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I便签】3分钟
1-2要求:讲解原文知识点,举一两个恰当的例子。
大家都差不多看完了。我看现场好多小伙伴都带了笔记本,请大家随着我的讲解翻看一下前面的笔记本。我们大家都从小就记笔记,上学时记板书,上班后做会议记录,那么我们会记笔记么?对自己记的笔记大家都满意么?会回头去翻看么?大家是不是有点这样的困扰?(在提问时做稍微的停顿)那么我今天将会向大家推荐一下麦肯锡非常经典的一个笔记框架,叫做“空雨伞” 。空是抬头看天空,就是忠实的记录,比如,看书是原文信息,会议是会议内容。雨是你看天空的时候的理解是晴空万里还是乌云密布,是你对记录下来的信息的解释,比如what、why、how的提问。最后什么是伞?就是你对解释判断出来的总结或行动计划,根据你的判断你要不要带伞出门?
我今天也拿一个笔记本,这是我学习空雨伞结构前的记笔记的习惯,大家可以看看,都是照抄板书或讲话的笔记本,现在看根本不记得当时为什么记录下这些内容?这本是我现在正在使用的方格笔记本,虽然字迹潦草,但我打开一看就知道有什么用。(用笔记本呈现),请大家看一下,这页记录了我刚才听彭亮拆解1-2使用使用“空雨伞”的结构做的笔记。
1.首先我用的是A4大小的方格本,横向放置,横竖画两条线,分为三个区域。
2.左边是记录,就是“空”,记录主讲人讲述的知识点。记录了结构性思维的上下对应原则。
3.右边是解释,就是“雨”,记录我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或疑问。我认为上下对应原则是一种因果关系需要保持前后一致。
4.上面是行动计划和总结,就是“伞”。是我具体要去实践的行动计划。我今后要检查说话、写作是不是存在因果关系。
以上我讲解的是麦肯锡的“空雨伞”,它是“黄金三分法”记笔记的其中的一种结构。“黄金三分法”就是通过构建笔记框架的方式重新构建一种思考方式,将信息、知识有序整理,重点强调经过深度思考的解释和行动,培养逻辑思维习惯,使大脑通过刻意练习具有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