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七堂思维成长课(精英群体的行为习惯)(精)》 所属活动: 3月拆书--过级分享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给大脑建立过滤机制 学习目标: 完成过级TF2-4

开场: 【自我介绍】各位伙伴大家好,我是石家庄梧桐分舵的拆书家Mona,非常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学习新知识,共同进步。
【学习目标】希望大家在学习完这个内容之后,当你再遇到重要事情的时候,不再是被事情推着走,而是可以使用给大脑建立过滤机制的方法,帮助自己设计出一个顺利完成任务的计划。
【图示介绍】
【F】今天我分享的内容来自《七堂思维成长课》这本书,它的作者是英国的卡罗琳.韦布。卡罗琳在全球知名的咨询管理公司——麦肯锡工作。大家都知道在麦肯锡女顾问不容易干到女合伙人更是难上加难,而卡洛琳完全是灭绝师太型的存在,她在麦肯锡供职12年,是全球仅有的1%的女性资深合伙人之一。在书中她深度剖析了精英人群是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如何面对负面情绪以及如何结交和管理人脉的。
【A】因为作者有过非常全面的麦肯锡训练的经历,而且她在麦肯锡也训练了无数的新人,所以同其他同类型的书相比,卡洛琳解读了大量精英人群的实际问题和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而且本书的理论基础比同类的书也更为扎实,作者深入研究了行为科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研读了600多篇论文和专著,所有的精华都凝结在这本书里。
【B】你是不是会为自己无法进入最近的工作的最佳状态而苦恼?你苦于自己不能成功影响他人而烦恼?本书作者在每个部分,对于职场人士都给出了精确的行动建议,可以帮助我们聚焦目标,提高执行力,扩大影响力,甚至还可以帮助发现自己的优势,教给我们打造属于自己的高质量的生活的方法。是每个上进青年非常好的床头书。
【过渡】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下分组,我们今天分为两组,我的左手边一组,右手边一组。
下面请大家花两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原文,读完后的请示意我。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我们无法掌控一切,但我们能够做到的是调整工作时间的感受,更用心地设置感知过滤机制。这时候每天坚持设定意图就很有用了,养成这个习惯能让我们留意自己每天的优先事项、关注的事和情绪。

我的办法如下,花一小段时间从三个角度来考虑(这三个角度的英文都以字母A开头,方便记忆) :

Ø  目标:想想今天活动中最重要的事项、要见的人以及要做的工作。要办成这些事最重要的是什么?那就是你的真实目标。

Ø  态度:下个工作日要来了,花时间留意并且正视那些支配你思维或情绪的你所关心的事。这些你所关心的事能帮你达成真实目标吗?如果不能,你能暂时把它们放在一边吗?

Ø  关注:从你实际的优先事项出发,你想把精力集中在哪儿?想清楚你想更多看到什么,然后确保自己按计划寻找。

我共事过的大部分人都认为,最好是在一天开 始前就弄清楚这些问题,可以是在早上或者前一天晚上。但因为这个日常习惯占用的时间不会超过一两分钟, 你从一个任务飞奔到下一一个任务之前再找时间设定意图也不晚。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这个片段讲解的是在我们开始做一件事情,或者是在开始一天工作的时候给大脑建立过滤机制的办法。在这里我要解释一下大脑的过滤机制,大脑对于外部复杂的世界只能分配很有限的注意力。在一件事情发生的过程中,大脑就会优先处理他自认为重要的事情,同时把不太重要的事情过滤掉,比如当你集中精力看短信的时候,大脑就会忽略正在与你交谈的同事的话语,当你的同事提高音量,最终到达你的大脑时,你才会突然惊醒,反问道:啊?你刚才说话了?

【Why】

也正是因为这种过滤机制,于是才有了哲学家的那句话:你只会看到你想看到的,而忽略了那些大脑中没有任何意识的事物,所以如果可以在每天,或者是每件事情开始之前,就在大脑中植入那些你更倾向于发生的事情,大脑就会在真实的世界里寻找与你植入的景象更为类似的细节,帮助发现更多的潜在可能性。

细化步骤【How】

那么我们给大脑建立过滤机制,从哪三个方面入手?呢?

