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陶可可。
【分组】
非常感谢大家今天来参加拆书活动,首先请大家找到自己的学习拍档!
没错,就是坐在你对面的那个伙伴。好的,大家都找好了之后,请与对方握手并真诚地说一句,今天的学习,你是我的老师!(要注意现场性别差异,针对演练有针对性地组合小组。)
【图书介绍-学习者场景法】
事件:大家是否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例如,你一直很喜欢一个男生,你会经常去看他的微博,去看他的朋友圈,但是,你从来没有告诉过他。你也不知道他喜不喜欢你。然后隔了很久,你得知他有女朋友了了。
再比如,你和一个同事之间发生了摩擦,其实事情可能也很小,就是别人在领导面前吐槽了你几句,而你知道后真的很生气。
提问: 大家在从小到大,在工作或者生活中,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
像暗恋这种情况,有没有想起来会万分后悔呢?
像同事摩擦这种情况,再回想起来,会不会觉得“也不至于吧”?
(学习者互动反馈)
影响:大家看,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里,我们如果不善于沟通,或者不及时沟通,那么随之而来的有可能是错过了一段美好的爱情,也有可能导致一场误会、带来一段冷战,让原本和睦的关系越走越远。
解决: 这本《重塑心灵》认为,通过改善沟通方式,可以提升沟通能力,让人际关系更和谐。书中的沟通方法论经过我的实践运用,我认为,可以解决我们沟通的大部分难题,甚至比我们 想象的更好,非常有价值。
【学习目标-总述】
今天通过两个片段的学习,希望现场学习者能够掌握沟通的三个步骤,并且在沟通中遇到误会时可以采用回应三步骤的技巧,从而降低人际关系僵化的概率,并帮助我们达到沟通的目的,为自己赢得友好的人际关系,给对方留下好印象。
【学习目标-分述(现场其实在各自的拆页前去讲学习目标的,写在这里是为了给各位评审方便查阅)】
【R1学习目标】 |
今天第一个拆页是关于沟通的,学习目标是希望大家在跟随我完成RIA现场学习后,可以掌握沟通的三个步骤,并且在大家遇到问题不知所措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想到沟通这个手段,从而降低大家因为不懂沟通、不知道如何沟通而使得人际关系出现裂痕的概率。
【R2学习目标】 在阅读拆页前本环节的学习目标是,希望大家能够在与人沟通中出现分歧的时候,能够用回应法来进行沟通,降低沟通信息传递的误差度,帮助我们达到沟通的目的,为自己赢得友好的人际关系,给对方留下好印象。 |
《重塑心灵》P172 “沟”者渠也,“通”者连也,“沟通”本身的意思是借助某种渠道使双方能够通连。 在小说中常常可以读到这样的故事:一男一女,于风华正茂时一见倾心,情愫暗生。但因着矜持与羞涩,或者世俗的牵扯阻碍,犹疑着,酝酿着,那纯真而隐晦的爱意,终只是在眉梢眼角轻轻流露,并没有开口说出。然后阴错阳差间,大家已各奔东西,听任流年似水时光逝去,多年后在异地他乡两人不期而遇时,已是鬓丝如霜,各有各的曲折,各有各的悲哀——于是把盏话沧桑。酒过三巡,醉意稍甚的一方突然涩涩开口:当年,其实深爱过你。另一方也只是眼神凄柔地沉默以对。其实这么多年过去,世事早已尘埃落定,说不说出,都是云淡风轻了。但当年的一句话,也许可以重写两个人的生命。 爱要说出口,任何一种沟通其实都是如此。对方是否是这个意思或者已否明白你的心意,只有对方才能决定。不要假设,若不肯定,找他谈淡。 人间充满因为猜疑别人的想法和不肯明白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引起的误会和悲剧,不信的话,你不妨看看《家》《春》《秋》或者任何一部文艺作品,也可以留心你每晚收看的电视剧,还可以注意你的朋友之中曾经出现过的纠纷,看看你可以找出多少个例证。 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可以减少的假设便应尽量减少。大部分人都同意夫妻之间可无事不谈,但是,很多夫妻很少分享内心的感受,有什么不满意都只是隐藏在心里,要对方瞎猜。夫妻都是这样,家人、同事、朋友更不用说了。 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中讲究修养,做人要含蓄、内敛,往往使人不谈心中不快的事。其实真正上乘的修养,是心中没有不快的事。既然有了,面对它,积极和善意地处理、化解它才是正确的做法。人间已经太多因为小小的误会而引起的困扰、悲剧,甚至一生的折磨。为自己做点好事,不要再猜臆别人内心的看法或感受,去找他谈谈吧。多尊重别人一些,问问他的内心真实的想法吧。 |
【R1学习目标】 |
今天第一个拆页是关于沟通的,学习目标是希望大家在跟随我完成RIA现场学习后,可以掌握沟通的三个步骤,并且在大家遇到问题不知所措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想到沟通这个手段,从而降低大家因为不懂沟通、不知道如何沟通而使得人际关系出现裂痕的概率。
