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拆书家沈蓉,今天给大家带来2-4的拆解。
[图书介绍]
F
今天分享的片段来自《关键对话》。作者有4位,他们是世界名校的大学教授和世界顶级的培训师。书中归纳出9种关键对话的方法,这些方法是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人际关系和世界观的重要沟通技能。
A
《高效能人士7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为它写了2篇序,称它是“一本具有突破意义的作品”,与同类书籍相比,更具重要性和影响力。内容循序渐进,非常具有说服力。
B1
在生命的每个阶段,都有至关重要的“关键时刻”。比如结束一段感情,与青春期的孩子交谈,与你意见不合的老板沟通......无论你之前是多么的没有头绪,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沟通方式,提升你的沟通技能,变身人际关系达人。
B2
今天分享的两个片段,帮助你在想要表达的观点是充满争议或不受欢迎的情况下,也能敞开心扉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达成你想要的结果。
R1关注你的真正目的
同样,在对话进行过程中,比如,你发现自己开始顺从老板的意思,或是开始对配偶爱答不理了,这时你应当留意你的目标是否出现了变化。你是不是为了保存面子,避免尴尬,战胜对方,标榜自我或惩罚对方而悄悄地改变了目标呢?这种情况非常微妙,我们的目的往往是在毫无意识下发生变化的。一旦肾上腺素开始在我们体内作祟,我们便失去了理智思考的能力,目的感已经失去引导我们行动的能力,取而代之的是汹涌而来的化学分子。
为了回归理智,继续对话,你必须暂时停止和对方的互动,转而审视自我,像一个局外人一样审视自我。你可以这样问自己:“我在做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你坦率诚恳地探索自己的目的是,往往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好吧,我的表现有些咄咄逼人,表达观点的方式太多强势,一心只想战胜对方。我已经偏离了原来的目标,开始只是想选择度假地点,现在成了想证明自己的看法更高明。”
一旦怀疑内心的目标发生了变化,你就可以下意识地进行调整了。例如,“我的真正目标是找一个咱们都喜欢的度假地点,而不是要证明我的观点比你强。”简而言之,只有意识到了错误之处,你才能不让自己犯错。
但是我们该怎么做呢?怎样才能意识到内心的变化,不再犯错,进而影响自己的动机呢?很简单,按格瑞塔的方法去做。你应当停下来问自己几个可以帮助你返回对话的问题,这些问题既可以在意识到对话失控时提出,也可以在准备展开关键对话时提出。这些问题包括:
我希望为自己实现什么目标?
我希望为对方实现什么目标?
我希望我们之间的关系实现什么目标?
为了便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理解,先来介绍一个概念——关键对话。
关键对话指的是两人或多人之间的一种讨论,这种讨论具有三个特点:
1、巨大的风险;
2、不同的观点;
3、强烈的情绪。
而且沟通、讨论的结果,会对你的生活质量、人际关系,造成重大影响。
比如:结束一段感情,让朋友还钱,给老板提建议。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在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能够用3个提问,清晰沟通的目的,在沟通中牢记对话目的不动摇。
【I】
【反例】
这个星期一的早上,老公只穿了一件很薄的风衣就准备出门了。
我一嗓子喊住他:“你今天就穿这么一点吗?现在已经是冬天了!”
他一脸不赖烦的看着我,回应道“不用你管!”
我有些上头,继续喊:“你当你是十几岁的小伙子吗?现在武汉已经零下了,今天必须听我的!”
“哐”的一声门关了,一大早,我吃了个闭门羹。
【what】
在生活中,像这样的正面口角、争强好胜的场景还不少。
当他跟我说“不用你管”的那一刻,我的肾上腺素开始飙升,一心想着提高声调来说服这个倔强的沟通对象!早就忘了,我说这些话的目的,其实只是想让他换一件厚外套。
也就是说,在沟通中,如果要想达到自己的沟通目的,还得先明确自己沟通的目的,并且在对话过程中牢记目的不动摇。
【why】
因为只有清晰了沟通目的,最终才有可能达成想要的结果。
【how】
那么怎样找到对话目的呢?