第一个方面是目标,思考一下,对于你要去做的这件事情,你的目标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你要去做的事情,可能是你要去参加一个面试,也可能是公司会议的主持工作,也或者是你要去给你的朋友订一份礼物,不管这个事情是什么,请一定要清楚你的目标,并能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第二个方面是态度,深呼吸,把自己调整到去做这件事情的最佳状态/态度

现在你已经有了目标,你觉得这件事情重要么?你应该以什么样的状态/态度面对这件事情呢?比如你要主持公司的庆功会,你的状态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精神饱满,神采奕奕,充满希望的状态。如果你主持的是公司重大项目总结反思会呢?如果是我,我的状态一定是严肃,认真,思考的状态。

第三个方面是你的关注的细节,设想一下,在这件事情进行的过程中,你会去关注哪写细节呢?

你如果要去做这件事情,你要关注哪些情况呢?这些也都需要你设想一下,比如,你要去参加一次面试,你会关注哪些细节?这就可以提前设想一下,比如,你可能更加关注面试官对你提出的问题,也可能你会更加关注面试官对你的态度举止。这些细节都会让你以更加认真的态度投入到面试中。

可能的异议处理

或许有人会问这真的管用吗?只要在大脑中建立了过滤机制,事情就会朝我们想要的方向发展?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事情当然是因为人们的行为而改变的,给大脑设置过滤机制是给注意力提供了方向,大脑会优先注意到与过滤机制更类似的信息,而我们的行为就是受到这些信息所左右的。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激活A1】

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在你的过去的工作或者生活中,有没有发生过类似这样的事情——你被安排去做某件事情,你一听就觉得:天哪,怎么会给我安排这件事情呢,这事儿怎么能做好呢?但是没办法你只能去做,结果真的是按照你预想的样子,很糟糕。大家有印象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么?

【分享者】

记得高三的时候,学校开大会,让我作为学习代表发言。当时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就很苦恼,觉得怎么会是我啊,我怎么能说好呢?我肯定做不好这件事情,这可怎么办啊?然后我就每天苦恼,也没有特别的准备,结果到了当天,让我发言的时候,果然是一塌糊涂,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A1+】

嗯,感谢我们这位小伙伴的分享。刚才看大家说的热火朝天,看来大家也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而且那件事情也给各位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么现在在请大家思考一下,此刻你已经学会了给大脑建立过滤机制的方法,三步:设目标,调状态,设想关注细节。

那么现在再给你一次机会,回到刚才你说的那个场景中,你用给大脑设立过滤机制的方法,你的目标会是什么呢?你会在大脑中设置什么样的过滤机制呢?每一步骤你会怎么做?我们讨论一下,一会我们会找小伙伴分享。

【分享者】

如果现在可以回去的话,我可能还会觉得诧异,怎么是我发言呢?然后我会去思考:我怎么样才能把这件事情做好,那我的目标肯定是:在大会上有一个比较优秀的表现。因为自己没有过这方面的经验,就会去练习。我会把抱怨的状态、调整到积极准备的状态。然后我回去思考我的一些学习习惯,比如老师为什么让我做学生代表啊,我有哪些学习的优点啊,我比他人好的地方是哪里啊?思考完之后,我会做一些整理,然后我会思考一下我在讲话的时候的一些关键细节,比如我那天应该穿什么衣服,什么样的一个表现,是不是要准备一个发言稿,做一些细节上的准备。

我想这样子会能帮助到我,如果有机会回到过去,就会表现的更好。

【回应与反馈】

感谢这位小伙伴的分享,这就是在大脑中建立过滤机制带来的好处,我们会调动一切的能力来促使事情发展得更加顺利。

那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在刚才的第一个拆页中,我们讲的是针对某件事情,如果在大脑中用过滤机制把这件事情朝积极的方向过滤一遍,可能就会更好的帮助我们顺利完成这件事情。

【提问】大家还记得这三个步骤是什么么?

【学习者回答】

学习者:设目标,调状态,设想关注细节。

非常感谢大家的反抗,看来大家都记得很清楚。

【提问】

在这三步骤中,大家觉得哪一步最难呢?

【学习者回答】

设置目标比较困难,因为有的时候会弄不清楚自己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很容易就忘记初心。

【过渡】

非常感谢各位伙伴的回答,是的,看来大家跟我想的是一样的:设置目标这个环节其实是很有难度的。

那我想问一下,大家有没有经历过这种情况,就是在设置目标的时候,总会有重重的障碍横在我们与目标之间。对于这些障碍,我们没有办法无视它,但又随时可能发生,大家遇到过这种情况么?

