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分组】大家好,我是今年要成为三级拆书家的媚如,今天我将给大家带来2-1现场拆书。首先我们先分一下小组,方便待会讨论。请从我右手边开始两人分为一组。
【学习目标】希望大家通过学习这个片段,知道 “培养兴趣”的三阶段模型,学会运用模型将兴趣养成能力,收获价值。
图书介绍
【F】我们今天学习的片段来自《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作者是古典,这本书是他继《拆掉思维里的墙》后,推出的第二本。这本书写给成长中的每一个人,以生涯之学和古典独特人生体验带领读者,即使在这个不那么公平的现实世界里,每个平凡人也都能活出各自生命可能。
【A】在同类的书籍里面,这本书把生涯概念性的理论讲述比较幽默,同时剖析又非常透彻,这个在国内的职业规划师里难能可贵。这本书被俞敏洪、张德芬、毕淑敏强力推荐,仅仅是试读本就在各大论坛疯传。
【B1】通过学习这本书,我们可以学会在这个竭尽全力才能生存的时代,通过发展兴趣、提升能力、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观,把自己修炼成生活的高手,活出最喜欢的人生。
【B2】这个片段的学习,能帮助我们在兴趣培养方面不再迷茫,我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并学会将兴趣发展为擅长的能力,形成自己的优势价值。
现在给大家分发拆页片段,请大家花2分钟时间先阅读原文片段,阅读完的小伙伴请举手示意。
兴趣饲养三步法
第一步,让自己先沉浸在足够多的感官体验中,获得兴趣的第一步动力。
第二步,在感官兴趣还没有消退时,尽快掌握更多的知识,使自己的感官兴趣进化到自觉兴趣。
第三步,给自己找一个兑换价值的方式,把这个兴趣和你最感兴趣的价值绑定。别把自己的目标设定得太高,以免产生失落感。
不断地重复这个过程,兴趣就会慢慢固化下来。
用同样的兴趣饲养攻略,我们审视一下为什么很多人“想学好英语”却永远没有真的成行。第一是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被刺激到,“学好英语“顶多只是一个“我应该学好”或者“我渴望好一点”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真实的、浸泡式的体验,一个清晰的、可见的愿景。所以一旦刺激消失,他们就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第二是因为他们没有及时地研究关于英语学习的各种观点和理论,找到自己想要付诸行动的。今天听听美剧,后天学学语法,不成系统,也无法进步。第三点最关键——他们有些学了也没用武之地,没有价值的兑换。有些目标订得太高,如。一年之内学好英语。,但是什么叫学好?多好才叫好?这样的目标即使你背过整本新概念4也没法儿达到。所以,他们的兴趣无法持续长大。
反观很多不会英语却被丢到英语环境里的人,他们为什么都能迅速学会一口让自己生存下去的英语?因为第一他们有被刺激的环境,第二有足够多的学习资料和机会,第三是他们的英语能马上兑换出价值。而且作为初学者,国外其实有比国内更宽容的环境,他们也不害怕讲错。集齐感官、知识和价值兑换机制这三种要素,每个人都能养好自己的一个兴趣!
