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银川筹备分舵第2次线下练级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如何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做”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当遇到不得不做的事情时,用“选择做”来积极对待它。

开场:

      大家好!我是王瑞娟。很高兴与大家相聚一堂,一起拆书过级。今天我挑战的级别是F1-2。刚菩提树下已经分好了组,我们就沿用一下,分组是为了方便等会讨论。 

      我今天要拆解的主题是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做”,片段来源于《非暴力沟通》,作者是马歇尔·卢森堡,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创始人,也是全球首位非暴力沟通专家。他写这本书是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平静下来,促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同时解决平时遇到的冲突和争论。书中有大量的实例和练习,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相关内容,并在小结中提炼出了重要知识点。

 

      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阅读以下这个片段,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读完之后请示意我一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第一步

在日常生活中,你觉得那些事情没意思,却又认为自己不得不做?请将它们列在一张纸上。

    当我第一次审视自己的清单时,仅仅是它的长度就让我明白为什么我活得很不开心。我终于意识到,有许多事情,我之所以日复一日地去做, 是因为我相信那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我清单上的第一项是“写临床报告”。我讨厌写那些报告,然而,每天我至少要折磨自己一个小时。 第二项则是”开车送小孩上学”。 

第二步

列好清单后,向自己坦白:你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做它们,而不是因为你不得不做。在你所列的每个项目前,加上“我选择做” 。

当时,我对这一步骤有些抗拒。我反复强调:“ 写临床报告不是我的选择!我不得不做!我是一个临床心理医生。我不得不写这些报告。”

第三步

一旦承认某一行为是你的选择,就填写以下的声明来了解你为什么要那么做:“我选择做____是因为我想要_______。”

起初,我怎么也想不清楚我到底为什么要写临床报告。几个月前,我已经确信,对我的病人来说,临床报告用处并不大,花那么多时间是不值得的。既然如此, 为什么我一直费尽苦心准备这些报告呢? 最后,我终于明白了,我选择写临床报告,是因为我想从中得到收入。于是,从35年前的那一刻起, 我就再也没有写过一份临床报告。 想到自己少写了无数的临床报告, 我的快乐真是无法形容!当认识到钱是我的主要动机时,我马上就想到我可以用别的方式来获得收入;而事实上,我宁可在垃圾箱中觅食,也不愿再写一份临床报告。

我清单上的第二项是开车送孩子上学。当我琢磨自己为何要这么做时,我发现,我很欣赏我的孩子在他们现在的学校得到的教育。虽然他们可以步行到附近的学校上学,但他们所在的学校提供的教育更符合我的价值观。想到这一点,在开车送孩子上学时,我的感受就不一样了。在这以前,我会说:“倒霉! 今天又不得不开车送孩子上学。”而在这之后,我理解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那是为了孩子们能够得到我所看重的教育。当然,有的时候,在路上我需要提醒自己两三次开车送孩子上学的意义。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的,大家已经阅读完拆页,相信对今天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今天要分享的是如何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做”。

      工作和生活中常常有让我们感到厌烦的事情,如果选择不做,会让别人感到不愉快,而如果选择做呢?自己又会很排斥,不开心。因为当我们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是被迫的,不得不做的,就会从内心深处讨厌它,然后开始抱怨,活的也不开心。如果这件事是我选择做的,说明它应该是我们喜欢的,就算不是,但至少不是厌烦的,这样我们对待事情也会是积极的、阳光的。对于工作和生活也会赋予新的意义,我们也会从中感到幸福,收获快乐。

      那么当我们遇到不太想做而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时,如何由被动做事转化为主动做事呢?

      1.列出自己不想做,但是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比如会议冗长,还和自己的工作没有太大关系。

      2.在所列的清单项目前,加上“我选择做”。

      3.寻找项目背后的意义。比如,我选择做家务,是因为我想要屋子干净整洁。

      在我学会了这个片段之后,上周我完成作业的时候,按照这个步骤将不得不做转化为选择做。首先,我列出自己不想做而又不得不做的事,也就是17:00前完成拆书作业。然后,在前面加上“我选择做”。最后,寻找完成训练营作业的意义:一方面可以巩固之前所学的拆书技能,另一方面可以为过级积累拆页;而选择17:00前完成,这样回到家之后可以全情陪伴孩子;提前完成,还可以空余出足够的时间来修改作业。

      运用这样的方法来对待不得不做的事情,增加了做事的主动性,并找到了快乐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那接下来,我们进入A1环节。刚才我们学习了今天的片段,了解了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做”的方法,请大家回想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或者工作中,有没有不想做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的例子?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反思一下自己在哪个方面做的不好?给大家4分钟的时间,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记得要有明确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经过与结果。结束后我们会邀请一位伙伴来分享。

      好的,时间到了,有哪位小伙伴来跟大家分享以下自己的经历?


学习者案例记录:

      菩提树下分享案例:

      我每天早晨都必须早起到学校上早读,这个事情是我不喜欢做的事情,但是作为老师,这又是我不得不去做的工作,所以感觉很痛苦。

      通过今天学习到的拆页知识,我发现我在看待上早读这件事情是消极的,觉得这是学校分配给我的任务,带有厌烦情绪,也没有思考上早读课背后的意义,将上早读课转化成我想做的事情,从中寻找乐趣,收获幸福。


      感谢菩提树下的分享,在上早读课这件事上反思到了自己做得不足的地方,非常棒!



【A2催化应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现在进入A2环节,请大家拿出便签,想象一下,未来的一周或者一个月,可能用到今天学习到的这个方法的地方,比如工作中不得不写的报告,或者回家后明明已经很累了,但是却不得不照看孩子、整理家务,你需要运用这三个步骤,化被动为主动,将具体的做法也就是A2写下来,要有目标和行动,目标可衡量或能观测到预期结果,有明确的最后期限;行动要有行动人和具体步骤,并且是可控的,将这些都写下来。写完之后交给我。


学习者案例记录:

      菩提树下的案例:

      目标:11月19日—11月30日,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做”的方法,主动、积极地去上早读课。

      行动:

      1、列出不想做而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每天上早读课。

      2、在清单前加“我选择做”,即:我选择每天上早读课。

      3、寻找背后的意义:

      a、我选择了上早读,是想要把我的知识传播给更多的学生,教育更多的孩子(我的工作还是挺神圣的嘛)。

      b、每天上早读课,还可以监督自己早起,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c、看到孩子们每天认真的学习,收获正能量,也是件蛮幸福的事情。

      d、可以观察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指导。


      由于时间关系,就不请小伙伴来分享自己的A2便签了。

      我今天分享的片段到这就结束了,谢谢大家!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A 学习者拆为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