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小新,目前正在读《细节》这本书,
【F】它是罗伯特·西奥迪尼联合另外两大说服力专家一起写的一本关于如何提升自己影响力以及说服技巧的工具书,里面的52个方法经济高效又符合伦理。
【A】和同类书相比,这本书里的方法简单、容易上手。
【B1】比如,用书里的方法更改过的目标,我更乐意的去完成,我使用书里的方法做的提议,别人会积极响应、帮我完成。
【B2】我也希望各位能用到书里的方法,在平时说话的时候,加、减几个关键词,让你的运气变更好。比如,当你需要帮助时,大家都乐意伸把手。
如果在工作中做一个豪爽大方的给予者能够为我们赢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却同时也削弱了我们做分内工作的生产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做才好?弗林的另一项研究给出了确定的答案。这项研究发现了一个不起眼的指标,却能够同时增强助人者的社会地位和生产力。这个指标不是帮忙的次数,而是“互助”的次数。先是为对方提供有益的帮助,然后得到对方回报过来的有益帮助,这会把给予的良好效益放大到最大程度--不但他们自己受益,有份参与的每个人都能受益,因为给予者的地位提高了,生产力也提高了。请记住,这个结果与互惠原理是高度一致的,互惠原理对所有成功的群体来说都至关重要,因为它促进互助互利的行为。
这些成果给了我们明确的启示。首先,我们应该大方主动地在工作中帮助他人。要注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要第一个行动。第一个出手相助会激活互惠原理,并因此增加未来的互助次数--对于职场中的共同成功,这个因素至关重要。
第二,要把你提供的帮助或有价值的信息做个定位,把日后对方可以全力回报你的可能性凸显出来。这就需要我们把平素的反应,也就是听到对方感谢我们时,我们所说的话,做个微小却重要的调整。这个调整能为你的未来合作和影响行为带来惊人的巨变。以下就是我们推荐的三种应答方式,用它们来回应对方对你的感谢:
1、“能帮上你的忙我很高兴,因为我知道,当一个人需要帮忙的时候 ,别人的一双援手是多么有价值。”
2、“不客气。同事之间理当如此。”
3、 “没关系。因为我知道,如果需要帮助的是我,你也会这么做的。”
总结一下,想要从职场中的给予行为中得到最大的益处,关键的做法就是“为互助留出余地”,这需要两个很小却至关重要的步骤:率先提供帮助、信息或服务;一定要在回应对方时,明确地为你提供的帮助定位--这是一个自然的、平等的互惠行为,这样你就为日后的互助留出了机会。
看大家基本读完了,原文片段告诉了我们:
如果你想让你自己、你的团队得到的“帮助”越来越多,只要两步:
1、率先提供帮助。
2、在回应对方感谢时,强调帮助是相互的。
特别是你如果想让你的帮助对象在未来,可能时,也提供给你些方便,那就在“不客气”之后,加上“相互帮助是应该的”这样的话。
【预防异议】这样回应,可能你觉着矫情,或者我就不图回报。如果你认为原来的方式就可以了,那也很好。如果你想运气变更好,在你需要帮助时,乐意帮你的人变多,那么你不妨常用这方法。
【举例】说个例子,前几天我帮邻居看了下暖气检修,他来说谢谢时,我除了说“应该的”之外,还用片段里的方法,补了句“邻里之间嘛,我需要时,你也会帮我的,不是吗?”这事情之后,他见我打招呼时,就会加上一句,“有需要,您说话。”他这样的回应,也让我感觉到温暖和善意。
所以,在回应对方的感谢时,请清晰表达出帮助是相互的,在你说完不客气,小意思,之后,加上“相互帮忙理所当然”这样的话,会给你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益。尤其是在工作中,也许你就会得到一些非常有用的关键信息。
【适用边界】另外,我个人认为,在工作中,如果事情本来就是应该你做,别人就是跟你客气一下,说谢谢,这种情况就不用再说相互帮忙是应该的这类话了;还有,在不求回报的亲密关系中,这样回应也许会产生疏离,尽量不要使用
【分布催化】
那么么接下来,各位伙伴,你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为别人提供帮助?
帮助邻居照顾孩子?帮同事拿快件?你会遇到什么样的场景?
学习者案例记录:在来拆书的路上会帮没有吃饭的小伙伴代吃的。
如果未来你碰到这样情况,结合今天的方法:别人感谢你的帮助,你在回答不客气后,明确的告诉对方,比如“相互帮助是应该的。”这样的话;你会怎么使用今天的办法呢?
请大家在小组内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1、我经常在来拆书的路上会帮没有吃饭的小伙伴带吃的。下一次,小伙伴跟我说谢谢后,我回说:不客气,我要是需要帮忙的话,你也会帮我的啊。
2、我经常在朋友心情难过时开解朋友,朋友跟我说谢谢,我说不客气就过去了。如果以后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跟她说,没关系,大家都会遇到糟心的事情,朋友就是要这时候相互帮忙的。
【结尾】
用今天的方法,希望大家在未来都能获得好运气,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有人能给你搭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