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拆出你的沟通力I》 所属活动: 碎片化时代精进地阅读——拆书家试炼第七场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倾听的技术 学习目标: 琳琳种种的TF1-2定级试炼

开场: 大家好,我是琳琳种种,一个热爱江南水乡的的东北姑娘,江南的女人大多温柔,江南的男人大多儒雅,我很期待自己的女汉子气质,在经过宁波的温柔儒雅的调味之后,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我今天的片段摘自《如何听如何说》,它与《如何阅读一本书》出自同一位作者,作者在这本书中用精短的篇幅,诙谐的语言讲述了行之有效的与人交往的技巧,催生沟通时积极化学反应。今天的片段主要讲述了如何完全明白他人意思的小技巧。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 《如何听如何说》p155-156

   第一条应该遵守的法则是:不要轻易地去反对——或者其相反做法:去认同——别人,除非你已经明确无误地了解了对方的立场。还没有完全了解事情是怎么一回事,就断然表示反对,这是莽撞无礼的表现;而轻易地表示赞同 ,则是愚蠢的轻举妄动。

  为了确保自己在表示同意或者反对之前,完全明白了对方的意思,你可以不失风度地问对方如下的问题:“您的意思是不是说……?”

省略号里的部分,应该是用你自己的话去说出自己对对方观点的领悟。而对方的回答可以是:“不对,那不是我所说或者想说的意思。我的意思是这样的……”这样一来,对方会为你重申一下他的观点;而听完之后,你应该再用自己的话,说出你这一次的领悟。假如对方依然觉得,你的解释并非他的本意的话,那么,你必须继续进行这一问一答的仪式,直至听到对方说:“你终于说对了”;在你终于理解了他的本意的时候,你才可以长舒一口气。只有在达到了这个前提以后,你才可以以此为基础,做出理智的、正确的同意还是反对的判断。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在确保完全理解他人的意思之前,就评论,不论是同意还是反对,其实都不是有效的双向沟通,因为的我们反馈不是基于完全理解对方意思的前提下做的。而是基于自己抓取的只言片语做出的主观表达。而如果对方也采取相同的套路,在完全理解我们的意思之前,冲动的做出评论,这样几个回合下来,结果大多是双方筋疲力尽,不欢而散。但如果我们像片段中建议的那样,放下自己的评判,先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自己对对方意思的理解,比如:您是不是不想说…,您的意思是不是这样的…,您的观点是不是这样的…,直到得到对方肯定的答复之后,再阐述自己的判断,对方会觉得更受尊重,那么你的判断,无论时同意还是反对,对方都会更容易接受。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Step 5:接下来请大家回想一下,最近一个月,自己或者身边人有没有在完全搞清楚他人意思或立场之前,就冒然的评判的事例发生。请大家做组内分享,分享时建议大家包含以下要素:1,事情发生的背景;2,当时你具体是怎么做的;3,结果如何;4,什么感受。大家有6分钟的时间做组内分享。然后我会邀请一位小伙伴站起来,用2分钟以内的时间,给大家分享他的经验。

现场小伙伴经验:午饭时间同事之间讨论奥运会,大家都会各抒己见,但我基本不太会仔细听大家的看法和理由,一般仅仅依照对方的职位来决定是持有同意还是反对的想法。这样做其实没有做到完全的尊重,也不是基于完全了解了对方的意思之后给出的意见。


Step 6:A2用1分钟请大家在便签纸上写下各自的应用或行动步骤

   接下来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基于今天片段中的建议,请在便签条上写下自己的应用或这时行动步骤。

现场小伙伴的A2:下次再情绪上来之前可以稍微冷静思考一下,把自己的 理解说出来,问一句:“你是对这个事情不感兴趣吗?你是不是饿死了才跑去吃饭啊?”这样一来,他会回答的比较简单明了,而我的情绪也能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