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TF2-2 所在级别: TF2-2 学习主题: 了解对方的反应 学习目标: 在我们向对方表达具体的请求后,学习者能够学会了解对方的反应

开场: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长亭短亭,给自己取了一个行走江湖的名号,取自李白的一首诗,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学习是一个旅程,希望我这个亭子能让大家小憩片刻,更有能量。 

那我的三个身份标签是 

1. 学习爱好者,目前是我们阅苏分舵的会员发展长老 

2. 外企职员,从事采购工作十余年 

3. 健身爱好者:瑜伽,徒步,羽毛球 

 我们今天一共有6位, 现在分成2组,

今天的学习目标是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在我们向对方表达具体的请求后,学习者能够运用三步骤了解对方的感受和想法来确认对方对我们请求的回应。       

图书《非暴力沟通》

F(feature):非暴力沟通,亦称爱的语言、或长颈鹿语言,简称NVC。是由美国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Marshall B. Rosenberg)发现的,非暴力沟通中心(CNVC)的创始人。由于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的突出成就,2006年,他荣获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

A(Advantage)他的这本经典著作《非暴力沟通》入选香港大学推荐的50本必读书籍之列,被联合国誉为全球非暴力解决冲突的最佳实践之一。这本书提供了很多沟通案例和操作方法,非常实用。

B (Benefit)

B1这本书可以让你学会爱和理解他人,改善人际关系化解人际冲突,学习者可以突破那些引发指责、抱怨、愤怒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用不带伤害的方式表达自己,化解冲突,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本书对我自己来说,让我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容易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更好的倾听他人。

 

B2:选择这个拆页是源于在沟通中倾听的力量远大于表达,而了解别人的反应是倾听的基础,我感到我自己在这一块比较薄弱,很少停下来认真的去了解。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非暴力沟通》 P.71-72

主题:了解对方的反应

在确认对方已经明白后,我们常常会急于了解对方的反应。一般来说,我们关心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方面:

a)对方此时此刻的感受

有时,我们想了解对方的感受,以及为什么他们会产生那样的感受。为此,我们也许会问:“听我说这些,你的心情怎么样?”然后,我们可以进一步问:"为什么呢?”

b)对方正在想什么

有时,我们想了解对方的想法。在询问时,说清楚想了解的是哪方面的想法,将有助于我们获得所需的回应。例如,我们可以和对方说我想请你谈谈我的建议是否有可行性。如果不太可行,那根据你的判断,哪些因素会妨碍建议的实施呢?”如果我们只是问“对这个建议你有什么看法”,那么,对方谈的内容也许并不是我们关心的。

c)对方是否接受我们的请求

在另一些时候,我们可能想知道,对方是否愿意接受我们的请求。这时,我们也许会问:“我想知道,你是否同意将会议时间推迟一周?”

在了解对方的反应时,我们要能意识到我们想了解的是哪方面的内容,并提出明确的请求。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当我们清楚的向对方表达完希望他做什么后,通过了解对方的感受和想法确认他对于这个请求的回应,继而推进请求。

Why:有的时候我们以为表达清楚了,可对方根本没明白,了解他们的反应可以避免信息不明确。当我们提出请求后,一般会有三种情况:接受,拒绝和逃避,我们通过关心他们的感受和想法可能减少后两种情况的发生。

 

不这么做的坏处是什么呢,来举个例子:

由于我老公时间比较自由,晚饭一般都是他烧,每天下班回到家,饭都盛好了。我考虑到晚上要少吃点,就把盛好的饭拨点给他,还说:“我要减肥,下次帮我少盛点吧?然后就开始聊聊其他的事情了。有一天我回到家发现他只盛一只饭碗自己先吃了,我就问他:“为啥不给我和儿子盛?” 得到的回答是“帮你们盛,多了少了的,自己弄去!” 

上次请求后他内心应该是拒绝的,我也没有关心他的感受(好心盛饭没落个好),请求没成功,还导致原来的利益受损了,坏处是什么呢,你们通过这个例子看出来了吗?

 

【预防可能的异议】

可能你会担心,我们一直追问对方去了解他们的感受,会不会让对方反感,嫌我们太罗嗦或者不尊重他们的隐私。这个要视具体事件而定,如果事件影响到别人的感受,需要进行了解,让对方觉得你尊重他。另外追问时候的语气,肢体语言也要适宜,问题的范围要围绕你的目的而行。

 

Where:当你不确定对方的想法的情况下使用,如果你已经非常明确对方的想法,直接推进请求是否接受即可。

How

1.先观后问。我们可以先听观察对方的状态,然后提问:“听我说这些,你的心情怎么样?” 如果对方表达不清, 继续问:“为什么?”  找出对方真实的感受。

2.探索想法。在询问的时 说清楚想了解是哪方面的想法,将有助于我们获得所需的回应,最好我们的问题是封闭式的,围绕目标提问的。

3.推进请求。当上面两步完成后,我们需要知道对方是否愿意接受我们的请求,我们可以来问:“我想知道你是否同意+具体请求?”

 

不那么做的坏处--反例改进:

那现在怎么来做呢,关于我刚才的关于盛饭的案例,我怎么样才能达到目的,通过拆页的学习,操作起来比较简单。

首先察言观色,看看老公当时心情如何,然后探索想法,先做个铺垫说,老公最近辛苦了,我最近感觉体重一直往上涨,以后能不能帮我少盛点饭啊,我们一起开启健康饮食, 可以吗?(最后推进请求)这样让老公觉得我尊重他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请大家设想一下,在未来一周内,你想要或者可能要了解谁的反应呢?比如:

1.孩子平时比较内向,正好学校有活动,请他上台表演一个节目。

2.听到婆婆咳嗽了,可她总是忍着,你怎么请求她去检查身体呢?

请用两分钟简单地把可能的对象、场景和请求写在便签上。

 

有哪位伙伴愿意分享一下你想了解反应的对象、场景和请求,2分钟左右。

 

学习者案例记录

分享者: 王珍  1岁宝妈

王珍对婆婆有个请求,希望婆婆不要把孩子带回老家,孩子还太小,最好能在在小夫妻身边帮忙带孩子,她希望知道婆婆对于这个请求的回应。

 好的,王珍想了解婆婆是否同意继续在苏州而不是回老家带孩子。


那么接下来,面对刚才可能遇到的场景,用我们刚刚学习的三步法,应该怎么做呢?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请大家写到便签上。

然后请小伙伴来给我们分享一下具体你是怎么做的?

 

学习者案例记录

分享者:王珍  1岁宝妈

关于刚才的问题,王珍如何运用今天的学习来了解婆婆的反应呢?

首先考虑了解婆婆的立场,婆婆是帮忙带的,并不是义务。

其次探索婆婆的想法,问问婆婆为什么要回去呢,什么原因让她做了这个决定。我和老公做什么补救呢,把她的后顾之忧解决掉. 或者是不是把公公也接过来呢

做完上面的两步再推进一下。

现在来总结一下今天分享的内容,了解对方的反应的三个方法

1.先观后问。

2.探索想法。

3.推进请求。

大家可以在以后的沟通中用起来。

 

分享是最好的学习,我希望每次进步一点点。 请大家对我的拆书给予评价和反馈,我们用苹果和洋葱来表示,苹果是值得肯定的地方,洋葱是需要提升的建议,请大家写在便签上,写完后请贴到【大声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