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发拆页、个人介绍和分组、学习目标) | 接下来由我带领大家拆书,我先把今天的拆页发给大家,每个人一份。 |
大家好,在我们正式拆书之前,我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是今天的晋级拆书家王丽风,大家可以叫我阿风。接下来,我用三个标签来介绍自己:80后二胎妈妈、英语启蒙领域创业者和旅游爱好者。 在拆书之前,我先给大家分一下组。左手边三个小伙伴一组,右手边三个小伙伴一组。 | |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孩子的行为与自己的需求发生冲突时,从自身的角度描述具体行为、感受和造成的影响,正向表达自己的需求,避免指责和抱怨孩子。 | |
图书介绍 | 首先,我介绍一下今天我们要拆解的这本书。 【技能点】FAB介绍法,能够清晰辨别出F、A、B F:这本《父母效能训练手册》的作者托马斯•戈登博士,是美国执业心理学家,连续三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并被誉为“沟通之父”。这本书是家庭教育类图书,书中介绍了亲子间的三种冲突解决办法。 A:这本书超级畅销,在全球被译为33种文字出版,40多个国家的数百万家长参加了此培训课程。跟同类主题书籍相比,该书通过案例和图表的形式把沟通中的障碍显像化,让我们知道具体如何去改进沟通,改善关系。 B1: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怀疑,这孩子是我家的吗?怎么这么难搞?你让他朝东他偏要朝西,一切事情都跟你对着干!这本书将帮助你提升沟通能力,让你和孩子更贴心。 B2: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这孩子怎么越大越自私,什么时候都只想着自己,完全不顾及父母?今天的片段可以帮助你合理表达自己的需求,引导孩子学会体谅你。 |
R 阅读原书拆页 | 1分钟 | 下面我们开始正式解锁今天的片段,请大家阅读一下我开场时发给大家的拆页,阅读完毕之后,请举手示意我。 【技能点】【R】所选拆页,包括how的内容;且总内容未超过2页图书内页 对于感到疲劳,不想和5岁的孩子一起玩的父来说,我们的图表是这样的:
但是如果这位父母选取了一个以“你-信息”为指向的编吗,她就无法准确地对她“感到累了”进行编码: ![]() “你真烦人”对于表达父母的疲劳感受来说是一个非常不好的编码。在任何时候,一个明确且准确的编码都应当是一个“我-信息”:“我累了”,“我不想玩儿”,“我想休息”。这样的编码可以传达父母当时的感受。一个“你-信息”编码则无法传达这种感受。它更多地涉及孩子而不是父母。“你-信息”是以孩子为指向的,不是以父母为指向。 从孩子所听到的角度来考虑这些信息:
第一个信息被孩子解码成了一则对她的评价。第二个信息被解码成了关于父母的一个事实陈述。“你-信息”无法传达父母的感受,因为它们大多会被孩子解码成她应当做什么(送出一个解决方案),或是她有多坏(送出责备或评价)。 “我-信息”的基本构成 如果父母送出包含以下三部分的“我-信息”,孩子就会更有可能改变他们的不可接受行为 1.对不可接受行为的一个描述, 2.父母的感受, 3.这个行为对父母造成的实际而具体的影响(行为+感受+影响)。 |
时间到了,大家都看完了吧!好,下面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段话的解读。
【技能点】【I】拆书家讲解引导-强调不这么做的坏处
每个父母都想要给孩子100%的爱,于是我们尽一切可能满足孩子,可是孩子大了,却发现他不会考虑父母的需求,那如何让孩子学会体谅父母呢?
