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搞定》 所属活动: 佛山咏春分舵 I 第69次拆书活动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确定某一时刻具体行动的“四标准法” 学习目标: 在一个具体的时间点,如何更有效的确定下一步行动

开场:

           大家好,我是曹冬娅 也可以叫我Tina
我是一家团建培训公司的合伙人,我目前是培训基地事业部的负责人;同时我是一名P.E.T.父母效能训练准讲师,未来也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父母轻松育儿;我对个人心灵成长也非常感兴趣,我是一名内观修行者,通过修行内观,能保持与自己内在的连接,同时提升自己的觉察能力。
今天很高兴认识大家,同时也感谢大家抽时间来聆听我分享的内容。
我将给大家分享两个内容,一是介绍拆书和拆书帮;二是“用四标准法来确定下一步行动”的拆书活动 


       

先来进行第一部分。

拆书是什么呢?是把书拆散来,再粘上吗。哈哈,不是的。

提到 “拆”我们会联想到什么?拆之后要干嘛?拆掉之后会重建,拆书也是一样,我们所说的拆书,拆的是书中的知识,把这些拆下的知识,转化和内化,从而重新构建自己的能力。所以拆书以学习者为中心,是将知识拆解为能力的一种学习方法。

拆书分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个人学习的应用就是便签法;组织学习的应用就是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

具体的拆书是怎么样的呢?它有一个结构RIAR指的是阅读原文,I指的是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内容,A指的是催化应用,激活经验,促动参与。它分为A1是描述以前的经验,失败或成功的经验,A2是指以后的运用。

拆书帮是就是运用拆书这种学习方式的一个学习社群,目前在全国50多个城市都建有拆书帮的学习者俱乐部(也叫拆书帮分舵)目前有44家正式分舵和33家筹备分舵。拆书帮分舵是一种公益性的学习组织,它的使命是帮助更多的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以上是关于拆书和拆书帮的介绍,接下来让我带领大家来现场体验是一下如何拆书。

主题是:

如果现在有四五件事儿需要我处理,在当下这个时间,我们如何评估,如何选择先做什么工作呢?

带着这个疑问,来看一下拆页内容。我给每人一份拆页,请大家用3分钟快速阅读一下,看完的伙伴可以举手示意我。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片段来源]:拆解片段来自《搞定》 P.73

在星期三下午3点22分时,你如何选择下一步行动呢?这个时候,你可以按顺序采用下面4个标准:情境、有多少时间、有多少精力和重要性。

3个标准描述了你每次采取行动的制约因素,第四个标准则是评估行动的价值大小。

情景      每时每刻,你都会受限于自己的行动能力。只有很少一部分事情对地点没有特别要求(像拿一支钢笔和一张纸就可起草对一个项目的想法),但是,大多数事情都只能在特定的地点完成(在家或办公室),或者需要借助某些特定的工具(如一部电话、一部电脑),而这正是限制我们行动选择的首要因素。

有多少时间     你所能支配的时间长短也是一个重要的限制因素。如果5分钟后你必须去开会,你现在就不可能去执行那些耗时更久的行动。

有多少精力     你有多少精力呢?某些事情需要你头脑清醒,思路清晰,富于创造力,而另一些只要求你具备充沛的体力。还有一些事情则对这两方面都没有特别要求。

重要性     当你考虑了情境、时间、精力这3个条件后,最后你就要判断哪个行动选项会给你最高的回报了。现在你有一个小时的时间,你坐在办公室里守着电脑和电话,你的精力指数为7.3(以10份为满分),你应该做些什么呢?给客户回个电话,考虑一下新的提案,处理一下语音信箱里的留言和电子邮件,或者联系一下你的朋友,看一看他今天过得怎么样?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OK,大家都看完了。对应刚才的疑问,我们从这份拆页里看到,作者提供了四个标准来帮助我们做计划,也叫“四标准法”(what)

1、情景

完成该事件完成的地点、工具、环境等的要求

2、时间

当下有多少时间供我支配

3、精力

有些事情是需要我们头脑清醒,思路清晰(写创意方案)而有些事只需要我们足够的体力就能完成(转移办公场所,需要搬资料),还有一些是对脑力和体力都没有特别的要求

4、重要性

考虑完以上三个因素后,最后很关键的一点是评估哪件事对你来说最有价值,做了之后回报最大。这就是重要性这一因素。比如现在你在办公室,有时间,同时精力指数是8,你是选择做明天需要讲课的课件,还是看看新闻,刷一下微信?课件对你而言的回报指数是8,而看新闻或者微信对你而言的回报指数可能是3。

 

why)为什么我们做事要按四标准法去评估呢?因为通过这四个因素的判断,我们才会更加明确更加有效率更加清晰的决定在当下做什么是最高效的和最有价值的,可以有效的避免无味的浪费时间。让生命更有质量和效率。

适用边界:

那是不是所有的工作或计划都可以用“四标准法”来做决定呢?比如:个人的职业规划、创业项目的选择等等,这些对于一个人重要长远的规划,或者是个需要有个多维度来考虑的事件不太适用;

个人认为“四标准法”适用于在一个时间段有几件具体的事要处理时,用这个方法是能帮助我们做一个高效决定的。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比如15日晚上,本来计划晚上完成1-1的预备表,临时有同事一起吃饭,吃完后又在等大家一起回,等待的时间大约1小时间左右,这个时间里可以安排很多事做:比如也跟朋友聊聊天;可以陪孩子一起玩;自己看看《奇葩说》;去办公室准备预备表等等。

这个当下,

1、情景符合(包含如果要写预备表,也可5分钟到办公室),

2、时间,有大约1小时的时间

3、精力,刚吃完饭补充了能量,头脑清醒,

4、重要性,对比以上这些事,显然完成预备表对我来说是重要的,

而我没有用“重要性”这个标准去衡量这几件可供选择要做的事儿,所以我选择了看《奇葩说》,回家后洗漱完,已经很晚了,自己又没有精力去做预备表了。所以这件事儿拖到只能挤出上班时间来完成。

反思:

时常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认真想想,都在无计划、无评估的情况下恣意浪费了,这样的情况一多,生活中的很多工作都会反过来控制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局面变得非常被动,且消磨自信心。四标准法给了我很清晰的角度去计划这一刻我要做什么,做什么才更有价值。



我的应用:

计划在接下来一周内试用“四标准法”来规划早上6:10~7:10这一个时间的任务内容。让早起的时光更有价值。

1、情景

老公、孩子都没起,是一段安静无人打扰的时光;

2、时间

1小时间

3、精力

这个时间的脑力与体力都是最佳

4、重要性

避免做一些事物性的工作(比如:晾衣服、做卫生呀等)

选择做一些对自己更重要的事:比如,做“学习力”输出作业/晨间复盘/看书等


好的。今天的拆书片段就结束了。我想,用“四标准法”能帮助我们更清晰的去安排下一步的行动,或许,你也可以先用这个方法来规划一下自己的早起时光,如何更有价值。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