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Yif,欢迎来到我的TF1-1拆书现场。
首先,三个标签介绍一下我自己。第一个标签:我是一所创新高中的项目制老师,同时也是一名非典型的数学老师。第二个标签:我是一名新手拆书家,今天第一拆,我的目标是成为三杠拆书家(为什么说“三杠”,而不是“三级”呢?因为那次我看到超超那个三级拆书家徽章的时候,让我想起了小学时成为“三道杠”的辉煌,瞬间斗志满满;另外,“杠”字对我来说还有特殊的含义,不是“杠精”哈,而是引出了我的...)。第三个标签:我是一名斜杠青年,业余爱好多多,书法、太极、编程,已经在学的钢琴等。
下面我介绍一下拆书帮。在介绍拆书帮之前,需要解释一下什么是“拆书”。“拆书”既是一种学习方法论,也是一种学习方法。
作为学习方法论,它
• 关注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
• 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
• 要求把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具体的运用场景。
作为学习方法,它的载体为RIA(Reading,Interpretation, Appropriation),用于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表现:
• 用于个人学习时,表现为阅读原文后,用自己的语言复述(I便签),然后联系过去的经验(A1便签)和规划未来的应用(A2便签),故也称为“便签学习法”(我一会儿要分享的就是我最近一次个人学习时写下的三个便签);
• 用于组织学习时,表现为拆书家引领的三个现场学习环节:阅读拆页、讲解引导和拆为己用。
现在可以介绍“拆书帮”了。“拆书帮”是认可“拆书”方法论,实践“拆书”学习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
• 表现为各地属性为公益“青年自组织”的“拆书帮分舵”;
• 其使命是“致力于培养拆书家,释放拆书家的能量,相互陪伴,助人达己”。
我今天拆解的图书是《OKR工作法》。请大家花2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拆页(摘自《OKR工作法》,pp. 138--139):
每周一,团队一起开会盘点OKR的执行过程,明确本周具体负责完成哪些任务才会让团队的目标更进一步。我推荐一种四象限的OKR展示形式:
本周关注的任务:列出3~4件最重要的事情,只有本周完成了这几件事情,团队的目标才能向前推进;明确这些事情的优先级。
未来四周的计划:有哪些事情需要其他团队成员做好准备或支持,都列在这个象限里。
OKR当前的状态:如果你设定的信心指数是5/10,那目前完成的概率是更高了还是更低了,团队一起讨论一下原因。
状态指标:挑出两个影响目标达成的其他因素,团队需要额外关注,比如客户关系、团队状态、系统状况等。当这些地方发生意外时,马上讨论找出应对方案,确保OKR不受影响。
《OKR工作法:谷歌、领英等顶级公司的高绩效秘籍》;(美)克里斯提娜 ∙ 沃特克©著;明道团队©译;中信出版社(2017.9)
大家在阅读拆页的时候可能遇到的一个困难是不知道里面提到的OKR究竟是什么。没关系,我先介绍一下OKR。
OKR是一种管理目标和推进事情的方法,源于因特尔,盛于Google、LinkedIn等高新技术公司。O代表Objective(目标),KR代表Key Results(关键结果)。目标用来明确方向,关键结果基于目标制定,用来衡量目标是否达成。目标是定性的,要求有挑战(Challenging)、可达成(Attainable)、有时限(Time-bounded,通常为一个季度);关键结果是定量的,要求具体(Specific),可测(Measurable),简明(Concise)。OKR既适用于团队,也适用于个人。本书及原著就分别是团队和个人运用OKR达成各自目标的成功案例。
但光有OKR我们的目标并不会自动达成。这个拆页给了我们一个把目标达成落实到每周行动并持续跟进的办法,即拆页里这个四象限图。虽然这里的例子是基于团队的,但这个办法具有一般性,也适用于个人。我先讲解它的做法(演示):
1. 画一个四象限图,并标注各象限用途;
2. 把OKR放入第一象限,并标示KR的信心指数(信心指数跟踪的是我们对拿到关键结果从而达成目标的信心,10表示信心十足,1表示没有信心。如果我们的O足够挑战,我们KR的初始信心指数应该是5);
3. 把本周要完成的任务按优先级放入第二象限(标P1的优先级高,是必须做的;标P2的优先级次之,为应该做的);
4. 把未来四周的计划放入第三象限;
5. 把需要关注的影响目标达成的其他因素放入第四象限。
之后每周回顾和更新四象限图,以此来跟踪管理自己的OKR。
A1: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要跟踪管理OKR呢?我分享一个我运用OKR的失败案例大家就清楚了。我的第一个OKR是9月初公司全面推行OKR时制定的。它是我个人本季度的OKR,O和KR基本都符合标准。但我不知道如何把我的OKR落地实施。虽然也想过制定行动计划,但三个月的跨度让我非常迷茫,不知道计划要做到什么程度。如果现在用四象限图来看我这个经历就是,我只有第一象限的OKR(且都不知道要追踪信心指数),完全没有第二、三、四象限那细到一周的任务,继以一月的规划,保持关注的因素。因为缺了这三块,我平时的工作其实是既没有精准对标,也没有循序规划,更没有状态感知的。因此,两个多月下来,我工作效能偏低,OKR形同虚设,目标已难达成。
A2: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立马意识到我的下一个OKR有保障了。适逢开始我的拆书之旅,我很快制定好了我半年内“成为三杠拆书家”的OKR,接下来就是要用拆页里的四象限图来跟踪管理了。我今明两天要做的是(演示):
1. 画好四象限图。
2. 把我“成为三杠拆书家”的OKR填入第一象限,标注KR的信心指数(眼下是5/10)。
3. 确定本周的行动任务,排好优先级,填入第二象限(P1:提交定级材料,P2:寻求师父反馈);
4. 列出未来四周的待办事项,填入第三象限(准备TF1-2,拿到1月拆书名额,准备TF2-1);
5. 考虑影响目标达成的其他因素,填入第四象限(师父指导意愿,总舵评审意见)。
然后下周回顾、更新,发师父报备,之后每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