通过阅读原文的片段,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我的理解。请大家看这个模型,我们从上往下看。
第一层是感官刺激,包括看、摸、听、闻、尝所带来的刺激。感官刺激是什么呢?比如摸了一下现在喝的茶杯,有点烫,看到今天的观察家平欣,很美,品尝了撒拉亭的水果拼盘,很甜,听到我正在拆书声音,很温柔。当这些刺激让你吃饭想,走路想,睡觉也想,怎么想怎么兴奋,就打通了第一层感官刺激了。
第二层是能力训练,在你的兴奋劲还没散去之前,将你感兴趣的事物培养起来,通过全面的了解之后,开始系统化学习,到最后变成你的一项能力。
最后一层是价值兑现,就好比你种的种子开花、结果,有收成了,而这收成可能是物质或精神方面的。物质方面比如金钱、实物等,精神方面包括:别人的认同、赞美、尊重、存在感等。
这个图片的人,就好比我们自己,感官刺激好比是车轮,能力训练就是牵引力,价值兑现是我们此次旅行的目的地。当对内通道打通之后,我们就更容易拉动这辆兴趣车持续前进,开往下一个目的地。
【不这么做的坏处】
如果不使用上面的方法,那么大家兴趣可能就停留在感官刺激层面,或者是在能力训练层失败了,所以最终兴趣并不会给你带来什么收获。
【反例说明】
结合上面的模型,我给大家讲一个失败案例。我爱吃,喜欢烹饪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但我平时却懒得煮饭吃,厨艺也不见得多好,但我仍旧平时会多关注美食信息。这个例子就是我喜欢烹饪食物,但却不愿意煮,也很少做出好吃的食物。
那回到“培养兴趣”模型,第一层“感官刺激”,第二层“能力训练”,第三层“价值兑现”,我们来看一下我的失败案例,在能力训练层我的兴趣基本已经出现问题了。那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感官刺激”层方面,我很容易美食吸引,关注了很多美食微信公众号,会买很多调料自己捣鼓。
其次“能力训练”层方面, 这就好比我要解锁10个东南亚的菜式,我预计花2个月时间攻克。我可以从知识和能力方面入手。1)从知识方面:从百度了解东南亚的人文情况,烹饪的发展史,专门下载菜谱,关注这类微博和公众号,2)从能力方面:动手烹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在此过程中找到一个这个领域比自己强的人做指点,更快速提升能力。当这个出品成功率达到90%以上,就可以证明这个菜品已经可以胜任了。
最后“价值兑现”层方面,我可以主动烹饪给家人或小伙伴尝试,获得他们的好评,同时把制作过程拍成美图放朋友圈获得点赞。这样在,我就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去开发新菜式,那培养兴趣对我来说就不再那困难了。
【A1】【显像提问】
【拆书家提问设计】
那我们来回想一下,自己培养兴趣失败案例。比如很喜欢某一个乐器,好比吉他,觉得会弹吉他的人特别有魅力,自己买了学习的课本,买了吉他,可是最后也不会弹奏一首歌曲,吉他放在角落里积灰好几年都没在碰过,你有没有曾经喜欢买回来,如今却在角落里头积灰的物品呢?又或者自己对开小资店很有兴趣,甚至心里头想了要是有钱了自己要开个书店或咖啡店。请问你有没有很喜欢什么,甚至动了创业的念头,但最终都不了了之的呢?请大家按刚才的分组,两两分享自己的兴趣流产的案例。稍后我邀请1个小伙伴来分享,时间是3分钟。(我的指令清晰吗)
【学习者案例记录】
去年四月我结缘拆书帮,也经常参加线下拆书帮的活动。我个人认为我的“感官刺激”是足够的,有经常听,经常看关于拆书活动。但是我从未真正去过级,去成为一个拆书家。但我个人还是满感兴趣,蛮渴望成为一名拆书家。经过分析,我认为是我个人“能力训练”没有做的很好,没有系统了解拆书是过程,没有很好地去参加练武场过级,一直在想象中,导致最终失败了。
【A1+】【反思加工】
【拆书家提问设计】
假如时光回到过去,回到培养兴趣失败的时光,根据“培养兴趣”模型,第一层“感官刺激”,第二层“能力训练”,第三层“价值兑现”,你会如何运用到刚才的案例中,请按照刚才的小组进行分享,时间是3分钟。稍后我邀请1位小伙伴分享自己的案例(我的指令清晰吗)
【学习者案例记录】
我会多参加线下的拆书活动,增加相应的频率。我以前是一个月参加一次,改成一个月参加两次。同时争取每周来参加练武场,增加自己的“感官刺激”。“能力训练”方面给自己定个要求,一个月参加两次练武场,锻炼自己的拆书技能,希望自己在半年后能够达到3级拆书家水平。这样我对拆书法的认识和拆书帮的认识的都会有很好的提升,会让我想要成为拆书家这个事更具体,更容易落地。这样会增加我的驱动力去完成3级拆书家这个事情。当然,成为3级拆书家是我个人想“兑现的价值”。
【结语】
感谢大家聆听我2-1分享,希望“培养兴趣”的三阶段模型能够帮助大家发展自己的兴趣,将自己的兴趣培养成为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