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好好学习》 所属活动: 打破习惯性防卫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打破习惯性防卫 学习目标: 学会从新观点中反思价值

开场:

【开场】各位伙伴,大家早上好,我是拆书家谢贵江,花名断舍离,今天我带来的拆书主题是:打破习惯性防卫。希望与大家能共度一个有收获的上午。

【图书介绍】1.5分钟)

【场景】大家想象下:你满怀信心在会上为大家介绍自己准备了1个月的方案,结果主管说:这方案太理想化!你穿着刚买的新衣,而同事建议道:这衣服不适合你,颜色显黑......

【提问】面对这些场景,你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

学习者忘歌——针对第二个场景回应:你才黑呢!(内心抵触,产生不高兴的情绪)

学习者DUKA——针对第一个场景回应:我靠,你懂啥啊!(不满,本能地不接受评价,不愿意听进一步的具体意见)

【影响】当我们遇到新知不思辨吸收,就会错失提升机会,让自己的成长处在低速的状态!正如上述2个场景我们因为抵触新观点,而错失了优化方案和提升穿衣搭配能力的机会。

【解决】《好好学习》从学习的底层心态的角度,解答了“如何实现学习效率的大幅度提升或质变”的问题,帮助你学习“怎样学习”,找到有关知识的“知识”。    

    今天的片段主题——打破习惯性防卫,正是我们需要建立的底层心态之一。

【学习目标】通过今天片段的学习,学习者能够在面对新观点时,运用(行为)打破习惯性防卫四步法(澄清),让自己愿意聆听并思考新观点的价值(界定)

下面进入到我们今天的拆页,请大家阅读1-2分钟,阅读完请举手示意下我。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阅读原文拆页】

底层心态之一:打破习惯性防卫

什么是习惯性防卫?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理学现象。当我们感觉到自己的观点、尊严可能会受到挑战的时候,我们第一个反应不是思考对方的挑战和质疑是否合理,而是:有人敢反对我,和他干!这时候,我们的习惯性防卫就产生了。

春节回老家过年,酒席间一位年长我几岁的亲戚大哥和我聊到学习这个话题。这位大哥说:“我们家的人就是没有读书的基因。我当年读书就不行,我家儿子现在也不行,还是你们这种有读书天赋的人厉害。”

我刚说到读书学习这种事情跟天赋基因关系不是很大的时候,大哥放下举起的酒杯,立刻反驳道:“你看,那电视上《最强大脑》里面的那些人,看一遍就记住那么多,问人家天南海北的事情都知道,人家看一遍就全记在脑子里。我们这种人,看了电视剧过几天就忘了演的啥了。”

拿我和大哥的对话为例。即使我告诉他一个可能更合理的理论假设,他此时考虑的也不是我的观点是否合理,而是他的尊严是否受到了挑战!如果他承认了我提出的观点,那么就意味着,他过去一直对外宣称的理由“自己学习不好是因为基因问题”站不住脚了,这会让他的处境更难堪。为了避免陷入这种窘境,他的大脑会开始说:警报,警报,准备战斗!

在我看来,如果自己一直陷入习惯性防卫而不自知,你学习再多的新方法、新观点又有什么用呢?所以,要提升学习效能,第一步就要打破习惯性防卫。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讲解引导】

我注意到大家已经阅读好了。下面我们进入I环节。

why】如果把我们的学习进步过程比喻成往杯子里倒水的话,习惯性防卫就是盖在杯扣的盖子,阻碍我们吸收新观点。如同片段中的大哥,因为习惯性防卫而失去了一次改变学习心态的机会。打破习惯性防卫将帮助我们以开放的心态获得启发和成长的机会让自己的能力不断升级。

【What】概念对比讲解

那到底什么是习惯性防卫呢?日常的意见阐述有着怎样的区别呢?我来举例说明。

比如,老板仔细听完方案,思考一会,说:我不同意你的这个方案,因为......(反例1),这是习惯性防卫吗?不是,这是正常的意见反馈,形态表现是聆听、思考状,而习惯性防卫是抗拒、抵触的(关键1)。

20190406打破习惯性防卫 概念对比案例1.jpg

再比如,辩论赛上双方的就一个话题的辩论,这是习惯性防卫吗?也不是,因为选手们是有明确意识的去支持论点、理性地阐述,而习惯性防卫是本能地、感性的(关键2)。

20190406打破习惯性防卫 概念对比案例2.jpg

再比如,聚会上抛出一个观点,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而你也通过另一个角度/维度分享了不同观点以求探讨。这是习惯性防卫吗?显然也不是,你的对话模式是开放的、可探讨的,而习惯性防卫是封闭的,不容讨论的(关键3)。

20190406打破习惯性防卫 概念对比案例3.jpg20190406打破习惯性防卫 概念对比案例3.jpg

还有一种情况,领导对你说,策划案做得不够贴近主题你在进一步阐述自己方案的构思后依旧坚持自己的观点。这是习惯性防卫吗?其实这取决于你的出发点,如果你纯碎是为了策划案的效果,那就不是习惯性方案,习惯性防卫则是基于维护自己的面子与利益的目的。(关键4

