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晚上好!我是拆书帮的警察蜀黍李季,今天我来拆解的是这本《习惯的力量》,开始之前,我们先来分下组。现场刚好两桌人,我们每一桌的4人为一个小组。 那么,大家觉得习惯对我们重要吗?重要是吧?那么大家想想看,
【事件场景】:你们在工作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习惯,像早睡早起,按时三餐,每天走一万步,这些是我们想养成的好习惯;也有比如抽烟,刷朋友圈,刷抖音,赖床等想要远离或者改掉的坏习惯。
【提问】:但是大家能做到坚持以上的好习惯吗?或者说你已经在改变的路上?那么你之前的处理效果如何?有没有一种“执行力不足”的感觉?有没有觉得每天周而复始的打卡在一点点耗尽你的意志力?到最后坚持不下去了,回归原点的那种挫败感让人桑心。
【影响】:这样子下去,要么你会寻求其他的道路,可能是变通的方法,可能是逃避问题。但是,最终你还是没有养成想要的好习惯。若干年后,你回想:如果当年我能坚持每天学习英语,我现在就已经出国留学回来,工作上的能力和待遇都完全不一样啦。
【解决】:今天要拆的这本《习惯的力量》,作者是查尔斯都希格,该书2012年在美国出版,随即成为一本疯行全球的“习惯改造指南”。书中提出核心习惯这一概念,就是专门解决以上问题的,我相信,你学完后会发现,它比你想象的要更有用。
那么接下来我们正式开始,大家花2分钟看一下片段原文。
【学习目标】
学完后,学习者能利用“检验习惯四步法”(澄清)找到(行为)自己生活中的核心习惯,这个习惯能驱动学习者自主改变其他习惯(界定)。
原文片段《习惯的力量》P118-119
奥尼尔处理婴儿死亡率的经历,表明了核心习惯带动改变的第二条路径:打造能促成其他习惯蓬勃发展的架构。在婴儿死亡率案例里,改革老师的大学课程,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影响到偏远地区女孩所受的教育,以及她们怀孕时是否营养充足。而奥尼尔驱使官员们继续调查直到他们找到问题根源的习惯,也极大地改变了政府对与婴儿死亡率相似的其他问题的思考方式。
同样的事也发生在人们的生活中。比如说,20年前,传统的观点一直认为减肥的最好办法是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医生会给过胖的病人制订严格的节食计划,让他们去健身房健身,还要参加定期的甚至每天举办的咨询讲习会,通过以爬楼梯代替搭电梯改变他们的日常行为等。这种想法认为,只有彻底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才能改变他们的坏习惯。但当研究者去了解这些方法的长期有效性时,发现它们都行不通。病人爬了几个星期的楼梯,但不到一个月,他们就觉得麻烦了。他们开始节食和参加健身,但当初的热情消磨掉后,他们就会像原来一样暴饮暴食,待在家里看电视。所以一次性做了太多改变,结果往往是很难坚持下去。
接着,在2009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的一组研究人员发表了关于一种减肥新方法的研究。他们召集了1 600位有肥胖问题的人,让他们每周至少有一天记下自己吃的所有东西。