【强化概念讲解(举例与对比)】 在这个拆页中,我们看到了“沟通”的定义和重要性。 那么根据这个拆页,什么叫做沟通呢?他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说话”有什么区别呢? e.g.1 我想和XXX探讨拆书法,然后我一直在说,期间对方想打断我,也被我堵回去了。 大家觉得这是沟通吗?还只是“说话”? (学习者反馈) 不是。不去互动,而是我们一个人自己一直“说话”,这个也不叫沟通。沟通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至少要有两个人。 e.g.2 我今天看到XX,心情很激动,一聊就是十分钟,聊完就到拆书的时间了。而我刚刚想起来,今天是想问他上次那本书是在哪里买的。 大家觉得这个是沟通嘛? (学习者反馈) 不是。这个属于“说话”的范畴,因为在这段谈话中,我并没有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而沟通往往是有主题、有目的的沟通。 e.g.3 我知道不久后就是XXX的生日了,我给他准备了一大段生日祝福的话。然后呢,这些话在一个他被老板批评的上午,我硬拉着他说祝他生日快乐之类的话语。 他好像听了我的祝福并没有很开心,搞得我很受伤。 大家觉得,这个是沟通嘛? (学习者反馈) 不是。因为没有选择有效的表达方式。顶多是“说话”的范畴,但是并没有达到沟通的效果。而且,这个时候,不建议口头沟通,比较好的方式有,你写一封信放在他的桌子上。微信留言,提醒他有空看一下。 所以,沟通的本质定义是,两个人通过某种渠道进行有主题的互动。 【行动建议】 所以,我们从“沟通”的概念和要点,能够归纳出沟通最核心的步骤, 请大家看这个图示: 当我们要去做沟通的时候,沟通需要包括哪些步骤呢? 第一步,定主题,列要点。 第二步,选方式,架桥梁。 第三步,听反馈,回主题。 【自己的例子】 e.g.4 这样听起来还是有点抽象,我来举一个自己的例子。 一年一度的普遍调薪时候到了。涨是都会涨,但是涨额是我们每个人可以去争取的。那么对我来说,这是需要去和领导“沟通”的。 第一步,定沟通主题,列要点。 主题就是希望领导给我加薪。 把我要说的话先列出来,有: ①领导,我希望加薪。 ②领导,我来公司快2年了,还没有加过薪。 …… 只说自己想说的行不行呢?行,但是领导万一觉得不够说到他心里去,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把领导关注的内容也装一些进去啊?比如, ③领导,您看,这是我2018年的工作业绩业绩, ④领导,我未来给公司带来的价值会更大,包括我能够培训实习生,快速复制我的能力,帮助公司提升效率。 …… 好的,这里大家可以列在纸上,也可以放在云笔记里。重点是,心中要有数。 接下来是第二步, 选择沟通方式,把这个沟通的桥梁架起来。 怎么把信息传递给领导呢? 书面形式还是口头形式?正式场合还是非正式场合?星期一谈还是星期四谈? 经过一系列的考量,我觉得这个要当面说比较好。一来,表示态度诚恳,二来展示自己的表达能力。确定了当面说这个工具,我接下来要去约领导时间了。 最后一步,就是倾听领导反馈,回到我们一开始设置的主题看看,沟通结果是否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效果。 我们吧啦吧啦说了一大堆,还是希望领导给个反馈,加薪能不能加?什么时候加?不能加的话,有什么其他的安抚措施。 我们可以试探性问一句, ①领导您看,我这个小小的请求,您能帮我跟公司争取一下嘛? ②或者说,领导,我希望自己能够为公司贡献更多的价值,欢迎您对我的工作提出改进的建议,我做好了全力以赴的准备,同时,相应地我也希望能够为自己争取一些薪资调整的福利。 【预防异议】 大家会好奇说,掌握沟通三个步骤是不是就一定能够带来成功的沟通?其实,影响沟通成功与失败的因素有很多,也跟我们自己设定的沟通目的有关系,沟通的步骤和方法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编写剧本】 那么我们学习了沟通的三个步骤之后,接下来我们一起做一个编写剧本的练习,帮助我们巩固一下刚刚学习的内容。 请大家想象一下,未来,你自己本人在哪些场景可能运用到沟通这三个步骤的场景? 比如,工作中,我们要和领导去谈一下给组织扩编的事情;比如,生活中,我们要去和一个男孩子/女生表达自己的喜欢。等等…… 接下来请大家想象一下未来你自己本人在哪个场景你会用到沟通的这三个步骤? 我来具体说一下设计剧本的要求: 1、这是一个对话,对话包括事件背景和人物,以及起因、经过、结果; 2、解决问题的方法中使用了沟通三个步骤,最后变成一个成功地解决了你自己问题的剧本。 时间3分钟,3分钟后,我们请一个学习者来分享他的剧本。这是待会儿可以用到的道具,一只公仔是你的倾听对象,一只公仔是你,来辅助你演绎你的剧本。 请问,我的表达足够清晰吗? 小伙伴已经写完了,哪位愿意分享一下你的对话呢?
