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5分钟商学院•个人篇》 所属活动: 时间颗粒度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时间颗粒度 学习目标: 理解时间颗粒度的慨念,并学习如何利用时间颗粒度

开场:

        各位伙伴,大家好!很高兴今天与大家在此学习交流!我是今天带领大家拆书的谢贵江,对,这是个很男性化的名字,名字的来由是因为妈妈是贵州的,爸爸是浙江的,所以我经常以“感谢贵州和浙江创造了如此优秀的我”来介绍自己的名字!再通过三个标签让大家更好的认识我,首先我是一个6岁宝贝的妈妈,其次我是一名企业管理咨询师,主要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六大模块的咨询服务;第三,我是终身学习者。       

       首先我向今天的学习者介绍一下拆书和拆书帮。

    “拆书”并不是“拆解”、“拆散”图书内容,而是转化和内化,强调把图书的知识拆页转化为学习者的能力。它是一种学习方法,主要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拆书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需要把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并促动催化具体的应用。拆书法有两种类型,一种适合个人学习,一种适合组织学习。适合个人学习的是便签法,使学习者通过读一本书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适合组织学习则是通过一位拆书家把一个本书加工成一场现场学习,即拆书课,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来衡量的话,一位拆书家创造的价值不低于一位培训师。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在各地以拆书帮分舵(拆书帮俱乐部)的形式存在。分舵的性质是公益性青年自组织,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5分钟商学院.个人篇:反映职业化程度--时间颗粒度P62-63

 

什么叫时间颗粒度?时间颗粒度,是一个人安排时间的基本单位。根据行程表王健林的时间颗粒度很细,大约是15分钟。

有一次,中央电视台采访王健林,结果主持人和摄制组了3分钟,王健林当着他们的面坐车绝尘而去。这位主持人感慨地说:“一分钟不等,一点脸不给,老王就是气。”其实不是王健林霸气,而是时间颗粒度也许是1小时的主持人无法理解,对于时间颗粒度是15分钟的人来说,3分钟意味着什么。

是否恪守时间,是衡量一个人在商业世界中是否职业化的一个重要标准。理解了时间颗粒度的概念,就会明白:恪守时间,其实是理解并尊重别人的时间颗粒度。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理解别人的时间颗粒度。

理解是尊重的前提。时间颗粒度为1小时的人,去评价一个时间颗粒度为15分钟的人,他的心态往往是:至于吗?耍什么大牌啊?时间颗粒度为1天的人,喜欢说:“你到北京了?那怎么不顺便绕道天津来看我一下啊?”时间颗粒度为半天的人,喜欢说:“你下午在办公室吗?我过来找你聊聊天。”时间颗粒度为1小时的人,喜欢说:“路上堵疯了,我还有一会儿就到,你等我一下啊。”时间颗粒度为半小时的人,喜欢说:“这事儿微信里说不清楚,我给你打电话吧。

这些话都没错。但是如果别人不去天津看望你、拒绝你的临时到访、不谅解你的迟到,或者不接你的电话,你要理解,那只是因为他的时间颗粒度和你不同。

第二,提升自己的时间颗粒度。

检查一下自己的时间颗粒度。看看你平时约人开会,一般会占用多长时间。如果通常都是半天,那么你的时间颗粒度就是半天。如果真是半天,你也不用自责,随着个人越来越成功,时间越来越值钱,你的时间颗粒度一定会变得越来越细。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用强求。

但是,当和别人打交道的时候,具有职业素养的商业人士会懂得,至少以30分钟为单位安排时间,1分钟为单位信守时间这就是职业化。

第三,善用日历管理时间颗粒度。

现在的电脑、手机都自带日历工具。建议大家把所有行程安排都放入日历,而不是大脑中,然后利用工具,逐渐管理越来越细的时间颗粒度。关于工具,我个人比较喜欢用 Outlook(微软办公软件套装的组件之一),大家也可以用其他手机自带的工具。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本拆页介绍了时间颗粒度的概念,它是一个人安排时间的基本单位。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会发现不同的人对于时间安排有着不同的精细程度,比如退休老人,时间颗粒度是半天,他们对于安排时间的概念基本就是“今天、明天,上午,下午”,比如我们职场人员,时间颗粒度差不多在1小时,对于时间安排的表述类似于“差不多九点,下午三点...",也有人时间颗粒度是15分钟,比如王健林,当然还有像比尔.盖茨这样时间颗粒度达到5分钟的。

WHY】时间颗粒度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工作节奏,从而体现出职业化程度。在职场环境中,对于拥有受人尊重的职业化素养,恪守时间是一项基本要求,而恪守时间的本质就是理解并尊重别人的时间颗粒度。

HOW

那么如何利用时间颗粒度?

