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沟通的艺术(插图修订第14版)》 所属活动: 拆书帮麓山分舵第158期线下活动-河西场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知觉检核三步法 学习目标: 了解知觉检核三步法可运用于需要通过解释对方行为获得其真正想法

开场: 大家晚上好,今天带给大家的是知觉检核三步法,拆解片段来自《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 看出人外》。我是张贻辉,湖南娄底人。首先我用三个标签让大家初步了解我,1、喜欢运动,擅长打羽毛球,曾经坚持跑完半程马拉松;2、我是一名并不专业的阿里国际站运营;3、喜欢结交新朋友,但却不怎么会沟通,不怎么会表达,这是比较矛盾的地方。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结识大家,也非常感谢大家给我十五分钟去进行刻意练习。
接下来我来介绍一下拆书和拆书帮是什么?拆书取意于将书中的知识拆为己用,强调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可以通过以教为学,各种过级挑战来达到转化知识的目的。拆书法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实践为导向的学习方法。拆书法分为应用于个人学习的RIA便签读书法,和应用于组织学习的RIA现场学习法。这里我来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RIA,R就是Reading,指的是阅读原书片段,通常这个片段是让你心动的或者受启发的片段,I就是Interpretation,指的是促进引导,即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A就是Appropriation,指的是拆为已用,与学习者的工作生活进行联系。这三个便签都非常的重要,它真正做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它会一次又一次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特别是拆为己用,需要我们联系生活,直接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实践,达到一个很好的输出,有输入也有输出,这样我们就会更快的学习和内化我们的知识。拆书帮是由赵周老师发起的一个非盈利学习社群,在这里我们初学者可以得到师父耐心的指导,还有现场学习爱好者的耐心倾听与鼓励,当然也会有无穷的动力让你去熬夜赶稿子,从而获得不断的成长,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师父多次耐心的指导。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知觉检核

如果我们一厢情愿地认为我们对事情的解释就是事实,恐怕会产生很多严重的人际困境,就像大多数人一样,我们也不喜欢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原因草草下结论,想象一下别人对你这样说:

你为什么对我生气?”(谁说我生你的气了?)

你出了什么问题?”(谁说我有问题?)

快点!告诉我实话!”(谁说我在说谎?)

即便你的诠释是正确的,然而义正词严、一针见血的评论很可能让对方产生防卫。知觉检核的技巧为你提供了处理这些诠释的更好方法。

知觉检核的要素

知觉检核完整的程序包含三个部分:

Ø  描述你注意到的行为。

Ø  列出关于此行为至少两种可能的诠释。

Ø  请求对方对行为诠释作澄清。

对于先前的三个例子,知觉检核可能会像这样:

当你大声踱步走出房间,并大力地关上房门时,”(行为)

我不确定你是否对我生气,”(第一种诠释)

 “或者你只是比较匆忙。”(第二种途释)

你真正的感觉是怎样?”(请求澄清)

 “你这几天都没有笑容。”(行为)

 “我想知道是否有事让你心烦,”(第一种诠释)

 “或者你只是觉得比较平静。”(第二种诠释)

 “到底是因为什么?”(请求澄清)

 “你说你很喜欢我所做的,”(行为)

但是你说这句话的语调,让我觉得你可能并不是真的喜欢,”(第一种诠释)

虽然这可能只是我的猜测,”(第二种诠释)

你可以告诉我你真正的想法吗?”(请求澄清)

知觉检核是帮助你正确了解别人的一项工具,它并不假设你的第一印象是正确的。因为它的目的是相互了解,所以这个迈向沟通的检核需要彼此协力合作。除了得到更精确的知觉外,这个检核借着维护对方的面子来减少对方的防卫。知觉检核采用更谦恭的途径表达或暗示:“我知道没有其他线索的帮助,我不够格对你下判断。”而非直接说:“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相信大家有看完了,我们在和父母、伴侣的沟通中,常常会存在这样的情况,对于他们的一个行为或者一句话,我们通常会不走脑的直接回话或发表评论,然后接着就吵了起来;在和身边的同事、朋友沟通的时候,我们也许不能及时get到他们的点,还对他们的行为或言语妄加评论,导致不愉快的结果。这其中就涉及到了我们对他们行为的解释是否正确,我们的头脑对这些行为的认识究竟是怎样的,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知觉。知觉,它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对事物整体的认识。通常,我们的知觉会有以己之心,度人之腹的倾向,很容易犯错,这时我们需要对我们的知觉做一个检查,去发现这些错误,避免这些错误,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知觉检核。

知觉检核共有三个步骤:第一描述行为,我们需要描述你注意到对方让你困惑的行为,第二列出猜想,关于对方行为至少存在两种可能的猜想,第三请求澄清,请求对方对行为做澄清,看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举个例子,今天中午同事没去吃饭,一般我们会不会第一反应是,对方是不是要减肥啊!这其实是比较主观的判定,或许别人有其他原因呢。本意是想关心,最后估计被对方听成了嘲讽。这个时候如果运用知觉检核这个方法与对方沟通呢?我们可以这样对他说,我看到你中午没去吃饭哦!(描述行为),是身体不舒服,还是食堂的饭菜不好吃?(列出猜想),还是说是其他原因?(请求澄清)。这就是一个简单的知觉检核了。注意,在列出猜想时,要婉转表达,不要太过尖锐,不然也会适得其反。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上周五,我和我弟约好了第二天一起出去玩,晚上我比较累,睡的比较早,睡的时候知道我弟是在玩游戏的。第二天在路上他一直在打哈欠,我就不太高兴了,说道,“怎么还是这样,都跟你说了多少次了,不要熬夜玩手机,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然后我弟可能也是习惯了我的责备,低声说道,“我昨晚一直拉肚子,没睡好。”那刻, 我知道错怪了我弟。

在这里,我武断地判定弟弟第二天精神状态不好,就是因为熬夜玩手机,并没有对我的这种知觉,去进行检查和验证,婉转地去给到弟弟澄清的机会,以至于误会伤害了弟弟。如果可以重来,我会这样说:“我看你一直在打哈欠,昨晚后面又有什么事在处理?还是今天起的太早?是因为什么呢?”

接下来我分享我的A2便签,我们部门前不久来了一个新同事,老板是想让他把1688做起来,但他之前没接触这一块,所以让我协助他。昨天我刚进办公室的时候,恰好听到他跟同事说最近挺累的,心想是不是我协助的不够。所以我决定下周一中午,用知觉检核的方式与他沟通,去了解他的真实想法,促进彼此间的合作效能。

首先我会描述他的行为,“上周五,我听到你跟老邓说最近工作挺累的。”

然后给出两种诠释,“是平台上遇到什么难题了吗,还是工作内容太多了?”

最后请求他澄清,“你说一下最近的工作,看哪里有需要我协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