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晶晶。今天大家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父母可以通过四个步骤,与孩子达到良好的沟通,并让孩子学会倾听。
F:今天我给大家拆的是《赖克林儿童情绪手册》,这本书数年来在亚马逊网站的家教类读物中名列榜首,好评如潮,已被翻译成16国语言,在全球各地发行。这本书主要侧重于通过引导孩子的情绪,教孩子有个好的品行和习惯
A:不同于市面上其他的育儿书籍,它没有诸如“禁止”或“必须”这样的字眼,因为这些只会徒增大家的焦虑感罢了。这本书是以家长提问,作者作出解答的方式,来帮助读者培养为人父母的自信。扩展的话题从对付早上的忙乱、分配家务,到解释死亡、培养自信以及好习惯的养成等一些抽象性的问题。
B: 当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吵大闹,让你觉得难堪时, 当你面对跟孩子一场场没有输赢的对决、忍不住在他们面前大发雷霆时,请把这本书放在手边吧,在需要救星的时候,它能帮助你找到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你的教育方法更具策略性,并且保证让你在面对难题时不会抓狂。
现在,请大家阅读你手中的原文片断,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
如何让孩子学会倾听
问:我女儿不听我的话,她对我的话毫不理会,哪怕是我吼她、吓唬她。怎么才能让她听我的话呢?
答: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时不时地表现出选择性的听话。很小的孩子还不怎么理解冗长的道理分析。逻辑对他们来说根本不重要,所以给孩子下达命令、提出规则和要求、发出指令以及解释的时候,尽量“短小悦耳”。定下一个有助于孩子服从的基调,试着采取和孩子站在一边的态度,而不是咄咄逼人。理解孩子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他的想法对你来说也很重要,你也理解他的看法,这样,他就会更乐于倾听你在说什么。
我们都知道当你和言悦色地跟孩子说话的时候,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但不只一个父母在气极败坏之时会脱口而出这样的威胁:如果你再做一次,你看我怎么收拾你,而孩子面对威胁却无动于衷;当你发问责难孩子:“你怎么打妹妹?不记得我们的规矩吗?”的时候,有没有从孩子那里得到过满意的答案?我们不要以教育孩子的名义唠叨或大声斥责他们,因为这样往往事与愿违。那么我们该用什么表达方式,才会让孩子认真地倾听呢?我先说我上个周末发生的一件事,在这里我需要一个小伙伴跟我搭档,来扮演我的孩子:
【举例子】周末,我出去了一上午,回到家一打门,发现家里被孩子弄得一团糟,地板上到处是他的玩具,而他却坐在沙发上正兴致高涨地看着电视。我的第一反应是很生气,就对孩子吼起来:你把客厅弄这么乱,还好意思看电视呀,快点马上把玩具收拾好,要不然我全都给你扔了。而孩子的反应呢,看了我一眼,然后漫不经心地说:等我看完电视再说吧。说完就不再理我了,与我的气急败坏相比,他倒是显得淡定很多。
好了,我们先回到原拆页,我是不是碰到了跟文中一样的情况:哪怕吼、吓唬他,他还是毫不理会呢?那我们该怎么面对这种局面?作者给出了答案,我把文中给出的建议,整理成四个步骤,我们来看看这样跟孩子沟通后,他会不会听呢?
【细化步骤】
1. 用短小悦耳的语言来告知你想要他做什么
在这里要避免冗长的说教和解释,音调尽量小并愉悦:安,我看到家里被你的玩具弄得很乱,我希望你能尽快收拾好。
2. 告知直接后果。
在沟通中,我们不要总想占主导地位,避免使用“如果”、“你”和“为什么”这些词开始你的表达,可以告诉他这件事直接导致的后果是什么:地板上到处都是你的玩具,我都挪不开脚,估计我一抬脚就有可能踩坏了你的玩具。
3. 理解并同情难处
有时候孩子确实是很累了,不想动,我们应当学会换位思考,不要贸然轻视或者低估孩子的感受。只有当你包容孩子的感受并表示同情的时候,真正的合作才能够开始:我猜你现在有可能是玩累了,想休息一下,毕竟要把这里整理干净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4. 提供帮助
孩子有时候需要家长帮忙才能开始一项任务,拉着孩子的手,把他带到要收拾的玩具前,告诉他:如果你需要妈妈的帮助,可以跟我说,我会一直在这里。”
通过这四个步骤与孩子沟通后,作为孩子的你是什么感受?你会愿意与我一起加入到收拾玩具的行动中吗?与前面的吼、吓唬他、威胁他的方法相比,是不是只有后面这个方法才是在真正地解决问题。我们经常会本末倒置,只记得尽情地宣泄自己的情绪,而忘了我们最开始的目的只是要解决问题。
当然,这里的四个步骤不一定要全按照顺序来,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打乱来用。
【适用边界】
这个方法其实同样适用于与爱人沟通,与同事和朋友之间的沟通,当我们想说服爱人提供帮助的时候,同事犯了一个错误却还不自知的时候,与朋友闹别扭的时候,都可以用这四个步骤来沟通。
上帝给了我们两只耳朵,却只有一个嘴巴,这是有原因的,就是要我们多听少说。良好的沟通既包含着说,也包含着倾听。
以上是我的I便签的分享。
拆书家设计提问:
我们刚刚学习了在我们需要孩子配合做一件事的时候,该怎么跟孩子表达,孩子才会认真倾听并配合我们去做这件事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练习,请大家认真听一个场景:
夏天,孩子从外面放学回来,感觉又累又热,从冰箱拿出一瓶饮料,一边走路一边喝,把饮料从冰箱一路洒到客厅的沙发上还浑然不知。你提醒他说饮料洒在地上了,他回应了一句“哦“后继续坐在沙发上喝他的饮料。
我们两两一组,一个扮演妈妈,一个扮演孩子。妈妈用今天我们学的四个步骤跟孩子沟通,让孩子心甘情愿地把地上的饮料给清扫干净。
学习者案例记录:
妈妈:贝贝,我注意到饮料洒在地上了,我希望你能擦干净。我知道你今天好口渴喝得急了点,不是故意把饮料洒出来的,妈妈不怪你。只是我担心等会我们不小心踩到上面会摔跤。如果你需要,妈妈可以帮你拿抹布来。
女儿:嗯,那好吧。
拆书家提问:我想问一下作为孩子的你,妈妈这样跟你说了之后,你心里是什么感受?
女儿:我觉得妈妈说得很对,要是不打扫干净,我真的有可能会摔倒,所以我会愿意去做。
拆书提问:你觉得妈妈尊重了你的感受吗?
女儿:尊重了我,因为妈妈没有怪我,也很同情我,同时还给了我帮助。
拆书家总结:
谢谢大家的分享,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当我们用这四个步骤跟孩子沟通了后,孩子感受到了尊重,然后会愿意倾听我们说的话,并且配合我们去做。希望大家回家后多多用这个方法跟孩子沟通,爱人沟通,同事沟通,让我们的幸福感爆棚。
谢谢大家,今天我的分享就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