1.我们要学会理解别人的时间颗粒度,理解是尊重的前提。每个人因为职业身份以及职业环境的不同,在时间颗粒度上都会有大小不同的差异,我们要认同这份差异的存在并表示理解;

2.关注自己的时间颗粒度及提升--通过自己日常的时间安排习惯及现象检查目前自己的时间颗粒度,比如我们跟人约时间,基本是“上午9点吧,或者下午3点行吗”,很少规定下限,这就是半天的时间颗粒度,相当粗旷,需要通过细化和缩短自己日常事项的时间安排提升自己的时间颗粒度。

3.善用日历工具管理时间颗粒度--借用各类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app,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时间颗粒度。

当然,时间颗粒度是与自己的职业程度以及职场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适合自身的时间颗粒度不应脱离自己实际的发展阶段,你比如说要求一般职场人的时间颗粒度达到国家主席这样的时间颗粒度程度肯定不现实,也不一定有必要。所以我们需要循序渐进地追求时间颗粒度的提升。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这个拆页的学习让我想到了我和高总的15分钟。10月初,我约了客户公司老板高总在他办公室谈销售部门月度绩效方案。当天在出发之前安排了员工面谈,超出了原计划出发时间20分钟。等我到高总办公室的时候,已经迟到了10分钟。虽然我主动表示了歉意,高总还是面露难色地说了句:“赶紧开始吧,我就剩50分钟可以跟你聊了,我19:00约了人。”结果50分钟一到,高总说了句“我们另外再约个时间吧”就匆匆离开了,而我的方案讲解只需要再给15分钟就可以了,而下一次我约他的时间只能在2周以后了,这意味着绩效方案的实施会多搁置2周,而我更要多抽出几个小时跑一趟。当时我内心是极其郁闷和不解的,毕竟我只要15分钟而已。

在这件事上的反思:首先高总是属于工作安排比较繁忙的人,他的时间颗粒度接近于0.5小时,比我的时间颗粒度要细,所以我这里的“只要15分钟而已”在他却是日程上的“伤筋动骨”,对此,我并没有做到对高总的时间颗粒度的理解。其次我并没有关注自己的时间颗粒度粗矿的问题,约时间只约了几点,却没有定时间下限-几点结束,从而没有安排充裕的沟通时间。同时我对于当天的行程安排并没有善用时间管理APP,如果我能利用时间管理软件在日程表上做一个提前15分钟的提醒,那么员工面谈就不会超出那么多时间。


这也激发了我接下来对于本拆页学习点的应用,我为自己指定了一个目标:在未来1周里,完成1次理解尊重他人时间颗粒度的行动实践,同时达成至少1个提升时间颗粒度的行动

具体行动步骤如下:

1. 理解并尊重他人时间颗粒度:下周对于闺蜜娇霞要来浙大紫金港校区学习的行程,提前2天电话邀请其来家里做客,如果她的时间安排比较满,无法安排,不进行“情感”绑架,言语中表示理解和支持:“没事的,正事重要,我们俩见面有的是机会,来日方长。”

2. 关注自己的时间颗粒度及提升:针对未来一周的工作计划,将每一个事项时间都调整为以30分钟为单位重新安排,比如“周一上午9:30水然周例会”调整为“周一9:00-9:20周报表阅览;9:30-11:30水然周例会”。

3. 下载番茄TODO,学习番茄工作法,以此app作为辅助执行未来一周工作计划。

4. 在未来一周结束的周五晚上20:00,对以上行动内容进行复盘,找出问题点及改善点,并做改进,按改进内容继续下一周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