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灵君,灵动的君子。三个标签来介绍自己:1、引导学习(2019年在学习引导技术,能掌握更多的工具来提升培训、会议的效率及参与者的积极性)2、视觉记录(通过视觉学习来记录培训过程,通过视觉刺激学习者,提升学习效率)3、线下互动游戏设计。大家以后希望找到更好的小游戏或在引导方面讨论,可以随时沟通。
拆书帮介绍
看到今天有第一次来参加活动的伙伴,接下来就由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拆书帮以及拆书法。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拆书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把具体知识关联到学习者经验上,规划今后如何应用。分为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个人学习用RIA便签法,Reading阅读原文片段,Interpretation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内容,Appropriation分为A1描述相关经验更好的激活知识,A2今后如何应用;组织学习是一位拆书家带领一群人拆为己用。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在各地有自己的分舵。拆书帮分舵是公益性的自组织,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在拆书帮,虽然有些书你没读过,但听完分享你会收获很多实用的方法论。今天我带领大家来阅读《微习惯》这本书的一个片段。《微习惯》作者美国作家斯蒂芬盖斯是一位习惯养成专家,通过完成毫不费力的微习惯帮助大家达成目标。今天我们将来拆解其中一部分,大家先阅读手中拆页,阅读完毕可以抬头示意一下。
原文片段
用“为什么钻头”找到来源
钻头负责钻东西,这就是它们的使命。我之所以把下面的内容叫作“为什么钻头”,是因为“为什么”这个简单的问题是打入任何事物核心的最佳方法。
列好习惯后,看看你为什么想要实现它们,但别在这一步就停止。再问问为什么,不断地问下去,直到形成循环和重复为止,因为这时候你已经找到了核心。想让这个方法奏效,就必须诚实地回答问题,所以请深入挖掘。有些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所以尽量选择最相关的。下面我举的两个例子都是真实而诚恳的。一个是建立习惯的好选择,另一个则极不可靠。
第一个例子:我想每天写作。为什么?因为我热爱写作。为什么?因为这种表达想法、讲故事的方式是我最喜欢的。我能通过写作和人们建立起联系并帮助他们,更何况我很享受这个过程。为什么这一点很重要呢?因为这些事情让我感觉特别有活力、特别幸福。为什么?因为写作是生活中我认为有价值并极为重视的事情。
第二个例子:我想每天早上6点起床。为什么?因为成功人士好像都是这么做的,而且赖床很丢人。为什么?因为我感觉,熬夜并在6点后起床是不被社会主流观念认可的行为,我认识的一些人也会因此鄙视我。
在第二个例子中,你能看出改变自己的主要原因是外部压力。即便如此,早上6点钟起床仍然能让我更开心。因为我对早起还是晚起有一些先入为主的观念,所以如果我更早起床,我会有更高的成就感,而且还会减轻内疚感,所以这可不是随口说说的话,但要与写作(我写这段话时正值深夜)一类事情相比时,我并不打算给它优先权。我熬夜写作到很晚的选择是我内在价值的真实体现,即使全世界都不同意,我也不会动摇。就算全世界都反对你的做法也没关系——别因为胆怯而选择不适合你的生活方式。
分享I便签
我看大部分伙伴已经阅读完毕,没有读完也没有关系,我们一同来学习片段内容。
Why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给自己制定目标,但发现往往无法执行,你会怀疑是不是自己行动力不强不够自律,但有一个核心原因,设立目标时是否对你是真正有价值的呢?
What 本拆页就是通过持续问答法,帮你确认目标的深层原因,能更好的规划分配,以及找到冰山下的深层。
How持续追问法需要如何操作呢?
1、明确目标:只有先确定自己未来一段时间需要做什么,才能去探讨如何用好的方式去实现,这个是前提;
2、追问原由,直至问题回答重复:这个就是片段所呈现的“为什么钻头”这个说法,通过不断追问,你能发现每个想实现的目标背后,对你自己意味着什么,核心是什么。
3、确认重要程度,并对多个规划做优先级排布。只有确认完每个目标的核心,你才能确认重要程度,根据想要完成的目标进行时间、精力分配。
就如书中例子写作和早起,这个两个规划在不断追问下前者是有内在价值支撑,后者是因为迫于外界压力并不是内心真正的选择。并且早起也是一种手段,如果早起和写作结合就更完美了。
Where 这个方式适用于个人工作、生活规划、安排执行前或执行中的总结复盘。但小伙伴肯定会想这个是万能的吗?如果作为职场新人,我们常作为执行层面的,当公司决策事情必须由我们执行但内心你是排斥时,不防先去做,防止因经验、视角不同带来偏差。在合适的时候提及自己的想法。
分享A1便签
A1:学习了这个拆页,我带给大家一个自己的案例。2019年初我罗列了全年6个目标,整个1月份因为时间紧张,常会出现安排冲突。我想要学习引导课程并拿到相关认证,需要安排网上以及线下课程,但我又设定了3个月内学会游泳,所以安排上总会冲突,自己也非常疲惫。
反思:结合本拆页来看,如果能通过不断追问法,其实能很快地确认引导课程是我内心需求,3个月内学习游泳目标相比较而言并非核心目标,那我会调整游泳这个目标,以引导为中心。不会出现时间紧张囧怕的情况。
分享A2便签
在1月后学习了这个片段,就进行了一些调整。目前2019年第一季度马上就要到了,我想要应用这个片段的追问法,继续指导后续的行为。和大家共享一下我的计划, 4月1日梳理目标完成进度,并使用不断追问法,对于新增目标、计划进行思考,确认目标优先级,输出第二季度行动计划表。
这个过程中,我会邀请我的朋友进行监督,完成的行动计划表会发送给她。如果顺利完成,可以奖励自己买一本书。没有完成的话,惩罚仰卧起坐50个。
总结
以上就是我关于实践不断追问法的内容,其实这个方法是让我们能清晰的了解自己的深层动机。不但能更好的梳理目标,也是提升行动力的方法。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带给大家启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