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共情力》 所属活动: 南昌滕王阁分舵第173次线下活动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共情力与压力缓解 学习目标: 使用CBT法给自己共情,将负面信念转化为正面信念,减轻压力

开场: 【学习目标】学习者参加完本次拆书之后,现场用本书介绍的CBT法先给自己共情再给自己减压,将自己对事物的负面信念转化为正面信念,减轻压力。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图书介绍】

(事件场景)事件1:南京公交车事件,因为女乘客与司机发生不快,用手机打司机泄愤,司机为了躲避迎面而来的小轿车,本能打方向盘,不幸全公交车人遇难,无一生还。事件2:南京幼儿园,50多岁的离婚女性,拿着刀,追进刚做完操的幼儿园小班孩子后面,一通乱砍,场面之血腥,行为令人发指。事件3:一个5岁孩子的简历写满整整5页纸,用饼状图,柱状图,同比和环比自己的阅读量,性格分析,后台留言量直接冲垮社交平台服务器。

(提问)遇到这类事情你有什么想法?学员阿妹:导致我对社会的安全感不够。学员何晓华发言:我刚刚结婚,我本来就不想生小孩,现在国内对小孩的环境这么不安全,我更加犹豫了。学员吴小玲:即使我有15年的工作经历,与这个孩子相比,我和大多数网友一样,在这个5岁孩子面前的汗颜和自愧不如。拆书家:每件事情背后带给我们的,愤怒,惭愧,压力,泪水,我们会怎么释放我们的情绪?安慰我们自己?

(影响)其实这类事情的影响很大,后果很严重,影响我们的幸福程度。

(解决)今天这本书提出的CBT方法,帮助我们在遇到负面信念或者情绪时,给自己共情,减轻压力。

【R阅读原书拆页】拆页1.jpg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指导】

当我们听到共情能力的时候,你想通过这本书学会什么?我怎么给别人共情。

【本书的适用边界】我们看看书名《你压力大是因为没有共情能力》,副标题是帮助你解决压力引起的焦虑和恐惧。拆书家边指着副标题中的“你”字,边提问:“假设:你有了共情能力了,那谁的压力没了?” 

学习者回答:“你”

拆书家:“你也就是指?”

学习者回答:“也就是读者的”。

拆书家提问:“作者想告诉读者的是,学会给谁共情?”

学习者回答:“给自己”。

我们现在来看这个拆页。这个拆页提供给自己的共情减压的方法叫:CBT法,这个方法包括给自己共情和用行动去减压两部分。

【对比概念】

CBT法共情减压法:承认并接纳自己的情绪(关键点1),意识到当下不良情绪带来的后果(关键点2),唤醒新的正面的积极的想法/信念/行动(关键点3),对新的正面的积极想法付出行动(关键点4

其他的减压方法是:吃,休息,放松自己做想做的事情。

 

【反例1“领导刚刚很义愤填膺地说怎么给你个组织年会的任务就是做不好,大家参与度不高,居然还有人请假,你是怎么做的。”我仍然默默地点头等老板骂完,只有我自己知道我为这个年会的任务付出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心里是难受受着委屈,我偷偷地哭,我除了难过,我还觉得有种羞辱感,毕竟50岁的中层在一群90后面前被领导大声骂,想想还有房贷车贷,却又不能辞职,这种感觉糟糕透了,为了生活我只能忍忍”。

【概念与例子匹配】压抑自己的情绪,做出符合当下情境的决定,这是不是给自己共情?不是,我们意识到自己有情绪不是难事,难的是我们过后,私下,有没有真正和当下自己内心对过话,了解自己当时的情绪具体有哪些。(关键点1

【反例2】“老板让我挺为难的,又当众给我难看了”,我找闺蜜吐槽,把跟老板不敢说的,都说一遍,把我的真实想法都跟闺蜜再说一遍,说一遍还不够,还要下班约出来吃个晚饭,再边吃边说,今晚吃的必须点好的,好好安慰自己。

【概念与例子匹配】我们大部分人都是这么做的,尤其是女生,如果我们是对职场的同事发泄,会有什么后果?每次发泄,嘴上说说,给我们工作带来的后果又是什么?用食物安慰自己,吃东西,吃甜食,也是常用的减压方式,压力大会导致我们更容易选择碳水化合物,摄入比平时更多的碳水化合物(米,面,甜品,冰激凌),会导致皮质醇增加,体重增加。(关键点2

