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非暴力沟通与高效演讲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非暴力沟通之表达反馈 学习目标: 互动沟通中,不再反问或质问,而是用封闭式疑问和猜测表达反馈。

开场:

【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苏语嫣。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对象)能够在接收非数据型信息的互动沟通中(场景),不再反问或质问(一般做法),而是用封闭式疑问和猜测(界定)表达反馈(行为),从而建立和谐的沟通体验。(效果)

【分组】为了更好的促进学习吸收,我们进行一个简单的分组,左边2位小伙伴一组,右边2位小伙伴一组,依次类推。等会我们会分组讨论分享。

       


图书介绍

F特征

我们今天学习的拆页来自《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作者马歇尔.卢森堡是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拥有突出成就2006年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此书通过13个章节详细介绍关于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教会我们如何使生活更加和谐美好

A优势

与其他沟通类书籍相比,此书不仅有简单实用的方法,也有指导思想的理论,深入浅出的向人们介绍非暴力思想,以及如何去实现人与人之间的非暴力沟通。

B1(书本利益):

这本书能够帮助你疗愈内心深处的隐秘伤痛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

B2(片段利益):

通过今天这个片段的学习,你可以学会如何在沟通中,更加有效的给他人进行反馈,从而建立和谐的沟通体验。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过渡接下来,请大家花2分钟时间阅读原文拆页,阅读好的小伙伴请举手示意我。

R】阅读原书拆页

原文拆页:《非暴力沟通》P90

在倾听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之后,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如果我们已经准确领会了他们的意思,我们的反馈将帮助他们意识到这一点。反之,如果我们的理解还不到位,他们也就有机会来纠正我们。此外,这样做还有助于人们体会自己的状况,从而深入了解自己

非暴力沟通建议我们使用疑问句来给予他人反馈。这将便于他人对我们的理解作出必要的补充。我们的问题可以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他人的观察:“上周我有三个晚上不在家,你说的是这回事?

2.他人的感受及需要:“你很灰心?你希望得到肯定是吗?”

3.他人的请求:“你是不是想请我帮你预订酒店?”

请注意上述问题与以下问题的区别

1.“你说的是什么事?”

2.“你现在心情怎么样?”“为什么你会有那样的感觉?

3.“你希望我怎么做?”

第二组问题并不需要我们用心体会他人。这些问题看起来很直接,但根据我的经验,它们并不是获得信息的最佳方式。这样的提问方式,就像心理咨询师在帮助客户,容易产生距离感。如果我们真的要这么,在提问先提及我们的感受和需要,将鼓励人们主动表达自己。例如,如果我们想问别人“你说的是什么事,我们可以说“我有些困惑。我想知道你是指件事。告诉我好吗虽然,这不是必要———有时,我们的语气已经表明了我们的感受和需要;但我还是建议主动表达感受和需要,特别是情绪很激烈的时候。

什么时候需要给别人反馈呢?首先,在对自己的理解没有把握时,我们需要对方的确认。然而,即使确信自己已经明白了,我们可能还会发现别人正期待我们的反馈。有时,人们甚至会直接问:“我的意思清楚吗?”或“你明白我的意思吗?”这时,简单回答“是的,我明自了”可能是不充分的,人们也许期待我们说得具体些。

一位女士在参加非暴力沟通研讨班后不久,到一个医院当了义工。些护士请她去和一位老太太谈话。护土们告诉她:“我们和她说,她的病并不重,只要吃药,病情就会好转。可是,她听不进去,整天坐在屋子里喃喃自语“我不想活了我不想活了。”这位女土见到老太太时,就像护士们说得那样,她独自坐在房中,不停地说“我不想活了"。

“你的意思是你不愿意活下去了?”这位女士问老太太。老太太很惊讶,停了下来,表情也轻松多了。她开始讲,从没有人知道她是多么痛苦。这位女士继续表达她的理解。很快,她们就感受到彼此的情意,手挽手地坐在一起。当天晚些时候,老太太就开始吃饭、服药,情绪也明显好转。尽管护士们一直在安慰老太太并给她建议,但只有这位女士为老太太提供了她真正需要的东西一她需要有人能理解她深深的绝望。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碰到很多接收非数据型信息的互动沟通,比如:孩子和你说想出去玩。在这些沟通中,我们往往容易直接反问或质问对方,比如:你怎么这么贪玩?这样容易造成不好的沟通效果。而这个片段则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非暴力沟通的方法来反馈。

