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苏语嫣,一个皮肤白白的一级拆书家。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对象)能够在沟通中表达一件事情时(场景),不再直白武断的评论(一般做法),而是表达(行为)至少2种(界定)诠释,从而缓和沟通氛围、减少人际困境(效果)。
【分组】为了更好的促进大家对拆页的学习吸收,我们需要进行一个分组,除了观察家3位伙伴一组,学习时我们会邀请小组代表为我们做分享。
【图书介绍】
F(特征):今天学习的这本《沟通的艺术》,作者是美国的罗纳德和拉塞尔,分别是沟通写作专家和大学教授。(作者介绍)这本书主要从看入人里”、“看出人外”和“看人之间”3部分详细探讨关于沟通的问题。(书本内容介绍)
A(优势):这本书是沟通类图书中非常畅销的一本,豆瓣评分8.5,相比其他沟通类书籍,本书既关注有关人际沟通的理论介绍,也加入了丰富实用的阅读材料,充满趣味性。
B1(书本利益):通过这本书,你可以学到有效倾听的方法、高效表达诠释的方法,让你掌握既有效又适当的沟通方式。
B2(片段利益):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可以学到的方法是:
当你在沟通中遇到表达一件事情时,不再直白武断的评论,而是表达诠释,从而缓和沟通氛围,了解对方的真实情况。
【原文片段】片段来源:《沟通的艺术》P114
如果我们一厢情愿地认定我们对事情的解释就是事实,恐怕会产生很多严重的人际困境。就像大多数人一样,我们也不喜欢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原因草草下结论,想象一下别人对你这样说:
“你为什么对我生气?”(谁说我生你的气了?)
“你出了什么问题?”(谁说我有问题?)
“快点!告诉我实话!”(谁说我在说谎?)
即便你的诠释是正确的,然而义正词严、一针见血的评论很可能让对方产生防卫。知觉检核的技巧为你提供了处理这些诠释的更好方法。
知觉检核的要素 知觉检核完整的程序包含三个部分:
1、描述你注意到的行为。2、列出关于此行为至少两种可能的诠释。3、请求对方对行为诠释作澄清。
对于先前的三个例子,知觉检核可能会像这样:
“当你大声踱步走出房间,并大力地关上房门时,”(行为)“我不确定你是否对我生气,”(第一种诠释)“或者你只是比较匆忙。”(第二种诠释)“你真正的感觉是怎样?”(请求澄清)
“你这几天都没有笑容,”(行为)“我想知道是否有事让你心烦,”(第一种诠释)“或者你只是觉得比较平静。”(第二种诠释)“到底是因为什么?”(请求澄清)
“你说你很喜欢我所做的,”(行为)“但是你说这句话的语调,让我觉得你可能并不是真的喜欢,”(第一种诠释)“虽然这可能只是我的猜测,”(第二种诠释)“你可以告诉我你真正的想法吗?”(请求澄清)
【R】阅读原书拆页
【过渡】接下来,请大家花2分钟时间阅读原文拆页,阅读好的小伙伴请举手示意我下。
【I】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好,我们每天都会碰到各种事情需要判断、沟通,刚刚大家看的这个片段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叫知觉检核的沟通工具,来帮助我们和谐沟通。
【why】【不这么做的坏处】
【一般做法】当你碰到表达一件事情时,都是怎么和对方沟通的呢?直接质问对方为什么这样做?或者不听对方解释直接要求其执行另一动作?又或者直接指出对方行为的不良影响?
【一般做法的坏处】如果我们没有恰当处理,那么我们的人际关系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直接质问对方原因,可能对方并没有这么做导致误解;不听对方解释要求做动作,可能被认为霸道没人情味;直接指出不良后果,可能给对方威胁的感觉。不管怎样,都将严重影响对方的心情,影响双方关系的和谐,甚至激化矛盾。
【反例】上个周末老爸打电话给我,说手机被我妈乱按搞的没法打电话。我当时直接就是一句“你咋就知道是我妈弄坏了你手机?”我爸听了很生气,认为我说话不讲道理,然后2个人就吵了起来。
【正例】根据知觉检核法,我其实可以这样和我爸沟通:爸,我听到你说手机没法打电话了。(行为)是不是可能声音关了?(第一种诠释)或者设置里调成了震动?(第二种诠释)我们先用妈妈的手机视频下,一起看看具体啥情况如何?(请求澄清)
【how】所以知觉检核的3步法就是:1.描述你注意到的行为,看到听到什么。2.列出关于此行为至少两种可能的诠释。3.请求对方对行为诠释作澄清。
【适用边界】知觉检核法可以适用于多种非紧急非常识类沟通场景,可以用来和亲近的人探讨核心问题与关键原因,也可以用来缓和沟通氛围。
【A1】激活经验(显像提问)
①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显像提问之情境法】最近一周大家是否遇到过类似的经历呢?你因为出门办事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出门前和孩子约定好晚上前要写好家庭作业,孩子很开心的点点头答应了。没多久你就办完事回家了,结果听到房间里传来一阵一阵的欢笑声。推开门一看,孩子正欢乐的边吃零食边看电视。你内心一阵怒火“你怎么又不听话!”实际上孩子已经写完作业。接下来你和孩子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对话呢?
大家回想下最近是否有过类似误解的场景?家人之间、同事之间,我们讨论1分钟,等会邀请1位小伙伴分享。
②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韦凌:就在活动开始前,我带女儿一起来学习,我们说好要好好听拆书,一起学习。结果她带着耳机完全不听,我就很生气,说她为什么说话不算数,不好好听讲。
【A1+】(反思加工)
①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假如时光倒流,你会怎样运用今天学的方法重新沟通呢?请大家针对前面想到的经历,运用知觉检核的行为、诠释、澄清3步法,来做一个沟通。我们讨论3分钟,等会邀请小组代表进行分享。
②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韦凌:假如再遇到这种情况,我会这么问我的女儿。
我看到你一直带着耳机(行为),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听不明白拆书家讲的内容呢?还是对拆书内容不感兴趣?或者手机上的内容更有吸引力?(诠释)我刚说的情况,是你的真实感受么?(澄清)
【结语】好,感谢小伙伴的分享,我今天的拆书到此结束。希望小伙伴接下来继续运用行为、诠释、澄清3步法助力有效和谐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