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被赋能的高效对话》 所属活动: 会聊天,因为拆这两本书【9月17日宁波】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人际交往与沟通 学习目标: 营造沟通时的安全感

开场: 一个人必须在感到安全和被理解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深层的思想开放,进而才会有更好的交流质量与效果。怎样才能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打造这种安全、被理解的氛围呢?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认为倾听与共情,虽然可以达到这种效果,可是挺费脑细胞的。今天我准备的拆页中介绍了2个相对简单的招数。本拆页内容选自《被赋能的高效对话—教练对话流程实操》。玛丽莲·阿特金森著,华夏出版社 2015版;我觉得有必要介绍一下本书的作者玛丽莲·阿特金森(MarilynAtkinson),埃里克森学院创始人及院长,大师级培训师,成果导向的教练模型创造者。全世界范围内培训专业教练和培训师,为推广成果导向的心理学和教练方法工作超过40年。所以本书也是她老人家的匠心之作,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到底什么样方法可以塑造安全的沟通环境呢?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找到共同点,拿到成果

R阅读原文

      通过努力地聆听、了解和沟通,就能加深对他人世界的理解,仿佛你就是那个人。你“是”那个人的程度越高,就越能了解并尊重对方的世界。亲和关系越好,对方就越感到被尊重、被理解。所有这些都意味着转化式对话发生概率的增大。(备注:转化式对话是一种谈话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使你自己和他人成为身心一致、目标明确的人。这种对话,让人们能够从内在真实出发去表达自己,同时也能够支持他人这样做。亲和关系就是愿意去理解或体验一个人对世界的看法,就好像你就是那个人一样。)

      我们能用行为和声调的匹配来建立很强的身体的亲和感。行为匹配就是采用他人的一部分行为方式。比如,在一对一对话中,我们可以采取与对方相同的坐姿,当对方大幅度改变姿势时,你要慢慢地、大方地跟随。当对方坐得笔直,你也要坐直,来感受他们内在的状态。这是一种尊重的表示,能够释放我们真正聆听他人的能力。

      亲和是优雅的舞蹈。重要的一点是,建立亲和关系不是照搬或模仿对方的动作。如果对方感觉到你在模仿,会觉得你在嘲笑他,这就彻底破坏了亲和。当我们轻轻地追随对方的动作,加入到这场分享他们体验世界的优雅舞蹈中,亲和就开始建立了。“跟对方相似”就是分享体验的门径。

                               选自《被赋能的高效对话—教练对话流程实操P6                                                         

                                              玛丽莲·阿特金森著   华夏出版社 2015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现在现场诸位均已阅读完毕。想必大家对这段文字都有了自己的理解,那么不知你是否发现,单位里无论是外貌长相还是性情脾气越相似的人玩的越好?感情好的夫妻越长越像,比如邓超和孙俪娘娘;越长越像的夫妻,感情也越来越好比如我和老公。这里给大家讲一个小插曲,之前我没事就笑话我老公“你长得好丑呀”,今年3月份我俩一起参加好父母读书会的线下分享,其他分享嘉宾看见我俩竟然说,“你俩长得好像呀,一看就是两口子”。。。。从那以后我再也不骂老公长得丑了,两人关系也越来越好了。以上诸多现象究其原因可以用本拆页中亲和关系来解释(what)。

  当两个人对世界的看法以及在在世界上的存在方式相似时,亲和关系就越容易产生,进而两人的关系会越来越好,也就更容易在轻松友好的氛围中达成一致。(目的)

 Why: 为什么相似会容易产生亲和感呢?在《亲密关系》这本书第三章“吸引力”中讲到人际吸引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就是相似律:同性相吸(相类似的人彼此吸引对方)。我们民间谚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的也是这个表象。所以人与人之间越相似,越容易产生亲和感。而亲和感一旦产生,人类的情绪脑就会感到安全和舒适,对方就会被看成自己的部落或家族成员,进而在这种心理氛围下达成一致的目标也就更容易些。

  How 如何建立初步的亲和感呢?

1、    行为匹配   它指的是响应、追随而不是照搬或模仿,比如对方如果葛优躺,我们也要慢慢以放松姿势坐下来,如果我们也葛优躺可能也是不合适的。比如我们当下Jik他在倾听时手习惯性地放在桌子上,那如果你们在交谈,也可是试着将手放到桌面上,类似就是行为匹配。

2、    声调匹配   聆听对方的语调、语速、音量,进入他们的表达状态。对方说话的语调是低落的,那我们也不要太抑扬顿挫,轻快欢乐。

以上是两种建立初步亲和感的方法,如果需要建立深入持久的亲和感还需要在兴趣以及价值观上进行匹配,这个因内容较多,不在本拆页阐述。

Where:以上两种建立亲和感的方式适用于同事、客户、领导以及其他暂时不慎熟悉的人;也适用于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的沟通中。

      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我和学生之间的故事。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这两天天气变凉,由于秋装,校服厂家还没做好,周二早上我刚到教室门口一群女生就围着我说,“老师,太冷了,校服什么时候到呀?“。此时心里飘过,昨天晚上班级群里这个事不是说过了嘛,叽叽喳喳烦死了。但是那天大早上心情不错,也不想骂她们。于是我楞了几秒,竟然学着她们的语气,并且做出好冷的样子”校长,校服再不来就冻死了“。于是她们几个一阵嬉笑,我顺势回了办公室。这两天她们也再没有为这事找过我。

         这个事情发生在读这个拆页之前,所以也算误打误撞,不过现在反思看来,如果当时我直接说,“这个事情已经给领导反映过了,校服送不了我也没办法“。感觉就像她们向我敞开了一扇门,我从她们的门口路过,没有进去。而当自身的行为与声调与她们相似时,她们可能会觉得我理解并尊重了她们的要求和模式,走进了她们的世界,才有了后面的一阵欢声笑语。

A2:既然尝到了甜头,我准备在师生沟通中再用一次这种方法。因此我打算将拆页所学进行如下实践运用:

首先对象,班里一位男生(每次和他说话,他都是说话慢、少,然后面带微笑,用眼睛直勾勾地看着你,我的直觉告诉我,他好像不太放松,2周下来每次和他沟通,基本都是我说他听。所以和他的关系就不像和其他同学那般亲密些,一般都是有事说事,没事不找他。)

目标:为了让他放松下来,能够真实的表达自己,用行为和声调匹配来建立彼此之间亲和关系。

时间:我计划下周约他谈2次(分别在周一和周三16:15-16:30),每次10-15分钟,预计聊聊他最近两周的学习感觉以及对班级工作的看法。谈话时,在行为以及声音方面我会尽可能地和他像一些。

衡量标准:谈话后让他对我俩刚才谈话过程中我在行为和声音方面与他的相似程度进行5点评分;如果他也没有意识到我有和他在这方面相似,可以再让他对自己在谈话过程中的放松程度进行5点评分,并将谈话的内容记录在学生成长手册中。[11] 

       可预见的困难和障碍:这个计划目前没有任何障碍,因为找他谈话目前看是非常有需要的,因为我一直想找他谈……