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感谢大家在节假日也来参加我们拆书帮的活动!给爱学习的自己一些棒棒的掌声吧!
TF 1-1
开场:感谢大家在节假日也来参加我们拆书帮的活动!给爱学习的自己一些棒棒的掌声吧!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宋菡薇。很高兴能站在这里认识在座的每一位。接下来我要用三个标签来让大家认识我。第一个标签是10年教龄的一线英语教师。我感到非常幸福,能在我喜欢并且擅长的一线领域去接触到各种孩子,启蒙他们对英语的认识点燃他们对英语的热情。第二个标签是学习上瘾者。自从生孩子之后,在为了更好的教育好孩子的压力下我开始了自我成长和学习,不开始不要紧,一开始就一发不可收拾,深陷其中,彻底爱上了学习,每一天的进步和发现会让我由衷的感到幸福和强大,就像中了学习的毒,上瘾了,相信我会在学习的道路上持续前进一辈子。第三个标签是生活调味师。虽然平时已经要做非常多事情了,但是我喜欢给生活调个味,比如每周一束鲜花送给自己,每个房间的摆设和整理都要定期的更换,比如租衣服每天搭配出不一样的自己,还比如时不时给家人弹唱一首歌,或者做做瑜伽放松一下。既然我是自己生活里唯一的主角,那就要认认真真活出女主角的样子!
【拆书帮介绍】
介绍完自己,现在想必大家会有些困惑:拆书帮到底是什么?自己为什么而来?那接下来我就给大家简短的介绍一下我们拆书帮。
拆书帮里拆书二字最为关键又很好理解,拆即为拆解,把书里的知识拆解成自己能够吸收和内化的点,再通过关联自己的经验以及规划具体的运用,从而达到把知识转化成能力,真正做到在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
目前拆书是特别适合成人学习的一种方式。而它又分为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个人学习的应用是便签法,让人读一本书就能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而组织学习的应用,就是现在在座各位正在参与的拆书活动,由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来衡量的话,一位拆书家创造的价值等同于甚至超过一位培训师,在座的各位是不是十分的期待呀?
最后,拆书帮的帮字顾名思义就是社群,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其表现为全国各地的48个拆书帮分舵,而今天各位来到的就是长沙麓山分舵组织的拆书活动。我们是公益性的青年自组织,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把知识拆为己用,提升综合能力。如果大家在自我成长和学习的道路上有点孤独或是遇到瓶颈,又或者不知道该如何提升自己,那拆书帮,我们长沙麓山分舵会是你最佳的选择。
R
只说“好啊!”
跟随孩子,意味着孩子需要我们经常(只要不失控)热情面友好地说“好啊”,而不是一连串的“不行、不行、不行”。对于孩子的要求以及他们正在做的事,我们通常都会下意识地否定,而说“可以”、“好”的次数却屈指可数(第13章会谈到如何建立规则、那也是游戏力的必要组成部分)。
如果数数一天中或一小时内你说“不行”的次数,你自己都可能会震惊不已。我们常常觉得自己有必要打断孩子正在做的事,或者把我们的知识当作建议给他们,但其实这些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父母的介入无助于培养孩子自己对事情的良好判断力。
他们有时必须靠自己去发现,我们提供支持和鼓励就是最好的帮助我并非提倡放养不管。规则和界限是必需的。孩子需要在大人的监督和帮助下练习做决定,直到他们能够自主为止.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尝试改变自己习以为常的“不行”。
假如孩子提出一个无知的想法,我们不妨试着热情地回答:“嘿,好酷的主意,我们来试试!”他们可能反而会说:“不行,那太危险了!如果他们的建议无伤大雅但似乎不太可行,就试着鼓励说:“好主意。但是怎么才能开始呢?”他们可能出乎你意料的,真能找出解决之道,至少他们有机会为自己的想法而思考。
相信大家已经看完了,接下来我会带着大家来拆解它。
WHY
我现在已经是一位妈妈了,所以经常会用自己的经验来指导孩子,希望他能避免走一些弯路。我的口头禅往往是:不可以,不行,不对。比如我儿子刚吃过饭想吃冰激凌的时候,我会说:不行,刚吃完饭吃冰淇淋对胃不好。或者看见他在水龙头旁接水倒水玩得很开心时,我会说:不行哦!会弄湿衣服的。又比如孩子想和我一起玩拼图,我说:不可以,因为太晚了,我们要睡觉了,一起看看书吧。不知在座的各位会不会也和我一样这么对待过小孩或者是被家长这样对待过?
我们成年人确实经历的比孩子多,看的想的比孩子远但往往意识不到我们平常对孩子说“不”的次数已经远远超过说“好”了。长久以往,不仅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更会破坏他的创造力,做事情畏首畏尾,甚至会减弱亲子之间的联接,那如何用最简单的“好啊”跟随孩子的步调,培养他的自信心呵护他的创造力,和他一起进行游戏活动建立更加亲密的联接呢?