20190406打破习惯性防卫 概念对比案例4.jpg20190406打破习惯性防卫 概念对比案例4.jpg

根据以上4个关键特征,我用表格的形式总结了“习惯性防卫”与“意见阐述”的区别:20190406打破习惯性防卫 概念对比总结表格.jpg

(总结重点与难点它的重点在于判断出发点,是为了维护自己,还是本着“就事论事,解决问题”的目的。大家内心是否在犯难,语言、行为是可观察的,那心理的状态如何判断呢?也许表面接纳内心抗拒呢?我们今天的学习是自我的成长提升,那么我们首先要聚焦到自身心态上,而自己的内心状态是可觉察的。

how加工步骤】

那么如何打破习惯性防卫呢?

第一步,自我警示观察身体的变化来感知习惯性防卫的出现。比如双肩收紧、急于打断等,则立马进行心理暗示:警报!警报!这是习惯性防卫!如同亮起黄灯让习惯性防卫踩刹车。

第二步,放松聆听可以让自己深呼吸,放松聆听完对方的意见,对于不明确的信息可进一步追问“可以说得再具体点吗”“具体指的是什么”如同亮起红灯让习惯性防卫停在路口

第三步,区分质疑对象:“我”和“我的观点/行为”。我们在习惯性防卫中总是把别人对观点的质疑,理解成对自己的否定。

句式:对方的意见是我做了…,而不是我本身的…性格,我的行为是可以改变的?

第四步,反思价值多反思自己哪些因素没想到?从别人观点中得到了什么?些地方需要改进?句式:“这个新观点对我有什么价值?”“我应该怎么用这个新观点帮助自己成长?”


20190406打破习惯性防卫 HOW图示化.jpg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吧。

【反例】

比如去年有位沟通课题的老师对我与助理的沟通方式发表了不同意见,我瞬间觉得脸上无光,本能反驳道“你不懂我们的工作情况,她这个人不这么强硬,根本推动不了工作。”

【正例】

而现在面对类似意见觉察到自己双肩收紧,内心抵触情绪迅速暴涨,此时我就会警示自己“习惯性防卫来了”。然后让自己深呼吸,放松聆听完对方的观点建议。接着内心会去区分意见的对象,我朋友的观点针对的是“我与助理的沟通行为”,并不是针对“我”的批判那么我的抵触心理得到缓减。最后我会反思这个观点的价值:如果我能先倾听再沟通,就能让助理充分表达,产生新的创意,而且充分沟通,也能确保对话的共频,同时还能建立信任,增加团队凝聚力。当我把反思点付诸于行动后,我与下属的沟通习惯日渐得到改善,

【适用边界】

当然,我们的方法必须基于一定的前提条件:

1.对话环境不带有人身攻击;2.初衷是学习提升,而非泄愤;3.不带有宗教、政治的话题色彩。

【预防异议】

那么,对方的观点意见就一定有价值,值得吸收吗?本片段的主旨在于通过辨识习惯性防卫,从而以开放的心态去聆听新观点,再去分析观点可能的不足,做取舍或完善。通俗点说,我们在学习拿进东西,东西不拿进来,又如何有甄别价值的机会?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编剧本】5分钟+3分钟)

最后是A2环节,我大家过过编剧的瘾——编写一段小剧本,来学以致用。请各位“编剧”着眼于未来,编写一段运用“打破习惯性防卫四步法”收获新知的故事。需要你在剧本里设计人物情节变化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双方的对话动作等。情节要求体现四步法的应用

时间5分钟我准备了小剧本样本供大家参考,同时也为大家准备好了小剧本模板时间关系,大家可以用关键词在小剧本模板里记录,完成后邀请小伙伴做个剧本分享。


现场操作小剧本表单:

剧本页.png

我观察到大家完成得差不多了。刚才我下场巡视中已经了解了几位小伙伴的剧本构思,那我现在在其他几位学习者中邀请一位做个分享:

学习者忘歌剧本分享:

分享剧本.png
   【
分享点评特别好的一个剧本,忘歌把自己作为角色编入了剧本。在剧本中她通过自我警示、放松聆听、区分质疑对象和最后的反思,让自己找到了技术人员意见背后的价值,从而找到了自己方案的修改方向。

其实当我们把打破习惯性防卫四步法运用熟练,形成一种思维习惯时,四个步骤之间的顺序是可以彼此穿插进行的。到最后123步骤会融合甚至省略,本能地进入反思状态。

【结束语】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已经清楚了习惯性防卫的关键特征,同时在体验编剧的过程对打破习惯性防卫的四步骤进行了运用。希望今天的学习能帮助大家更顺利地吸收新知,提升自我成长的速度。今天的拆书学习到这里结束,感谢大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