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番茄工作法图解》 所属活动: 哈尔滨筹备分舵02月17日线下过级活动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用番茄工作法规划高效的每一天 学习目标: 学习规划日程方法,获得更高的专注力和更适合自己的时间安排。

开场:

      大家好,我是王哈哈。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拆书帮哈尔滨知行筹备分舵代会员长老、每周至少阅读一本书的终身学习者、自我管理爱好者。

      这次和大家一起拆解《番茄工作法图解》的片段,它的创造者弗朗西斯科-西里洛最早使用红色的番茄钟作为计时工具,番茄工作法由此得名。这本书是作者史蒂夫经过大量实践,把番茄工作法理论实践视觉化、故事化呈现出来,每一章以一个小故事和这一章的思维导图开头,向大家展示了一种既简单又行之有效的时间、精力管理方法,对治疗拖延症有奇效。


    

请大家用1分钟时间阅读一下这篇拆页,原文中的番茄工作者指的是实践番茄工作法的人。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阶段

我们预览一下,番茄工作者的一天具有以下5个阶段。

计划:在一天的开始,从积压的工作(称为“活动清单”)中提取最重要的活动,填写到“今日待办”表格中,这就是你当天的自我承诺。

跟踪:确定当天活动后,扭启25分钟的番茄钟,从当天活动第一项开始进行。在每个25分钟的旧时间段(称为一个番茄钟)内,你要收集一些过程指标,比如计算遇到的中断次数。

记录:在一天结束时,将当天收集的数据归档,写入“记录”表格。如果你跟踪了中断次数,就把中断次数写下来。

处理:从所记录的原始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例如,可以计算在每个25分钟的时间段,平均遇到几次中断。

可视化:最终你要将信息以某种方式组织起来,从中找出改进流程的思路。如果你想获得最适合现实情况的工作习惯,在自我调整过程中,基本上每天都要做这样的回顾。

在每天开始时,进行计划:每天结束时,进行记录、处理和可视化:在两者之间,进行对25分钟周期循环的跟踪。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这周四领导安排我给本周的安全活动写一篇报道,我打算上网搜一搜有啥值得参考的内容。打开手机发现了一个很感兴趣的新闻,点开看看。新闻看到一半微信弹出来亲朋好友说要聚餐,于是和大家欢乐的聊了半小时。开心的放下了手机,一懵,我刚才拿手机要干什么来着?大家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呢?

    应用番茄工作法之后,这种情况就不再是问题了。番茄工作法能帮助大家关注目标、集中注意力、增强目标动机,以相对容易的25分钟行动开始,通过记录每天任务完成情况分析提升自己的效率。那具体应该怎么办呢?

      这个片段就向我们展示了应用番茄工作法的一天应该怎么规划。

 

      我们可以把一天分为早间工作时间、晚间三个时间段做规划,这三段时间需要用到的表格在拆页背面:

三页表格.png

      首先,在早间做当天的计划。

      把所有要做的事和想做的事都写在“全部待办”中,从“全部待办”挑选出最重要的而且今天能够做完的项,填到“今日待办”计划清单中,这是自己对自己承诺今天一定要做完的事。

 

      接下来,在工作时间使用番茄钟。

      一个完整的番茄钟,包含25分钟全力完成任务,以及25分钟之后3-5分钟的休息。在25分钟内只能做设定计划内的事,时间结束后标记这个计划已经用掉了一个番茄钟,或是完成之后划掉它,休息后继续下一个番茄钟。

      在“今日待办”清单中,跟踪记录被打断的信息。

 

      最后,晚间回顾全天的记录

      处理并整合记录中的信息,看看对全天的番茄钟有影响的因素有哪些,根据实际发生情况对未来的规划做调整

 

      我本周三就用番茄工作法规划并且实际行动了一天。

  首先,早间做了当天的计划。列出了这一天的“全部待办”。从中选了三条“今日待办”:整理实验数据、进行网上报销流程、学习安全规程。

  接下来的工作时间,我用上午四个番茄钟的时间整理完实验数据,中间发现需要再和同事沟通一下样品分配,划掉这项完成的任务,在全部待办里填上与同事沟通实验样品。下午用一个番茄钟学习并进行报销流程。回家后用两个番茄钟学习安全规程。做好记录。

