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P.E.T.父母效能训练》 所属活动: 拆书帮麓山分舵第184期线下活动-河东场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如何说,孩子才肯听? 学习目标: 用“我--信息”中的三个步骤跟小孩沟通会更好

开场:

       大家好,欢迎大家今天晚上来到拆书帮,在这里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今天来的有我们的老会员,也有我们的新朋友。         

       首先我先做一个自我介绍,我叫刘雪婷,我用三个标签来介绍一下我自己。
     

       第一个标签,我是一个八岁孩子的妈妈,我特别关注孩子的健康和成长,关注亲子沟通,关注小孩的培养教育,如果在座的各位,你的小孩也跟我小孩差不多大,或者你有很好的经验,我们也可以多多交流哦。
     

       第二个标签,目前我正在进行轻资产创业,是健康环保生活的倡导者。
    

       第三个标签,越学习越会感到自身的不足,我要做一个终身学习者,现在我也是拆书帮麓山分舵的会员,很高兴有缘和大家相识,接触到这么多积极向上,有正能量的朋友们,我今年的目标是要成长为三级拆书家,今天就是我升级打怪的第一步,感谢有你们的陪同与见证。      

    

      今天晚上也来了很多的新朋友,大家是不是对拆书和拆书帮到底是什么还不太清楚,那就让我来一一告诉大家吧。


       拆书帮是拆书法学习爱好者的一个社群,我们在全国有超过40个分舵,还有30个以上的筹备分舵,直接和间接影响数10万学习者,是公益性的青年组织,我们有好几位三级拆书家都有在长沙市图书馆教大家怎么用拆书法来读一本书,都是公益的,不收费用的,我本人也是在图书馆听过我们几位老师的讲课,被这种学习方式所深深吸引而来到拆书帮。我们的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我们分舵是麓山分舵,在全国的分舵中也是赫赫有名的,如果你对拆书法感兴趣,那一定要成为我们麓山分舵的会员哦。


       过去我们阅读是以书本为中心,把整本书看完,觉得重点的地方我们就画上线条,或者做笔记或者拍照分享,真正能把它变为自己的并不多。那拆书法就是以自己为中心,自己想要通过这本书学到什么,我们只看自己需要的片段,就是用RIA三张便签学习法,R是阅读原文的片段,I是我们对原文知识的理解和延伸,A1是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并进行反思,A2是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和行动计划,并按照此积极行动。总之就是把书本上知识拆为己用,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从而提升能力、解决问题。



  我今天要给大家拆的


【主题】如何说,孩子才肯听


【片段来源】《P.E.T父母效能训练》 P104-105页



      这本书被译为33种语言是全球畅销的亲子沟通教程,英文版销量高达500多万册,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近500万父母参加此培训课程,这本书的作者,美国的托马斯·戈登,也是连续三年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阅读原文】

 

“我一信息”的构成要素


       如果父母传递出包含以下三部分的“我一信息”,孩子就会更有可能改变他们的不被接纳的行为:(1)対不可接纳行为的一个描述;(2)父母的感受:(3)这个行为对父母造成的实际而具体的影响。即:行为+感受+影响


       描述不可接纳的行为


       行为是指一个孩子所做的事或所说的话。“我一信息”的这个部分,主要是对这个孩子的不可接纳行为的一个简单描述;他做了什么干扰到了你,而不是你对这种行为所贴的标签或评判。


       在下面这个例子中,一个孩子上学时说好了,一放学就回家,但是她回家晚了一个小时,并且没有打电话。


       此处的关键是要记住描述孩子的行为,而不是评判它。


       不带指责的行为描述:“你离开学校之后,没有按时回家,也没有打电话说要晚回来”


       贴标签或评判:“你不打电话说一声,真是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父母对这种行为的感受


      当父母发出“你一信息”时,他们不需要确认孩子的不可接纳行为使他们产生什么样的感受。他们只是脱口说出一个命令、一个威胁、一个拒绝信息:“你快把我逼疯了”“你真的很懒”等。而当父母发出“我一信息”时却不是这样。现在,他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感受。“我是不是生气了、害怕了、担心了,或是感到尬,或者是其他感受?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


【why】为人父母,我们都想把孩子培养好、教育好,想让孩子听我们的话,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去发展、去成长。但很多时候,我们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却发现她们并不听我们的话。那这时你们是怎么对待孩子的呢?是算了随他去放任他?还是严厉的批评指责他?我们可以用《P.E.T父母效能训练》这本书“如何说,孩子才肯听”这一章节的,这个片段里面用到的“我--信息”来跟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效果会更好。


【what】我们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大家回想一下,我们说教的时候会不会比较多一些?给孩子任意贴标签或评判他们。宝贝你太吵了,宝贝你都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孩子听到的都会是我们在指责他,而他并不明白他的这种行为要改正的理由是什么?


      上面这个例子:一个小孩上学时说好了,一放学就回家,但是他回家晚了一个小时,并且没有打电话。那如果妈妈跟他说,“你不打电话说一声,真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小孩听到的是妈妈在批评他,那他会改进他的这个行为吗?不一定是吧。


       那如果妈妈跟他说“你离开学校之后没有按时回家,也没有打电话说你要晚回来,让我很担心你,不知道你会发生什么事情,连饭都吃不下,在家里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小孩了解到妈妈是关心自己,为了不让妈妈担心,他下次就有可能改进自己的行为。


       用“我--信息”跟孩子谈我的感受,告诉孩子,她的这种行为会给我带来什么样的困扰,孩子就会有一个很好的理由去改变自己的行为。


【how】“我--信息”的三个步骤(上面这个例子)


第一步、摆事实


你离开学校之后,没有按时回家,也没有打电话说你要晚回来。


第二步、说感受


我很担心你,不知道你发生了什么事情。


第三步、谈影响


我连饭都吃不下,在家里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故事】上个星期天上午送女儿去参加培训班,时间比较赶,女儿急冲冲的冲出家门,一个人按电梯走了,我随后坐电梯下去找她,结果没看见她,在门口左看右看都没看到人,等了她一会,她才从电梯出来。当时我就发火了,说她“你怎么回事,明明知道要迟到了,还一个人跑掉,我都不知道你去那里了,现在时间更紧了,赶紧走。”女儿听了一脸的不高兴,说她没带电梯卡,楼上的按了电梯,结果坐到楼上去了,然后又跟别人一起下来,才耽误了时间,女儿一路上都生气,不肯跟我说话。


【反思】看了这个“如何说,孩子才肯听”的章节之后,我反思了自己是没有用到“我-信息”。


第一步、摆事实


“宝贝,你没等妈妈,就一个人坐电梯走了。”


第二步、说感受


“我坐电下去的时候,没看见你,当时我心里好着急,都不知道你去哪里了,心里好担心你的。”


第三步、谈影响


“本来时间就很紧,然后又等了你一会儿,结果我们去培训班差点就迟到了。”


这样跟女儿交流,女儿是不是能更好的接受呢。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目标】女儿平时总是把穿脏了的袜子扔的到处都是,这周末,想好好跟她沟通,要她讲卫生,不要再乱扔袜子,每天洗好自己的袜子。


【行动】用“我--信息”来跟她进行沟通


第一步、摆事实


“宝贝,我看地上、沙发上到处都是你的脏袜子。”


第二步、说感受


“我看到家里到处是脏袜子,不整洁,心里不舒服。”


第三步、谈影响


“宝贝,这些脏袜子扔的到处都是,不及时洗掉,会臭臭的,滋生细菌,影响我们的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