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所属活动: 拆书帮麓山分舵第182期线下活动-株洲场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用其他方法取代惩罚。 学习目标: 孩子犯错时,父母通过6个步骤取代惩罚,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开场: 大家好,我是晶晶,大家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让大家能够在面对孩子做错事时,用其他方法来取代惩罚,帮助孩子关注承担责任,教会孩子如何解决问题。
图书介绍:
F:今天我拆的这个片段来自《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一直雄居美国亲子教育书籍榜首长达二十多年之久,被誉为“亲子教育的圣经”。作者是由阿戴尔 费伯与伊莱恩梅兹立希两位女士共同写的,她们是享誉国际的成人与儿童交流沟通问题专家。这本书的宗旨是---探讨培养自信心的方法,寻求建立友爱、互敬关系的沟通技巧。
A:这本书不同于市面上其他的育儿书籍,没有长篇大论的理论知识,这是一本教父母“如何做”的书,一本带练习的实用指南。每个技巧都配有插图,把你想学的技巧生动地展现出来,让百忙之中的父母们只需瞥一眼图画就心领神会。
B:我们为人父母,怎样才能培养出独立自主、乐观自信的孩子呢?怎样才能帮助孩子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呢?怎样才能帮助孩子学会彼此尊重的沟通技巧呢?从这本书中,你都可以找到相对应的妙方,并且本书中有着大量幽默风趣的生活实例,还有为家长提供的简单具体的行动指南,读此书犹如与好友聊天:轻松愉快、趣味盎然。

今天拆解的是书中介绍的如何用其他方法取代惩罚,现在,请大家阅读你手中的片断。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取代惩罚的方法

1.       表达强烈的不满(但不进行人格攻击)。

“我很生气我的新锯被扔在外面淋雨生锈!”

2.       阐明你的期望

“我希望你用完我的工具马上还回来”

3.       给孩子指出补救的方法。

“这把锯现在需要磨一磨了。”

4.       让孩子做出选择。

“你要么用完后放好,要么失去使用的权利。你来决定!”

5.       采取行动。

孩子:工具箱为什么锁上了?

父亲:你说为什么?

6.       解决问题

“有什么办法能保证你需要时可以用我的工具,而当我需要用时我的工具又一定会放在原处?”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通常行为】今天我们来讲惩罚,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惩罚无处不在,我们一般会做的惩罚分为体罚和精神惩罚,体罚毫无疑问就包括打,逼他做一些他不愿意做的事,剥夺他应有的权利,并限制他的自由。精神惩罚就包括:说一些指责、讥讽、警告、谩骂及威胁性的话,或者冷战,并让他遭受痛苦,受到精神上的折磨。

 

【举例子】为了更深刻地理解惩罚,理解当一个人惩罚另一个人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现在我们来进行一次角色扮演,我是带着孩子去超市的妈妈,你们就当那个调皮的孩子。

妈妈:我警告你,你再这样乱跑,我就不要你了,把你丢在这里。。。。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不要乱碰,不要东拿西拿,怎么都讲不听,把手伸出来,不打你几下你怕是不会记事。。。。。。你再这样闹,我都买不了东西了,是想要你爸来收拾你吗?

【不这么做的坏处】

大家听完妈妈这样吼完有什么感受?(互动:学习者反馈:伤心、委屈、愤怒、想报复;拆书家回应:是的,孩子在这里更多的是负面情绪。)

其实孩子需要体验到的是他们的不良行为的后果,但不需要体验惩罚。惩罚的问题在于它不起作用,相反它是一种干扰,孩子本应为他们的行为而感到羞愧,本应考虑如何补救,但惩罚却使复仇的渴望充斥孩子的心,换言之,通过惩罚孩子,我们恰恰剥夺了孩子自我反省这一重要的内在心理过程。那么,惩罚之外还有什么好办法吗?文中给出了取代惩罚的步骤:

【加工成正面的例子】

1.       表示强烈的不满(但不进行人格攻击)。

这里我们要表达的仅仅只是我们对他的行为的看法,而不要上升到对他人格的攻击,在语调方面尽可能小:我不喜欢你到处乱跑,万一我没有跟上,把你弄丢了怎么办?

2.       阐明你的期望

我们需要跟他说清楚我们期望他要具体怎么做才行:我希望你能紧紧跟着我的购物车。

3.       让孩子做出选择

尊重孩子,就得要让他有主动选择权,我们得给出两个你自己和孩子都可以接受的选择,让孩子去选:这里不能乱跑,两个选择:要么好好走,要么坐到车上来,你来决定。

4.       给孩子指出补救的方法

当孩子知道自己确实犯了错误的时候,他会变得不知所措,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大人来帮助他,告诉他怎么弥补:

你可以帮妈妈推一下购物车,然后去选一些苹果吗?

