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做出好决定》 所属活动: TF1-1拆书&沉没成本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理解沉没成本,提升决策能力 学习目标: 通学习,我们将学会三种策略应对沉没成本,做出更加理性的决定。

开场:

【开场】Hello,大家好。我是小易匠。(大小的小,容易的易,工匠的匠)。有人说,你的名字好奇怪,你姓易吗?我不姓易。小易代表了我对这个世界的一个美好向往:我希望这个世界是小而美的,每个人都能活的容易点。

 

至于匠,有两层含义。一个是匠人。匠人指的是我的本职工作,我是一枚教书匠,目前在一所培训学校教初中数学的课程。一个是匠心,我希望自己能够一颗工匠精神做点自己喜欢的事。而拆书恰恰正是我想要的,所以,我来了。目前是一名新手拆书家。

 

【拆书法&拆书帮】

便签读书法:不止一次有朋友问过我这样的问题,拆书到底啥意思?是真的把书拆开吗?拆书帮又是干啥的?

 

下面跟大家说说我理解的拆书和拆书帮。

 

以往学生时代的学习,是以知识为中心,或者说以考试为目的。但成人学习不一样,即使把整本书的理论全部吃透,也许并不能解决你的问题。因为从知识到应用之间隔了一个太平洋。

 

这时候拆书法上场了。

 

拆书法是一种把知识“拆为己用”的方法,与传统读书法相比有三大特征:

第一、  聚焦于解决成人的实际问题。

第二、  要把知识和学习者的经验联系起来。

第三、  规划具体的应用。

 

我们又把这样的方法称为便签读书法。无论是一个人的拆书帮还是一群人的拆书帮,便签读书法实际会包含三个核心环节(RIA,阅读原文片段(R:reading)、拆书家引导促进(Iinterpretation,学习者拆为己用(A:appropriation.A又分为A1(激活经验)A2(催化应用)。

 

介绍拆书帮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组织,在全国很多城市都有分舵,杭州叫光明顶分舵。拆书帮分舵最重要的使命是帮助更多的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图书及作者介绍】今天我要拆解的是《 理性掌控工作与生活  做出好决定》这本书。这本书是由美国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大家,史蒂芬·罗宾斯所作。大学里常用《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经典教材就是他写的。我们上了这么多年学,道理也听了很多,但有一项基本生存技能却从来没人教我们,那就是“做决定”。


作者总结了千余篇行为决策领域的相关研究,用非常轻松易懂的语言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决策风格,指出了大多数人都会有17种的倾向和错误,并给出了高效决策的12项建议,都非常非常实用。所以每当别人问我有关做决定的事,我一定首先推荐这本书给他。


【过渡】介绍完这本书,下面我们进入我们今天的主题,也就是拆书环节。我们今天分三部分对书进行拆解,也就是RIA首先,我们进入【R】环节,请大家花1分钟时间阅读原文片段,阅读完后,可以绝收示意我,谢谢。

【R:阅读原文片段】

拆页《做出好决定》(美·斯宾塞·P·罗宾斯  著)P88

 

今天做的决定只影响未来,而不是过去。所以做决定时,不要注重过去的亏损和成本。

 

那么,认识到沉没成本后,怎样才能做出更好的决定呢?首先,要认识到今天做的决定只影响未来,而不是过去。所以做决定时,不要注重过去的亏损和成本。也就是说,要忽略沉没成本。在一段持续很久的恋爱关系中,可以问问自己:如果今天是第一次跟这个人约会,我下次还希望再见到他吗?

 

其次,要勇于承认错误。如果你不想承认错误,就问问自己:为什么承认一个之前犯的错误会困扰我呢?承认错误是为了知道什么时候应该适可而止。你要能区分这些情况,即坚持走下去的这条路是正确的还是一条歧途。

 

第三,一致性并不总是美好的品质,灵活性也可以是一种资产。如果你能客观地证明坚持下去是一种错误,那么完全可以和以前不一致。过去的决定是在过去特定的条件下做出的,它可能已经不再适应现在已经发生了改变的情形。以前的决定并不一定是错误的,只不过做出这一决定的先决条件已经发生变化。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原文讲到了沉没成本,我们来看下到底什么是沉没成本。通俗点讲,我们把已经发生的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统称为“沉没成本”。

 

举个例子,如果你预定了一张电影票,已经付了票款并且不能退票。但当你去看电影时,发现特别无聊。这个时候你会作何决定?决定无非两种。一、忍受着看完。二、退场去做别的事情。

如果你做的是第一种决定,那么就掉入了沉没成本的坑。因为如果你是理性的,在做决策时就不应该考虑沉没成本。此时的决定应该是基于是否继续想看电影,而不是纠结过去你为这部电影付了多少钱。


但往往人们很容易做出第一种决定,为什么呢?这个片段告诉我们,是人性在作怪。具体说来有三点:

一、看重沉没成本。我都付出那么多,怎能轻易放弃?

二、要面子,不愿意承认错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三、一致性在作怪。人有追求前后一致的惯性。

 

找到了原因,那么如何跳出沉没成本的坑,方法也就清晰了。把大象装冰箱分几步,分三步:

第一步,忽略沉没成本。当下的决定只影响未来,不必纠结于过去的亏损和成本。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第二步,勇于承认错误。不能让过去的错误影响了将来的美好。

第三步,灵活应对。条件发生了改变,策略也要随之而变。

 

 

这个策略适用于已经发生的,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果还没发生,或者可以收回的支出,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过渡】沉没成本在生活当中经常遇到,我讲一个我的切身体会。下面进入到A1环节。

【A1]

作为培训学校的老师,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备课和上课。我一般会提前备半个学期的课。所以早在9月份秋季班开学前,我就把差不多9月、10月的课备完了。备课过程比较艰辛,但我认为还算满意。9月份第一次开课,效果还不错;但第二次课,有同学反映难度有点大,掌握不了,我没有做出改进,还是按原计划进行;到了第三次课,问题爆发了,课程进度推进困难,原本定的备课内容没有讲完,效果也很不理想。

 

我知道不能这样下去了,趁着国庆假期,我进行了一个反思:

在学生反映难度大后,我为什么不愿意做出改进?究其原因,还是沉没成本在作怪。我当时想的是,我费尽心力备课的讲义,一定得用起来,不然怎么对的起自己。而我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还有,是一致性在作怪。怎么备的课就想怎么讲出来。


【过渡】最后我们进入【A2】环节,催化应用


我现在又面临着一个选择,就是10月份的课还按照已经备好课的讲义上吗?我的目标是学生掌握知识而不是把讲义讲完。所以接下来我就可以应用一下三个策略。

 

第一步,忘记自己重新备过课这件事。不要纠结于过去自己的付出了多少。

第二步,既然已经知道当前讲义并不完全适合学生的实际,就要勇于承认这一点,不能再错上加错。

第三步,根据学生当前掌握的实际情况,在学校办公室重新备10月份初一和初二的课,时间是10.8-10.12。在下次课(10.1310.14)之后,10.15及时复盘总结。不合适的地方随时调整。

 

以上就是今天我分享的内容:理解沉没成本,承认错误,及时止损。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