(what)原文介绍了“我-信息”三步法的使用情况和基本构成。
(why)当孩子的行为影响到父母满足自身的需求时,我们第一反应是“这孩子怎么只顾着自己”,然后我们会习惯性地指责、批评、唠叨(一般做法)。可是这根本不会改变孩子的行为,时间久了,孩子嫌我们唠叨,我们嫌孩子自私、不体贴,亲子关系日益恶化。(一般做法的坏处)
(一般做法的案例)
比如昨天,我前脚刚收拾好客厅,儿子出来一通乱翻,立马沙发上、茶几上、电视柜上到处都是他的玩具。我是这么跟他说的:你看你把家里整的乱七八糟的,到处都是玩具,赶紧把你玩具收起来!该放哪放哪去!可是,儿子根本没听进去,继续我行我素。每天家里依旧玩具到处飞,我还是重复着收拾-唠叨-收拾的模式。时间久了,我看见玩具在餐桌上就炸毛。
(how)如何使用“我-信息”三步法表达自己的需求呢?
1.描述孩子的行为,行为是指一个孩子所做的事或者所说的话。简单描述他做了什么令你烦恼,而不是你对这种行为所贴的标签或评判。
2.表达父母对这种行为的感受。看到孩子有不可接受的行为,你首要的感受是什么,“生气、害怕、担心、尴尬等等”
3.告诉孩子他的行为对你产生的实际而具体的影响,通常,一种实际而具体的影响是某种让你耗费钱财、时间、额外的工作或引起不便的东西。
好了,回到之前场景,如果我当时使用了“我-信息”三步法,效果会是什么样呢?
<正面案例>
我可以这么说:妈妈看到你把玩过的玩具放在沙发、茶几、电视柜上(行为),妈妈很烦躁(感受),因为妈妈刚整理好客厅,这样妈妈一会又得整理一次,妈妈都要累死了。(影响)。
(where)“我-信息”三步法适用于孩子的行为与父母的需求发生冲突时。对于老师、领导者及想要建立有效关系的普通人,在遇到别人的行为影响自己的需求时,同样可以借鉴这种方法。
以上是我对片段的理解和分享,接下来我们调动自己的所有感官,跟我一起坐上时光机回到过去。 【技能点】【A1】显像提问清晰,其中包含了具体的情景。有学习者分享了自己根据这个场景联系出的过往情景或具体经验。 你正在跟一个重要客户或朋友打电话,可是孩子故意在边上唧唧喳喳,让你根本听不清对方的说话。或者,你跟闺蜜约好了今晚出去看新上映的电影,眼看时间就要下班了,你的上司却跟你说“小王啊,临时有点事,你今天需要加班一会”。你当时是什么样的感受?你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的?结果如何? 请写在你的便签纸上,然后在组内讨论,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到时请完成的小伙伴来跟我们分享一下。 好,小组讨论的时间到了,现在请这位小伙伴和我们分享一下。 |
<学习者案例记录> 小敏: 领导在晚上打来电话,孩子吵闹要妈妈陪着,不得已关上门进屋接电话,结果孩子一个劲锤门,自己心思也不安静,接完电话出来,孩子感受“妈妈不爱我”。
|
【技能点】【A1+】反思加工指令清晰,有学习者根据指令,联系出了如果以后再遇到同等情况时,自己的具体做法。 非常感谢这位小伙伴的分享。现在请结合今天的方法反思一下,如果时间倒流,重新回到之前的场景中,你怎么用“我-信息”三步法描述行为、感受和影响呢?请写在你的便签纸上,然后在组内讨论,时间为3分钟,等会我们邀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好,小组讨论的时间到了,现在请这位小伙伴和我们分享一下。 |
<学习者案例记录> 高蕾: 晚上陪孩子的时候回微信,孩子哭闹地上打滚。 看到你在地上打滚,妈妈感觉很担心,我怕你着凉生病了又得请假带你去医院打针。不但浪费钱,而且你还得受疼,太不值当了。 |
非常感谢这位小伙伴的分享。 大家有没有发现,当孩子的行为影响到我们的需求时,从自己的角度描述行为、感受和影响之后,我们的内心不再是一团怒火,孩子也更容易听进去了。而在其他关系中,运用“我-信息”三步法,我们也能合理提出自己的需求,不再把埋怨堆积在心底,最后来个火山大爆发,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今天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