  最后,晚间回顾全天,一共进行了7个番茄钟,接到业务咨询电话1次,和同事聊天2次,共被打断3次。业务咨询工作在工作职能内需要随时接听,已经把负责人电话留给对方,以后这家单位不会再打座机了。和同事打招呼不要延伸话题,要尽快结束对话。

 

      番茄工作法适用于大部分可以独自完成的个人事务,在有共同目标的团队合作中也可以使用番茄工作法。如果需要频繁应对突发事件,或是要做的事有自带的节奏的情况,比如线下销售、处理客诉、实验工作、竞技比赛等等不太适合使用番茄工作法。假期和休息期间也不适合使用番茄工作法,一边想休息一边又想专注效率的做事,会让自己变得焦虑,好好享受休息时光就好。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接下来大家分一下小组,左边是第一组,右边是第二组。

  大家回想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

某一天要交一份报告,但脑子里总是好像在放电影,写报告的时候总是无法集中注意力。

请在小组内分享一个你在生活中经历过或见过的,想专注的完成一件事但是效率很低的情景,分享时要讲出明确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感受。讨论时间为3分钟。我们选出一位伙伴用1分钟时间分享给大家。

  好,时间到,我看到第一小组已经讨论出结果了,可以请你们组的伙伴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吗?

【学习者王辉分享】

  昨天中午午休时,在单位自己的座位上休息,预计在单位APP签到答题领现金红包,结果打开手机之后看到简书后台有读者留言和关注,就去回复留言了,结果错过了领红包的时间。注意力被简书分散掉了,忘记了最开始要做的事。


  谢谢这位伙伴的分享。大家可以思考一下,用番茄工作法规划这样的日程,是不是会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接下来设想一下如何把这种方法应用在我们今后的生活中。比如在一周内的某一天,最好是明天,你在什么情况下要集中注意力去完成某件事:或是制作一个汇报用的PPT,或是写一篇稿件材料,你打算如何规划自己的日程呢?要有具体的做法、明确的时间期限以及可衡量的结果。

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将自己如何使用番茄工作法的规划写在拆页背面的空表内。

大家基本上都完成了,有哪位学习者想分享一下自己的表格吗?

【学习者谢莹分享】

   我使用拆页中番茄工作法的方法规划了明天的日程,首先列出了全部待办清单,有:去医院检查身体、看书画导图、写课程方案的提纲、做家务、给同事打电话安排开学工作等。然后确定了第二天的当天待办,从全部待办中选出了三条承诺完成,分别是:写课程方案、看书画导图和打电话预约体检。具体的实行情况在实际执行的时候再做记录。


   感谢谢莹的分享,我本次的拆书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拆书活动后整理学习者的反馈】

学习者:佳音

感谢哈哈分享给我番茄工作法,我回家后和儿子一起尝试了番茄工作法,感慨这种方法真的是太奇妙了,效率非常高。实践的第二天,临时来我家住的小妹妹也乐在其中。之前她一晚上只能画一页简笔画,这天一共花了三页,而且感觉意犹未尽。我们是这样使用番茄工作法的。

我说一下我第一天尝试使用番茄工作法的经历,首先在早晨做当天下班后在家的待办计划。

我的计划:1、阅读《把小日子记在手帐里》15页;2、尝试练习一页纸的简笔画;3、写出日报投稿大纲。

跟踪:下班回家饭后开始实行番茄钟,跟踪番茄钟的执行情况。

记录:把番茄钟执行情况记录在表格里,电话内容是第二天上班要迎接检查

处理:在画简笔画时被电话打断一次,在休息时间和儿子交流超过了预定的5分钟。

通过可视化的表格调整:我发现自己被电话打断,这属于外部的干扰,领导的指示还是重要的,暂时不想改变。在未来我可能会调整休息的五分钟间隔,把这段时间改为十分钟再做尝试,因为我同样需要在下班后和家人进行交流。或者再调整执行番茄钟的时间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