WHAT
在《游戏力》一书中,作者科恩博士告诉了我们神奇的“好啊”4步法:
HOW
一,热情肯定或描述
面对孩子经常提出的各种奇怪的要求,或者看到孩子正在做一些傻傻的事情,首先先热情回应他,什么意思呢?就是不管怎么样,先把你想说不的冲动给抑制住。代替成“好啊”“好主意”“哇!我看见你正在…!”等肯定以及描述性的词组,而不是通过自己经验所给出的评判。配合上热情的语气和和缓的面部表情,这样孩子在第一时间没有被泼冷水,他觉得你跟他是一条心,后面的步骤才好开展。
二,询问后续
当孩子觉得你跟他在一条战线的时候,你就可以询问他后面应该怎么继续下去了?比如:挺好的诶!那我们开始做什么呢?或者那接下来我们该做什么呢?这样的提问不仅能让他们为自己的想法而思考,更能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发挥创意,说不定真的会有很好的奇思妙想解决问题呢。
三,制定规则
在有了初步的行动方案之后,就需要我们成人来规避风险,制定规则和表明界限。如果孩子想要给外面的流浪狗做一个房子,并且有初步方案,我们需要给他规定:1.和流浪狗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不能用手摸它,因为没有打狂犬疫苗,被咬到风险很大。2.做房子的时候旁边必须要有大人在场,不能独自使用美工刀或是锯子等锋利危险的物品。3.不把流浪狗带回家养。4.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规则的制定根据每位成人不同的经验而有所不同,但目的都是在保护孩子。
四,加入孩子
完成了上面三步后,我们就可以放心的加入孩子了,注意这里的加入,并不是指干预,而是跟随和享受,看到一个独立的生命,在有规则和保护的情况下,尽情的去发挥他自己的想法以及去实践它,我们作为大人能够参与并且见证,做一个教练去指点他,帮助他,但不去亲手干预,这不是件很快乐的事吗?
WHERE
当然,“好啊”四步法是一定不能在危险情况下使用的!比如说孩子对插线板很好奇,手都快碰到通了电的插孔了,这时候你需要做的是大声严肃的制止他,把孩子拉开并告诉他危险性。
【A1】
那大家现在对这个片段是不是有更深的理解了呢?下面我要跟大家分享在我拆解完这个片段后,联系起自己以前的相关经验。
事件
上周二哆哩猫(我儿子的小名)在用颜料画画,我上了个厕所出来就发现他把颜料搞到手上,还手指头互相搓,当场我就说:No!哆哩猫No!你看你把颜料搞得到处都是,手上好脏,待会弄到衣服上就洗不掉了,走走走,赶紧去洗干净!哆哩猫开始有点蒙蒙的,然后不情不愿的跟着我去把手洗了。结果画也没画什么就收拾掉了。
反思
现在反思一下,我真是一条都没用到呢!如果当时我能这么做就会更好了,首先先热情描述:(⊙o⊙)哇!我看见你的手上也都是颜料诶!你是想用手来画画吗?好好玩的样子,我们来试试吧!接着询问后续:那我们应该怎么开始呢?用手该怎么画画呢?接着制定规则:用手画画确实挺有趣的呢!但是手手脏了可以洗,如果不小心弄到衣服上,就很难洗去了。我们把袖子挽起来,再带一个小围裙好吗?最后加入孩子:好好玩哦,我也想和你一起玩!你教教我该怎么画吧,我们一起画好吗?
【A2】
以上是我的激活过往经验的分享。接下来是最后一个部分规划未来应用,也就是怎么把这“好啊”四步法用在我未来的生活场景中。
首先是对孩子,哆哩猫喜欢在家里丢球,有时候会打到灯,下次我可以先热情描述到:猫猫,我看见你在丢球,丢得好高哦!很有趣的样子!然后询问后续:球球这么好玩,你还想怎么玩它呢?接着制定规则:把球球丢高,是很好玩,但你看家里到处都放着东西,高了会打到灯,低了会撞倒东西,我们在家里丢球的时候,轻一点,不要砸到东西好吗?最后加入孩子:我也想和你一起丢球,要不你把球丢给我,我再丢给你吧!看谁能够接到,不落地!
其实这四步法对成人也同样有效,比如魔鬼(我先生)说想要给谋杀之谜的工作室写剧本,我心里就算一万个不愿意,我也可以先用这四步法,首先热情肯定:可以呀!挺好的!你能重新开始写东西我非常高兴!接着询问后续:那你打算怎么着手呢?在确定了他不是脑袋一热而是有规划和想法的,我的焦虑也会少一大半。然后制定规则:你手头的工作已经有这么多了,现在又加了一项写作,我希望你陪家人的时间不能减少,睡眠时间也不能减少,开始了就不要半途而废可以吗?最后加入他:亲爱的,我最喜欢看你写的小说了,可以给我看看你最新的大作吗?我们可以一起讨论剧情!
听我说了这么多大家的感受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