【学习这回答】

经常遇到

【过渡】

这时我们应该如何设置目标呢?需要注意哪些点呢?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个片段。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R片段二】

不可思议的是,加强积极意图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居然是稍微思考一下消极面。我指的是诚实的思考哪些因素可能阻碍你实现目标,然后你就能直面这些障碍。这个技巧被称为“心理对照”,顾名思义,就是将理想结果与烦人的日常生活进行对比。

这让人联想到商业书籍《从优秀到卓越》中提到的“斯托克代尔悖论”。这个悖论的名称取自美国海军中将詹姆斯斯托克代尔采用双面应对策略,它作为越南战俘熬过了八年艰难的岁月幸存下来,其间他身边的人,大多在绝望中走向灭亡,是德国戴尔认为不止悲观主义者,缺乏忍耐艰难处境的心理力量,盲目的乐观主义者也缺乏,因为他们要面对积极的信念落空后连绵不断的失望情绪,斯托克代尔这么说:“无论面对的是何种现实,你绝对不能把你终将获胜的信念——这点你绝对不能丢”

如今心理学家已经确认,这种现实的理想主义,只是确保我们将意图转变成行动的入场券,感谢上天,我们不用面对丈夫为存活下去,必须面临的那些恶劣挑战,但每天我们也会面对各种障碍,比如不成熟的技术手段,同时最后一分钟意想不到的请求等等。研究发现,人们如果在细心思考其想要的结果的同时,也仔细思索面临的障碍,并且做两手准备,那么他们达成目标的概率就会大增。研究发现,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都是如此,不论是职场事业,学业成绩还是恋爱关系。

为了每天在制定计划时通过心理对照获益,你可以问自己:

Ø  在你成功达成今天目标的路上,什么最可能成为障碍?

Ø  为防止出现障碍你的“如果…..那么”临时计划是什么?

就是“如果-那么”的办法最终帮我实现夙愿:早上开始工作前去散步。但我给早起散步还加了- -层保险,因为我知道恶劣天气(“啊,下雨了,我不用去了吧”)和热水澡的诱感(“我很快冲个澡....了,再去散步太迟了”)是我出门散步的重大潜在障碍。所以我加了几条“如果一那么”计划来应对:

Ø  “如果我想去冲澡, 那么我就让自己穿上昨天的衣服,告诉自己不会碰到认识的人,还告诉自己散步后要好好冲个澡作为奖励。”

Ø  “如果下雨, 那么我就穿上防水外套, 戴上帽子,这些都放在门边以方便拿取。”

这样小小的临时计划对确保你取得成功非常有效。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学习目标】

在学习完这个片段之后,希望你下次在设置目标的时候,能够预想到目标实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并且把问题写下来再用,用“如果...那么...”的方法寻找到解决方法。

【原文讲解】

【What】这一段文字告诉我们什么是心理对照,以及如何应用心理对照产生积极的效果。那么到底什么是心理对照呢?就是我们在思考一件事情的目标时,不仅要想到积极的方面,也要思考消极的方面,思考一下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

【Why】我们不是魔法师,我们遇到的事情事情不会完全按照我们的设想的样子来发展,那么在设置目标的时候,不妨思考一下消极的地方,这样我们便可以提前一步想到应对困难的方法,有充足的时间预防突发事件,不会让自己措手不及。

细化步骤【How】

到底怎么做呢?

第一,仔细思考你的目标,把它写下来。

把你的目标写下来,能够帮助你更好的正视面对这个任务,

第二,思考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障碍。

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思考一下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困难,将会在什么时候发生,通过我们的准备,就可以避开、解决困难,顺利达成目标。

第三,用“如果...那样...”的方法来做好预备方案。

关于“如果...那样...”规则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如果发生了X的情况,那么我就采取Y行动。这一步是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困难和采取行动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让我们更好的把握事情的走向。比如我和小溪沟通团队出游的事情,我的目标是让小溪同意现在的出游方案,问题点是:小溪可能不同意去很多同事选择的宁波。接下来是我的思考:如果在沟通过程中,小溪对出游地点有异议,那么我就拿旅行社给的报价给他,告诉他其实在这个季节,不管去哪里费用都差不多,如果小溪对出游的地点还是有意义,那么我会建议采用投票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如果...那样...”的应用。

【意译案例】

“如果-那么”这个方法其实很好用,说一个我自己的经历:

周六的时候,我要打扫卫生,把家里打扫干净,同时,我还给“打扫卫生”加了一层保险,因为我知道朋友的邀请(嗨,Mona,今天天气这么好,我们一起去逛街)和 自己的懒惰(哎呀,明天再收拾吧,难得的清净,可以多休息会儿)是我收拾家务的重要敌人,所以,我加了几条“如果-那么”的计划来应对:

