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刻意练习》 所属活动: 拆书帮麓山分舵第186期线下活动-河东场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20分钟带你掌握刻意练习3步骤 学习目标: 意识到找榜样要反馈以及主动挑战的重要性,明确自己的成长路径

开场:

大家好,我是陈丽青,接下来我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自己:

第一个标签:我是一位全职二宝妈

第二个标签:我是一位跑者(怀孕8个月仍坚持跑步,产后50天立马启动跑步)

第三个标签:我是一名幸福多多推广者(我们家亲密关系,亲子关系都非常和谐,是身边朋友们羡慕的对象,其实如何幸福多多也是一项需要刻意练习的技能,我愿意与更多的人分享、交流、探讨我的心得)

介绍完我自己,我想介绍下便签读书法和拆书帮


便签读书法:

RIA便签读书法,其实有4个便签,R便签是阅读原文;I便签是重述原文知识点;A1便签是联系过去经验;A2便签是规划未来应用。它是一种高效理解吸收书中知识,并拆为己用的方法。

拆书帮:

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分舵,各个分舵都是公益性青年自组织,使命是帮助更多的学习爱好者成为拆书家。我们这属于长沙麓山分舵。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刻意练习》,摘录自【P159】

主题:刻意练习的原则

对于商业世界中任何一个着眼于寻找有效改进方法的人,我的基本建议是寻一种与刻意练习原则相一致的方法,问自己以下这些问题:

这种方法是不是逼着人们走出舒适区,迫使人们尝试做一些对他们来说并不容易的事情?

他有没有提供关于绩效和表现的及时反馈,以及关于可以做一些什么事情来提高绩效和表现的反馈?

那些制定了这种方法的人,有没有辨别出他们所处的特定行业或领域之中的最杰出人物?

有没有确定是什么因素将杰出人物与其他人区分开来?

训练是不是被设计用来提高行业或者领域内的杰出人物所拥有的那些特定技能?

如果对所有问题的回答全部是肯定,尽管也许不能保证那种方法有效,至少可以肯定,它是有效方法的可能性大得多。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知识点和相关理念

what:刻意练习就是为了习得某项技能而做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行动。

【Why】强调为什么要这么做

why:任何随意性的行动都很难持久,只有通过刻意练习达到一定的量级才能发生质变方能掌握一项技能。

【how】行动建议和行动步骤

how:刻意练习具体怎么做,遵照什么原则?《刻意练习》这本书提出了“3步训练法”:

1,寻找参照物。

2,获得反馈。

3,挑战更高难度。

第一:寻找参照物。寻找什么水平的参照物,就决定了自己刻意练习结果的水平。以三流水平作为参照物,决不能达到一流的水平。以一流水平作为参照物,达到二流的水平是很有可能的。

第二:获得反馈。在刻意练习过程中,需要有人给出即时反馈,需要正向反馈告诉自己方向方法是对的,以资鼓励,需要反面反馈让自己明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甚至是起反作用的,可以及时调整。反馈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刻意练习的结果。

第三:挑战更高难度。在舒适区训练,很难快速提高;每当你适应当前的难度之后,就要马上挑战更高一级的难度,唯有这样才能让技能突飞猛进!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自己过往经验】

我分享一个自己的小故事。

2013年,我在深圳一家互联网公司做网络编辑,工作枯燥乏味,没有发展空间。

于是我申请转岗做策划!幸运的是,我有一个好师傅,很快我就掌握了策划的要点,并且在一年内做到公司年度业绩第一名。

我对这段经历的感悟是:

第一,我的师傅就是公司最厉害的策划,业绩也是名列第一的,我告诉自己以师傅做榜样不能给师傅丢脸。(寻找参照物)

第二,我被分配了一个很厉害的师傅手把手教我,做的好做的不好她都会跟我说并提出改进意见,同时还有产品交付考核。(即时反馈)

第三,我跟随师傅的时候她已经怀孕五个月,很快就要回家生孩子了,所以,除了给我反馈,她还让我独立承担更多、更难的工作。很快掌握策划这一项技能。(挑战更高难度)

这是我人生中最深刻的一次,通过刻意练习尝到掌握一项技能的甜头!

【适用边界】

where:适用于提升技能

注意:刻意练习,意味着全神贯注,所以要排除干扰,坚持不懈。

【A2环节:规划应用】

我们阅读了原文片段,也用自己的语言重述并拆解出了行动步骤,那在未来我们具体怎么规划应用呢?

我给大家做个示范:如何规划应用“刻意练习三原则”提升技能

目标:从2019年6月每天早起后花20分钟应用刻意练习的原则提升普通话水平。

行动步骤:

第一步,寻找参照物。下载普通话训练APP!反复练习,回放录音,对照不足!

第二步,获得反馈。每天朗读让老公旁听,请他指出我普通话的不足之处!

第三步,挑战更高难度。尝试声情并茂地背诵、甚至主动做公众表达,让自己的普通话更流畅自然!

奖惩措施:

如果连续3个月内都做到了就奖励自己一次3天的短期旅行。没有完成,取消旅行,惩罚自己三个月不买新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