我把它整理为这3问,来审视自己:
1、我想通过这次沟通达到什么目的?
2、我希望为我们的关系实现什么目标?
3、如果这样是我的真正目的,我该怎么说?
【不这么做的坏处】
【负面一般做法】
一般情况下,当我们受到对方反对意见、质疑、压力时,我们会本能的选择战胜对方、甚至惩罚对方的方式来应对。
【一般做法的坏处】
如果就这样跟着本能走,事情的结果会变得难以预料,离我们想达成的结果也会越来越远,甚至影响到人际关系。例如我见过一对双胞胎,她们在卫生间门外里互相瞪眼掐腰的面对面站着,原本她们都想上厕所,但没过多久两人却为了其他事争吵起来,挣个你对我错,双方都想战胜对方而吵得不可开交,哪怕当时她们已经憋得满脸通红也毫不让步。
【拆页建议】
面对这个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的本能,拆页建议:在对话前,明确沟通目标,并在对话过程中,牢记沟通目标,以促进达成沟通的目的。
【正例】
如果让我再倒回到星期一早上,用这3问重新审视自己:
1、我想通过这次沟通达到什么目的:老公在出门前,换上厚外套,不感冒。
2、我希望为我们的关系实现什么目标:他能欣然接受我的建议,他感受到我对他的关心。
3、如果这样是我的真正目的,我该怎么说?
我会说“你能穿上厚外套吗?我不希望你感冒,去查查天气预报,看看我的建议怎么样?”
【A1激活经验】
现在请伙伴们回忆一下,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与家人、孩子、同事、朋友等是否有发生过正面冲突?在冲突过程中,一味的想争对错,觉得都是对方的错!
当时是个什么场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具体是什么?你是怎么说的呢?小组内讨论之后,请1人分享。
[分组]后面两位伙伴一组,前面三位伙伴一组。
【学员发表】
小杨:我的案例是有关孩子的。
我在长沙有个便利店,上个月月末的某一天,我的孩子在便利店拿巧克力吃,但是我不想让他吃糖,因为会长蛀牙。可是他拿“只吃最后一个”这句话敷衍我。一听到这话我就来气,愤怒的耸他说“下次不许你来便利店了!”可是他还是继续在那里吃糖......
【A1+经验反思】
接下来,继续思考。如果时间倒回到那个场景,用3问梳理自己的对话目的,重新审视自己的对话目标,目标会是什么呢?你又会如何沟通呢?写在便签上,时间 1 分钟。之后请一位小伙伴分享。
【学员发表】
小杨:用了这三问,
1、我想通过这次沟通达到什么目的?我不想他吃糖的目的是保护他的牙齿。
2、我希望为我们的关系实现什么目标?让他知道我是在关心他,关心他的身体、牙齿会痛。
3、如果这样是我的真正目的,我该怎么说?我会说“如果你吃糖的话,你的牙齿会被虫咬掉,这样你又要拔牙,拔牙很痛。妈妈是关心你,不想让你的受疼痛才,提醒你少吃糖的,你考虑一下妈妈的建议......"
R2 拒绝“傻瓜式选择”
对话高手在拒绝“傻瓜式选择“时会提出新的选择。他们会面对更为棘手的问题,排除非此即彼的选择,转而寻找具有意义的对比说明。下面,我们来看看他们具体是怎么做的。
首先,你应当阐明自己的真正目的。做到审视自我可以让你在对话中占据领先优势,如果能明确对话可为自己、他人以及你们的关系带来的重要意义,那你就能成功消除“傻瓜式选择”的影响了。例如,“我的目的是,让丈夫变得更加可靠。每次他承诺的事情都做不到,我已经受够了这种失望。”
其次,说明你不想实现的目标。这一点是对比说明法的关键所在。想想看,如果你放弃战胜对方或明哲保身的想法,会发生哪些对你不利的情况?如果你停止咄咄逼人的表现会带来哪些不好的结果?如果你不逃避问题,情况又会出现怎样的转变?例如,“我不希望看到的是毫无意义的激烈争论,这样不但让人心烦,而且无法改变情况。”
最后,给自己提出一个更复杂的问题。你应当把前两步结合起来,然后提出一个问题,迫使自己跳出沉默或暴力的怪圈,寻找更具创造力和建设性的选择。我该怎样和丈夫展开坦率对话,一方面能和他讨论更负责任的问题,另一方面又不会破坏情绪或浪费彼此的时间?”