Ø  如果有朋友邀我出门,那么我就穿脏衣篓里的衣服出门,以此来刺激自己,一定要把家里的收拾干净。

  Ø 如果自己想偷懒,那么我就把家里的音响打开,让它想起劲爆的音乐,这样让自己的神经都精神起来,从而放弃昏昏沉沉想偷懒的想法。

不这么做的坏处

可能有人会说生活中这么做,太累了,以前我不这么做,也没有任何影响啊,

其实我们会发现,一般情况下,人们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的确没有准备预案的习惯,所以呢,当障碍或者困难出现的时候,人们很多时候都会手足无措,开始抱怨;或者因为某些问题的发生,事情不能顺利发展,也因为没有预案,他们就孤注一掷,头撞南墙,结果导致计划失败,目标无法实现。所以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最好还是要有预备方案,这样灵活变通,哪怕是走了曲线,也会帮助我们实现目标。

可能出现的异议

还有小伙伴会问,“如果...那么..”的情况经常发生,从小我们就用这个学习造句,这根本算不上是什么方法,最直接的,我们常说“如果他不同意,那么我们就不做了”。

在这里我需要去提醒大家的是“如果...那么...”这个方法是为你前面设置的目标而服务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目标的达成。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家常说的“如果...那么...”已经改换了目标。

我们举个例子,比如今天中午你的目标是吃一碗面,按照片段中“如果...那么...”的方法应该说:“如果A饭馆没有油泼面,那么我就去B饭馆吃”,而实际生活中我们说的是:“如果没有油泼面,那我就吃炒米饭”,我们会发现目标已经改变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小组讨论】

学习了“心理对照”以及“心理对照”的应用,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案例研讨。小北是个单身男生,周围所有的亲戚朋友都觉得小伙能挣钱,脾气好,颜值高,纷纷为他的婚事着急,而小北对自己的状态很知足,觉得单不单身不重要,重要的是活得开心。他的母亲告诉他,有亲戚想给他介绍了对象,小北面对这种情况陷入了思考,

请各位伙伴思考一下,小北此刻他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应用“如果…..那么…..”来帮助自己实现目标

【分享者】

我们觉得小北的目标是:更开心的生活。

小北的父母想让他去相亲,如果他不去的话,父母就会一直跟他唠叨,那么为了避免父母的唠叨让自己不开心,那么小北就去相亲,如果相亲见到的女孩比较符合小北的心思,那么小北就可以选择接触一下,聊一聊,万一真的很合适呢?如果相亲见到的女孩没有那么合心意,那么就拒绝,回去告诉父母今天这个不太合适。如果父母还给介绍,那么就再去见面。

总体来说小北的目标就是开心的生活。父母不唠叨他,他会开心;有合适的人,那就试一试会开心,那就试一试;没有合适的人,拒绝会开心,那就拒绝。

【A2应用催化】

非常感谢小伙伴的分享,我想这样小北应该就可以放松了。

接下来请大家想一想自己在未来的一周或者是一个月之内,会不会遇到这样的场景:

在你和家人的沟通过程中,家人可能会否定你的想法;

在工作中,可能会有同事拒绝你的请求;

或者是当你在和朋友一起的时候,朋友会不同意你的决定;

你会遇到什么样的场景呢?

【分享者】

我会在工作中,与合作伙伴遇到一些问题

【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你的目标可能是什么?会出现哪些障碍?请你用“如果...那么...的方法解决问题。

【分享者】

我是做研发的,我们现在要研发一种产品,我的目标就是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把这个产品交给需求方。因为我们自己研发出来之后,生产成本更低利润更大,对后期扩大规模也有帮助。

可能的障碍:我自己研发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原料,或者是工艺方面的问题,导致这个产品可能在规定时间内容研发出不来,或者不是100%合格

方案:如果我自己无法完成,那么我就暂时直接采购成品给到需求方。

【结束语】

非常感谢小伙伴的分享,希望这个方法可以帮助到大家。也非常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

今天我们首先学习了通过进行大脑的过滤机制的设置这个方法,使我们顺利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结果。然后我们学习的是通过“心理对照”的学习,促使我们在积极心态的同时去预想困难是什么,再用“如果..那么..”的方法来克服,这样面对困难,我们就会有更多的准备,从而更顺利的实现自己的目标。

相信这些方法一定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帮助到我们,促使我们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