得自己更加靠近成功。
A1: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一个相关经历,来分享一下给大家,我是个吃货,记得2014年看《十二道锋味》的时候,在第0802期拍摄的做生日蛋糕的过程,被甜品制作的魅力所吸引,于是信誓旦旦要学会做甜品,但后来只买了个甜品书籍翻了2页就不了了之。
我当初只是具备了想要学会制作甜品一个基本的目标,后面的行动力却严重不足,现在用这个SAS法则来分析一下其中失败的原因,
第一,Suggest方面,我没能自我暗示,这个学会甜品与我的吃货生涯是息息相关的,这会直接影响到我吃的食物质量和幸福感;
第二,Achieve方面,我没能尽量让自己找到更多学习途径,例如能够通过看视频、上培训班的方式去提高自己的能力,使得这个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变大;
第三,Share方面,我没能学会去与他人分享,如果我加个社团,就像是现在加入拆书帮一样,我也许就能够在社交学习中达到预期。
因为不知道这个SAS法则,自己的学习动力低下,到最后都没能促使我成为一个自给自足的吃货。
A2:
现在我学会了这个SAS法,接下来我要用这个法则去促进我完成5月26日1-1的定级任务。
首先 to Suggest,从现在起每天睡觉前对说自己说一遍,成为一名拆书家是我现在想要做的事情,它跟我有关系,拆书法对我很有用,我想要精进它。
接着 to Achieve,报名下一次宁波幸福虚度分舵的线下拆书活动。看其他小伙伴的升级打怪过程,激活自己更多的镜像神经元,增加自己的完成的动力。
然后 to Share,在这周内提交打怪任务表,准备定级的预备表,完成后与其他的拆书家交流请教,完善自己的预备表。
最后也就是现在,我正在进行1-1现场定级,即将完成这个小目标。
今天非常感谢大家的陪伴,我的分享就到此结束,真心的希望大家遇到对某个学习感兴趣却行动力不强的时候可以想到这SAS法,为你的学习动力注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