why当我们运用封闭式疑问和猜测来主动反馈时,2个好处:1.向对方展示我们已准确理解他的意思,以助进一步有效沟通2.对方建立连接,给对方机会纠正我们对谈话内容理解到位的地方

how】【细化行动步骤】具体包含以下4步

1.描述观察看到听到你。。

2.确认感受:感到(开心、幸福、难受。。)吗

3.确认需求:你感到。。是因为你需要(关心倾听、拥抱。。。)吗

4.确认请求:所以,你希望我能。。

【意译案例】

10月和我爸聊荨麻疹的事,我告诉他:我的不重,只要吃药就会好转。可是爸听不进去,一直念叨不能零食熬夜。

老爸听到你说我不能零食熬夜,你的意思是你感到失望我问老爸。老爸一听愣住了,接着开始和我讲吃零食熬夜对身体影响是多么糟糕。

我继续表达我的理解“你感到失望,是因为你需要我重视自己的身体,在你的保护下健健康康的吗于是,老爸不再说我,转而告诉我他和妈妈是多么珍惜疼爱我。

“所以,你希望我能依赖吃药来病,而是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来避免生病”老爸一听很高兴表情也轻松多了。

就这样,很快我和爸爸就感受到了彼此的情谊,我们的聊天也因此愉快多了。

【预防异议】【适用边界】

这样看来这个方法挺好的,那什么情况下使用会比较好呢?一种是你有七分把握理解了对方的意思,另一种是你理解不到位对方愿意来纠正。

当然,也许你会觉得这样太浪费时间,为什么不直接问对方什么想法得了?在非紧急情况下只有这样通过具体表达反馈的过程,你才会更加容易得到理解和接纳,也能更准确的理解他人,这样才实现了我们和谐沟通的目的。

所以我们需要用封闭式疑问句,比如“你是感到失望么?”而不是“你的心情怎么样?”这样来表达反馈能体现我们用心体会他人。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促动参与

①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场景设计】

我们刚刚学习了用封闭式疑问和猜测来代替反问和质问给予他人反馈,现在一起做一个演练。请大家认真听要演练的场景,小明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小明:妈妈,可以给我打点生活费吗?我钱用完了。

妈妈:什么?才开学一周钱就用完啦?

小明:我买了衣服还有球拍。

妈妈:我天,你怎么这样乱花钱?

小明听了很委屈, 认为自己并没有乱花钱,说道:“生活费你爱给不给吧,随便你”然后就挂了电话。

妈妈感觉到自己误会小明了,小明并非爱乱花钱而只是因为大件生活用品导致了开销加大。妈妈开始想着怎么扭转这个沟通局面。

【清晰指令】

现在请大家按照分组进行演练。一个人扮演小明,一个人扮演妈妈。妈妈现在要运用刚刚所学的封闭式疑问和猜测来继续刚才断了的对话,给小明反馈。

好,现在请大家分配角色,开始演练,设计一段对话。

5分钟后我会选一位小明和妈妈来演练,大家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封闭式疑问和猜测是怎么说的。

【小组讨论】

【角色扮演】

好,小伙伴们都讨论完了。现在我们请小伙伴上台分享:首先介绍各自扮演的角色,然后展示你们的对话内容。

②学习者案例记录:

珂珂(小明)和李淑敏(妈妈)

小明:妈妈,可以给我打点生活费吗?我钱用完

妈妈:什么?才开学一周钱就用完啦?

小明:我买了好多衣服和球拍

妈妈:我天,你怎么这样乱花钱?

小明:这在学习里,肯定要穿好看点的啦。

妈妈:你怎么就一下子把钱花光啦?

小明:我懒得跟你说了!

小明挂电话,妈妈重新拨回去。

妈妈:小明,怎么刚才你挂电话了?你生气了么?

小明:肯定要用钱的啦,给我这么点钱!

妈妈:你是觉得妈妈冤枉你了?你确定你没有乱花钱?

小明:我感觉很委屈,本来就没有乱花钱。

妈妈:所以你很委屈,是么?

小明:是啊!多给我点钱就好啦!

妈妈:看来你这段时间,因为大件物品确实花了蛮多钱。如果没有大件物品的话,就会很好的规划自己的生活费了对吗?

妈妈:所以你现在是需要妈妈再多给你打点生活费么?

小明:多给点就更好了。

妈妈:好的。

 

【收尾】

好,谢谢小伙伴精彩的演练。通过今天拆页的学习,大家已经学会了用封闭式疑问和猜测来表达反馈,从而建立和谐的沟通体验。希望以后不管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大家都能够积极运用,创造和谐共处的沟通体验。我今天的拆书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