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学习要像加勒比海盗》 所属活动: 着魔般的搜寻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着魔般的搜寻 学习目标: 四大要点教你找到学习的方向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碧兰,一位元气十足的大学生,还是占星塘语音直播组的共创成员之一。碧兰是一种兰花的名字,因为这种花是生长在叶龟山院仙人修行的地方,所以姑娘我是下凡的花仙子。我出生在有花城和美食之都美称的广州。关于兴趣爱好,思维导图是我的最爱,画了三年多,越画越喜欢。平时我还喜欢阅读和旅行。阅读是思想的旅行,旅行是思考的方式。很高兴能够遇见拆书帮并且成为小蛮腰分舵的一员,能和一群爱学习的小伙伴一起成长我很开心。希望在未来遇见更好的自己。

【拆书帮介绍】
拆书帮是以拆书方法为基础,由一群热爱学习的小伙伴组成的学习爱好者自成长社群。这种学习法不再是以知识为中心,而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成人学习法。拆书,不是简单的分解书中的内容,而是通过提炼、转化,最终内化为自己的知识。通过拆书我们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拆书,可以分为自我学习和现场学习。自我学习即自己做自己的拆书家,运用RIA便签读书法进行自我学习。便签读书法是由R、I、A三个步骤组成。R是reading,即阅读书中的片段。I是interpretation,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A是appropriation,拆为己用。A又可以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1.PNG2.PNG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那么这一个片段讲的是作者提出的海盗学习法的11个要素中的第一个要素:着魔般的搜寻。重点是两个词,一个是着魔,另外一个则是搜寻。关于第一个要素需要注意的有4个点:首先,做出【搜寻】这一动作的主体必须是自己;第二,需要有好奇心作为驱动力,即好奇心为前提;第三,时间和地点不受限;第四,搜寻的途径可以是书本、互联网、讲座、图书馆、电视、广播等任何你能想到的。

先理解两个词语。先来看看【着魔】一词,着魔可以解读为着迷的,深深迷恋着某种事情或是物品。在第一个要素中是表示一种状态。那么【搜寻】可以理解为搜索和寻找。仔细寻找隐藏中的事或人。在第一个要素中表示一个动作。

再来看一下要注意的4点。第一点,动作的主体是自己本身。而不是借助别人。是自己想去做,是主动的。不是像是为了完成任务,带有应付的这样被动的情绪和行为。要是说的任务,也是自己赋予自己的,而不是别人。

第二点,必须要有好奇心这一驱动力。好奇心是自主学习重要的内在动力之一。而且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一件事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探索和求知。而且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这样高涨的情绪也可以促进探索的持续逐步深入。

第三点,不要限制搜寻的时间和地点。一有灵感或者是发现什么有趣的点,就一定不要放过。当下是不理会可能会错失一个相当棒的创意。世界上唯一不会变的就是变化本身,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深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持续变化的。所以说,我们无法预知未来我们需要什么或者不需要什么。或许当时的一个小小的灵感会给你打开世界的另一扇窗。

第四点,搜寻的方式渠道可以是图书馆、各类书籍、电视、广播,甚至是商店、博物馆。还可以是他人的笔记和分享。但是不能照搬他人的理解,他人的理解可以用作为参考或者是思考的一个方向。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读完这个片段,我想起来我上学的时候,可能是因为考试,就“封杀”了自己对知识的好奇心。大家都知道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郑和七下西洋。但是并没有人去问同样是航海,为什么发现新大陆的是哥伦布而不是郑和。当时我也不care这些,反正只要记住老师要求要记的事件发生的时间、主要人物、意义和影响就好了。后来我自己上网找资料的时候发现,其实当时中国和西班牙出海都是有宣扬国威的目的,只是手段有所不同。西班牙主张去开拓疆土,而中国是采取让别的国家进贡这样一种方式。既然要让别国进贡,那肯定是仅限于已知的国度。

其实还有很多时候上网的目的是搜寻题目的答案和解析而不是满足自己对知识的好奇或者去考证一些什么。另外,有时候遇到不懂的问题会下意识问身边的人。因为这是最快最直接的获取答案的方式。张口就问肯定比自己拿手机去查去翻书找资料要省事儿很多。


A2

因为要去韩国上学,所以我现在对韩国文化还有韩国的大学生活很有兴趣也很好奇。所以我打算每天抽出一个小时来对这两方面进行深入的了解。关于大学生活,像作息时间还有平时的娱乐生活的问题,我可以通过网络的论坛或者一些平台去了解,还可以去问问在韩国上学的朋友。韩国文化的话,我对那边的节日挺有兴趣的,还有像餐桌上的一些礼节等等。所以我打算通过一些相关的网站还有书籍去了解。看看韩国那边有什么样有意思的节日,然后也可以顺带了解韩国的一些历史。那么在这里呢,主体肯定是我自己,好奇心是对韩国的文化还有那边的大学生活。时间地点就是每天在家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做这件事。渠道以网络为主,辅以书本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