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及分组(1min)
大家好,我叫沁水茶园,是一名新手拆书家。下面我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我自己:1.制造业销售管理,2.拆书家,希望能成为一名学习促进者;3.一位小学生的妈妈。
下面我们做一点准备活动,两人为一组分成小组,木木和贞纯一组、婷英和娟娟一组,泽世和青苗一组,以方便后面交流讨论环节的开展。
图书介绍(1min)
我所拆的片段源自于《专注力:化繁为简的惊人力量》,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
B利益(Benefit):那么我为什么选择了这样一本书呢?这是一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接收大量的信息,这中间有很多信息会对我们造成干扰和打断,本书用了一些很简单的方法和工具教我们如何专注与聚焦。
F特征(Feature):本书的作者是英国的于尔根·沃尔夫,是一名咨询顾问,擅长写高效能的方法与技巧类文章。这本书是一本自我管理类的书籍,以二八法则为主,具体讲了如何聚焦和提高效率。
A优势(Advantage):本书在豆瓣上是同类书籍中阅读人数最多的一本,分别从专注的策略和工具两个维度讲述了如何提升专注力,是同类书籍中最简单的自我管理书籍。
在跟随我学习完本次的现场学习后,大家能够不再只是停留在制定目标上,而是通过任务分解、有效执行以达成目标。
【过渡】
好的,下面我们用2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原文片段,如果大家阅读完毕,请示意我一下。
R片段:创造流程(《专注力》P54—55)
你可能对“流程”的概念比较熟悉,米哈里·奇肯森德米哈依( Mihaly Csikszentmihalyi)教授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当“流程”状态出现时,你无比投入于你所从事的事情,而失去了时间的概念。这是一种令人愉悦的经历,在这个经历中,你仿佛成为你所做事情的媒介——一种紧张而又容易的专注状态。问题是,你要怎样创造这样一个状态,而不是一味地等待并希望这个状态自然发生?这里有三个关键因素:
1.选一个刚好在你能力范围之内或者刚刚高出你能力范围的任务,要是这个任务太难或者太简单,你都不会进入“流程”状态。因此,如果你想写些东西,把这个任务分解成你能够处理的部分。这可能是撰写大概的框架,可能是列一个关键点的清单,或者在脑子里先绘制一张目标地图。像这样写下一个和你的目标相关的任务。
2.确保任务包含即刻的反馈,这样你便能在任务执行过程中随时了解任务的完成情况,是完成得好还是不好。比如,你可以开始设定一个要写一定字数文章的目标,或者在你第一个工作时间内获取某一特定信息。一般来说,你需要在任务前期拥有乐观积极的感觉,渐渐地这项任务可能会让你非常投入,使得你不再去想怎样做这个项目或者项目做得怎么样。写下能够给你带来这种反馈的方法。
3.创造一个注意力分散点尽量少的环境。同样,稍后在这过程中,你可能会非常投人以至于你甚至注意到电话铃响之类的事,但是如果你能在一个容易集中精力的地方开始工作,这显然更有益处。这也包括预留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你不会觉得自己必须要去做些其他的事情。写下在何时以及何地你会集中精力做之前所选择的任务。
【过渡】好,我注意到大家都已经看完,我们进入【I】环节:
本书基于二八法则主要是指专注于20%高附加值的事情,少做或不做那80%低附加值的事情。因为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说,唯有专注于高附加值的事情才能实现个人成长。
要完成有难度的高附加值的事情,我们现阶段与目标有一定的距离,要达成目标,这需要我们把目标分解到可执行的任务单元,运用强化任务执行的工具方法,从而最终实现目标。
那具体该怎么做呢?在这个片段里为我们提供了创造流程的三步法:
1.选择合适的任务。合适的颗粒度因人而异的,要保证任务具有可行性的关键点是:在自己现行的能力水平上下。太简单或太难都会比较容易导致放弃执行任务。(不这么做的坏处)
2.建立及时的反馈。任务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执行,需要通过及时的反馈进行验证。很多计划没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缺少这种监测机制。(不这么做的坏处)
3.营造专注的氛围。我们自己一个人要自发的进入专注的状态往往是很难的。(不这么做的坏处)因此我们在做重要的事情时,需要辟出一个相对专注的环境以减少外界的影响。以便于最大程度的专注于任务本身。
以上就是创造流程的三步法。对我们个人成长而言重要的里程碑事件都可以用创造流程的方法,但主要适用于有可行性的目标,如目标本身的可实现有问题,则三步法也不适用。
下面我给大家讲解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我的书柜里有很多书,但总是买书的速度跟不上读书的速度。最近参加了朋友张同学的读书圈,居然一个月内也读了两本硬书。那么是怎么完成的呢?
1.首先,设置合适的任务。在这个读书圈里每天学习的学习任务是学习一个思维模型。这个任务对于我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压力,但每天都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去完成作业,因此任务在我的能力水平上下,这个任务设置是合适的。
2.其次,建立及时的反馈。当天的打卡作业必须要在当天24:00前完成。如果有一天的作业没有在当天完成则视为打卡失败。打卡失败的参与者保证金会在结业的时候会以红包的形式被全员瓜分。用一个小小的惩罚来促进大家每天都要打卡。
3.最后,营造专注的氛围。我自己一般会固定在晚上睡觉前半小时完成打卡作业。在这样的专注而少干扰的环境下,我顺利的坚持下来。
通过这样的创造流程三步法,由于任务合适、需要每天及时反馈、有一群书友一起共读有良好的氛围,最终我完成了以前无法完成的任务。这个流程是张同学帮我建立的,大家运用创造流程的时候,可以是自己的创造流程,也可以是参与别人的创造流程。
A1拆书家提问设计:
接下来我们进入A1环节-激活我们的过去经验:下面按照我们刚才的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请大家回忆一下,在过去的半年里,有没有制定目标,目标的实施大家是怎么做的?时间为3分钟。(在小组分享时倾听各小组分享)
学习者娟娟的案例:
参与了100天读30本书的训练营,还有读实体书的读书计划,两个读书计划在一起,白天还要上班,而且训练营的要求很严苛,如果有一天没有完成就会被踢出群。
设置合适的任务:虽然个人成长的愿望很美好,但是由于目标设置超过了个人能力(时间与精力)导致在坚持了一段时间后被踢出群了。
建立及时的反馈:每天都有打卡,反馈确认OK,因此坚持了七期。
营造专注的氛围:晚上读实体书,白天读电子书。固定的时间进行专注的练习。
A2拆书家提问设计:
刚才我们激活了过去经验,接下来是我们的A2环节—规划未来的应用。
通过今天的学习,下面请大家为自己做一个目标设定:接下来的两周内,有什么目标,打算如何运用创造流程的三步法实施目标,请大家在便签上写下来。
提示:目标设定中请大家明确目标的背景、按照三步法具体的行动步骤分别是什么。大家在写的时候,建议遵循SMART原则,要有可测量的明确目标、具体的做法,目标确定可以实现,这样才能真正学以致用。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木木的目标设置:木木是HK二级整理师,做整理师咨询工作,运用三步法的设置如下:
1.设置合适的任务:一周内完成整理师的公益课程;
2.建立及时的反馈:周二前完成PPT,周四前完成一篇讲解稿;
3.营造专注的氛围:每天早起,7:00到办公室利用上班前的时间完成。
【总结】
非常感谢木木的分享,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拆书环节暂时告一段落,希望大家把今天学到的《创造流程》的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