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专注力》 所属活动: 2019首场公开拆书,见证新的自己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谁说你必须从头开始 学习目标: 让学习者专注于自己喜欢的部分,保持动力去有效快速行动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叫金娜

三个标签:
标签一:学习践行者   标签二:自我开发者   标签三:沙盘游戏师



 


很喜欢拆书帮的理念:不拆不成器,不破不能立。

拆书

拆书是一种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方式。

强调把知识从书本上迁移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规划具体运用,学以致用,最后融入并提升我们知识及经验体系。

分为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两种。

个人学习应用是 便签法,让人读一本书就能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

组织学习的应用是 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已用。

拆书帮

1、目标明确

是基于拆书法集结的学习爱好者社群,全国各地都有拆书帮分舵(也叫拆书帮俱乐部)

2、公益性自组织

我们在一起吸收书给我们的力量。在提取总结书中的能量,再把精髓的分享给所有爱好读书的人们。

3、分享传播

他们在一起成长,他们热爱蜕变的感觉。一起释放学习促进者的能量。他们分享,传播,给予,付出。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很多情况下,你并不需要从头开始。打个比方,我在教那些写作有困难的人写文章的时候,我会建议他们准备一盒索引卡,记录下天中他们脑子里所冒出来的所有想法。这个方法可以很容易地运用到书写商业计划、开创新发明,或者任何其他大目标的实现过程中。

把这些卡片收集起来,差不多每周都拿出来翻一翻,看看这些想法是不是能拿出来用,或者这些想法能不能促使你想到其他主意。然后再决定你现在能做这一大项工作中的哪一小块。如果你正在写一部小说,你可能已经对最后的关键场最进行了设想,那么完全没理由不先把这个场景的情形写下来,然后再完成之前的其他剧情,如果你正考虑开创一种新产品,而你早就想好了新产品要怎么包装,那么你完全可以在产品完成之前先处理包装方面的工作。如果你选择以做你做得有意思的事情为开始,这么在做的同时你已经为剩余的工作准备好了冲动。

花一分钟想想你的某一个目标。这个目标的哪一部分对你来说是最有吸引力的?不管它们是否与逻辑上正常的开头相关。哪些部分能让你足够激动到想要今天或者明天就立即开始?

捕捉你的灵感:

如果在灵感乍现的瞬间你没能及时捕获它们,很有可能你很快会忘掉这些灵感。你可以周纸、笔,或者索引卡,或录音笔,或者你可以给自己打电话,把这些想法记录在语音邮件

上。要经常捕获这些想法,然后决定哪些可以付诸行动。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很多情况下,你并不需要从头开始、打个比方,我在教那些写作有人写文章的时候,我会建议他们准备一盒索引卡,记录下一天中他们脑子里所冒出来的所有想法。这个方法可以很容易地运用到书写商业计划、开创新发明,或者任何其他大目标的实现过程中。

把这些卡片收集起来,差不多每周都拿出来翻一翻,看看这些想法是不是能拿出来用,或者这些想法能不能促使你想到其他主意。然后再决定你现在能做这一大项工作中的哪一小块。如果你正在写一部小说,你可能已经对最后的关键场景进行了设想,那么完全没理由不先把这个场景的情形写下来,然后再完成之前的其他剧情。如果你正考虑开创一种新产品,而你早就想好了新产品要怎么包装,那么你完全可以在产品完成之前先处理包装方面的工作。如果你选择以做你觉得有意思的事情为开始,这么在做的同时你已经为剩余的工作准备好了冲劲。

花一分钟想想你的某一个目标。这个哪一部分对你来说是最有用的?不管它们是否与正常的开头相关。哪些部分能让你足够激动到想要今天或者明天就立即开始?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

What:点子想法有去处,索引卡助我们不时之需,不必从头来。

Why:我们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万事开头难,可我们却必须要从头做起,不容我们从旁支入手。不然就会有个声音跳出来说:“不可以!必须从头开始哪有大框架都没想好,就去想细节的,不合规矩,就像玩射箭,一开始就要求我们命中靶心,可我们只想先研究下弓是怎么拉的,靶子是用什么东西做的。来自外界的巨大的压力让我们在原地是做呢还是不做呢那样的我们看起来好像很糟糕。

噢!那怎么办?让我们来看一看,这种情况可能会发生在哪些时候,哪些场合?

Where:写文章的时候、书写商业计划、开创一个项目、写一部小说、投入一个兴趣爱好,考虑开创一种新产品或者任何其他大目标的实现过程中。。。。。。

看起来,这些场景有些熟悉吗?其实我们就其中的一部分已有了一个好的主意,那么我们如何应对呢?能够既轻松,又容易的想先开动起来。

How:

1、准备一盒索引卡。记录下一天中脑子里所冒出来的所有想法。

2、把这些卡片收集起来,每周都拿出来翻一翻,看看这些想法是不是能拿出来用。

3、给那些可以用的上的,画一个“心”。

 

想想就好激动,对不对?当我们觉得:“我们是可以的”时候。就是选择了有意思的事情来开始行动,那么我们在做的同时就已经为剩余的工作准备好了冲劲。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经验:我一直自认为是“点子王”,每天脑子里能产生大量的想法来,有时候大家一讨论,更是灵感爆棚。因为脑子转太快、点子产量大,我就会即时表达出来,但点子出现的时机不对,就会被嫌弃。比如,我在策划一个沙龙方案时,会突然有个画面感强的超赞的主意。同事就会告诉我:“不行的,我们在讨论前面的,你这个放在最后合适,或是这个不适合这次沙龙。”我当下就会很受伤,选择不说话。

由于方案需要我来写,我就会认为这个方案好难写,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行,我想这么好的点子,怎么大家都没人呼应我呢?

反思:现在想想,我可以做的是:

1、我不必太在意别人的话语,因为我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我可以积极关注的部分。

2、这次不适合的点子,我就先通过索引卡记下来。

如:

1.1

-我突然想到可以为客户定制沙龙,可分为男性主题沙龙,女性气质沙龙,家庭亲子沙龙等。

-如果在企业领导的需求中结合员工需求中寻找到共同点,就能解决我之前对于课件标题和课程设计的困扰了。

1.2

-在每次活动计划中,我把固定的框架复制好,需求补充,我会节省出时间来把细节再丰满。

-每天花510分钟时间专注在“我”能做的意识中,冥想放松。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目标:做我喜欢的部分,保持动力去有效快速行动。

时间:立即做起,计划一周内完成这个习惯。

工具:

手工工具-五色便签纸、一个空盒子,水笔一支。

电子工具-下载有道或简书APP,随时可记录。

行为:

手工

1、手头有纸就可以写下来。

2、放入空盒子。

3、每周整理一次好点子(感觉自己像个油田)

4、可以被使用上的,就在上面标记“爱心”,并奖励自己一次(写好自己最喜欢的也可以抽)。

电子

1、有道随时记录好点子。

2、每天完成一篇简书,挑战日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