|
学习者案例记录: 分享者——刘亲近 我自己未来在_____合作伙伴的团队建设______场景会用到沟通的三个步骤。 我们有一个团队,然后感觉没有动力往前走了。其中包括我,社群运营官、客服人员。 起因是,团队运营了三个月,好现了很多情况。因为大家都不在同一个地方,想一起沟通下未来的发展路径。 第一步,定主题,列要点。我确定的主题是,未来团队如何继续发展。要点有,了解大家的时间安排因为有的是兼职;了解大家对竞争比较大的看法等。 第二步,选方式,架桥梁。我们时间选在晚上,语音沟通比较好。因为大家比较远,见面不是很方便。 第三步,听反馈,回主题。最后我还是会回到这主题上,看看自己是否充分了解了这些信息,然后帮助我做下一步的决策。
|
这个自测表主要是测试大家在沟通出现分歧的过程中“回应”的质量,请问大家的合计分数是多少呢?有没有超过20分的小伙伴? (学习者反馈) 有低于15的小伙伴吗? (现场有3位分数低于15分的小伙伴) 分数大于20分请举手示意一下。 (现场有3位分数超过20分的小伙伴) 很好,祝贺你们,已经能够在沟通中很好地进行高质量的“回应”了。 少于20分的小伙伴也不要有压力,我们今天就是一起来学习回应的技巧。 当然这只是一个精简的小测试,仅供大家参考,量表的测试结果无关好坏,只是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我们的现状,分数低的也不需要灰心,今天我们所拆解的内容就可以帮助大家改进我们回应的质量。 【过渡到阅读拆页】 通过自测环节,我们对沟通中的回应有了一些认识。 接下来请大家花2分钟的时间,阅读我发给大家的拆页内容,完成后请抬头示意我一下,谢谢! |
【阅读拆页】 《重塑心灵》P180 理查德·班德勒曾经说过,当你对别人说话时,你不是给他一些信息便是在改变他。文字的运用,对话时所用的语言,对沟通的效果也有很大的决定作用。同样的意思,不同的人去说,或者同一个人用不同的词语、顺序表达出来,效果会有很大差别。要达成好的沟通效果,就要讲究语言的技巧。 |
做保险工作的林小姐被大家公认为“很会讲话”的人,很多朋友愿意同她交谈,把心里话说给她听,也愿意听她的意见,很少见她和什么人发生争执、吵嘴等。工作时经常有人毫不留情面地跟她说:“保险浪费金钱!”有时她这样说:“看来你是同意应该为家庭设立保障的,你现在用的是什么方法?”有时她又这样回应:“浪费金钱是不对的,尤其是在今天经济困难的社会环境中,我看你需要的是不浪费金钱,且物有所值的家庭保障计划!”还有的时候,她说:“我的很多好朋友都是这样说,直到他们听我解释了,才知道原来保险是花这么少钱可以买到这么大的一份保障,可以活得更开心,因为没有后顾之忧嘛。他们现在都买了,而且介绍很多朋友给我!”不管用哪种方式去回应,她总有办法让对方听她说完,并且多数时候都能把保单卖出去。
回应是我们在沟通过程中经常要用到的一个方式,能够在沟通的过程中及时地回应对方,一来是对对方的尊重表示你在倾听,另外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弄清楚对方话语的意思,探索出对方说话的意义,有助于建立和对方一致的气氛。 如果在沟通过程中不回应的话,容易导致沟通气氛不和谐,会给对方觉得“你不重视我”的印象,会为沟通效果减分。 那么在沟通中应该如何回应呢? 根据拆页的案例信息,我总结提炼了三个步骤,一起来看一下。 第一步,找双方都认可的地方。我们在与人沟通的时候,会遇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那么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有技巧的回应。回应的第一步就是,找到共同认同的地方,先达成一部分共识。在拆页的案例中,当对方说出“保险浪费金钱”的时候,我们看到双方共同认可的地方在于,“保险的本质是为家庭设立保障计划”这个就是一个共同意义。 第二步,找反向替换。浪费金钱的对立面是,不浪费钱或者说物超所值,甚至是包括对方在使用的其他我们不知道的方法。当内心有一些替换答案之后,我们来进行第三步。 第三步,请求澄清,询问对方选择哪种替换。 整个表达可以是这样的:你认可保险是一种家庭保障的方法,只不过相较于浪费金钱,你更喜欢物超所值的计划对嘛?来让对方澄清,直到我们完全理解对方的意思。这样可以让沟通更顺畅,避免误会的发生。如果替换答案都不能达成共识,那么,就可以直接问,你的家庭保障计划方法是什么? 我们连起来回忆一下这个”回应”,大家听起来还是有点抽象,我举一个自己的例子哈。 【举例子】 比如,你和朋友在聊天,对方说,知否知否不好看。但其实你觉得还不错。 第一步,找双方都认可的地方。她说不好看,说明她还是很关注电视剧的,或者看过相关的评论。共同认可的地方在于,双方都比较关注电视剧。 第二步,找反向替换。那么替换知否知否就是,她觉得好看的电视剧有哪些;或者替换“不好看”,她觉得知否知否应该拍成什么样子。 第三步,请求澄清,询问对方选择哪种替换。 ①看来你也关注电视剧了,那你觉得最近好看的电视剧有哪些呢? ②看来你也关注电视剧了,那你觉得知否知否应该拍成什么样子? 这就是我们在沟通过程遇到有分歧的时候,进行回应的一个例子。 【适用边界】 |
