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April,是我们上海拆书帮喜乐分舵的一员,今天刚好拆1-1的拆页。用3个标签介绍自己,第一个标签是电影,我很喜欢看电影,遇到喜欢的电影我会不止看一遍,有的电影片段会看10 遍以上,从故事情节,人物的表演,画面去看这些片段。第二个标签是看书,喜欢看书,偏向于技术类的多,看书也是一个让我放松的一种方式。第三个标签是现金流,受益于罗伯特T清崎所写的《富爸爸穷爸爸》一书,就喜欢上了这个游戏,并在这个游戏中一次次地去强化财商知识。
既然说到拆书,那什么是拆书以及拆书帮呢?由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要把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具体的运用。分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个人学习的应用,是便签法,让人读一本书,就能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组织学习的应用是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来衡量的话,一位拆书家创造的价值不亚于一位培训师。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也叫拆书帮俱乐部,拆书帮分舵是公益性青年自组织,其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善意的主动破除隔膜
不管离职做专业律师,还是在现有职位上持续提升职业价值,或者对的起之前的老板,有些能力是要提升了。在职场上,一般来说,转换的成本要比调整的成本高,那就不妨先尝试调整的可能性。
文淑点头表示认同,怎么做呢?
根据文淑分析的内容,药方很容易开出来:
1、先和老板沟通你目前的焦虑,争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主动认怂也是一种策略,职场上都是明眼人,自己有些不足,不掩饰反倒显得主动。
2、和老板一起分析工作情况,并制定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升计划,给自己一个期限,让老板看到自己的努力。
3、把同事的指责当作提升点,保持自己的节奏,逐步提升。与此同时,不必对评价产生情绪,把精力放在工作上。
职场人际关系难点在于,双方各怀“恶意”揣测。把对方列为假想敌,从一件小事开始建立自己的壁垒,最后可能会演变成越看越不顺眼,一拍两散。尤其是在上下级沟通中,中国的文化,“上”为尊为大。一方面上级会极力维护自己的权威,另一方面下属也尽量避免去挑战上级的权威。如何打破这种沟通壁垒,让沟通更顺畅。
1、鼓起勇气揪出坏感觉。揣测是虚无缥缈的,如果觉得上级会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够,对自己失去信心,甚至是失望,不满。可以直接找上级确认,通常是由于自己内心的焦虑和恐惧错误解读了上级的意思。
2、着力去提升自己需要具备的工作能力:请上级一起分析近期工作中出现的状况点,针对性的制定提升计划并设定期限,必要的时候请上级支援或给资源,让上级看到自己的改变和成长。
3、接纳同事的异议,把这些异议转为成具体要提升的点和成长的动力。
A1便签
去年年底的时候,我们部门有几个项目同时进行。一个是现场应用的前期开发,由我负责对老板陈明汇报,一个是与业务部对接的项目,交给我的同事李莉负责,与业务经理赵洋对接,还有一个是部门内部的实验室改造项目,交给同事方程负责,向我汇报。李莉对他负责的项目感到很吃力,迟迟没有拿出最终方案来,而赵洋时不时会来问进度。方程的负责的改造完工后,以为就此结案,但少了评估报告是无法结案的。同时自己负责的项目也是错综复杂,各方面的压力在一次和陈明的汇报过程中爆发,陈明只是问项目进度以及为什么延迟(语气有些强势)。而我解读到的是不满,心里就在想:你还不满意了,我都累成狗,你却还要责怪我,也不看看我都做了多少活。一时间觉得下属不给力,老板也不理解,同事等着看笑话,气郁至极,都不知道怎么就说出”我不想做了“这句话。
现在想来其实当时我主要是焦虑,新项目的未知,各种事情的赶到一起的心烦意燥让我与他人之间筑起高墙。
A2便签
目标:改善目前的工作状态
经过这段时间项目的推进,思路逐渐明朗,同时冷静下来认真思考过后当时那种状态的出现,一是自己太紧张了,二是我在带领团队上能力欠缺,导致自己忙的团团转,别人也不知道如何帮忙。
行动计划:
1、下周和老板沟通之前自己的感受,确认他的想法和反馈;
2、请老板帮我分析带团队中需要提升的能力点,争取到他的支持,请他传授经验或者去上对应的培训课。以三个月为期,利用学到的知识,通过对李莉和方松的工作协作调整,用他俩负责的项目作为检验,如果他们俩在完成各自的项目过程中能达成顺利沟通并且完成项目目标,则为有效果;
3、客观地对待同事赵洋挑出的毛病,对项目来说是提升项目质量很好的工作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