【反例3“我要赶快走出难受,怎么让自己不难受?我决定给自己买一个包,我要喝酒,我要抽一根烟。”

【概念与例子匹配】这是不是给自己共情?不是。买包,抽烟并不是积极主动正面的信念,正面想法,正面的行为。这些行为并不会带来积极正面的后果,只是暂时麻痹自己,逃避问题。对下次把任务完成的更好而言,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关键点3

【反例4】那我就不想了,好好工作,多看几本书,多跟其他部门的人沟通。

【概念与例子匹配】这也是明显的下决心,表态度,缺少目标落地的实际可操作性。具体读哪些书?和谁沟通?沟通什么?最后形成一个什么具体可执行的方案呢?(关键点4

【正例】

激活事件:我被要求组织公司年会,领导说“年会就你来组织了,把各个部门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热热闹闹跨年”

信念:我完全没有想法,为什么单单点我组织50岁的人了,哪有精力搞这些,现在年轻人玩什么我完全不知道,领导在故意刁难我

结果:焦虑,压力,自我怀疑

新的信念:我一定可以克服挑战,成功组织

新的结果:我与领导沟通希望年会搞成什么样的形式,记下来,哦,原来,领导希望年会还要有主题,有内容,有对这一年员工的表彰,虽然主题是什么我还没有头绪,虽然我仍有焦虑,但是我对做这件事情已经有了方向,接下来我去问下去年主持年会的组织者和配合部门,取经。我这回比上次已经表现更好了。

 

(观察技能点8例举案例,并通过概念与匹配例子之间的对比,引出知识点逻辑,步骤,和明确边界)

那他刚刚是怎么做的呢?就是运用到本书中给我们推荐了一个CBT---认知行为疗法。(观察技能点7具体行动建议或具体步骤)

第一步:发现激活事件的触发器

第二步:记录你被特定因素激发后产生的表面想法或信念

第三步:记录下触发器和你的想法产生什么后果

第四步:写一个新的积极正面的信念或想法或做法

第五步:新的积极正面的信念或想法产生的积极正面的后果

我们来看1正面例子:

激活事件:虽然已经发出了不少简历,但我从来没有收到任何回应。有的HR会电话回应“你很优秀,只是我们现在的岗位与你的工作精力匹配度不高,我们以后有机会合作”

信念:我肯定是太差了,我的条件不好,所以没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

结果:退缩,被动,自我怀疑

新的信念:对每个人来说,当下的工作机会都会变少,我有信心自己终将找到工作。

新的结果:我会积极主动,继续投简历,上网看下优秀简历的模板,重新编写模板,成事在人谋事在天。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催化应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场景在部门大会上,领导表扬了每个部门,一个个部门表扬过来,你心想终于应该轮到你了吧,你发现领导讲话结束了,大家鼓掌了,也没有任何人提醒领导还有你的团队没说,你的手下都在下面窃窃私语,一脸不满和怀疑的表情看着你,你很尴尬,有意躲避大家的眼光,针对领导唯独没有表扬你这件事,你会怎么用CBT法来给自己共情?如果你还没有自己的团队,想想你还是学生的时候,你好不容易经过自己的努力,超长发挥,考出了自己的最理想水平,结果老师也没有表扬你。你又会怎么运用CBT法来给自己共情呢?

【学习者案例】

学习者案例记录,(观察技能点9设计出有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对话的故事)

激活事件:领导在全员大会上做工作总结,“销售部门这个月的业绩突破了30万,超出了原计划的10万,设计部门这个月的设计稿件转发率特别高,市场部。。。很好。。。”,唯独没有表扬我们部门,领导有接着送其他的工作事项,不知道等会儿会不会专门表扬我们呢?是不是把表扬我们放在压轴呀~边怀疑,我们团队的其他成员都在下面窃窃私语。

信念:是不是我哪里没有做好,又或者领导该不会是对我有异心了吧。

结果:自我怀疑,我想逃避,我尴尬的笑笑。

新的信念:我要试着提醒下领导,也许他是真的忘了;如果我现场努力还没有用,事后我一定要主动找领导谈谈。

新的结果:现场提示下我的领导,比如眼神交流,用力鼓掌,给领导一些提示。会议结束,我要主动找领导谈一谈,哪里能够帮助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