开始时这很难保持。被试者不是忘记带上他们的饮食记录本,就是吃了零食后忘记记下。但慢慢地,他们开始每周一次记下他们的饮食,有时甚至记得更频繁。很多参加者开始每天都记录自己的饮食,最后这变成了一个习惯。然后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他们开始留意自己的记录,并发现以前没注意到的行为模式。一些人注意到自己总是在早上10点吃零食,于是他们就在桌上放一个苹果或者香蕉作为这时的小点心。还有人开始利用他们的记录去制订新的饮食计划,正餐时吃计划里写下的健康餐,而不是冰箱里的垃圾食品。这些都不是研究人员让他们做的,研究人员最初只是让他们每周一天记录自己吃过的东西。但记录饮食这个核心习惯创造了一个架构,使得其他习惯得以形成。研究进行到第六个月,那些每天作饮食记录的人比其他人多减了一倍的体重。
一位参与者告诉我说:“一段时间后,这个饮食记录进入了我的脑子里,我开始以一种不同的方式考虑饮食。记录的过程为我建立了一个新的系统,让我不用一考虑食物就感到沮丧。”
好,我看见大部分小伙伴都看完了,没看完的也没关系,听我讲解就好。
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核心习惯,以及核心习惯到底有什么用。
【WHAT】有一些习惯,他们具有引起连锁反应的能力,当他们扩展到整个组织时,就会引起其他习惯的改变。换言之,这些习惯比起其他习惯更有影响力。他们就是“核心习惯”。
【WHY】核心习惯说明成功并不需要做对每一件事情,而是要辨别出一些重要的优先因素,并将其变成有力的杠杆。养成了核心习惯,其他的习惯会变得自然而然。
【不这么做的坏处】否则,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改变方式就像原文片段提到的例子那样,需要改变的习惯太多,最后往往难以坚持下去。
【WHAT】那么到底具备什么重要因素才是核心习惯呢?核心习惯满足以下三个要素:
1)自我持续。这个习惯能够自我持续下去,良性循环。实际应用中如何容易让习惯自我持续,可以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先从比较简单的做起,慢慢养成习惯。
2)源头性质。它是在其他习惯之前产生的,有了他,就产生了其他习惯运行的基础。
3)认知更新。它能产生认知层面的更新,让你对其他事情有新的认识,有进一步的欲望和驱动,从而自主激发其他好习惯形成。
【对比讲解】
举个例子,每天早上6点起床跑步,这个算不算核心习惯?明显不是,为什么?早上的闹钟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取决于前一天晚上你能否早早入睡,以及你的减肥决心等因素。也就是说,这不是一个能影响其他习惯的动作,相反,它还要依赖其他习惯为前提。他不具备源头性质。
再举例,工作中养成每次发送邮件前先仔细检查一遍,包括语句是否有歧义,表达是否简洁清晰。这个算不算核心习惯?不算吧?虽然它很容易养成,也算一个很好的习惯。但只是工作中一个小技巧,不是造就你工作优秀的关键。它不具备认知更新。
那么再看,如果我们规定孩子每天睡前读30分钟绘本,这对于孩子来说算不算是核心习惯?答案是“也许是”。核心习惯可以打造一个架构,孩子对绘本有兴趣的话,他能以此为架构,越读越入迷,能够自我持续。日积月累,阅读提升的语感和思考能力等都会在他的生活中造成连锁反应,形成认知更新,让他发展出更多的优秀成果。但是,如果孩子本身对阅读不太感兴趣,或者他有更喜欢做的事情(比如阅读的时候总想着看电视),那么规定这30分钟对他来说只能是煎熬,对习惯养成起反作用力。这时,阅读就不是一个核心习惯了。因为此时它不具备自我持续性和认知更新。
【HOW】
所以,结合书中案例和以上三要素,如何找出符合自己的核心习惯,可以按以下步骤:
第一步,参考人生的多个维度,选择你最需要改变的一项。比如你想在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或者是获得身体健康?