“我该怎样和丈夫展开坦率对话,一方面能和他讨论更负责任的问题,另一方面又不会破坏情况或浪费彼此的时间?”
对那些从“傻瓜式选择”过渡到理智思考这个新问题的人来说,观察他们的表情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他们会逐渐陷入沉思,眼睛慢慢变大,大脑飞速运转。令人惊奇的是,当我们问他们“你觉得有可能做到两全其美吗”时,他们的回答非常一致,都承认这种可能性其实很大。
举例来说,你要学会的对比说明应当是如下这样的。
在对话过程中,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够解决问题,又不会伤害或冒犯对方?
在对话过程中,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够指出邻居的讨厌做法,又不会让对方觉得你自以为是?
在对话过程中,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修和配偶讨论你们的花钱方式,又不会和对方陷入争吵?
【片段之间的衔接】
下面我们来看看另一种情况,在沟通回应对方的时候,帮助我们梳理并关注对话目标的方法。
【学习目标】
在沟通中需要回应对方的时候,学习者能够拒绝“傻瓜式”回应,并且使用对比说明3步骤,梳理出对话目标再进行沟通。
I
【what】
“傻瓜式选择”是指在遇到“关键对话”时,要么带着情绪表示对抗,要么为了保全面子选择沉默逃避。
[意译案例]A1
就在今年7月份,我们部门刚成立的时候,我把工作中的困难以及想到的解决办法以邮件的形式发给了高层。接着,过了几天,其中一位高层找到我,敷衍的跟我说 “按照之前的经验去做就可以了~”
当我听到这里时,我表示不理解和不服气。我的内心有很多话想说,但因为害怕说出来之后会对我产生不好的后果,于是在“傻瓜式选择”里选择了逃避。
时至今日,我跳槽成功了,快要离开了,依旧耿耿于怀。
【细化原文行动建议的步骤】
那么,根据这个步骤,怎样摆脱“傻瓜式选择”的困扰呢?
我把它整理为:
一、正面的问题——我希望沟通达到什么目的?
二、反面的问题——明确不想因做出“傻瓜式选择”而带来的后果。
如果此时我逃避问题,会有什么结果?这些结果哪些是我不想看见它发生的?
如果此时我对抗问题,会发生什么后果?这些后果我可以承担吗?我不想看见什么后果?
把这些不想发生的后果写出来。
三、综合问题——我该怎么样做,才能在对话中,既达到自己的目的,又避免自己不想要的结果呢?
A1+
如果再回到半年前那个场景,总经理再次对我说“按照之前的经验去做就可以了”,我用这个方法,梳理出对话目标,再进行沟通:
一、梳理对话的目的:
我的目的是让总经理重视我提出的需求,并且达成共识,一起解决公司存在的问题。
二、梳理不想发生的结果:
我不希望因为我的逃避、沉默,让这个部门或者岗位变得只是摆设,最终让公司利益受到损失。
三、串联1和2,提出一个新问题反问自己,最终推敲出沟通的内容。
反问自己的问题是:“我该怎样说,才能让他们既重视我的需求,又避免因我的沉默而让公司利益受到损失呢?
我会说:
“总经理,我想来研修的目的是更透彻的了解我的工作内容,能更好的为公司服务,解决公司存在的问题。
我不希望我的沉默,导致这个部门或者岗位变得只是摆设,最终让公司利益受到损失。
再次跟您申请去营业部研修的事情,您觉得如何呢?
