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晓宁,从事人力资源工作欢迎大家的到来。
【设定可被观察测量的学习目标(什么情境下,用什么方法,如何做,达到什么效果)】
首先跟大家说一下这次带拆的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我们能在批评、归责、归功这三个沟通场景中理解三个不同人称代词的差别和效果,并且用我们的“人称代词选择”三步骤选择使用最适合的代词,助益我们更快建立起良好的气氛以及和谐的关系。
【图书介绍】
【F】今天的拆页选自《沟通的艺术》,作者有两个:一个叫罗纳,一个叫罗塞,都是研究沟通的专家和学者。这本书当时的定位是大学生的教材,但出来之后收到全美国甚至世界的欢迎,再版十四次,非常经典。
【A】与同类的经典书籍相比,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就是理论和实际的惊人结合。当理论刚刚让你感到枯燥,它马上就来了很深入浅出的例句和例子。另外,这本书的行文很节制,但有着其他同类书籍少见的一种令人醍醐灌顶的睿智感。
为了让大家能感受一下,现在我要给每人一张小纸条,这些纸条是我随机从这本书的摘出的金句语录。这些语录是我喜欢的,不一定大家都有我这感觉,但希望大家也能直观地感受到。
【B1】这本书看完,我们在沟通方面的认知会提高,甚至会对我们已有的认知有所颠覆。从此以后,我们在沟通上,终于能有个全面的指引。
【B2】而今天的拆页,在结束时我们能学会一个具体的小技巧,那就是在语言表达里面,人称代词的改变带来的大效果。
开始之前,我想先讲一个办公室故事。
有一回,我的上司在外头上了个很好的培训,她兴冲冲就召集部门同事,做了一场培训分享。讲完之后她就问,你们觉得讲得怎么样啊?有什么意见大家随便提出来。这时候有个同事落落大方地发言:“我们几个感觉,你这次的分享仓促了点,准备有点不足。”这时候领导拉下了脸,而我们几个面面相觑,暗自不爽。
为什么不爽呢?因为我们其他的人“被代表“了。
咱们刚才看的拆页就是想告诉大家,“我”“我们”“你”,这样的人称代词,有他们自己的社交含义和指向性。用得不好,会导致你的人际关系受挫。
根据书中的技巧,我总结了一下,可以用“过”“责”“功”三个字来概括。
1. 过:请多用“我”语言。为自己个人的过错,意愿和看法负起责任。同时这也可以暗示提醒对方他们自己犯下的同样错误。比如:“我要注意自己讲话太直的问题。”
2. 责:请多用“我们”语言。给聆听者一种“我们一起承担”的倾向。“我们以后发邮件之前都多检查两词。”
3. 功:请多用“你“语言。把功劳和赞美清晰地去给聆听者,不沾光,不含糊。比如“你这次做得非常棒,是你的功劳。”
【细化行动步骤】
那怎么去做呢?具体我们可以用下面的“人称代词选择”三步骤:
第一步骤:判断情景
第二步骤:挑选人称
第三步骤:使用人称
【拆书家how举例】
以前我很喜欢用“你”字。跟同事说话是:”你为什么不…”的句型。比如:“你为什么不用那个方法呢?”“你可以提前先准备好啊。”“你怎么不问一声就发出去?”
现在,我会这么做:
1. 我先判断场景,发现是要去说对方的“过”。
2. 接着,我会挑选“我们”这个人称代词。
3. 最后我会使用人称。我会说:“我们要不用一下那个方法吧。”“我们试试提前一天准备好?”
这样的句式,让别人听起来感受舒服多了是吧。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给出具体确定场景】
好的,我们刚刚已经知道了“我”、“我们”、“你”的人称代词语言应该怎么应用,但还是需要演练才会更熟悉。所以现在我们来现场演练一下。请大家仔细听我念一下待会儿要演练的场景:
在A公司,销售经理小李拿下了一个2000万的订单。本来是件好事儿,但他的顶头上司老张在这个过程没少操心,因为小李在谈合同的时候,会跳过一些审批环节,还会答应客户一些不符合公司政策规范的事儿。而小李觉得如果没有老张的过度谨慎和拖延,如果能放开一些对大客户合同的层层审批的权限,同时间给大客户一些优惠,肯定能更早拿到更大的订单。
现在请每两个人一组,做一次演练。一个演“老张”一个演“小李”。老张既要表达对小李的认可,也需要表达出小李的问题。而小李需要表达出对公司大客户政策的看法。整个过程请用上我们的“三步骤”。
演练时间三分钟,三分钟后,我会请你们其中的一对或者两对来演示一下,给大家听听,是怎么用上我们的人称语言的。
【结束语】
今天的演练超棒,看得出大家已经清晰掌握了如何运用人称语言的原则和步骤,“我”、“我们”、“你”人称代词,对应“过”“责”“功”情景的应用技巧。请大家养成习惯,一定能促进我们的沟通和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