第二步,用一张A4纸列出你在这方面有哪些坏习惯想戒掉?有哪些好习惯需要养成?挑选出最源头的习惯。你要认真走心地去坚持。从而产生认知更新,这样就能自主激发其他好习惯。(要素二:源头性质、要素三:认知更新)
第三步,问问自己这个习惯依赖的条件稳不稳定?“天时地利人和”:某些时候可以做,某些时候不能做?(天时);是否能在固定的场所做?(地利);是否需要他人的配合?(人和)。要选择限制尽可能少的习惯。(要素一:自我持续)
第四步,给这个习惯先设置较小的难度,适应了以后再逐步提高。比如原来很少看书,要养成阅读习惯,就设定每晚只看10分钟;记录饮食,就每周只记一天。(要素一:自我持续)
【点破燃点】【适用边界】
以上四步骤,最难的同时也是最关键的就是第二步,如何能挑选出属于源头性质和认知更新的习惯。这里我们就要了解它的适用边界了。从前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核心习惯并不能简单套用每一个人,而是需要量身定制的。我很受用的核心习惯,也许对你没效果。像刚才举的孩子阅读的例子,并不适用所有人。
它真正的区别在两点:第一,坚持它的难度跟你目前的意志力强度匹不匹配?饮食记录,有的人能坚持一个月,有的人一周就放弃了。找出你的强度范围,设定你能够接受的难度范围;第二,执行这个习惯时对你内心有没有产生影响,决定了是否会激发你的其他欲望。记账没效果,只记不看,你要是每月或每周分析查看,对比买买买的频率,发现自己最近太败家了,买了一堆没用的东西,下个月你自然会收敛了。如果你还根据月账单制定一个详细的下月开支预算,那么你的理财意识就更进一步了。
【拆书家提问设计】
请想象一下,你学完今天的知识后找到了属于你的核心习惯,并在一个月后自然地帮助你培养了许多好的生活方式或改掉许多不良生活方式。
全是因为今天回去后,你跟另一半、你的师父、挚友,甚至跟自己对话也行,通过利用今天我们学到的四步法,梳理出了自己的核心习惯。
请把你们梳理的对话过程用小剧本的形式记录下来,剧本内容包括时间,地点,对话人物,对话内容。时间5分钟。5分钟后我们请人站起来讲讲他的剧本。
【学习者小华分享小剧本】
时间:当天拆书结束后
地点:卡斯书吧
与拆书家木门进行对话:
问(木门):“在人生的多个维度中,我最想要达到哪个方面的突破或提高呢?”
答(小华):“我想要培养职业之外的各种能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也就是要提升我的学习力”
问:“在这方面你有哪些好的习惯想要养成的?这个习惯能够提高我的学习力?”
答:“比如说拆书,看书,听一些微课这些学习的习惯都是能提高学习能力的好习惯。”
问:“那么,哪种学习方式具备源头性质?它能带动其他习惯和行为自然产生;它是否还具备认知更新性质?能够让你刷新自己的认知,有更多的欲望和驱动去推着你行动起来?”
答:“我觉得坚持拆书是具备的,首先拆书能够把各种技能和知识拆为己用,去坚持做各种A2的时候就推动了其他的好习惯;然后随着拆书级别的精进,我的学习能力更强,在实践方面的行动力就越大。”
问:“那么你觉得拆书这项活动限制多不多的?从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来看容不容易坚持?”
答:“自己拆书,埋头苦干是没有什么限制,但是要靠自己自觉。我觉得线下拆书是比较容易坚持的方式,有固定的地点,时间,还有一群人固定推动着我。”
问:“那你如何设置这个难度?参加的频率?每次参加的时间?”
答:“一有空就过来,然后给自己定一个一年达成三级拆书家的目标,平均1到2个月过1关。”
【拆书家总结】
我们看到小华同学已经找到了适合他自己的核心习惯了,那就是坚持参加拆书帮的线下活动。
首先,小华想要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这就需要提升他的学习力,这是他的核心习惯的方向;
接着,他列出了提升学习力可以做或者想要做的一起可以成为习惯的行为,有看书、拆书、听微课等等行为;
然后,发现坚持拆书帮的拆书学习法是最符合源头性质和认知更新性质的学习活动;同时通过线下拆书活动,积极参加过级的方式来养成拆书学习的习惯,这个符合自我持续性质;
最后,他给自己设置了一年达成三级拆书家,也就是平均每1到2个月拆过一关,每周不强求自己,有时间尽量参加活动,这样一个坚持习惯的难度,也是比较容易坚持和持续的。非常棒,这个核心习惯符合了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点。我很期待小华早日成为三级拆书家!
好的,希望大家也能按照这个方法找到自己的核心习惯,解决自己的难题,成为你们心中那个想要成为的更好的自己。我今天的拆书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