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透过结构看世界》 所属活动: 烟台拆书筹备分舵第九次线下过级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掌握结构式的沟通技巧 " 学习目标: 轻松有效的搞定对方

开场:

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今天跟随我完成这次RIA现场学习后,相信各位老师都能掌握一种结构式的沟通技巧收集、分类、总结,这种自下而上的金字塔结构,让对方快速并清晰地了解你的意图。(本次学习目的)我们先按现场人数随机分为2组,随后我们组内讨论、组间分享。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的带拆书籍:

F: 这本《透过结构看世界作者李忠秋,是中国结构思考力学院的创始人,这本书从理念、方法、应用三大方面循序渐进地培养、建构我们的结构思考能力。

 

A: 为贴近实际应用,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结构思考力的实用工具,把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

 

B: 如果你想成为“思考清晰、表达有力、生活清爽、工作高效”的人士,这本书将教会我们用结构性思考力洞悉事物的本质,当一个人习惯了以结构的视角去审视身边的事物和问题时,一定可以让我们把事物看得清晰、全面,生活和工作也会变得非常有条理和高效。尤其是今天的这个拆页将教会我们一种实用的结构性思考力。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透过结构看世界》拆书片段p133~134页。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另外一种情况,就是面对一堆素材或信息,需要加以整理、梳理,理出头绪,以便“提纲挈领”。比如工作总结就是如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我们采取自下而上搭建金字塔结构的方式,叫做概括总结做聚合。

采取这种方式有三个步骤。

(1)      收集信息。将能够收集到的信息全部罗列出来。

(2)      信息分类。按照归类分组的原则,确保同一组的信息属于同一个范畴。

(3)      概括总结。将每个分类概括出一个结论。寻找每组信息资料的共性,将共性概括为结论,然后继续往上概括,直到金字塔的塔顶得出最终的结论为止。

我们现在以生活中介绍异性朋友为例,说明此方式的运用。

假如有人向你单位的一位女同事介绍男朋友,你问他那个小伙子怎样呀?他说,那个小伙子真不错,个头高,大学毕业,长相好,待人和气,潇洒活泼,逻辑思维能力强,富有同情心,在大型企业从事设计工作,工资高……

你听完这样的介绍,感觉信息不少,但有些乱。所以你需要将这些信息梳理一下,分成三类,每类给出一个结论,最后概括出一个结论,再向你的女同事介绍,就会很精彩。其金字塔结构如图7-18所示。


 

       这么好的小伙,赶紧hold住!!!

纵向结构的以上两种方式一般都是同时使用的,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两方面努力,就能完成一份观点清晰、简明的表达结构。这个过程实际上是确定主题、基于主题进行发散思维,然后进行聚合概括,浓缩成一个打动对方的结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结构思考力帮助我们完成了整个构思。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不这么做的坏处)在工作、生活中,口头也罢,书面也好,当我们表达3种以上的信息时,一股脑地无头绪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可能对方根本不明白我们到底想表达的是什么?几个意思?有时甚至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在聊些什么,闲扯了没用的东西很多,常常造成沟通上的误会,导致工作和生活无法高效顺畅地运转。

 

(反面案例)比如去年同期同事小邢外出办事,我说好像今年的社保最高最低基数下来了,不知现在是多少?应该有文件了,如果有文就拍下来带回来看看。还有些办公用品需要买,比如:透明文件夹、签字笔、洗涤液等。顺便问问地税个税缴纳手续费什么时候开始办理?还有稳岗补贴什么时候办理?对了,顺便把各银行的对账单取回来…….结果小邢回来后忘了问地税手续费返还的事当时也没跟我说,到了后期需要办理时我才想起来当时忘了跟他确认这件事了;而且我当时最需要的透明文件夹也忘买了,没法只能又让他跑了一趟。

 

(通过原文拆页建议,转为正面案例)造成我和他都遗忘的后果就是因为我向他传达指令时没有逻辑性和结构性,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一点不清晰,容易让人误解和遗漏。如果按原文中的内容,把让他办的事分类、概括成4部门7件事,即社保处:最高最低基数、稳岗补助;银行:对账单;地税:个税返还;文具店:买文件夹(必须)、签字笔、洗涤剂。这样我们彼此都会一目了然,很清晰高效。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

2分钟

拆书家显像提问设计:

请回顾一下近期我们在与同事、领导、朋友等口头沟通时,当时还自我感觉良好,结果说了一大堆,没进行清晰地归类或概括,对方却完全搞不懂你是什么意思?引发了误解、懊恼、挫败等,想想看这件事究竟是发生在什么时候?可以描述一下当时的具体情境吗?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回想一下,然后拿出1分钟时间在小组内进行分享。

学习者案例:

 

新建老师分享案例:有一次在职场跟同事说:小王,你要给客户发邮件啊,再把那个验证的事重新做一下,另外稽核的文件发出去了吗?还有什么什么……因为说了太多的事项,没有逻辑和关联性,对方好像也没记住,结果新建自己也很有挫败感,认为自己明明交代得也很清楚啊,也没有涉及太多事项,为什么对方就记不住呢?

 

 

 

 

 

 

 

 

 

 

 

A1+】催化应用

9分钟

拆书家催化提问设计:

 

想一想,如果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时,结合刚刚我们学习的原文内容,如果回到当时的场景,你会怎么办呢?用原文中三步骤写一下未来设想:

    收集信息

 

 

    信息分类

 

 

    概括总结

 

 

 

学习者案例:

 

吕老师按照前面所学的三步骤,结合自己的事例分享如下:

 

    收集信息

吕老师早晨一到班上,就把当天所有的工作都列出来,列出来后发现每天都有近10多项需要做的工作。(属于收集信息层面)

 

    信息分类

然后按照工作内容进行4象限分类:紧急重要(当天必须要押款,押款工作对于安保公司来说是关键要务);紧急不重要(当天有检查的要应付,尽管是内部检查不重要,但属于紧急事项,必须要当天应对);不紧急重要(资格考试,虽说目前不紧急,但对于以职称论绩效的企业来说无论对公司还是对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事项);不紧急不重要(车辆保养维护跟其他事项相比而言,属于不紧急也不重要,可以限定时间节点,本周内完成即可)。

 

    概括总结

经过上面的信息收集以及信息分类工作后,就可以有条理性地分配工作,然后跟进、确认完成情况即可。

 

拆书家:吕老师的分享非常好!完全学会并掌握了结构性沟通的三步骤:收集信息、信息分类、概括总结,各位在座的老师们通过上面的分享,也从中了解并熟悉了这种具有逻辑性的结构沟通方式,相信今后大家一定在生活和工作中会将事物看得更清晰、更全面,生活和工作也会因此变得非常有条理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