5.       采取行动

这里是让孩子体验到不良行为的后果:下一次你去超市的时候,如果孩子还要跟着一起去,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告诉他:因为你在超市乱跑乱拿东西,这次不能带你去,以后会有很多机会的,但今天我自己去。

6.       解决问题:这个是最关键的一步,我们应等双方都冷静下来的时候,坐下来,然后一起来探讨怎么解决问题:

有什么办法能让你在逛超市的时候玩得开心,而妈妈也可以买到想要买的东西呢?我们一起来头脑风暴吧。

适用边界

这六个步骤不一定要全部用到事情发生当下的情景中,有可能你用到前四个就已经解决了问题,最后两个步骤--采取行动是在你进行了前四个步骤后孩子还不配合的情况下使用,而解决问题一定要等双方都冷静下来后才能进行。

 

以上是我的I便签的分享。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

现在我们来联系一下我们的过往经历,我们来想想,在最近一周里你有没有因为别人做错了事而惩罚了他,比如因为孩子调皮捣蛋或者因为爱人做了什么让你无法接受的事,或者是你的同事在某个环节做错了给你带来了不便,而你用了打或者冷战或者指责的方式惩罚了他,然后引起了他的反抗或者他继续做了一连串不好的行为?

我们俩俩一组,先简单地写在便签上,然后在组内分享,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到时请一位小伙伴来跟我们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事情发生在我出发前,姐姐在房间用手机听歌,弟弟就跑去看到她桌上有漂亮的贴贴纸,就去拿,这时姐姐就大声地对弟弟吼到:“别动我的东西。”把弟弟吓哭了,我走过去就生气地对姐姐说:“弟弟拿一下有什么关系,你有那么多,不要这么小气。”姐姐就大声对我说:“我就不给,这是我的东西。”我听了很生气,就把她的贴贴纸都没收了,说:“那这是用我的钱买的,我有权利收回来。”然后我就把贴贴都收了她的,全都给了她弟弟,然后出了她的房间。姐姐非常生气地把门反锁了。

A1+反思

拆书家提问设计

经过今天的学习和分享,我相信大家对于惩罚这个事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那么我们回到我们刚刚写下的便签,看看我们以前用的惩罚手段,回想下我们在惩罚之前的初衷是什么?惩罚之后是否解决了问题?如果换成我们今天所学的方法,那你们的关系会有什么变化?

写在你的便签上,然后在组内分享,一共5分钟,我们请一位小伙伴来跟我们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我前面确实是用了不恰当的表达,如果换成书上的这六个步骤,我觉得我前两个步骤还是做到了:我很生气你这么小气,连弟弟想要一个小贴纸都不肯。也表达了我的期望:我希望你能给弟弟一个。

拆书家:这里我需要打断一下,你的前两个步骤都不太符合书中步骤的要求,第一个表达你的不满,我们强调的是不进行人格攻击,只表达行为的不满,你说的“小气”这其实已经是人格的攻击了,我们不满的其实是她吼弟弟这个行为,第一步应该换成:我不喜欢你大声斥责弟弟。表明你的期望:我希望你可以换一种方式跟弟弟说“这是姐姐的东西,如果你想要你得经过我的同意”。

学习者:哦,原来要这样表达,我明白了,那我第三步就是让孩子做选择,我会这样跟她说:你要么给一个你不太喜欢的贴贴纸给弟弟,要么换一个别的东西给他。我相信姐姐肯定可以做到这点。

拆书家:嗯,如果是你们两个都可以接受的选择,那么都是可以用的。那么你等下回去以后你想了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了吗?这是很关键的一步。

学习者:我会跟她具体聊一下。

拆书家:对的,你可以跟她谈一下,下次再碰到弟弟想要她的东西,除了大声斥责他,还有别的更好的方法解决吗?你这样提问,不是直接告诉她要她怎么做,而是引发她的思考,这就是父母帮助孩子面对问题的时候,怎么去解决?培养她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者:嗯,确实是可以,我回家就会这样跟她讨论一下。

拆书家总结:谢谢这位妈妈的分享!这些听起来不太难吧?其实是很难的,难的不是学会那些步骤,难的是我们观念的转变,我们不能再把孩子想成是需要纠正的“问题”,我们不能再觉得因为我们是大人,我们的想法就一定是正确的。我希望在将来的岁月里,当孩子长大成人后,当他后悔自己做错了事时,他会对自己说:“我怎么样才能补救呢?怎么样才能把事情办好呢?”而不是对自己说:“我干的这件事证明我是一个没用的人,只配受到惩罚。”

谢谢大家,我的分享到这里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