回应法的前提是双方有分歧的时候,可以运用这三个步骤进行回应。但是一些固定场景下,别人说的话不会带来分歧,或者你非常认同,就不要再去回应了。比如,坐上公交车后,售票员说,上车请投币。这样的信息我们能够完全理解的话,那么如果再去回应,就会显得多余。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这个片段的内容,就先分享到这里。下面我想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经验,在学习回应”法的过程中,你们觉得哪一个步骤最难做到? (学习者反馈:第二步和第一步;) 1.【明确问题】 好的,感谢大家的反馈,那么我们今天时间有限,只能选一个进行讨论,我们举手选一个问题,大家同意吗? <学习者举手投票>: 第二步,5位同学。 第一步,6位同学。 确定第一步“找不到双方都认可的地方”,作为问题去解决。 【提问式反馈与回应&确定问题】 好的,那么现在我们讨论的问题是:____找不到双方都认可的地方,应该怎么办? 2. 【引导分组讨论问题本质】 按照刚才的分组,现在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_____找不到双方都认可的地方,应该怎么办?这个问题背后的原因有哪些呢? 现场学习者反馈—— 原因1:价值观不同 原因2:知识经验不同 原因3:情绪不同 原因4:关系不融洽 原因5:利益之争 原因6:双方各执己见
3. 【明确问题本质】 好的,大家给出了非常多的原因,那么我们知道,我们解决问题就要找问题的本质,本质就是最关键的那个原因,解决了最本质问题,我们这个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所以,请大家一起想一想,这里最接近问题本质的原因可能是是哪个呢? (学习者反馈:价值观不同、知识和经验不同、利益之争不同) 投票表决: 价值观不同,7个学习者 知识和经验的,3个学习者 利益之争,1个学习者 好的,那么我们一直确定:价值观不同是最本质的那个原因。 4. 【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针对发现“ _找不到双方都认可的地方,应该怎么办?”这个问题,我们希望解决到什么样子? 学习者1:双方都达成达成一致 好的,大家的目标都很一致,就是双方都达成达成一致,对嘛?大家都同意嘛? 那现在我们按照之前的分组,一起讨论出“如何解决因价值观不同而导致的找不到共识(共同认可的地方)”的解决方案出来。 我们先在组内选择一个小组长,组长责任重大,需要负责记录大家的想法,然后组长做汇报。
5. 【呈现方案】:请每组派代表讲解自己组的成果 组1: 停止攻击;价值提升; 组2:确定相同的地方;找到平衡点;达成协议; 组3:明确态度;积极倾听;求同存异; 好的,感大家的分享。我们看到有一些步骤是类似的概念,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记忆,我们进行一个排序和归纳。 大家觉得第一个步骤可以是什么? (学习者反馈:态度。) 第二个呢,确定相同、找到平衡点、求同存异和停止攻击,可以归纳为,找到共同目标。 第三步呢,达成协议。 好的,那么经过我们的讨论,针对如何解决因价值观的问题而导致的没法找到共识,可以有如下的建议: 第一步,明确态度; 第二步,找共同目标; 第三步,达成共识; 那么这样的解决方案,大家都满意嘛? <学习者反馈>: 可以接受。 好的,那么我们的微行动学习环节就到这里。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布置任务】 【学习者案例记录】 (逐字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