我想这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同样是离职,也不会带着遗憾离开。
【适用边界】
不过,值得说明的是,如果双方只是闲聊,聊八卦、聊家常,聊谁家又生了个大胖小子......像这样的聊天结果不会对你的生活质量造成重大影响,那么这个技能是不适用的。
【预防异议】
有人会产生质疑,这样做真的有效吗?万一按照这样去思考,说错了怎么办?如果我用“傻瓜式选择”回避,至少可以明哲保身吧。
《关键对话》整本书都在论证,只有拒绝傻瓜式选择,分享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做出了第三种选择才能获得双赢,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A3催化应用】角色扮演
接下来,我们来玩角色扮演,一人扮演咨询师,一人扮演客户,客户向咨询师诉说烦恼,咨询师用摆脱“傻瓜式选择”的三步引导客户思考出自己的答案。
客户的烦恼是:他想去北上广工工作,客户的妈妈却让他留在三线城市,安排事业单位,按部就班。客户要如何与妈妈沟通呢?请用这三步引导客户去思考。
学员演练
咨询师-学员英英、客户-学员小刘
咨询师:经过刚才的沟通,发现你很想去北上广打拼。
那么,你跟妈妈的沟通,你想达到什么目的呢?
客户:我希望妈妈心甘情愿的接受我去北京发展,不要有情绪。
咨询师:好的。那如果你不这样做,你不去沟通,选择回避的话,会又怎么样的后果呢?
客户 :如果不沟通,选择留在家这边,我会生活的很不开心,并且会过着充满抱怨的生活。
咨询师:那如果你不顾妈妈的想法,直接离开家了?
客户 : 那我妈妈一定会很生气,表示不理解她的用心良苦。以后可能会吵架。
咨询师:好的。刚才你已经很清晰的阐述了自己的目的,也不希望逃避或者对抗与妈妈的沟通,产生不好的结果。那么把希望的目的和不想发生的结果连起来思考看看,怎么说呢?
客户:我会这样子跟她讲“妈妈,我想去北上广打拼,不过在去之前,会先尝试找一份满意的工作。确定好了,那边的同学、朋友可以照顾我,我也会照顾好自己。北上广交通方便,3~4小时就能回家,我随时可以回来的。如果想我的话,我们可以随时视频。”
[回应与反馈]
感谢咨询师和客户的精彩分享.
当我们在遇到关键对话的时候,就像小刘一样,避免“傻瓜式选择”,避免逃避和对抗,有什么事情说出来嘛,可能在此之前,我们差的只是一个方法,今天我把思路已经告诉了大家。之后,不仅可以用这3个提问解决自己的问题,还可以像今天一样,给家人、朋友
做咨询,引导他们思考出沟通的内容。
【A2行动步骤】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有没有可能发生这样关键对话呢?应对处于叛逆期的儿女、批评同事的工作表现、跟老公商量年终奖怎么花一个说旅行、一个却说给妈妈一个大红包......
在今天所学的两种“确定对话目标”的方法里,任选一种,明确你的沟通目标,尝试思考出,你会怎么去沟通。
时间3分钟。之后请1~2位伙伴敞开心扉、分享你的关键对话。
学员演练
咨询师-学员英英、客户-学员小刘
场景是我和老公的冲突“我喜欢买买买,老公看不惯,也不喜欢我买买买。”
我选择的是第二张方法来清晰自己的对话目的。
一、从正面的角度-我希望达到的目的“希望他可以理解我买买买的行为,因为我不是乱买的人”
二、从反面的角度-
如果我选择逃避问题,下次还会为此吵架。
如果我选择对抗问题,我们会吵的不可开交。
三、思考“我要怎么去做,即达到让他理解,又能够避免伤害两人的感情或者这个问题一直存在呢?”
我的结论是:当他跟我抱怨的时候,我心平气和的跟他讲,
“我理解你的想法,一天到晚帮我拿快递,心里不舒服。但是其实我买的快递,你可以看一下,基本上都是小孩子的东西,而且是趁着打折买的哦,是省钱的。”这样子讲,他至少能先平息下来,等他脾气下来之后,后面的就好沟通了。
【强有力的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2个确定对话目标的方法。
在对话前,清楚自己希望通过对话获得什么。在对话过程中,无论出现多少可能转移注意力的情况,依然能坚守自己的目标,直到达到对话目的。
并且今天以后,我们不再做“傻瓜式选择”,无论出现多么棘手的情况,让对话永远是一种可行的、开放式的选择,抓住每次沟通的机会,敞开心扉的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