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拆书家思蓓。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拆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今天我拆书的主题是“如何清楚的表达自己”。(由于篇幅有限,学习目标和图书介绍放在后续环节的实录中)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因为表达评论而引起误会时,使用(行为)观察代替评论的方式(澄清),达到避免让对方倾向于听到批评、指责,同时又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效果(界定)。
【图书简介】
事件:最近我遇到了一个难题,我在拆书帮认识了一个女生,她非常善良,很有爱心,我很想跟她做好朋友,可是我发现,当我们一起讨论问题的时候,总是会发生很多误会。比如有一次,我们一起讨论组织周末练武场的问题,为了让我了解运营团队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过程,她先是把聊天记录截图给我看,然后又用语音的方式还原了她认为很重要的一些对话场景。而我听完、看完后,依然不知道她对这个问题的观点和态度,于是我说:看完你的截图和转述以后,我有一种感觉:我觉得你在推卸责任。她听到这句话,当时就表示,不想跟我继续沟通了。
提问:大家是否遇到过类似这样,想表达的和实际说的不一样,而说出口的话总是让人倾向于听到批评指责?当你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你会如何处理?
影响:事实上,马上道歉、安抚对方情绪,这些处理方式都是属于善后处理,因为表达不清楚而引发误会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假如表达不清楚,解释可能就变成掩饰,安抚可能会让事情越描越黑,最后导致朋友关系陷入僵局,人际关系疏远,甚至是决裂。
解决:那么,在《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中告诉我们,当沟通中,因为表达评论而引发误会时,只要学会用观察代替评论,就可以有效避免对方倾向于听到批评和指责的误会,达到清楚表达自己的效果。
【R阅读原文】
指令:请大家用1分钟时间,快速阅读片段:(《非暴力沟通》P027)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我们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非暴力沟通并不要求我们保持完全的客观而不作任何评论。它只是强调区分观察和评论的重要性。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I:拆书家讲解引导】
这个片段告诉我们,要开启一场非暴力沟通,我们首先要学会的是“表达观察”。
【what】那么什么是观察?百度百科的解释是:观,指看、听等感知行为,察指分析思考,所以观察包含了感知和思考两个动作。
【讲解概念】那么在现实沟通中,我们是如何表达的呢?来看几个例子:
【反例】你总是很忙。
请问这是在表达什么?(学习者:抱怨)是的,是一种带着抱怨情绪的评论。假如表达时,没有说清楚自己观察的事情以及自己的感知行为,而是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这种缺乏依据的表达会使人倾向于听到抱怨。那么如何避免这种误会呢?可以用观察代替评论:
【正例】我最近组织了三次活动,每次约你,都听到你说很忙,没时间参加,所以我认为你总是很忙。
【反例】哥哥昨天无缘无故对我发脾气。
请问这是在表达什么?(学习者:个人的想法)是的,这是在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表达。当我们针对过去的事情,表达个人的想法时,倾听者会有被翻旧账的感觉,这样也容易使人倾向于听到指责和批评,因此,在表达观察时,要针对“正在发生的事情”进行表达。我们可以说:
【正例】我看到哥哥用拳头砸了一下桌子,我认为哥哥对我发脾气。
【反例】如果你饮食不均衡,你的健康就会出问题。
请问这是在表达什么?(学习者:假设)是的,非常棒,有小伙伴听出来了,这是把预测、假设当成观察到的事实,这样的表达容易使人产生逆反心理,不愿做出友善的回应。那么,如何用观察代替评论呢?可以说:
【正例】我看到你饮食不均衡,很担心你的健康会出问题。
【不这么做的坏处】通过以上例子,大家可以看到,在日常沟通中,由于评论可以较快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感受,因此很多人表达时会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最终导致说者过瘾,听者闹心的沟通结果。
【适用边界】因此,当我们在沟通中,想要规避因表达评论而使倾听者倾向于听到批评、指责的误会时,我们就需要用“观察”来代替“评论”的方式进行表达。
【how】用“观察”代替“评论”的操作步骤有以下几步:
首先,描述正在发生的事情,不翻旧账、不预测未发生的负面结果。
然后,描述自己的感知行为,比如:我看到、听到、回想到……。
最后,描述自己的分析依据和思考结果。
为了帮助大家记忆和应用,我提炼了一个口诀:先说事儿,再说行为,最后说出分析和结果。怎么样,大家记住了吗?
【举例】那么来看一下开场时我分享的失败案例,假如重新表达,我会:
(先说事儿)当我跟你讨论组织周末练武场的问题时,你把你与组织长老讨论时的微信截图发给我,还复述了你与舵主就组织长老的观点,进行讨论时的场景。(再说行为)我听到了你的复述,看到了你的截图,(最后说分析和结果)你的复述和截图,都没有显示出你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认为这是一种回避问题的行为。
【预防异议】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有些观察结果让人感觉不舒服,可以不说吗?(学习者有摇头、有点头)事实上,非暴力沟通并不要求我们保持完全的客观而不作任何评论。因此,只要我们说清楚自己观察到的事情以及自己的感知行为,那么即便观察结果会让人不舒服,也要完整的表达出来。只要你希望规避倾听者倾向于听到批评和指责的误会,就要学会从表达观察开始。再配合上非暴力沟通的其他要素——感受、需要和请求的表达,倾听者就容易理解、接纳我们的观察结果。
【A2:学习者编写小剧本】
接下来,我们做一个小练习。这个练习可以帮助大家在脑子里把学到的知识演一遍,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那就是编一个包含了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人物和人物对话的小剧本。
请你设想一个未来可能会因表达评论而引发误会的沟通场景,在这个场景里设计人物和人物对话。人物可以虚拟,对话要体现应用了“表达观察”的三个步骤,使人物达到清楚表达自己的效果。
请用5分钟时间编写剧本,5分钟后,我邀请一位小伙伴来说说她的剧本。
【学习者剧本】作者:迪迪
时间:某个工作日
地点:公司的办公室
人物:迪迪和下属
事件起因:
圣诞节快到了,迪迪要和下属一起为办公室营造圣诞氛围,这一天,下属把圣诞树拿了出来,可是迪迪发现缺少了做装饰的物资,没有办法装饰圣诞树,于是对下属说:没有装饰物怎么装饰圣诞树呢?下属听完误会迪迪是在指责自己不会办事,于是把圣诞树重新收了起来。
事件经过:
迪迪看到下属收起了圣诞树,意识到下属误会了自己的意思,于是应用表达观察的三步法,重新做表达:
迪迪:(先说事儿)小玉,我们要为办公室做圣诞装饰,(再说感知行为)我看到你把圣诞树拿出来,(说分析结果)当你听到我说没有装饰物装饰圣诞树的时候,你又把圣诞树收了起来。我在想,是不是因为我们没有提前沟通好准备装饰物资的工作,所以才导致了你要重复劳作?
下属:对啊。
迪迪:我们一起想想并列好需要的物资吧。
下属:好的。
事件结果:
迪迪和下属商量并安排采购装饰物资,完成办公室圣诞装饰工作。
【拆书家反馈】
好的,感谢迪迪的剧本分享,相信大家也非常清晰的听到了,迪迪是如何在人物对话中应用了“表达观察三步法”。
【结语】
好的,最后为今天的拆书做个总结。
也许我们曾学过很多把话说好听的沟通技巧,而在非暴力沟通中,说清楚比说好听更重要。所以,学会观察,用表达观察代替评论,才能避免倾听者倾向于听到批评、指责,达到清楚表达自己的效果。希望大家能在以后沟通中,刻意练习表达观察的三个步骤,为自己的非暴力沟通开个好局。我的拆书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